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27节

  所以我呢就做起了这二道贩子,从他们那边打听到的消息,贩卖到别的地方去,收取一点点小小的费用,以此来谋生。”

  陈寒冷笑:“你那仅仅只是谋生吗?你那可是做成了产业。

  你这个玉露亭估计就是你贩卖消息的中转吧?”

  宁安长公主脸色略微沉了一下,“你自己知道就算了,可千万不能乱说,朝廷对这方面可是很顾忌。”

  “好啊,你居然在我大明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静海侯的面前说这些,你就不怕我请一道圣旨,将你满门抄斩?”

  宁安长公主不怒反喜,钻进了陈寒的怀里,“那你就去请这道圣旨吧,反正我已经上了你这条贼船,就跟着你一起飘来飘去。

  我也不想其他了,你要是看不上我这点产业,我马上解散他们。

  我只不过想给你提个醒,想让你有所警戒,你看看你就这么大反应,以后要是我再做出点其他的了,你还不得直接拿出你的尚方宝剑砍了我呀。”

  陈寒翻身,做骑马状,大笑:“现在本座就要用尚方宝剑来斩妖除魔,除掉你这个魅魔。”

  宁安长公主哈哈大笑,“那就要看您这位大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

  万历元年十月三号。

  陈寒带领李如松兄弟、曹正淳、刘挺、王虎以及二百万两白银北上辽东。

  这天已到蓟辽总兵戚继光的辖区,由戚继光亲自率领大军三千,护送陈寒他们经由山海关出关前往辽东。

  来到了山海关之前,戚继光按辔止步,向前方一指,“都督你看,九门口到了。”

  陈寒举目望去,只见两山环抱之间一座偌大的关城横陈在条石铺砌的河滩之上,两端与峭壁相衔,九座巨大的拱形水门巍然耸立,一字排开,雄踞于两山之间的峡谷之上。

  “此地已是燕山余脉,城墙始建于北齐,洪武年间,中山王徐达大将军在此督军筑城,见这里既有高墙抵敌,又可放洪水通过,便在长城河谷处扩建了这九门口。”

  戚继光兴奋道:“关墙万里,皆是遇山连绵不绝,遇水中断不接,而此处长城却是遇山中断,遇水不绝,关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每至汛期,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九江河水穿关奔涌而下,远观如银河倒悬,仙阙凌空,为我大明唯一的水上长城。”

  “依山傍水,好一处雄关。”陈寒赞道。

  说话间一行人已接近九门口,关口前早有人等待,刘挺拨马上前,高声喝道:“上命钦差、靖海侯、左都督巡抚辽东至此,当面何人,近前答话。”

  一名武将快步上前,一撩裙甲,单膝点地,叉手行礼道:“辽东分守沈阳副总兵韩进恭迎钦差。”

  请众人入关,陈寒来到关城下,猛抬头见在中央门洞的顶楣上,书写着“一片石”三个大字,脸色陡然一变。

  “都督,你怎么了?”见他脸色有异,戚继光关心问道。

  “此处唤一片石?”陈寒抓着戚继光手腕,急声问道。

  戚继光道:“不错,当年筑城之时为防洪水侵蚀损坏城墙,在河床上铺就了一万二千余块巨型过水条石,石上凿有燕尾槽,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牢固河床,望去便如一块巨大的石板,一片石就此得名,都督,可有不妥么?”

  陈寒心道:不妥,呵呵,当然不妥,李闯的大顺军在这里折戟沉沙,满洲八旗席卷中原。

  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血洗广州,屠尽四川……

  一切由此而始。

  深吸一口气,陈寒平复心情,“无事,走吧,进关。”

  一行人便进了关城。

  接风宴后,陈寒要登城赏景,韩进本要毛遂自荐陪同,戚继光哪会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在边上候着。

  在韩进哀怨的眼神中,自己引着陈寒登上城楼。

  九门口虽形如孔桥,顶部却宽如坦途,青砖堆砌的垛口威严齐整,两侧山上十余座敌楼高耸,气势磅礴。

  陈寒站立城头,山风袭来,松涛阵阵。

  十月的辽东,山风已彻骨。

  望去,关城两侧崇山峻岭间,长城好似巨龙蜿蜒起伏,又有谁能预见几十年后的那场国殇……

  PS:五章奉上!即将进入辽东!读者老爷们,月底啦!!月票还有的话,可以投一下,谢谢!!

第145章 辽东将门好威风!城门口当街杀人!

  !

  戚继光在边上笑道:“都督,你别看那个韩进年纪轻轻的,人家可是辽东将门韩家的人。”

  陈寒回头看了他一眼:“辽东将门?”

