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第245节

  这台阶有半米之宽,每两个学生相隔两个台阶,这样的话就完美形成了一个比试的场所。
  毕竟这么多人看着,想要作弊的话根本没有任何的可能。
  为随着这一位帝王的声音,在场的目光同样落在了舒安身上,想要知晓名闻天下安玄公的回答。
  “既然世民那么着急话,那么就开始吧。”
  舒安在众多目光之下终于缓缓回答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轻松。
  “那么就开始吧!”
  李世民没有犹豫直接出声道,反正他不怕这一位亚父再从中作梗。
  舒安点了点头,随后则是坐在了一张椅子之上,而另外一边的李世民同样不甘示弱。
  两人坐定了之后,身后的众多大臣同样跟随在一旁坐下,不过目光都落在了这一些学生身上。
  相对比国子监的学生,更多人注意的还是书院的学生,因为这整齐的衣衫,足以让不少人感叹。
  “安玄公教导学生不在意身份,没有想到是真的。”
  “是啊,四皇子在其中,其中还有不少勋贵二代,但都一样。”
  .......
  单单从服装身上已经让这一些大臣看出了不少东西,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现在的话倒是让这一些大臣对舒安的认知更上一层楼,不是谁都能够言语和行动之上一致的。
  说不定看上去安玄公收了那一些农家出身的子弟只是为了一个名声而已。
  当然这只是代表一些大臣的想法,比如李世民就不会如此想,因为他有到过书院的缘故,所以对于这一些学生倒是不太陌生。
  不过主要还是李世民知晓自己这一位亚父是什么样的人,向来都是言出必行。
  “陛下有旨,请各位学子做好准备。”
  正当众多人思绪纷飞的时候,王德公鸭嗓般的声音响起,随后开始讲起了关于这一次比试的规则。
  这一些学子备好笔墨纸砚,然后总共有二十道题目,每一道题目都会宣读出来。
  然后这一些学子将答案写在白纸之上,最后会将这一些学子的名字拦起来,交给在场的大臣评审。
  当然这一些大臣都是不曾在国子监任职的人,以防止会认出这一些学生的字迹。
  而这一规则自然是舒安和李世民共同知晓之后立下的。
  最大的作用自然是公平了,若是不公平的话,那么这一场比试也不用多说了。
  “亚父,是您先来出题,还是朕来。”
  趁着王德在读规则的时候,李世民目光则是落在了舒安身上出声道。
  “还是世民先来吧。”
  舒安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出声道,若不是先给李世民一些希望,那么怎么绝望。
  “那么朕就不客气了。”
  李世民面色之上笑容则是更深了道,他可是十分期待这一位亚父看到那一些题目后的表情。
  “王德,第一题!”
  在王的读完了规则了之后,李世民的声音响起。
  “是,陛下!”
  王德尽管感觉自己嗓子有一些沙哑了,不过还是没有犹豫回答道。
  “拿上来!”
  王德目光落在了周围的两个小太监出声道。
  很快两位小太监手中拿来了一副纸张,两人小心翼翼摊开。
  第一道题目开始显露,瞬间是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从孟子到荀子,战国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变化分析。”
  当看到这一道题目的时候,哪怕是舒安不由暗暗感慨,这一位帝王确实有一些狠了。
  这一道题目哪怕是换做他来回答都需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明显对于儒家没有过一番研究的人根本不可能回答出来。
  哪怕是国子监的学生之中,能够回答一些出来的人也不多。
  至于书院的话,那么舒安内心更是摇了摇头,除了马周等几位世家子弟以及李泰。
  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做出这一道题目的可能,甚至回答出一分的机会都不太有机会。
  想必这第一道题目应该李世民特意挑选出来的,就是为了给他来一个下马威。
  对于李世民有一些小把戏,舒安早就看穿了,不过也没有说一些什么。
  反正接下来关于儒学的题目应该会简单一些。
  李世民可没有那么傻,毕竟这一种题目就算是国子监也得不了多少分。
  这一次总共一百分制度,每一道题目五分,回答不出来的话,那么也就没了五分而已。
  回答出来估计也就一两分,想要超过三分水准怕是有一些难。
  
第三百八十七章 来自舒安的反击
   接下来果然不出舒安的意料,都是一些关于儒学题目,显然是李世民为了赢这一次是不在乎了。
  哪怕是一些大臣都看不下去了,比如说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
  可以说这一些人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神情,毕竟他们可是清楚国子监教导的东西可不少。
  绝对不会只有儒学,然而陛下出的这一些考题,哪怕是他们都有一些汗颜。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这一些书院的学生,只不过他们还是没有当面的说出来。
  十道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过去了,只不过此时围观的人还是李世民以及众多大臣,都没有兴致减少。
  “接下来就是安玄公的题目了!”
  不少人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期待,要知晓这一次很多人见过了陛下,还有见过了安玄公。
  可以说已经不虚此行了,就剩下见识安玄公的题目了。
  “亚父,接下来轮到您出题了。”
  李世民面色之上自信出声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挑衅得味道。
  “狂虎!”
  舒安没有理会李世民,而是轻声道了一声。
  “是,老爷!”
  舒狂虎回答道,随后从一个护卫的手上拿出了标准为一的竹筒。
  “若为一县之主,那么该如何治理。”
  题目展现,一时间哪怕是李世民面色之上不由露出了一丝光芒。
  因为比起自己的题目来,似乎这一位亚父的题目更有深意一些。
  “这一道题目的话,那么应该不会太难。”
  李世民思绪了一会儿有一点不确定轻声呢喃道,毕竟按照他的想法。
  国子监的这一些学生都是勋贵后代,应该有耳闻目染一些关于这一方面的知识。
  而另外一边的舒安听到李世民的声音嘴角的微笑不由更深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李世民绝对是想多了,毕竟这一些长安的勋贵身份可是十分尊贵。
  家中的长辈身份地位绝对不低,对于治理县令的话,还真的说不好。
  总而言之的话,有一些想当然的话,希望越大最后结果越是失望。
  “这一道题目,安玄公出得有不少深意。”
  “不错,无论是国子监还是书院这一些学子,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想必很多人当上县令,甚至州刺史都不是问题,如何处理境内事情确实一个问题。”
  ........
  在学生作答的时候,周围的人以及诸多大臣同样议论纷纷,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感慨。
  接下来舒安一道道题目同样开始显示,比起陛下而言,安玄公出的题目更多,而且更杂一些。
  关键仔细一想的话,每一道题目都有着其中的道理。
  比如说计算的题目,舒安只是把数目计算得多一些,而这个时代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而舒安也有限定了时间,马上就开始下一个题目。
  此时这一些国子监学生额头之上可以说冒出了不少冷汗。
  面对这一道道题目,这一些学生似乎有一些没有意料到。
  此时坐在上头的帝王似乎也有一些意识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比如说靠近他的李承乾,额头可是诸多大汗,李世民怎么可能装作没有看到。
  而且第一题的还好,李世民还有着不少的信心,然而接下来的问题。
  就算是李世民听到这一些题目,想出这一些答案怕是都没有那么容易。
  “难道,这一次还有变故。”
  李世民内心不由开始不安了起来,他不由想起了关于舒安似乎从进入了宫廷之中表情就一直没变化。
  现在眼角的余光透露出了舒安神秘笑意,李世民内心不由更为了慌张。
  “最后一道题,为官之道!”
  正在此时,舒狂虎的声音响起,瞬间让在场人面色之上一愣,不过随后则是反应了过来。
  因为这一道题目可以说涉及不小,甚至可以说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
首节 上一节 245/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之崛起1646

下一篇:三国之黄巾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