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246节

  “那当然不能比。”朱四爷得意地笑,“你想想看,以后要是把谁封到那里去,那可就是大明真正的藩王,雄霸一方啊。”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就是太上皇说的封藩王与海外。

  ……

  转眼又是大年夜。

  家皇室如今越来越兴旺,众人在坤宁宫内欢聚一堂,共度这个温馨的夜晚。

  太子朱标携妻子常氏和吕氏,以及他们三岁的儿子朱雄英,秦王朱樉与王妃观音奴,晋王朱棡和王妃谢氏,还有燕王朱棣与王妃徐妙云,纷纷出席。三位已婚的皇子,各自携家带口,其乐融融。

  而那些未婚的皇子们,也围坐在一桌,欢声笑语不断。朱四爷环顾四周,注意到吕氏腹部隆起,显然已是有孕在身。不仅如此,还有几位皇妃也怀有身孕。他心中暗想,朱重八的身体素质确实不错,子孙繁衍能力着实令人钦佩。

  “来,大家举杯同庆!”朱元璋今晚也是满面春风,提议共饮。

  年夜饭的气氛温馨而祥和。身为家族中的长辈,朱四爷慷慨地给每个人发放了红包。这次他格外大方,红包里装的都是金叶子,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朱元璋见状,打趣道:“看来太上皇这次是发大财了,他那大明贸易公司的仓库里,金子怕是都堆成山了。以后啊,咱们家里谁要是缺钱,直接找他要就是了。”

  马皇后却表示反对:“那可不行,那些金子都是大明贸易公司的,我可是有股份的。”

  朱元璋佯装生气地瞪眼:“嘿,你这婆娘,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啊?”

  马皇后不甘示弱地回应:“我当然要向着自己了,后宫这么多开销,不得好好算算账?我跟你说,到时候咱们朱家,说不定就你最穷了。”

  这番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想不到堂堂皇帝,竟然有可能成为家中最“贫穷”的那一个。

  ……

  年后不久,东宫便传来喜讯,太子侧妃吕氏喜得一子。朱元璋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朱允炆,并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规划好了宗谱,朱标的儿子们被定为“允”字辈。

  满月宴上,朱四爷也亲临庆祝,亲手抱起了这个曾孙。然而,他心中却不由得涌起一股复杂的感慨,这个孩子在未来竟然会成为朱家最大的“废物”,就是因为他推行的削藩政策,才导致了后来朱棣的靖难之役。

  “希望这些不幸的历史都不要再重演。”他在心中默默祈祷。

  离开东宫时,婠儿紧紧挽着他的手,眉头微蹙,低声说道:“四爷,我总觉得吕氏有些不寻常,她的气质让我想起了十三翼的巫后。”

  “哦?你也有这种感觉?”朱四爷眉头紧锁,“那个巫后自从在凤阳消失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确实有些蹊跷。”

  “你清楚巫后长寿的秘密吧?”婠儿询问。

  “当然知道,她靠吸取男人的精气来延续生命。”朱四爷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你找个机会调查一下这个吕氏,我可不想让她祸害了我们朱家。”

  “明白了!”婠儿点头应允,“我回头会试探她的。”

  “过段时间我要返回北疆,你在京城要多帮帮马皇后。”朱四爷叮嘱道。

  “嗯,知道啦。”婠儿轻叹一声,“你们朱家,没有马皇后,那是迟早得散。”

  朱四爷拧了拧眉。

  这朱重八呀,是娶了个好媳妇,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哟。

  ……

  吕府,也就是太子侧妃吕氏父亲吕本的府邸,也正在热闹庆祝,因为吕本有了外孙,这外孙还是皇孙。

  在后院,一个红衣女子立在树下,正是十三翼的巫后巫雨,她眼中寒芒闪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四爷啊四爷,我这一计,你是蒙在鼓里吧?”

  唰!

  一个身影落在她身旁,是探马军司的达鲁花赤奥姑,她兴奋道:“据说吕氏生了?还真是个皇孙啊。”

  “当然!”巫雨有些激动,“这个皇孙未来还会成为大明的皇帝,那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吕氏,来控制这个皇帝,哈哈哈,谁能想到呢?”

