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450节

第571章 霍督骂娘

  刘备有雄才,能服众人。其之谓南汉之重,在世时似乎看不出来,在他去世之后,不少汉臣方知其重要。

  今刘备驾崩,除了让曹丕磨刀霍霍,欲南征江淮之外;刘备临终前所念及的巴蜀,因他的离世,之前堆积的矛盾,一次性爆发出来。

  汉嘉太守黄元因与诸葛亮有矛盾,担心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会治罪自己。在主簿王胤的教唆下,杀害郡都尉,夺取汉嘉兵权。

  王胤其为汉嘉大族,早就不满南汉检索人口的行为,往昔碍于刘备的权威不敢反抗。今刘备去世,王胤按捺不住,当即挑拨黄元反叛。

  黄元夺取汉嘉郡兵后,在王胤等大族帮助下,纠合万余人正式反叛,破临邛,掠乡人。

  益州刺史潘浚手无兵权,唯有与蜀郡太守守蜀郡各城郭,急向武汉报告军情,求兵镇压黄元叛乱。

  因潘浚防备得当,加之黄元手下多杂兵,自是难以攻破城池。

  黄元劫掠一方之后,欲逃向陇右,求马超庇护。然在王胤的规劝下,黄元决定向越巂郡夷帅高定,旄牛王狼路求援。

  旄牛王狼路因汉政宽和,不愿与黄元起兵。而夷帅高定知道刘备去世后,当即答应黄元的请求,派斯都耆帅李求承斩杀越巂太守焦璜。

  汉嘉郡与越巂郡毗邻,二郡通过旄牛道相通。旄牛王狼路见二郡起兵反叛,不敢闭塞道路,让黄元、高定两部汇合。

  汉嘉、越巂二郡位益州之西南,地处崇山峻岭间。二郡的叛乱,动摇了南中诸郡。

  为了掀起更大的反叛浪潮,高定、黄元通过书信联络牂牁、益州二郡豪强、蛮帅,寻求兵马援助。

  李严早有所备,除了向武汉求兵外,为了阻止南中叛乱扩大,派主簿常房携带他的书信南下,欲劝牂牁郡丞朱褒,以及益州郡大族雍闿不要反叛。

  常房奉李严之命南下,为了威慑朱褒,当即带人擒获其亲信,欲杀鸡儆猴,让朱褒知晓其利害。

  朱褒得知之后,不畏反而生怒,当即带着部曲去找常房。

  常房自恃有大汉为靠山,言语折辱朱褒,让其莫忘钱财恩惠。今若从高定、黄元二人反叛,汉必遣兵诛之。

  闻言,朱褒当即大怒。自糜芳离任之后,李严为了显示自己才能,更改了之前的利益分配制度。他们豪强、宗帅比以前得到的钱少了,还要经常听李严训斥。

  言语激烈冲突下,朱褒因亲信被常房鞭挞,且在左右的怂恿下,斩杀常房。事后,朱褒向李严表示常房造反,被他所杀。

  李严怎会相信朱褒的一面之词,为了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李严欲率兵马东进,征讨朱褒,以为杀鸡儆猴。

  不料被蛮夷所察,告知了朱褒。朱褒深知自己难逃一劫,当即斩杀太守徐湛,占据牂牁郡,与高定、黄元两军呼应。

  且为了击败李严,朱褒书信教唆益州郡大族雍闿反叛,以自己为例子,表示汉朝不可信,今唇亡齿寒,他们三郡豪强、宗帅被灭,下个则就轮到益州郡豪强、宗帅。

  雍闿所在益州郡位于牂牁、越巂二郡之中,见东西两面都有人割据,不听孟获的劝告,率部曲反叛,杀益州太守正昂,自命为益州太守。因孟获有威信,雍闿令孟获让南中蛮夷随自己起兵。

