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第44节

  李世民狠狠用手拍在了桌子之上出声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愤怒。
  一旁的王德面色之上带着一丝惶恐,不知晓陛下看了重修的氏族志之后变得如此愤怒。
  但他知晓肯定和这一个有关系,王德生怕陛下会牵罪自己,不由低着头不敢言语。
  此时的李世民失去了往日的平静,脸上的怒意显现,显然这一位帝王是十分愤怒了。
  只见宣纸之上氏族志第一位赫然写着山东士族崔氏,接下来的第一等还有其他的山东氏族。
  最后关键的是李氏皇族竟然排列在这一些氏族之后,这才是李世民愤怒的原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整个天下都是李氏皇族的,然而这排在了其他士族后面。
  “传李君羡来!”
  一阵愤怒之后李世民渐渐冷静了下来,因为他不由想到了自己当初在那一位便宜岳父面前的信誓旦旦,现在想起来不由有一些脸红。
  不过同时又想到了那一个赌约,或许从一开始朕就已经输了。
  好在是面对这一位便宜岳父,反正吃瘪已经不是第一二次了,所以李世民并没有在意。
  ........
  自从薛仁贵离开长安之后,舒安就开始悠闲了下来,整天闲暇品茶研究古经,生活十分惬意。
  偶尔教导自己几位孙子孙女写写字做人道理,时间不知不觉之间已经临近了过年时分。
  按照往常一般舒安一大早则开始打起了长生拳法,每天他都坚持打完了一遍,身体不由暖和起来,才开始做其他的事情。
  只不过今天倒是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当然舒安面色之上倒是没有多少变化。
  看着李世民脸色似乎有一些不好看,加上手中的宣纸,他大概已经猜测到是什么事情了。
  能够让已经开始有了帝王城府的李世民如何面色变化,那么只有一件事情了,就是不久之前的氏族志了。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他想不到任何可能李世民会来找他。
  “亚父,世民输了。”
  两人坐定之后,李世民眼眸闪烁出声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落寞。
  要知晓当初他可是有自信,现在就有狼狈,而打脸他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这一些世家。
  “这个结果不是在意料之中么,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这可不是说一说的。”
  舒安面色如常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反而缓缓出声道,若是其他人对李世民说没有千年的王朝,早就触了逆鳞。
  但由舒安口中说出来,李世民不由陷入了思索之中,最后则是摇了摇头。
  他想要找出一个例子来反驳,然而最后并没有言语,因为这就是现实,难道李唐王朝的命运也不过千年么。
  事实之上李世民没有想过万世基业,但是他自认为不比汉代来得差,所以李唐至少要比汉代要持续遥远一些吧。
  “亚父,日后的事情世民管不到,现在该如何削弱世家的影响力?”
  李世民眼眸闪烁出声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诚恳,可以当看到重修的氏族志时候,他突然发现有一些心力交瘁。
  舒安淡淡看了一眼李世民,内心不由暗暗想道,看来这一次李世民被打击不少。
  历史之上氏族志重修完成已经是贞观十二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李世民可是平定突厥,盛世之治。
  可以说雄心勃勃,所以面对这一打击自然不会畏惧,然而现在可不是那个时候。
  当然这一种只争朝夕的想法倒是让舒安十分欣赏,只不过面对这一个问题,舒安开始整理起语言来。
  “削弱世家势力,这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而是长久计议。”
  首先舒安先起了一个开头,而李世民则点了点头,要知晓隋朝的灭亡未尝没有这一些世家推动的结果。
  李世民可不想自己的李唐重蹈覆辙,自然是赞同舒安的说法。
  “先从这氏族志说起,若是世民的话,接下来会如何去做?”
  舒安面色古井无波继续出声道,不过这一次倒是反问了李世民。
  话音落下之后李世民同样思考了起来,之前因为愤怒的缘故,导致他并没有思考这个一个问题。
  不过既然舒安问起的话,那么他就不由好好想一想。
  “不论数世如何,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
  许久之后李世民眼眸闪过了一丝坚定说道,想要消除世家的影响力只有从这一点开始。
  “那么世民能保证今日上榜家族日后又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世家么?”
  舒安眼眸闪烁轻声说道,事实之上完全削弱世家的话并没有好处。
  看到日后唐乱世家无作为就知晓了,甚至连节度使都掌控不了,这一切都是因为科举取士的缘故。
  所以在舒安看来,科举制度若是太盛有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后来的大明就是一个例子。
  党争祸国丝毫不逊色世家的危害,所以这两者之间需要保持一个平衡。
  面对舒安再一提问,李世民沉默了下来,因为他不能够保证,按照他的性格的话,现在勋贵二代日后再不济也是一方大员。
  这又是一个个世家雏形之初,若是随着时间推移,未必不能再成为千年的世家。
  “每一个人都有私心,自然都想要传承后代,这是无法改变的。”
  舒安的声音再度响起,让这一位帝王再度沉默了下来,因为他知晓自己亚父说得不错。
  