  “还是巫后你棋高一着。”奥姑拜道。

  ……

  Ps:新书《大明:吕氏毒皇孙?开局十二符咒》,还在的兄弟们支持下呢,求个追读啊。

第267章 朱元璋废丞相,胡惟庸案爆发

  韩国公李善长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京城。消息一传出,朝中的大小官员都纷纷前往拜访这位资深的老相国。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却闭门谢客,无论是谁,哪怕是地位显赫的淮西勋贵,甚至是左丞相胡惟庸亲自登门,都未能与他见面。

  丞相府的管家向外公布了一则消息:五日后,丞相将迎娶一位新的小妾,并邀请大家参加喜宴。胡惟庸站在韩国公的大门前,紧锁眉头,心中满是困惑,不解老相国此举的深意。

  五日转瞬即逝。

  韩国公府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为了庆祝老相国李善长新纳妾,大摆筵席,广邀亲朋好友。淮西勋贵与众多朝臣都前来道贺。李善长身着一身鲜红的新郎官袍,笑容满面地招待着来宾。胡惟庸也终于在此刻见到了久违的恩师,两人坐下品茶,相谈甚欢。

  “恭喜老相国。”胡惟庸含笑举杯,“你的生活真是令属下羡慕。”

  “哈哈哈,”李善长开怀大笑,“皇上让我享福,这归养生活嘛,总得有个归养的样子。既然是享福,那艳福和清福自然都是福。想不要都不行啊,你说,那些御史们会不会说我李善长堕落了?”

  “老相国,你不就是想让御史们弹劾您吗?”胡惟庸微微一笑,看穿了李善长的心思。

  “惟庸啊,还是你了解我。”李善长点头赞许,“没错,我就是想让朝野上下都觉得我堕落了。哎,不堕落,人家不放心啊。”

  两人相视而笑,许多事情,无需多言,彼此已然心领神会。

  喜宴结束后,李善长独自站在廊下,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低声自语:“陛下最近增设了殿阁大学士,看来胡惟庸这个中书省独相将面临大难,他还不自知啊。我得想个法子自保才行。”

  ……

  皇宫,乾清宫。

  朱四爷正与朱元璋喝茶,父子二人说着关于玉米,红薯,马铃薯的种植计划。这时候,太子朱标来报:“爷爷,父皇,李善长那边今天大摆喜宴。这个韩国公,一把年纪了,娶個小妾弄的人尽皆知。”

  “哼,还是善长聪明啊,自己主动回京城养老。”朱元璋哼一声,“他这是做给咱看的,要让咱放心。”

  “这是为何?”朱标皱眉。

  朱元璋没有回答,自顾自喝口茶,朱四爷则是一笑:“胡惟庸这个聪明人,比起李善长这个老狐狸还是差了些。”

  朱标微微皱眉,知道爷爷和父皇是故意不跟自己说为什么,需要自己去悟。他躬身一拜,退了出去。朱四爷看着朱标的背影,向朱元璋问:“接下来的事情,你打算让太子去处理?”

  “当然,他是太子。”朱元璋点头。

  “标儿内心是仁慈的,真是为难他了。”朱四爷轻叹。

  “仁慈有个屁用!”朱元璋冷道,“若他是普通人,仁慈或许是个好品德,但他是大明的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他要是只知道仁慈,那就会被人利用。”

  朱四爷拧了拧眉。

  其实他心中是同意朱元璋的想法的,作为皇帝,不能仁慈。他摆摆手:“从明天开始,老夫宣布在书院后山闭关了,谁也别来烦老夫。”

  “如此,甚好。”朱元璋点头。

  父子二人对彼此心知肚明,朱四爷这是给朱元璋最大的空间和时间去办接下来的事,让那些想找太上皇的人,断了念想。

  ……

  这日。

  朱元璋走在御道上,一言不发,跟在他身后的王景弘知道,每当这个时候,都是陛下遇到了难题,一时间解不开。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匆匆走来,恭敬地向朱元璋禀报:“陛下,我的手下在灵隐寺偶遇两位来自南洋的异国人。经询问得知,他们竟是占城国的使臣,受占城国君主的派遣,不远万里前来朝贡大明皇帝。”

  朱元璋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占城国使臣来访,朕怎会毫不知情?”

  “可能是礼部出现了疏忽。占城国使团共计五人,已抵达我国一个多月,却迟迟未有朝廷官员接待。”毛骧继续小心翼翼禀报,“他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客栈落脚。今日他们游览至灵隐寺,被其宏伟的建筑所震撼,误以为那里便是皇宫,意欲入内拜见陛下。”

  “朕又不是庙里的菩萨!”朱元璋闻言大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占城国使团不远万里来访,本应作为大明国的贵宾。朝廷有明确规定,异国使臣一旦踏入大明国土,即应享受王公的礼遇。为何会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更无人向朕禀报此事!礼部那些官员都在做些什么?”