  受命的孟获虽不乐意,但碍于雍闿是自己恩主,孟获无奈之下,唯有入山欺骗蛮夷。

  入山的孟获为了哄骗蛮夷反叛,利用蛮夷对他的信任,谎称新帝上位,要广纳妃嫔,以及要用大木修缮宫殿,皆要从南中出。蛮夷被孟获三寸不烂之舌鼓动,则是跟随雍闿造反。

  永昌郡因离反叛中心太远,加之大族吕凯不愿反叛,永昌郡则是幸免于外。

  在刘备去世后的一个月多时间内,汉嘉、牂牁、越巂、益州四郡集体反叛。

  李严所在的朱提郡三面皆敌,被叛军围着打,因兵力悬殊问题,李严不得已退保朱提县城。

  南中都督李严无法遏制南中叛军,整个南中除朱提外,余者皆不被大汉所掌握。且黄元盘踞汉嘉,在大族的支持下,屡次进犯蜀郡。

  不仅于此,汉人出身的黄元,深知汶山郡内存在大量蛮夷。于是联络上汶山羌。汶山羌随之叛乱,攻略汶山郡县城,杀害长吏。

  如此大规模的叛乱下,蜀郡、广汉、犍为三郡无力反击,唯有用郡兵自保。

  重庆都督区兵马因无中央军令,加之都督陆逊远在武汉,唯有按兵不动;汉中都督贺齐因防守汉中,担忧曹魏趁机用兵,无法南下平叛。

  当求援书信经历千里至武汉,送到霍大司马手上时。霍大司马唯有骂娘,刚当权臣没多久,就遇见这档子事。

  将书信放到案上,霍峻拿起交州刺史吕岱的书信,见其上内容,在心中又暗骂了声。

  吕岱报忧不报喜,其书信上言,合浦蛮破高凉,杀县长官吏反叛,从者蛮夷有一两万人之多。所幸运的是,吕岱已率兵马前去讨贼。

  见交州事态可控,霍峻揉着脑袋,重新拿起益州发来几封战报,准备在众人抵达前,先整理出益州真实的事态进展。

  情报需要分析,送到武汉的战报,非是潘浚一人所奏,而是来自益州各级文武上奏。因叛军规模大,需要逐一分析。

  分析半响,当霍峻了解南中反叛实质,庆幸出了口气。若是蛮夷叛乱,不好镇压;汉人豪强叛乱,如历史上且征且抚即可。

  黄元叛乱,多半因刘备去世而导致,且有本地士族的影子;南中叛乱,其多主导者是汉人豪强,唯独越巂郡是由蛮夷发起。

  而南中豪强为何反叛,其不难理解。自两汉以来,随着南中开发,汉人豪强与地方蛮夷联姻,形成姻亲利益共同体。

  大汉为了收取赋税,向南中扩张,必须要向豪强、蛮夷收取赋税。汉人豪强倾向自治,其政治生态类似明清土司,他们希望自治,不向中央交税。而大汉用流官太守来统治他们,则必然与他们发生冲突。

  之前糜芳用利益去套住他们,他们看在政策上,允许太守上任。但这些上任的太守,犹如他们的玩具,山高皇帝远,想杀就杀,大汉无可奈何。

  今下如果想减少矛盾,大汉放弃南中,默认南中自治,其真正为乱者就黄元、高定二人,当然霍峻不可能允许南中自治。

  少顷,诸葛亮、陆逊、徐庶、孙邵等大汉高官,在侍从的引领下纷纷入堂。

  随着众人坐下,霍峻将益州叛乱之事,结合他的分析全盘讲出。

  “汉嘉郡太守黄元背弃君恩,起兵叛乱,攻略城郭;……而后为乱国政,其又教唆南中诸豪叛起。汶山、牂牁、益州等四郡皆有豪强、宗帅叛乱,今动摇益州,似有危及巴蜀之感,不知诸君有何高见?”