第六十九章 世家争端,平衡
   院子之中冬日阳光明媚,落在了一老一少身上,温暖了两人的身心。
  舒安倒是享受这一份温暖,不过此时的李世民可没有这一份心情,反而是因为世家的事情苦恼。
  “陇西贵族,山东士族,江南华族,其实世家也并非没有争端。”
  时间不知晓过去了多久,舒安眼眸闪烁轻声道,算起来的话现在应该是山东士族最为巅峰的时候。
  至于陇西贵族的话,巅峰时期应该是在隋朝的时候,因为杨坚本身就是出自陇西集团。
  当然若是认真算起来的话,陇西贵族可是走出了四位皇帝,西魏北周隋唐这四个朝代。
  只不过盛极而衰,陇西贵族同样逃脱不过这个定律,特别是隋炀帝打压陇西贵族,扶持其他士族。
  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而已,陇西贵族现在虽然还是在天下的第一列,但明显有了没落的趋势。
  不进则退,无论是山东贵族还是江南华族都有实力对抗陇西贵族,甚至山东士族已经进一步压制陇西贵族了。
  否则这一次氏族志也不会以山东士族崔氏为首了,当然世家矛盾争端同样是多样的。
  话音落下之后李世民眼眸微微有一些光亮,舒安的意思他清楚了,那就是借助世家之间的对抗,平衡朝堂的权利。
  只不过该如何做就是一个问题了,要知晓现在崔氏在朝堂之上也仅仅只有一个六品官而已。
  这一些世家根本没有为朝廷出力的打算,甚至在一些地方更是处处限制朝廷。
  “想要限制世家,那么就从这个氏族志的开始。”
  “世民的想法虽然不错,但终究欠缺一些考虑。”
  “若是按招世民想法,这山东崔氏族怕是列在三等之位。”
  “这样只会让世家门阀更不想出仕,现在书籍大多数还是掌控在世家手中。”
  舒安眼眸闪烁继续出声道,李世民的方法虽然打压了世家,但手段倒是太过于锋利。
  “若是不如此的话,那么该如何?”
  李世民陷入了疑惑出声道,不知晓这一位亚父想要说一些什么,当然他也要承认自己亚父说的是实话。
  寒门难出贵子主要还是因为知识的限制,这一些大部分都掌控在世家门阀手中。
  “氏族志按照世民想法并非不可。”
  “只不过可多加上一条,二十年时间为期,氏族志可依据官职变化而变动。”
  舒安声音继续响起,事实之上世家门阀终究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哪怕是舒安也不得不承认,寒门子弟想要媲美世家子弟还需要不少的时间的积累。
  当然在舒安看来,这一些世家门阀同样是不错的助力,想要现在大唐开创一个盛世的话,那么必然要躲不开这一些世家。
  原因很简单,整个天下至少有三成之上的财富都掌握在这一些世家门阀手中,由此可以想象助力有多大。
  打压是肯定的,但又不能完全打压,李世民仅仅是一瞬间便想明白了自己亚父的想法。
  不过随后李世民眉头又开始紧皱了,因为若是世家步入朝堂的话,那么影响力不是又增加了。
  “不要小看这一些世家争端。”
  “另外就是要从科举制度下手了。”
  “现在科举制度招收的名额是在太少了。”
  “仅仅是长安一处而已,每年还只招收三十人。”
  “可在十道设计科举考试,通过可为举人,若是地方小吏空缺,可由举人之中择优选取。”
  “考取举人之后的可进入长安考试,若中进士可为一方主官。”
  舒安一口气不由将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要知晓这可是他结合这个时代和后世科举制度情况总结出来的。
  现在大唐分为十道,每一道又分为若干州,不过想要将科举制度推行到州明显不实际。
  一方面花费人力物力太多,现在不过是贞观初年哪怕是李世民都不敢这么做,而推行到十道花费算是可以接受范围。
  另外一方面便是来自世家门阀的阻力了,推行到十道的话算是都可以接受范围,那么算是进一步增加科举制度的影响力。
  果然在舒安说话的时候,李世民同样在思索,当舒安话音说完之后他眼眸不有十分明亮起来。
  若是如此的话,那么确实给庶族一个机会,天下那么大李世民还不相信的庶族出身没人了。
  “若是可以的话,可以创立武举。”
  舒安眼眸闪烁继续说道,若说科举是让庶族有机会话,那么在他看来武举才是寒门的出路。
  原因很简单,科举制度对于诸多寒门出身少年而言都是奢望的,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而相对武举的话寒门子弟更有机会,毕竟有一些寒门子弟从小就开始承担家务,力气并不小加上都家传几手武艺,还是有不少人才。
  李世民先是微微一愣,不过马上同样反应了过来,虽然没有这一个先例,但未尝不可。
  特别是当年李世民原本就是马背出身,自然明白一名勇武之人对于军队的提升。
首节 上一节 44/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之崛起1646

下一篇:三国之黄巾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