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第344节

  这一位杜荷因为之前和杜如晦的约定,他一直可没有让这一位学生从书院毕业。
  让舒安有一些好奇的地方是杜荷竟然没有任何的不满。
  不知晓是不是杜如晦说了一些什么,反正书院换了一批又一批的身影。
  但依然有着杜荷的身影,而长安之中已经少了一位名为杜荷的纨绔少年。
  哪怕是舒安也不得不感慨,历史的轨迹似乎变了很多。
  当然可能历史之上杜如晦对于这一位次子有一些失望,加上忙碌自然没有管教。
  后来就算是想管教也已经晚了,毕竟杜如晦人都已经不在了。
  那么杜荷就更加失势了,所以才少了一分国公出身弟子有的傲骨。
  而现在的话,若非是有人想起杜如晦还有一个儿子的话,怕是书院之中没有几个人认出这是国公次子。
  “这还要多谢老师提议。”
  杜如晦似乎想到了什么,面色之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出声道。
  显然这一段修养的时间之中,他对于这一位次子表现出来的东西还是十分满意的。
  和舒安的理念相同,杜如晦对于一个人看重无疑是为人的问题。
  若是这一个人品德有缺陷的话,那么杜如晦自然不会去用。
  无疑之前杜荷可是让他十分失望,不然的话杜如晦也不可能为这一位儿子考虑。
  现在的话自己儿子在书院之中明显改变了很多,果然如同老师所说,一个环境的重要性。
  “自从你病了之后,他也成熟了不少。”
  舒安继续说道,显然杜荷也知晓自己有这样的生活还要多亏杜如晦。
  若是杜如晦倒了的话,那么就代表着杜府的没落了。
  历史之上,在杜如晦过往之后,杜荷可以说是自暴自弃了。
  倒是有一点扶不起的阿斗味道,就算是李世民想要念在旧情帮忙一次也没有办法。
  子女的问题,在这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就算是李世民也是一样,更不用说是杜如晦了,更个何况杜如晦的儿子也不算多。
  坐在高台之上主位的李世民虽然时不时聊着一些关于大唐各地的话题。
  但还是是不是看向亚父的方向,不过面色之上则是有一些黑。
  就算是不不懂的人,也装作了一副认真听的模样,唯独亚父那一片区域。
  丝毫没有在意的模样,特别是杜如晦的模样,哪怕是李世民内心也不由感慨。
  克明这算是好的不学,学坏的么,以前可不会这样子。
  “国事谈完,那么接下来就是作诗了。”
  “不过以往中秋节都是以月亮中秋为题目,今年朕想了一想,不如换一个方式。”
  李世民面色沉稳出声道,话语之中似乎早已经有了准备。
  不过话音落下了之后,倒是让不少人错愕,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中秋题目可没有那么容易改变,更不用说是新的方式。
  但联想到了安玄公前来,似乎有一些明白了陛下的想法。
  那就是在月亮这题目之上想要胜过安玄公根本不容易。
  哪怕是后来中秋有不少诗作诞生,但每一次都会重新提起那一首月是故乡明。
  那一首勾起了世人无数回忆的诗词,而同样要提起安玄公。
  