  骂到这里,他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翌日朝会上,朱元璋严厉质问礼部关于占城国使团被忽视的原因。礼部尚书陶凯诚惶诚恐地跪拜回应:“关于占城国使团来访一事,礼部在今年初就已向中书省做了禀报。臣本以为中书省会指派相关大臣进行接待。”

  胡惟庸冷声反驳:“中书省从未收到过你们关于此事的任何呈报。”

  陶凯急切地辩解:“启禀皇上,臣手头有奏章的存底作为证明。在胡相秉政期间,曾有严令规定,礼部在处理海外国家使团来访或海外僧侣来大明礼佛等事务时,不得越过中书省直接向皇上报告。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违法。正因如此,臣才未能直接将此事奏报皇上。”

  胡惟庸面色凝重地向朱元璋行礼:“皇上,中书省作为连接天子与各部门的桥梁,负责上传下达、统筹协调,这是皇上你亲自制定的章程。如果中书省未能履行这一职责,那便是我们的失职。”

  陶凯越发焦急:“皇上,礼部确实已将此事报至中书省,但长时间未得到批复。此事,臣确实无辜。”

  胡惟庸瞪视陶凯一眼:“接待海外使团本是礼部的职责。即便未收到中书省的批复,礼部也应主动派员催促,并详细了解占城国使团的具体到达时间等信息,再行上报。这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何以让国使沦落到寄居客栈?这显然是礼部的失职!”

  “够了!”朱元璋怒声打断,眼神锐利如刀,“占城国使团不远万里、满怀诚意地来访,我们却置之不理,任其流落街头,这简直有损国格!而我们的中书省丞相和礼部尚书却在此互相推诿、指责,这哪里还有一点柱国大臣的风范!”

  帝王之怒令群臣噤若寒蝉。朱元璋环视一周,冷冷下令:“听旨!将胡惟庸、陶凯收押刑部大牢,待事情水落石出后,再行严惩!”

  胡惟庸惊愕失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因如此小事而身陷囹圄。

  ……

  丞相胡惟庸入狱,震惊朝野。不过,有些大臣认为,皇上只要查清占城国来使之事,自然就会放了胡惟庸。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锦衣卫在查案时,在胡惟庸的府邸抓到了两个东瀛人,一审问得知,那两个东瀛人竟然是倭寇。

  这事情就闹大了,丞相胡惟庸竟然暗通倭寇,他想干嘛?很快,锦衣卫又在胡惟庸府邸找到了他写给北元皇帝的信,竟然是请北元皇帝出兵的。

  于是,胡惟庸的阴谋就很明显了,他这是要密谋造反啊,外面勾结北元和倭寇,内部勾结大批大臣,像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

  胡惟庸这是死定了!大臣们纷纷上奏弹劾胡惟庸,一时间给胡惟庸弹劾了几十桩大罪。平时跟胡惟庸走的近的,更是不遗余力的弹劾,生怕胡惟庸连累自己。

  ……

  锦衣卫诏狱。

  惨叫声不断响起,最近锦衣卫抓了不少胡惟庸的同党,正在受刑,据说锦衣卫有一百多种刑罚,进了这里,比死还难受。

  朱四爷走了进来,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正在审问御史大夫陈宁,看到朱四爷到来,连忙迎上去一拜:“拜见太上皇。”

  “毛骧啊,最近很忙吧。”朱四爷笑问。

  “都是为朝廷办事。”毛骧一笑,疑惑问,“太上皇你不是闭关了么?咋来诏狱了?有事需要臣办?”

  朱四爷目光扫过,问:“听说在胡惟庸府邸抓了两个倭寇?带老夫去看看。”

  毛骧立马带着他来到一个牢房前,里面两个东瀛人,正在呱呱乱喊,很气愤的样子。朱四爷走进去,抬手就给了他们两个一人一巴掌,那两人牙齿瞬间从嘴里飞出,他们立刻就老实了。

  “老夫问,伱们如实回答。”朱四爷沉声道。

  “是!”两东瀛人连忙点头。

  “是谁派你们来的?来干嘛?”朱四爷问。

  “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派我们来的。”其中一个回答,“派我们来暗查关于大明战船,火炮的详细资料。将军想在东瀛也做出那样的船舰和火炮。”

  原来如此!

  朱四爷又详细问了东瀛现在的情况,而后离开了锦衣卫诏狱。毛骧跟在他身后疑惑的问:“太上皇,陛下那边是不是有新指示?”

  “没有,你办你的案。”朱四爷挥挥手。

  ……

首节 上一节 246/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下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