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148节

  孔尚贤被抬下去之后,万历帝看向了群臣。

  “朕如今要加封陈爱卿为辽国公,诸位有什么意见吗?”

  还能有什么意见啊?

  赖以为倚仗的衍圣公孔尚贤,都已经成了这副样子,我们要是有什么意见,还不得被他给骂的狗血喷头啊。

  这几天一直让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的聚会,还没开场呢,就被陈寒搞得偃旗息鼓。

  没有衍圣公在前面冲锋陷阵,有哪个敢去跟陈寒较量?

  见所有人没意见之后,万历帝于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意见。那加封陈爱卿为辽国公之事,就这么定下来。”

  陈寒立刻拜谢皇帝的恩典。

  接着陈寒说道:“此次辽东战事,宁愿伯李成梁,也是颇有功绩。

  微臣举荐他为宁远侯,还请陛下成全!”

  万历帝很爽快:“对对对,从辽东传回来的奏报来看,李成梁还是值得信赖的,是个能臣干将,的确应该嘉奖。

  好既然是辽国公举荐,那自然是要有所表示。

  朕宣布,加封辽东总兵李成梁为宁远侯,至于辽东诸将的封赏,还请辽国公拟一份详细名单,朕必然按照辽国公的名单照准。“

  陈寒再次感谢了皇帝的赏赐,然后说道:“陛下,如今大半年过去,改革变法初步调查臣想内阁已经完成,可以开始改革变法了。

  张阁老您说是不是?”

  张居正站了出来,抱着象牙笏板道,“启禀陛下,辽国公所言不差。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加上辽国公充实国库的二十万万两白银为基础,

  我大明现在已经可以启动改革变法。”

  一说到改革变法,在场的文臣武将都是一肚子火。

  他们做这么多,就是要阻拦改革变法。

  可看起来还是失败了。

  接着陈寒说道:“改革变法的两项——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如果想实行的话,恐怕还得加上考成法。”

  陈寒当着张居正的面来抢他的功劳。

  可惜啊,张居正得晚了十年才提出这些改革变法。

  陈寒提前了十年,那当然可以抢功劳。

  张居正听着陌生的词汇,问道,“辽国公,不知考成法又是怎么实行?”

  陈寒于是解释起来,“考成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四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六科,一本呈内阁,最后一本送税务稽查司;

  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

  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为杜绝地方知府知县,在制定了明确指标后完不成而欺压百姓。

  税务稽查司将设立在天下每一个州府进行监督。

  税务稽查司由锦衣卫中挑选合格的将士,除了负责监督考成法施行,还要监督税银的征收。”

  文官们个个都是厉害角色,一听就感到毛骨悚然。

  因为这个考成法一旦推行,那就代表着想要贪污腐败更加困难。

  而且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还怎么糊弄上面?

  还怎么拿着鸡毛当令箭?

  所以文官们急了。

  有人站出来批驳,“辽国公,考成法乍听很好,然而就拿最简单的夏税秋粮来说,

  各州有各州的情况,那该如何界定完成税收征收时间?

  再则,每半年才进行一次考核,若在这半年内,出现了天灾人祸,又该如何去完成目标?

  若完不成,是否要丢官罢职?

  如此一来,官员谁敢做事?

  这考成法出了这京城,大家都该骂娘。”

  陈寒就知道一说出来这些官员就拿这个东西来卡考成法。

  考成法其实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绩效考核。

  但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

  一来是定任务定高了吧,怕自己完不成。

  定低了的话,上级领导责问你,你是不是没有上进心?

  伱怎么回答?

  明朝当官更是如此。

  本来当官就最喜欢和稀泥。

  每年考核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今天帮我糊弄一次,明天我就帮你糊弄过关。

  官场人脉关系的维护,不就是人情世故?

  现在考成法这么一扣,那谁也别想跑的了?

  又有官员站出来说道:“考成法实行,势必吓得所有官员不敢做事,到时候苦的还是百姓,还请辽国公三思。”

  “陛下,臣以为,考成法切不可推行,此乃害民之法。”

  不过张居正听完陈寒的话,其实很赞同。

  没有其他,他就是看到官员们庸堕不堪。

  如果没有后边鞭子抽着他们赶着他们,他们是不想做事的。

  他们天天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考成法规定的条条框框太死,这不利于他们钻空子。

  陈寒则是解释起来:“考成法只是工具,在一定情况之下自然可以灵活调动。

  所以本公才要在州府衙门之外,设立税务稽查司衙门。

  让他们及时了解地方的情况,及时调整既定的目标,做到既约束官员行为,又灵活调度。

  丰年欠年自然有丰年欠年不同的要求。

  天灾人祸之下,当然有折中的办法。”

  其实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张居正创建的考成法无疑是划时代的。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考成法理论的成熟度受到了政治环境的极大约束。

  朝廷用度的庞大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陈寒一来就先把朝廷国库给填满,同时马上就要对宗室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解决考成法对目标缺乏上下调控的灵活性,不至于让考成法走到穷途末路。

  而考成法之所以能够做到严格执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的健全。

  这三本账簿的三级督查,不仅来自各衙门和督察院,还来自六科和内阁的层层监督,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执行的严肃性。

  而在张居正死后,后继者只是简单地认为考成法有弊病,其实就是因为考成法阻碍了他们贪污受贿。

  其实如果后来当政者碰到不好的年景,能把目标调整,而不是将其废除,或许明朝还能迎来一个中兴的时代。

  只能说不是政策不够弹性,而是执行政策的人,本身就被这项政策约束,他们不想被约束而已……

  PS:第五更!!又是五更爆发!读者老爷们,月票啊!!打赏啊!可不可以走一波!!

第167章 锦衣卫改编的国税局诞生!文官们跳

  脚了!!

  陈寒说完改革变法的考成法事宜,看向了在大殿之上的官员。

  他很明白这些官员之所以站出来反对,就是因为考成法而不仅约束他们的行为。

  更是令他们没办法在官场上走关系。

  虽然考成法不一定能够涵盖方方面面。

  但应该能阻拦百分之八十的事件发生。

  尤其是陈寒说的税务稽查司。

  张居正听到陈寒说税务稽查司时,露出了一丝微笑。

  半年前陈寒刚开始跟他说改革变法的时候,就说了要搞出一只专门由皇帝直接掌控的队伍,深入到地方。

  主要是监督知府、知县这一级。

  这支队伍全是锦衣卫当中的精锐。

  这些人本身上查稽查探案,下放下去后,由于他们是受皇帝直接控制,所以他们无需对知府、知县负责。

  而知府、知县也无需向税务稽查司负责。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监督,互相之间没有干涉对方行使权力的权力。

  但是呢,他们有利益攸关。

  税务稽查司下去之后,主要负责全方位财务方面的监管和税务征收。

  比如在摊丁入亩折合白银征收的过程当中,负责和当地的官府一起征收税收。

  简单来讲就是知府、知县负责做账,税务稽查司负责收钱,两相印证,账目跟银子对得上,两个衙门才能够交差。

  类似当地官府是会计,税务稽查司是出纳。

  由于知府、知县是具体实施征收税收,但收上来的银子又得入库到税务稽查司的大库里,他们接触不到银子,但是手上有账目。

  反之税务稽查司是直接接收这些税收,但他们又不负责具体的征收。

首节 上一节 148/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下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