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家天下

汉家天下 第104节

军队受命于天子,每每行军,却须见虎符方能开拔。

不然,一兵一卒,也难调动。

这,是高祖之策,任谁也改变不了。

而传国虎符有二,现在就是不知,是否都在窦太后那。

关于这一点,先帝从未提及。

刘荣曾回想刘启,在沧池说过的话,心中暗自揣摩。

莫非,父皇说的考验,便是这件事?

其二,是吏治。

汉以无为治理天下,朝堂之上,多生奸佞,贪婪之辈。

贪污腐化成风,贪官不可尽数。

这件事,是最容易做,见效最快的。却也是最难做,需要恰当把握的一件事。

这其中,有一个度,需要控制。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吏治清明,越是往后,便越是贪污腐化越加严重,难以治理。

君主治理贪腐,无非有两种选择:

其一,惩治大的,放掉小的。

为众官所警示,让其有所收敛。

其二,那便是如老朱一般。

杀!

不论大贪小贪,一律杀无赦!

只要你敢贪,那就不妨,问问朕手中之快刀,锋利否?!

朝局错综复杂,贸然治理,必将遭遇反弹。刘荣的意思是,先不轻举妄动,暗中派人去查。

待查出端倪,不妨杀几只鸡,以警群猴。

不是刘荣心慈手软,而是治理贪腐,现在还不能一刀切。

待以后制度完善以后,再从重治理。

其三,便是财。

自刘邦以后,经文景之治,国家积累了不少财富。

可,相较于诸侯各王,世家而言,还是不够看。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货币所致。

现在的主要流通货币,是四铢半两钱币。

主要铸造材料,为铜。

国人开采铜山,私自铸钱者,数不胜数。

朝廷若不能把控铜矿,统一度量货币,以后用时,颇为麻烦。

这三件事,有缓有急。

不过,还有一件事,需要先行。

第125章 朝会(三)

这件事,便是敲打诸侯各王。

其中,以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为最。

这兄弟二人,因为淮南王刘长的原因,对朝廷,对刘启这一支,颇为不满。

历史上,刘彻继位以后,就是这个刘安,到处派人在长安城内,进行挑拨。

妄行不轨。

最后惹得老太后,差点废了刘彻。

将来刘荣想要办大事,这哥俩,肯定是要优先处理。

不过,念在刘安主动交出淮南子的份上,刘荣决定,先给他一个机会。

先敲打敲打他,看看他是否有救。

如果执意偏执,于父的事情。

那,就没办法了。

“淮南王叔,到了吗?”

刘荣在左边,诸侯王队里,瞅了一圈,问道。

“禀陛下,淮南王在那呢。”

单丘宣读完诏书,从侧回到刘荣旁,指了指不知在思考什么的刘安,小声回答。

点点头,刘荣眼睛一眯,嘴角挂着一丝笑意,朗声道:“淮南王叔。”

刘安正在那沉思,想着刘荣的用意,听到叫自己,连忙起身。

“臣,淮南王刘安,拜见陛下。”

拱手行礼,刘安微微抬起头,偷偷看了眼御座上的刘荣。正好,目光触碰到刘荣看向自己的灼灼目光。

刘安慌忙低下头,心中一凛。

刘荣眉头一挑,笑意更甚:“淮南王叔上次献上的淮南子,朕看过之后,深为王叔才华所折服。”

“妄自被陛下称赞,臣愧不敢当。臣只是闲暇时间,喜好读书而已。”

“哎~”

“王叔过谦了。”

“淮南子一书,提出:循道、无为、持后、贵柔、守静、重生、养性等观点,朕每每读之,莫不感触良多。”

“朕看此书,可传颂万代!”

刘安听闻刘荣夸赞,心中窃喜,又有一丝不舍。

此书耗尽了自己毕生心血,被人所赞同,该是喜事才对。

可,一想到上次被刘荣打劫走,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心中不免悲愤交加。

“陛下言重了,臣的淮南子只是一家之言,何德能传诵万世?”

“王叔年事已高,来京不便。”刘荣换了话题,接着说道:“单丘,把朕给王叔准备的东西,拿给王叔。”

“诺。”

单丘接过一旁小太监递来的拐杖,顺着侧道走下御阶,双手递上。

“这是朕,特意命少府,为王叔打造的檀木杖。从此以后,朕特授王叔可不按成例来朝。”

刘安接过檀木杖,上面慎独二字,格外醒目。

此语出自:礼记、中庸

君子,慎其独也。

刘安一愣,心里有些慌张。

莫非,刘荣小儿,知道了自己来京目的不成?

一丝冷汗,无声滑落。

刘安手捧檀木杖,恭敬行了一礼。

“臣,叩谢陛下隆恩。”

努力让自己颤抖的声音,说的轻松,刘安下意识加大了音调,惹得诸侯各王,纷纷不屑哂笑。

一根拐杖而已,这就把你刘安收买了?

当年你父王的事,忘了?

刘濞说的真的一点也不错,这刘安,就是个书呆子,窝囊废!

真丢我们诸侯王的脸!

底下诸侯各王的神态,一一纳入刘荣眼中,看的分明。

刘荣以指,轻轻敲在龙案上。

只是笑笑。

处理完刘安,刘荣将目光转向栗贲,后者早已等的焦急,在那坐立不安。

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大舅,当真是没有一点城府。

叫自己,怎么倚重于他?

“大行令。”

“臣,在!”

见刘荣叫自己,栗贲喜不自禁,慌忙起身离榻,声调里,都带着欢喜。

看来,妹妹的话奏效了!

就是不知,陛下会赐给自己何种职位?

“朕,命你为太常。”

“朕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你是朕的大舅,而是先帝在时,你就善于职守,颇有功劳。”

“故,朕将这九卿之首,任命于你。栗贲,你可否能,体察朕意?”

栗贲涨红了脸颊,激动不已:“臣叩谢陛下隆恩!”

“臣自当兢兢业业,报效陛下,报效大汉!”

栗贲的话,满朝公卿忍不住笑出声来。

首节 上一节 104/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直面朱元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