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66节

  现在李源带着关中大军东出崤函,君临洛阳,而关中那边却人心惶惶,李源就得尽快返回。

  刘玄机退兵其实更像是在表态,你们李家父子有什么事你们就解决就完事了,我不掺和。

  想到这,李元徽不由得笑了起来,刘玄机这是示弱的意思?

  而且怀县这一仗打下来,好像看起来燕军还挺容易对付?这就是让许多人生出些想法,我上我也行啊!或者是,他上他都行,你上你也行。

  李元徽是早就有心理准备了,甚至还自嘲过,要不咱也当一块唐砖算了。随后留下萧释之率万人镇守枋头,和姐夫柴荣一起返回了洛阳。

  三月初,李源驾临洛阳,齐王李元徽、谯国公柴荣、北豫州刺史赵文恪等出城郊迎。

  齐王赐同乘车架。

  父子又是一年多没见,李源模样没怎么见老,精神头也不错。见到李元徽然后感叹道:“你倒是清减了不少,可是这段时间征战在外,过于劳累?”

  李元徽道:“还好,从去年开始就没得闲,先是去了青州,回了洛阳就紧接着跟刘玄机在黎阳一线耗了小半年,本想着今年能够轻松些,谁知道紫霞关又出了差错.怀县险些失守,这倒是我做事不够周到.好在亡羊补牢犹未晚.”

  李源却笑道:“人无完人,谁又能做事滴水不漏?”

  李元徽又问道:“阿耶这些日子,身体可还好?”

  李源点点头道:“还不错,就是体力大不如前了”

  李元徽听了这话,都差点骂出来,伱老李进长安以后一直到当了皇帝这几年生了七八个皇子和五六个公主,东宫和晋王府、齐王府三家新生人口都没宫里多.你这叫体力不好?

  还想怎么好啊?我都不好意思拆穿你

  父子两人一路说着闲话,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政务,军务,李源跟他说的基本上就长安那边的家长里短,你那几个兄弟如何如何,你舅舅家如何和,你二哥那边如何和。

  李元徽就这么听着,回话也是说自己的几个儿子如何如何。

  车架外面,楚王李智积和魏王李孝正并骑而行,他们甚至能听到车中的皇帝和齐王父子的笑声。

  这种待遇,他们可从来没有。

  李孝正小声跟李智积道:“王兄,看见了吧,这太子就不说了,就连晋王兄和齐王兄,也不是咱们能比的!”

  李智积瞥了他一眼,然后道:“六郎,你我拿什么跟三哥四哥比啊?”

  楚王李智积的生母万贵妃虽然受宠程度一般,却是后宫之中目前位份最高的嫔妃,还掌握宫中事务。

  哪怕是阴晴不定的晋王李三郎,见到这个万贵妃也会尊称一声万娘娘,很尊重。因为窦太穆皇后病逝之后,当年是万贵妃和长嫂郑氏照顾李三李四这几个的嫡子。

  所以对这个庶出的兄弟,也是和颜悦色的,更不会来上一句“家奴”之类的话。

  而李智积也非常识时务,他知道跟二哥三哥四哥比,他就是个弟弟。

  人家都是太穆皇后的嫡子,打小父亲李源亲自教养的,哪怕就是之前四哥李元徽犯浑那几年,那也得是他有资格。

  你什么庶子也敢出去惹是生非?当家法是儿戏是吧?

  有个识时务的母亲,也就能养出了识时务的儿子。

  不过李孝正闻言却嗤之以鼻,直接冷哼了一声。心中还暗自骂了几句。

  这个老五就是书呆子。怎么比不得?都是皇帝的儿子,还就不信了,等我有了功业和班底,就比他们差?

  楚王李智积算是比较稳重的一个皇子,并且非常识时务,喜欢读书,这点受长兄李孝俨影响很大。李孝俨当年还在世的时候,经常会劝戒他多读书,说二郎三郎四郎都是走了武事的,让李智积多读书,不要跟其他几人一样,这武事打完了天下,最后还是得文治。

  李智积对大哥的话,深信不疑。这么多年读了许多书,也明白许多道理。

  这不该是你的东西,就最好别碰。

  所谓,德不配位,必遭殃怠。

第419章 三请皆不准

  洛阳。李源登基为帝之后,还是第一次君临前朝的东都。

  皇城和宫城李元徽提前派人清理打扫过,特别是皇帝所居住的太极殿,还进行了一番整修,都是为了迎接李源的到来。

  而对比起长安,洛阳城在建筑上显得更加的雄伟,宫室也非常的壮丽。

  前朝时候,李源也是长居洛阳,但作为皇帝之后,再看这座天下第一雄城,又是另一种感触。

  甚至他想把朝堂迁过来。

  但想想也就算了。

  大唐跟基在关中,且洛阳现在紧邻河北,等于是在前线,国都在洛阳就是等于失去了战略纵深。

  到时候因为战事再迁回去那可就是丢人丢大发了。

  所以洛阳目前只能当做一个进取河北的重要战略据点。

  另一方面李源也更加坚定了,洛阳这样雄城,一定还是得皇子镇守。即便这次把老四带走,也要快些把老三调来,一个人丁百万,并且居住了大量的世家大族的洛阳城,没一个有分量的根本镇不住。

  李源步行入宫,李元徽和柴荣随侍左右,一路进了太极殿。李源对这些洛阳宫室的装饰布置还是很满意的,“四郎,有心了。此宫中之威仪,不逊于长安的太极殿”

  李元徽道:“是齐王妃带人布置的。”

