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184节

  “唉,这盔甲可有用么?”

  沈兵回答:

  “有用没用,一试便知!”

  说着就张弓搭箭“嗖”的一声就朝身后一名亲卫手中的藤盾射去……

  沈兵这没学几天,姿势还有些不标准,但目标近在咫尺当然不会射歪……但其实,沈兵瞄的好像不是这一个。

  沈兵脸上一道黑线,这水平也太臭了点。

  不过好在自己不说别人也不知道……

  重点是那箭矢射在藤盾上只是顿了下然后就掉在地上。

  于是众人全都愣住了,水军亲卫,秦军兵士,当然还有杨端和……

  杨端和还上前看了看,发现箭矢射中的部位仅仅只是一道小擦痕,于是神色就变得凝重起来:

  “不想此物……当真可以挡箭矢。”

  “若是剑枪呢?”

  沈兵回答:

  “将军何不试上一试?”

  杨端和也不出声,只是朝身旁的李岩扬了扬头。

  沈兵则让仞出战。

  当然这不是真比,纯粹就是李岩猛挥青铜剑而仞举盾格挡。

  只见李岩一剑接着一剑砍下,那藤盾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挡住。

  甚至因为藤盾带有韧性,这剑大力劈下去还被反弹回来几次差点伤了李岩自己……

  杨端和在一旁看着不由暗自心惊,他偷偷的看了一眼沈兵,暗道:

  “若这藤盾能有这般防护,只怕藤甲也差不到哪去。”

  “这还了得?又轻便防护又好,那我等这青铜甲反倒……”

  杨端和又哪里知道,后世还生产出与这藤甲相似特性的纸甲,那却是要用五十套盔甲才换一套的。

第一百七十六章 黑甲军

  这一来所有人都不再怀疑这藤甲的防护了,甚至之前嘲笑的目光马上就转变成了震惊和艳羡。

  当兵打仗要的是什么?

  除了立功晋爵外还要保命,因为爵位还要有命享受。

  而一套上好的盔甲几乎就是给他们一次重生的机会,所以又怎会不对藤甲眼红。

  再看看那些身着藤甲的亲卫,原本还佝偻着身子的他们瞬间就昂首挺胸,有些甚至还带着难以置信的眼神轻轻抚摸着身上的藤甲。

  这就是沈兵所说的士气和信心。

  魏国降兵要的不仅是秦军的身份,不仅是立功晋爵的机会,更需要战胜敌人的自信。

  沈兵知道身为降兵的他们此时此刻的内心的脆弱的、是无助傍偟的……他们甚至还没从降兵的状态跳出来。

  这套盔甲虽然不能使他们无敌,但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比秦军兵士差。

  杨端和下一秒就将沈兵请进帅帐:

  “校尉,此甲可有名字?”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将军,此物因浑身漆黑,所以叫黑甲。”

  “我等水军……不若便叫黑甲军?”

  其实它有个更贴切的名字:藤甲。

  但沈兵却不喜欢用,因为一说起藤甲首先想到的就是“火烧藤甲兵”。

  其实那不过是小说的文学处理罢了,藤甲其实并不怕火,那老藤便是置于火上烘烤都不易点燃,又哪是寻常火箭能引燃的。

  史书上对藤甲的记载是:

  “其甲轻坚,能隔矢刃,利于水火”

  “利于水火”的意思就是不怕水也不怕火。

  如果说这藤甲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在重武器面前不堪一击。

  比如斧、锤,还有长枪、戟等。

  这其中尤其是斧、锤之类靠重量伤人的武器,这一锤下来坚硬的木盾能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将人推开,而砸在柔韧的藤盾上……差不多就是手臂直接怼上大锤了。

  沈兵虽然不信迷信那一套,但行军作战的人都想要个好彩头,这样心里也舒畅些。

  且这“黑甲”也同样形像?从上到下都是黑的。

  沈兵不知道的是,他无意间取的这名又恰好合了嬴政的心意……

  有一天,当“黑甲军”的名号传到嬴政那时,嬴政不由龙心大悦:

  “着啊,便是黑甲军!”

  “秦乃水德,属黑色,于是便有黑甲军!”

  “这沈兵真乃天之所赐,黑甲军便是寡人一统天下的福祉之军!”

  “寡人正是天命所归啊!”

  然后吧啦吧啦的一大堆,反正就认定了沈兵是上天派来助他一统天下的。

  这是后话,此时的杨端和已完全没有将军的样子,而是带着一脸谄媚:

  “校尉,不知这黑甲的制法……”

  沈兵叹了一口气,回答:

  “将军有所不知,这黑甲的制法却也不难。”

  “问题材料取自赤藤。”

  “这赤藤用于装备水军三千人还算勉强。”

  “但若是装备我大秦数十万大军……”

  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

  沈兵这说的倒是真话,赤藤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采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况盔甲还会损坏需要有长期、稳定的原料。

  所以装备水军还可以,但用于装备全军却不现实。

  杨端和想想觉得也是,然后又说道:

  “若是不成,便装备骑军也行。”

  “此甲防护好又轻便易行,对骑军可是大有益处啊!”

  沈兵又说:

  “将军,这赤藤似乎只在魏国及其南面才有。”

  “尤其是楚国多山地区。”

  “有一天这骑军若是返回咸阳,这……”

  到时没了赤藤这原料,又如何保证人人有甲?

  难道还来魏国采了运去不成?

  沈兵把手一摊,说道:

  “黑甲水军就不必担心这些了!”

  “我等反正无甲,此时便装备这黑甲将就着用。”

  “等立功晋爵之后再换成青铜甲也不迟。”

  “但河内兵的骑军……”

  这还真是个问题,想了想杨端和就摇头说道:

  “罢了罢了,至少这军官得分上几套吧!”

  沈兵一拍脑袋“哦”了一声:

  “这是当然,明日属下便给将军送上一套来!”

  杨端和一脸黑线: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

  沈兵不知道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其实尽在楚国项燕眼里。

  话说那项燕侥幸捡回一条性命逃回寿春,自是假意向楚王负刍请罪一番。

  但楚王负刍又哪里敢治项燕的罪。

  开玩笑,项燕在楚国可是拥有割据一方的势力,且也算楚国为数不多的大将……

  这也是六国与秦国不同之处。

  秦国实行郡县制之后各地的封建地主甚至贵族的权势都被削弱。

  之便如之前所说的食邑。

  秦国的食邑是只享有封地的收税权而无控制权。

  六国的食邑不仅对封地有收税权,封地内的百姓原则上都是属于贵族的。

  于是贵族只需找个借口,比如清君侧之类的就可以号召起封地内的百姓起兵造反。

  项燕便是这样的贵族,而且还势力庞大,楚王负刍又哪敢轻易治他罪。

  不过此时的项燕知道楚国的国运跟他项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楚国要是亡了,他项家又哪有好日子过?

  于是在这时期他们还真是在同一条船上齐心协力抗秦。

首节 上一节 184/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