  “对!辽阳韩氏!”戚继光回道。

  关于辽东将门的资料陈寒还是记得不少的。

  辽东将门形成与发展,是在大明对辽东的统治不断加强中形成。

  最早甚至可上溯到洪武年初定辽东的时候。

  例如宁远祖氏远祖祖世荣,元末随朱元璋在滁阳从军。

  宣德五年宁远建城时,其孙祖庆迁居,遂有了明末在辽东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祖氏一门。

  其他类似的还有铁岭李氏、辽阳韩氏、崔氏,义州马氏,前屯杨氏,以及虽不是将门却也是辽东大族的抚顺佟氏。

  尤其这个佟家,明末投靠满清,那是一门显赫,皇后都出了好几个。

  辽东势族历朝之中不乏为大明立功捐躯者,可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

  他们侵占屯田,奴役屯军,变募兵为家丁,家族存亡利益甚至超过了对明朝兴衰延续的忠心。

  别说努尔哈赤天纵英明之类的鬼话,辽东总兵李成梁分分钟能像弄死他父祖一样捏死他。

  建州做大纯属李成梁养寇自重。

  他修筑宽甸六堡,把努尔哈赤和明廷隔开,放任他在边墙外整合各部,他则不断对海西女真和蒙古各部用兵,把这些人不断削弱最后被努尔哈赤或吞并或联合。

  待野猪皮羽翼已成,他又放弃六堡,以将六万多户汉民尽数内迁,不迁者杀的方式,将八百里辽东之土拱手相让,成就了努尔哈赤大英明汗的威名。

  明亡清兴之际,势族向背成为辽东战争胜败关键,辽东将门依仗家丁陷阵,视家丁为安身立命的本钱。

  李成梁家丁上万,传到李如柏时也有过千人。

  吴襄父子有家丁三千后来居上,又与宁远祖氏结亲,互为犄角。

  可临战之时,明军一败再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军心不定,民心不安,不战自乱。

  每次战前,一些手握兵权的势族大姓,竞相将家眷南迁。

  将无斗志,则军无战心。

  “步营稍却,而兵马望风先奔,迨大势一乱,全军俱溃,均非与贼而败也”。

  辽东势族于国有功不假,明廷又何尝有负辽东势族?

  李成梁九子皆贵为总兵参将;

  祖大寿父祖四代追赠少傅;

  吴襄父子官居要职;

  游击将军祝世昌其先世于明初被授辽阳定边前卫指挥,已世袭十余世。

  后金兵兴,朝廷加征千万辽饷抚育辽东,以致关内流民遍地,多少流寇因赏银未到降而复叛。

  而辽东将门又如何报国?

  抚顺李永芳、辽阳祝世昌率众降敌;

  吴襄大凌河弃军而逃;

  萨尔浒辽东众将坐视川浙客军血战浑河,稍触及溃;

  大凌河祖大寿杀何可纲降清。

  一幕一幕无不在诉说,辽东将门的无耻。

  游览完一片石之后,除了山海关就是辽东总兵的辖区,戚继光只能止步于此。

  “都督,属下就只能送您到此,辽东一行千难万险您多加保重!”

  戚继光的话别有深意。

  千难万险?

  这就是戚继光对辽东的形容。

  也是!

  辽东这片地方说是朝廷的,不如说是辽东将门的。

  他们将这偌大的辽东当作了自家的地盘,将百姓当作他们的奴仆,肆意鞭挞,难怪到后期百姓们宁愿归附女真人,也不愿在辽东江门之下当家奴。

  心中虽对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人不满,但不得不提的是明晚期的将领们,尤其是辽东的将领实在是不像话。

  贪污受贿!

  鱼肉百姓!

  杀良冒功!

  做的事还不如有些异族。

  明晚期腐败的格局和内斗严重才是造就明朝最后败亡的原因。

  要不是自己一来就控制了万历帝作为自己的傀儡,他也没有这么强烈的责任心去拯救这样的王朝。

  现在整个大明江山都是自己的,那就要好好的收拾烂摊子了。

  一行人辞别了戚继光,出了山海关经由八里铺、永安堡、三山营堡到达了进入辽东的一座重镇——绥中城。

  绥中是明朝与东北地区贸易的重要枢纽,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尤其是造船业和纺织业在当时享有盛名。

  一路而来也能看到关内关外的贸易队伍来来往往。

  然而刚到城门口就听到一阵嘈杂声。

  “杀人了!”

  “真的杀人了!”

  “也太惨了!”

  “嘘……你不要命了,那可是辽东祝家的人!”

  “那得绕着点走!”

首节 上一节 127/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下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