  李源闻言点点头,这就合理了。前朝公主,还能不知道宫里应该怎么装饰布置?门清好吧。

  到底是上了年纪,在宫中逛了逛的李源有些乏累,李元徽也看出来了,主动提出让他先去休息。

  李源笑了笑,应下来,让他们自去潇洒,自己有些困意就先回了。

  皇帝走后,李元徽也就命人给楚王、魏王引到给他们准备的居所,随后跟姐夫一起出了宫。

  路过宫门的时候,李元徽遇到了熟人。左备身府中郎将、驸马都尉裴行严。

  裴行严跟李元徽两人属于是双重亲戚,裴行严是裴敏之的儿子,归唐之后因为骁勇得到李源的看重,还把自己的女儿,万安公主嫁给他为妻。所以裴行严实际上是李元徽的妹夫。

  但李元徽呢,纳了裴敏之的女儿裴玉为夫人,虽然不是正妃,但也是二品郡夫人,地位也相当的尊崇,所以李元徽也算是裴行严的妹夫。

  都有这层关系了,见面这然要寒暄几句。

  裴行严这边早没了旧日的孤傲,当即见礼道:“拜见齐王。谯国公”

  “裴兄不必多礼,咱们可是实在亲戚,不用搞那么繁文缛节”

  裴行严虽然是皇帝女婿,但他是明白晋王和齐王这几个嫡子在大唐的特殊地位的,另外就是同为驸马的柴荣,他也比不了。

  这都是大唐早期的创业团队重要成员,他们父子实际上入伙已经晚了,他这个中郎将虽然是作为皇帝的警卫,地位尊崇,但实际上也就是清贵,没什么实权。

  而一向自诩骁勇的裴行严也是希望能够在马上建功的,但无奈他很难有这个机会的。

  在大唐,目前能统率大军作战的,也就是晋王和齐王。

  但他跟晋王没什么瓜葛,跟齐王虽然有亲戚关系却不能投靠,因为李源是把他当心腹的,同时齐王府的势力也都是淮南和中原武人,洛阳勋贵,山东士族。

  但他们裴家,虽然出身河东,但多年来早已植根关中,是关陇世家的一员。

  这也是李源看重,又嫁女的原因。

  虽然如此,但见到李元徽,裴行严还是更高兴的,李元徽还邀请他改日去府中做客,裴行严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下来。

  第二日,李元徽带着几个重要僚属,李青莲、李百室、独孤颍入宫见驾。

  进了大殿,诸多随行的大臣,宰相和大将军、宗室诸王和勋贵国公全都到了,李元徽让李青莲和李百室分别将军政要务进行陈述。

  尤其是在政务上,哪怕是几位宰相进行了一番诘问,李百室依旧是侃侃而谈,条理清楚。

  就连李源心中都暗自赞许,真是宰相之才。

  奏对结束之后,李源正准备说句话褒奖的话作为结束语,这时候偏有人跳出来。

  魏王李孝正直接就当堂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李元徽要在李源来的前夕,调整布防,将左右武卫三十多个折冲府调往两淮。

  就差直接明明白白的说你这不是要拥兵自重?

  李源对跳出来搞事情的李孝正也有些不满,这场合适合说着这个吗?太冒失了

  不过他也想看看李元徽是怎么作答的。

  李元徽闻言后却云淡风轻,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道:“军国大事,非汝能知。”

  就回了八个字,多一个字都没说。

  李孝正听了之后,却脸色涨的通红。

  因为在朝堂上,李元徽是尚书令、天策上将军、太尉、左武卫大将军.

  你算干什么的也敢质问我?甚至编个借口,找个理由的想法都没有,跟我谈军国大事?你凭什么?你算老几啊.

  李源见状,咳咳了两声之后,一旁的内侍宣布了退朝。不过接下来又有内侍宣召齐王私下奏对。

  走在宫里的廊道之中,只有父子两人,李源颇有些语重心长的劝道:“老六虽然无状,但你也给他留几分颜面,老是这样怎么说你们也是兄弟,他虽然是庶出”

  “我知道了。”

  李元徽随口答应着,虽然有点敷衍,但李源也不能就这个事再说下去了,话锋一转,开始说起这次来的目的了。

  “你在这边也待得够久了,过些时日就跟我一起回长安吧.”

  “好。”

  “.”

  李源没想到李元徽答应的这么痛快,一时间反倒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父子两人沉默了半响之后,李元徽道:“回长安可以,但我不能一直留在长安。您的顾虑我明白,但若是让我为俎上鱼肉,那可不行”

  李源听了这话之后,眉头一皱,话到了嘴边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半响之后才说道:“怎么就俎上鱼肉了?有我在,谁敢动你?况且伱跟二郎,你们兄弟的情分也在,顾虑什么?”

  李元徽道:“汉文帝和淮南厉王是亲兄弟,魏文帝和任城威王、陈思王是也亲兄弟.眼下我跟二哥兄弟情深,可将来呢?”

  听到这李源没了言语,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那就不用说了,都是刘邦的儿子,文帝继位后对刘长可谓是“用心良苦”。

  至于曹丕怎么对兄弟的,更是典中典了。

  李元徽直接把这些都撕开了摆在明面上,反倒是让李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要不我还是回我的江淮,将来打下江东,我就在南国就藩,镇守建邺,您看如何?”

  李源闻言皱了皱眉毛,没有说话。

  李元徽继续道:“要不给我粮草辎重,我带着人马向西而行,去西域如何?”

  李源还是没说话。

  “那我就去蜀地?”

  李源听了之后,半晌之后才道:

  “.你去河东吧。”

首节 上一节 266/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