  诸葛亮轻抚羽扇,蹙眉说道:“南中自为我大汉之所有,昔先帝在世时,因南中形势复杂,为伐中原,不得已以温和治之,故有魏侯以商治南中,为我大汉取利。”

  “然李严上任之后,更改旧制,欲令诸郡太守倾轧豪强。故而豪强积怨,今趁国丧之际,纷纷反叛。当下南中不可不平,且宜早不宜晚。”

  霍峻微微颔首,问道:“伯言为重庆都督,对南中多有熟悉,今有何高见?”

  陆逊朝着霍峻拱手,说道:“回督公,黄元反叛,若能速下成都,则为我军之患。今被困汉嘉,唯蛮夷可用,其旦夕将亡。如遣一军讨之,当能平息叛乱。而后锁旄牛道,则蜀中无患。”

  “南中豪强、宗帅叛乱,逊以为南中道路崎岖,不宜仓促进军平之。今当遣斥候南下,得南中形势布局,与李南中联络,再讨南中诸夷。若督公以为可行,逊归重庆,厉兵秣马征讨南中。”

  霍峻摸着小胡子,说道:“先帝临终言,其治巴蜀严苛。前有唐侃跋涉数千里谒京,后有益州五郡叛。若不能收其心,今时平之,而日后复叛。”

  “且南中四郡幅员辽阔,地有数千里之广,蛮夷居山穴,饮溪水,互相攻杀;汉人耕沃野,养牛马,姻亲盘踞。如能平南中,可再析一州治之。”

  “那以仲邈之意是?”诸葛亮问道。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今下益州五郡叛,仅是皮肤之疾。伯言有兵略,归蜀平乱,绰绰有余。然我恐曹丕趁国丧之际,举国发兵而南征,时大战风起,伯言可为阻力。且平益州五郡叛,首在收心,而非用武!”

  说着,霍峻看向诸葛亮,继而又沉默下来。

  良久之后,霍峻说道:“今下如伯言之意,遣王平率兵五千南下,征讨汉嘉黄元,务必斩其头颅,传首诸郡。南中叛乱,兵马不多则不足以平之,故令李严封锁蜀道,遏南中叛军北上。”

  “再令李严详探南中诸豪形势,命潘浚筹备大军粮草。待南中形势分明,再择议督帅入蜀平乱。”

  “诺!”

第572章 权臣不好当

  公元224年,章武六年,夏五月。

  刘备让徐庶归京任辅政大臣的手段英明,其空出的江州由诸葛亮开府兼任州牧,而武汉位于江州之中。

  霍峻虽处武汉,但却无法调动中枢资源,需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二者既互相配合,亦互相钳制。故而南汉朝上非霍峻的一言堂,某些问题上需要诸葛亮配合。

  在霍大司马上台执政两个多月时间内,在诸葛亮的配合下,凭借霍峻的威名以及诸葛亮的手段,除益州外,余者诸州郡渐安。

  尚书台,议堂内。

  霍峻坐于榻上,正与御史大夫徐庶谈讨政事。

  “元直,你昨日上呈有关唐侃案细情奏疏,我已仔细阅之。”

  霍峻让侍从为徐庶奉茶,说道:“君负责此案,不知可有高见教我?”

  汶山郡主簿唐侃,上京状告县长荒废政事。彼时这件案闹得沸沸扬扬,且还惊动刘备。刘备为核查这件事,特让徐庶转迁御史大夫。

  徐庶经数月的研究,已查实唐侃案前后经过。都安县长熊佳自上任的两年多时间内,因痴迷樗蒲,又好饮酒作乐,政事荒废,案件堆积。

  唐侃不满熊佳为渎职,欲寻督邮弹劾熊佳,但熊佳为楚人背景深厚,弹劾不动。为寻公正,唐侃不断上疏奏疏,但皆被尚书郎习郁拦截下来。

  书郎习郁之所以帮熊佳拦截奏疏,因为熊佳妻子为习郁妹妹。长沙熊氏与襄阳习氏有姻亲关系。在习氏的帮衬下,熊佳得以入蜀为官。今习郁为了熊佳隐瞒渎职,不断拦截下唐侃的奏疏。

  其之所以能拦截下奏疏,因县主簿官职卑微,不入中枢之眼。习郁本以为唐侃会知难而退,却不料唐侃这般较真,跋涉数千里,跑到武汉上疏,拦也拦不住。

  徐庶沉吟少许,说道:“大司马如欲结案息事,将尚书郎习郁、县长熊佳下狱论罪即可。如欲细究,宜当借此事而有所作为。”

  “嗯?”

