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165节

笑着笑着,朱棣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他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也正是这样,朱能等人才会对他忠心耿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朱棣长叹一声:“本王的心已经死了!”

说着,朱棣的眼中突然闪过一抹狠厉,对朱能说道:“去把他杀了!”

“谁?”

朱能一怔。

只听朱棣缓缓说道:“妖僧,姚广孝!”

“啊?”

朱能一下子张大了嘴巴,紧接着连忙说道:“王爷,请三思啊!”

“快去!”

朱棣厉声怒吼。

这样朱能一下子懵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朱能两难的时候,门口出现了一道窈窕的身影。

“朱能,你先下去吧。”

朱能闻言回头一看,便见燕王妃徐仪华款款走了进来,登时如获大赦,连忙点头道:“是!王妃!”

朱能走后,徐仪华缓缓走到朱棣的面前,看着低头不语的朱棣,然后又走到他的身旁,将手搭在他的肩上,缓缓的捏了起来。

“王爷,依臣妾看来,杀了姚广孝也是一件好事。”

“嗯?”

朱棣微微一怔,只听徐仪华继续说道:

“从今以后,咱们过自己的安生日子,既太平,又富贵,不争不斗,去灾去祸,那朱雄英是王爷的侄儿,甭管是做皇太孙,还是当皇上,你终究都还是燕王,他都得敬着您!”

“您从此就是逍遥王爷,德高望重,虚怀若谷,不操心,不上火,什么国事啊,社稷啊,通通与您无关,悠哉悠哉,您将会幸福终老,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徐仪华的一番话,朱棣缓缓坐直了身子,看了一眼徐仪华。

徐仪华继续说道:“臣妾知道,您是由于大位旁落,冬猎的时候又受到了些刺激,这才恼羞成怒,才乱了方寸,是不是啊?王爷!”

“唉——”

朱棣轻叹了一口气,徐徐道:“现在我才明白,父皇最终下了决心,立朱雄英为太孙,并不单单是因为想要避免皇子们的互相争斗而祸乱朝纲,而是那朱雄英确实有几分才学,而且他的性格并不像大哥那样宽厚,而是跟父皇很像,父皇看中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如今,君臣名分已定,要是再不尊从,那就是谋反!”

“我只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燕王,别无他法,这就是命啊!”

徐仪华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道:“可是王爷,以后咱们真的能脱了干系,保全己身吗?”

“刚刚臣妾听说,今天冬猎的时候,皇太孙摆了王爷一道,将张辅活生生从王爷手中抢了过去,而且言语间,与王爷针锋相对!”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轻叹道:“这事情,确实没有那么简单,要赶紧好生善后!”

“善后?”徐仪华一怔。

朱棣徐徐道:“这些年,在姚广孝的安排下,我们在京师安插了不少眼线,父皇手眼通天,保不齐要被他发现!”

“况且如今皇太孙很明显对我有所戒备,我已经尽量的小心,但他却是针锋相对,很可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唉——”

朱棣说着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我是理不清,摘不净,大祸临头,身不由己啊!”

“王爷!”

徐仪华声线平静的道:“你是因为担惊受怕,这才要杀了姚广孝,对吗?”

“哼!”

朱棣轻哼了一声,道:“送白帽子,跟着我去到北平,劝说我谋取大业,在应天城安插亲信,调查皇太孙,要不是他心怀不轨,步步紧逼,我又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里外不是人的地步!”

说着,朱棣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他做过的事情太多了,知道的事情也太多了,只有他死了,我才能做一名太平王爷!”

徐仪华依旧平静的说道:“可是杀了姚广孝,朱能就不知道内情了吗?张家父子就不知道内情了吗?”

朱棣沉声道:“他们若有异常,照杀不误!”

徐仪花悠悠道:“杀了他们,那臣妾呢?臣妾也知道内情了,王爷是不是也要杀了臣妾?还有我们那三个孩子,王爷也要灭口吗?”

“王妃!”

朱棣想要打断徐仪华,但徐仪华依旧坚持把话说下去:“好,就算我们都死了,还有王府上下两百多口人,北平的五十万百姓,王爷,你杀得光吗?”

“王爷,悠悠众口,堵之不绝,就连皇上也无可奈何,更何况王爷您呢”

朱棣站起来,背过身去,道:“我这是要消除后患!”

“后患?”

徐仪华看着朱棣,声音变得刚毅起来:“王爷的话,臣妾听明白了,大难当头,王爷想的不是挺身而出,不是顶天立地!”

