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第723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都付笑谈中。”

······

第二年曹操再度南下,一次彻底攻破了江东,取下了江东六郡,率军回了许昌。

许昌的一个空空的院子里安静无声,院子中种着一棵老树,老树下坐着一个穿着孝衣的女子。

夜里寂静,清幽的月色透过树枝,照在树下女子的白衣上,阵阵的晚风吹动着老树的枝丫。

树下的人靠坐在树干旁,看着天中的星河,手里捏着一片落叶。

那一年,她曾经问过师父。

“师父,爹说乱世流离,有一天,你也会走吗?”

那时师父回答她:“不会,师父会一直陪着你。”

“沙沙。”晚风吹落了几片树叶,冷清的院子里,女子轻声说道。

“师父,你骗我。”

两年后,曹操命郭嘉和夏侯惇领军攻取益州,随后直入交州,统一南方。

凉州马腾没有交战的打算,送子嗣入许昌,以表归降之心。

此时,天下渐渐进入了正轨,朝中把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力,世家的力量得到了控制,但是没有被灭去,而是和朝政始终保持着一个平衡。世家如果不可能控制会成为大患,但是如果可以控制,有他们的存在反而能推动国力发展。

一座大院之前,一个中年人走了出来,气度沉稳,从前的少年意气也早已经遮掩去了许多。

如今的郭嘉已经官至六卿,自然不可能和当年还是一个样,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摆出些稳重大气的气度来。

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向着门边的守卫问道:“今日,有来信吗?”

守卫行礼后,摇了摇头:“未有。”

他初来的时候还会被问得愣一下,现在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每隔一段时间,司马都会问他一次,似乎司马这些年都在等着一封信。

郭嘉听到侍卫的回答,也不出意料地点了点头,走回了府上。

“奉孝,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未做完的事,你帮我在做一些如何?”

走在院子里,郭嘉又想起了她对自己说过的话,摇头苦笑了一下。

“先生,你可害苦嘉了。”

······

之后,曹操攻入西域,立西域长史府。废除了分封国制,全国统行州郡划分。

同时,在各地开办书院,分为乡学、县学、郡学、州学,行考举制。

乡学为优者,可入县学,县学为优者,可入郡学以此类推。

最后州学为优者,可入许昌之侧的国学,而在国学中优良者就可受审入仕。此国学书院之名,名为百家。

书院中立有雕塑无数,皆为百家名士,而其中一座,立在学院门前。

那座雕像不是任何一家中人,而是一个背着书箱的文士,手中拿着一根手杖,头上戴着斗笠,名为百家先生。

顾楠书箱中的大多数书文都被用在了书院的教学上,书上的署名都只有一个两个字叫做百家。

几乎每一个考入了国学的学生都会在学府门前,向着那座立在门口的雕塑跪下三叩。

诸葛亮后来避世而居,至于住在哪?

当然还是在那个南阳的草庐里。

院子中的花树开了一年又一年,每年盛开时,白花都会散落在院中,随风纷飞,实为美景。

又是一年花树盛开,诸葛亮坐在屋檐下,看着花树纷纷,笑着,自言自语地问道。

“顾师,是不是亮错了,错的太多了?”

他没有再出过南阳,他只是在自己的草庐之中,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皆写成书。

每写成一本他自认可以让人一读的书,他就会让小均送去许昌的百家书院,没有署名,问起所著之人,只说是百家门生。

后记:魏时,百家先师集尽百家之书,传于世中,通学天下,立百家书院,可称为后世所学之源泉。乃此之后,历朝历代,世间学士,皆自称百家门生。

许昌的城墙边,建起了一座高楼,一日,曹操登足到了高楼之上。

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老人,满头华发。

他扶着栏杆,站在高楼上,眺望着江山锦绣,眺望着目光能够所及的每一个地方。

“顾先生,你看到了吗,江山如画,如此,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太平之世了吧?”
首节 上一节 723/7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一篇:大秦之铁血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