  霍峻抿了口茶,说道:“元直既有见解,但说无妨。”

  徐庶拱了拱手,直言不讳说道:“回大司马,尚书台为汉室之枢密,而台郎显职,仕之通阶,宜当重之。自陛下立基开业以来,然多用吴、楚为台郎,或一郡七八人,或一州无一人。此当多寒人心,宜令均平,满南土士人之望。”

  闻言,霍峻稍微而思,便明白徐庶的意思。

  尚书台自被刘秀所重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三公九卿的工作职能;后世所耳熟能详的三省六部制,实际上是从尚书台衍生而出。

  尚书台负责人为尚书令,副手为尚书仆射。在尚书台里,下辖户、三公、常侍、二千石、主客五部;五部分别由尚书掌管,其下有侍郎、郎中等官负责具体事务的实行。

  茂才、孝廉经过考核期之后,能出任尚书台中的侍郎、郎中,或是外任为官。

  南汉尚书台里的郎中、侍郎因主政者偏好的关系,仅襄阳、吴二郡就有十几名尚书郎,偌大的益州因之前的张松案,竟无一人出任尚书,连尚书郎都屈指可数。政治资源分配的不足,导致了尚书台的畸形。

  徐庶非楚人,吴楚二地的利益与他无关。今考虑到政治平衡问题,他必须如实向霍峻汇报。

  霍峻沉吟良久,问道:“元直可有与孔明谈及此事?”

  “昨夜庶已与丞相交谈,然孔明欲让大司马定夺!”徐庶说道。

  “峻初掌朝事不久,劳君请孔明入堂,同商此事。”霍峻说道。

  “诺!”

  因霍峻长年在外,尚书郎官的名额分配的问题,他一直没有在意。今欲调整尚书郎官名额分配,向益州倾注更多政治资源问题,还是要与诸葛亮商量。

  别看大汉有七州之多,但实际上需要分配政治资源的州,唯荆、扬、益三州。淮泗、元从二者不必多说,因身份关系天然具有政治资源。

  黄元掀起叛乱、唐侃千里谒京,以上发生两起的事件,不如看成提醒大汉因当调整政治资源分配的信号。

  少许,诸葛亮与徐庶先后入堂,三人互相行礼。

  霍峻率先开口,说道:“元直所言之事,今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诸葛亮持扇而坐,说道:“先帝因鲁王推让之故,得以入主荆楚,故为抚楚人,先帝多以高官待之。昔下巴蜀,蜀人恶我,宁死不降,宁隐不附,故陛下无意用之。”

  “我大汉治蜀已有十载,士人百姓渐而归附,有报国之念,不宜闭塞门路,断蜀人进仕之心。亮以为当尽时人之器,提贤拔能,出仕任官,以悦蜀人之心。长久以往,恐蜀人不为我之所用,唯望仲邈深思。”

  刘备时期不大用蜀人,除了吴楚士人侵占政治资源外,亦与蜀人自身有关。如王累宁死不降,郑度归隐不仕,张松降后自大等事,已是惹到刘备。加上为了回馈楚人,刘备则是不太喜欢用蜀人。

  今形势发生变化,政策因随之而发生变化。不可用旧时之政,以治今下之世。

  “善!”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孔明、元直之言是为良见,今与国有益,峻安能阻之?”

  说着,霍峻停顿了半响,再说道:“今益州五郡乱,峻以为宜当借此良机入蜀,且征且抚,征辟贤能高才出仕,或征入公府,或拔为郡县长官。如此既可开门路与蜀人,亦可省冗官。”

首节 上一节 450/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