“风雨欲来,王爷求的不是如何顶住风雨,而是偷安苟活,诛杀亲朋旧故,恩将仇报,以求自保!”

“这样的胸怀,如何担当大任?这样的胆识,怎么成就大业?”

徐仪华的话,让朱棣沉默了下来。

徐仪华移步到朱棣的面前,看着朱棣,徐徐道:“王爷想清除后患,可是在臣妾看来,首先应该清除的后患……”

“是王爷你自己!”

(本章完)

第129章 送别!

冬猎过后第三天,朱元璋就把各藩王赶回藩地去了。

因为各藩王在京师,一来是要消耗不少的花销,二来藩王本就该呆在藩地,藩地需要他们管理,聚集在京师也容易生事端,搞不好会有结党营私。

朱元璋向来最讨厌的就是结党。

就是皇子之间的结党,他也是不允许,因为那样,势必会在他死后给朱雄英留下隐患,他想要给朱雄英留下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大明,他手上沾染过太多的鲜血,他不想朱雄英再沾染。

所以纵然心中万般不舍,他还是下令,各路藩王三日内离开京师,返回藩地。

午门,城楼上。

朱元璋看着各路藩王离去的背影,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只是已经被泪水填满。

“好几年了,才有一次相聚的机会,可是这才几天,咱又亲手把他们赶出去了!”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

这位铁血帝皇,虽然在自己的儿子面前没有表露出什么,但是在这一刻,去和一般平常的老父亲那样,看着儿子们离去的背影,泪水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机会再见到他们!”

朱元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

对于这一点,上位二十多年的朱元璋深有体会。

分封藩王,这是朱元璋深思熟虑过的问题。

大明江山是他打下来的,老朱家也是在他的手下壮大起来,对于这个家,他和国一样珍惜。

他虽然早早定了朱标为储君,但是他对每一个儿子同样珍视。

分封藩王,一来可以让他的子孙们都可以共享江山,二来让他们替大明守家卫国,兵权掌握在自己儿孙的手中,这让朱元璋比交给其他人更加放心,三来把儿子们分封出去,远离朝廷漩涡,同样是更好的保护他们。

也正是朱元璋的这种家国思想,为后来的靖难埋下了隐患。

这种思想固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他却是华夏人最传统的思想。

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老朱家一家人,齐心合力,拱卫大明,甚至在祖训中写明: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对于各路藩王的管理,朱元璋也有明确的制度,没有朝廷的命令,各藩王不得随意离开藩地,也不允许进京。

所以这一次诸王就藩,就相当于生离死别。

日后要见上一面,可谓是难上加难。

这也难怪朱元璋如此感伤了。

身后的朱雄英看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潸然泪下的老人,心里是非常的理解的,不由得上前一步,轻声说道:“爷爷,孙儿会一直陪在您身边的。”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大手摁在朱雄英的肩头,点头道:“是啊,好在还有你在咱的身边,咱的大孙长大了,比咱都高了,还知道坑叔叔们了!”

说着,朱元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朱雄英洒然一笑,道:“爷爷,您就别揶揄我了。”

朱元璋收起笑容,正色道:“爷爷是认真的,你的那些叔叔们,没有几个是省油的,没点手段还真治不了他们,冬猎那天,你做的很好,就应该让他们见识见识咱大孙的手段,不然他们以为,咱大孙是单单靠一个嫡字上位的呢!”

说着,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大孙,咱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咱是说如果,如果咱不在了,哪天你的一个叔叔犯错了,你会怎么处置他?”

这是朱元璋关心的问题。

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更何况老爷子足足有二十几个儿子,更是品行不一,就像前不久的秦王和齐王,就在自己的封地胡作非为,如今朱元璋还在,一切都还好说,一切都还掌控得住。

可一旦自己不在了呢,朱雄英又会怎么处理?

朱元璋想要听一听朱雄英的想法。

朱雄英沉思片刻,回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孙儿会狠狠的警告他一番,高高的举起,然后轻轻的放下,让他知道错了,以后不要再犯!”

朱元璋闻言,看了朱雄英几秒,旋即笑道:“好,很好!”

他并没有追问下去,如果那个皇叔不知错,怎么办?

因为那样,就是触犯天威了。

天威不容亵渎,他知道朱雄英不会再放过他了,再追问下去,那就是为难他大孙了。

况且,他大孙的这个回答,已经让他非常的满意了。

“大孙。”

首节 上一节 165/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刚一统就加入五军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