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第182节

  这一些寻常百姓出身的子弟在家还没有待两天就被家中的赶出来了。
  要知晓这一个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可不是开玩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哪怕是百姓都明白这一个道理,所以这一些人可恨不得自己儿子都待在书院之中。
  所以面对舒安布置下来的实践任务,这一些人自然不会去拒绝,甚至还巴不得他们快走。
  毕竟他们认知之中,老爷可是一位有大学问之人,说的话肯定是不会错的。
  正是这样的缘故,最先出发的反而是这一些人寻常百姓子弟。
  在舒安知晓了之后也不由暗暗感叹,这一个时代知识封锁还是太严重了。
  想要改变自身阶层可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这一些百姓子弟抓住机会之后,更是小心翼翼。
  不过这件事情就如同之前那般,都是得罪世家的事情,舒安可没有想法。
  这件事情的话还是要李世民改变才对,他的话还是算了。
  而在这一些人出发了之后,勋贵还是世家子弟也都纷纷出发了。
  要知晓对于世家勋贵子弟来说的话,出行可不是特殊的事情。
  这一些学生之中,也只有这一些农家子弟以及李泰没有出过远门了。
  当然李泰算是特殊的存在,毕竟是因为其身份缘故,所以很少出长安。
  要知晓李世民对于自己儿子这一次出行虽然没有阻止,但暗中还是留了不少心思。
  其中暗中保护的百骑可不在少数,当然为了不让人认出身份,李泰同样稍微改了一下自己名字。
  出了长安的李泰面色之上可是有着不少的兴奋,这可是他第一次一个人走出长安。
  原本有一些人想要跟他结伴而行,但是都被李泰拒绝了。
  至于原因的话很简单,那就是李泰不想比别人特殊。
  他仍然记得入学之前安爷爷的交代,那就是他只是寻常的学生。
  一开始的李泰虽然答应了,但内心还是有一些看不起那一些农家子弟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之后,这一些农家子弟还是让李泰有一些刮目相看。
  从连字都不认识,到现在饱读诗书,仅仅是过去几个月的时间。
  可以说这爆发出来的潜力,哪怕是李泰都有一些震惊了。
  要知晓他识字可是花费了足足至少一两年的时间。
  所以李泰渐渐放下了内心的高傲,甚至有时候还会这一些农家子弟交流几句。
  若是说书院之中哪一位学生变化最大的话,那么舒安肯定会说是李泰。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李泰想要改变可是不容易,正是这样的情况更显得珍贵。
  “这就是长安之外的场景么?”
  每路过一个村庄,李泰总会让马车停下来,走下来看看,眼眸之中似乎带着一丝思索。
  今年的李泰也已经将近十岁,同样有了思考的能力,毕竟这一个时代相对早熟。
  福贵之家的话从小便有人教导,而贫困之家的话从小同样要开始干活了。
  这一次跟随李泰而来同样是百骑之中的一位队长,名为张巩,同样是李君羡的心腹。
  可以说为了这一位四皇子出行哪怕是李君羡可是费尽了苦心。
  其中村庄诸多的场景同样映入了李泰眼眸深处。
  虽然寻常时候他也有过下农庄的经历,但是他知晓安爷爷的农庄可是与外面不同。
  当然他为何知晓自然是舒安课堂之上有讲过,要知晓舒安农庄百姓可是十分富足。
  就算是小孩一般也不会那么早就下田地,反而是被安排做一些零散工。
  李泰的眼眸落在了一个个头还不如自己肩膀的孩童身上,孩童使劲拖着一个篮子。
  虽然孩童面色之上有一些吃力,但却洋溢着一种开心的笑容。
  “生活?!”
  李泰轻声呢喃道,随后不由摇了摇头,他曾经幻想过其他孩童如何。
  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当初的他在宫中的时候可经常抱怨这一位夫子如何。
  现在的话他倒是有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
  若是整个天下的小孩有自己这一种待遇的话,那么天下可否太平。
  曾经安爷爷和他讲过童年两字,那个时候在安爷爷的口中童年应该是美好的。
  不过在李泰眼中,寻常百姓家的孩童可没有童年两个字。
  “去下一个村庄吧。”
  许久之后李泰的声音响起,他们游学讲学的地点书院早已经规定好了。
  所以李泰并不是无目的前行,不过李泰更加在意的是外面的世界。
  曾经安爷爷给他讲过天下各地的事情,不过他没有看到,心中没有多少感触。
  毕竟不是自己亲自感触,那么自然没有太多的感觉。
  “是,少爷!”
  张巩恭敬出声道,出门之外称呼自然是要换。
  同样张巩可不单单是保护这一位四皇子这么简单,还要收集这一位四皇子的一举一动。
  不过从目前为止来说的话,张巩内心都不由暗暗感叹。
  在这一位四皇子的身上,他仿佛是看到陛下当年的影子。
  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一位四皇子注定是前路黯淡了。
  当然可惜归可惜,四皇子的一举一动如何,最后还是要上报给陛下。
  正当李泰游走一个又一走村庄的时候,其他书院学生同样开始自己的经历。
  要知晓舒安划分的地区虽然都在长安附近,但可分布在不同方向。
  所以哪怕是一开始同路,最后也有可能需要分道扬镳。
  相对比李泰而言,这一些有出过门的勋贵世家子弟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触。
  毕竟这一幕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当然这一些人对待这一些寻常百姓的态度还是好上了不少。
  或许是受到了书院之中那一些农家子弟的影响,并没有看不起这一些百姓。
  