第五百二十八章 早有准备,针对
   事实之上不仅仅是诸多大臣被吸引了注意力,其中舒安也被这一位帝王的动作所吸引。
  “新的方式?!”
  哪怕是舒安都有一些错愕轻声呢喃道,随后倒是有一些了解帝王的心思。
  可能这一位帝王又在针对他了,中秋诗会是必然是事情。
  所以在这一个时代诗词肯定跑不掉的,舒安对此自然是信心十足了。
  反正就算是不会作的话,那么不是还可以抄么,抄多了也就无压力了。
  不过这一举动同样坑了在场的群臣,此时一位位面色之上露出了苦笑。
  因为一首诗可不是那么容易做成,在这一方面之上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天赋。
  更不用说在场之人的天赋怕是比不上一个安玄公了。
  但看着这一位帝王信心十足的模样,显然是有着充足准备。
  自然诸位大臣都是心照不宣,这件事情看破了可不能说破。
  “新的方式就是随机选择题目,朕早已经让人准备好了诸多的题目。”
  于此同时,李世民的声音继续响起,话语带着一丝自信。
  这一下子在场人可都是明白了这一位帝王的算盘。
  “若是没有暗箱操作,就算是我都不相信。”
  此时舒安内心默默想道,此时他也明白了这一位帝王看来还是不死心。
  或许是上一次中秋晚宴的缘故,永远不要小看李世民的小心眼。
  想到了这里之后,舒安嘴角则是微微翘起,丝毫没有在意这件事情。
  “老师....”
  一旁的杜如晦似乎有一些欲言又止,只不过看到自家老师似乎自信的面容也没有多说什么。
  很快便有一位小太监手中拿着一个木箱子,让人抽出里面的纸条。
  其中不仅仅的诸位王公大臣,还有诸位皇子,同样有其中的一份。
  当然李世民是第一个抽取的,表面之上似乎没有太多的差别。
  因为舒安座位比较后面的缘故,所以还没有轮到,不过倒是看到众生百态。
  那一些率先抽取的朝臣看到题目之后,面色之上不由一黑。
  很显然就差一点骂人了,因为这一些题目根本不简单。
  比如说有的大臣抽到特地时代场景,做一首诗词。
  有人是秦末,甚至有人是隋末,有的还设置了固定的人设。
  比如是亡国之君,还有是怀才不遇的士子,可以说这一些题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
  哪怕是有一些诗词天赋的人,看到这一种题目都头疼。
  而且还要想在这么短时间之中,想出来,这根本是没有可能。
  至于那一些没有天赋的人更是不用多说了,直接可以摇头了。
  今夜的诗词怕是与他们无关了,原本还有不少准备的人。
  想要在陛下面前一鸣惊人,准备了不少东西,然而可惜的是注定无用武之地了。
  不过看到周围人都是差不多,此时不少人内心才好上不少。
  “还好!”
  当然也不乏庆幸的人,毕竟本来这一些人就诗词不行。
  现在正好大家一起不行了,比如说李承乾此时也是这一个想法。
  这一位太子可是十分庆幸,虽然之前准备了一首诗词,但想要压过其他的皇子则是有一些难了。
  因为诗词正是李承乾不擅长的地方,就算是想要找人代笔的话,那么很容易就被父皇看出来了。
  而随着轮流很快木箱子就到了舒安面前,一瞬间可是聚集了诸多人的目光。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场人都知晓这怕是陛下在讨回上一次的场子。
  针对的人便是安玄公了,自然安玄公能不能做出诗词,那么就是关键了。
  舒安没有犹豫直接抽出了其中的一张纸条,不过有趣的是不知晓什么原因袖子再度卷出了一张纸条。
  “咦!”
  面对这意外,哪怕是舒安面色之上都有一些错愕。
  看到这一幕的大臣同样面色惊讶这变故,不过很快杜如晦便捡起了那一张卷落的纸条。
  “老师,不如这一张纸条就给弟子吧。”
  杜如晦眼眸闪烁出声道,因为若是不这样的话,那么老师可能会被猜测,搞一些小动作。
  尽管面对帝王针对无可厚非,但是杜如晦知晓这肯定不是老师本意。
  “嗯!”
  舒安同样是聪明人,并没有拒绝,原本可能一场猜测的风波就这样被带过去了。
  “对亡妻的思念?!”
  当舒安看到自己题目时候微微惊讶轻声呢喃道。
  这一道题目,和之前那一些大臣抽到的题目算是差不多,基本上都是特定身份,设定角色。
  可以说这一种方法书院倒是经常用来出题,没有想到被李世民学会了。
  想必对于书院的题目,李世民是没有少了解。
  安玄公的题目同样很快就被传出去了,不少人面色之上各异。
  “安玄公可未曾娶妻。”
  “哪怕是经历在丰厚,面对这题目总有瑕疵。”
  “不错,看来这一次的陛下的计谋算是得逞了。”
首节 上一节 344/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之崛起1646

下一篇:三国之黄巾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