第二百九十二章 传道养生,轰动
   郑县,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所在地,将近十天的路程,李泰终于到达了自己所需要的区域。
  一路上李泰走走停停,否则的话还能够提早两三天的时间,不过李泰明显有了不少的变化。
  若是之前李泰让人感觉还有一些稚嫩的话,那么经历多了看多了之后,就让人感觉有了一丝稳重的感觉。
  正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之前李泰虽然有着舒安指导,但终究涉世不深,很多道理都未能理解透彻。
  现在的话,随着游历无疑是帮助李泰在感悟之上更进了一步,所以明显给人感觉更加沉稳了。
  到了郑县之后,李泰便化名李平安游走在这郑县之中,虽然不如长安繁华,但是自有一些特色。
  “直接去县令府吧。”
  逛了一天时间之后,李泰的声音便响起,事实之上对于这一次讲学舒安并没有要求。
  也就是说哪怕是这一些学生随便找一处地方讲学的话,那么自然也无不可。
  不过李泰自然不想这样,毕竟按照他的想法,这可是安爷爷第一次交代他们的任务,自然要尽心尽力完成了。
  同样李泰也没有受到什么阻拦,一拿出安玄公的名头来,郑县的县令自然是出来迎接了。
  要知晓在整个关内以及关中地区,舒安的名声可是达到了顶峰,否则的话不会有半圣之名。
  虽然仅仅只是舒安书院的一位学子,但这一位县令还是出来招待了,由此可以想象舒安的影响力了。
  当然这一位县令内心也是有一些可惜,可惜眼前这一位少年不是安玄公的弟子,否则的话那就好了。
  要知晓现在安玄公的弟子,无论是谁不是名闻天下的重臣,就是世家族长,连那一位薛仁贵也已经成为安北伯,少年封侯。
  不过这一位县令不知晓站在他面前的李泰可是四皇子,否则的话想必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出长安远行,李泰并没有暴露自己身份的想法,毕竟若是自己身份的话,那么得到是敬畏。
  相反说出了自己是安爷爷书院的学子之后,得到是一种尊敬,哪怕是李泰内心都有一种成就感。
  好在当这一位县令得知了李泰的来意时候,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惊喜。
  因为对于安玄公的养生学他同样听说过,据说连陛下和当朝大臣都研究养生学。
  可惜的是他们这一些人虽然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有不少影响力,但在这一些真正权贵面前可是说不上话。
  所以养生学的书籍虽然有传出几本,但都和这一位县令没有任何关系。
  若说不渴望知晓养生学自然是不可能,要知晓这可是关于长寿,哪怕是县令都不能免俗。
  甚至他还从长安听说据说这一些书院学生都十分金贵,甚至朝中不少大臣经常邀请这一些人讲学养生。
  想到了这里之后,自然这一位县令毫不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而在李泰走出县衙在一间客栈落脚的时候,关于李泰到来讲学养生学同样在郑县轰传开来了。
  “什么,安玄公书院的学生讲学养生学?”
  “我们也有机会知晓养生学内容么?要知晓这可是长寿?”
  “什么是养生学,这和长寿又有什么关系?”
  ......
  一道道议论纷纷的声音响起,要知晓小城之中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事情根本隐瞒不了多久。
  更不用说是关于长寿的事情了,有一些人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养生,不过这也是正常的。
  毕竟养生学开始传递还没有多久,不过随着李泰到来了之后,关于养生的概念同样开始普及。
首节 上一节 182/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之崛起1646

下一篇:三国之黄巾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