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11节

  王景不由开口询问:“何为祭天金人秘术?”

  荀攸面色凝重地回答道“冒顿单于执政时期,匈奴迅速壮大,东击东胡,西逐月氏,控弦之士三十万,战狼数万匹,就连昆仑山也落入其掌控之中。而在那时起,冒顿便与西王母订立契约,以信仰换取力量,祭天金人之法,便是由此而来。而厉神亦是西王母麾下神将,掌管杀伐,凶戾无比。”

  王景闻言亦是震惊,因为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可不是西游记里那个吉祥物一样的王母娘娘,而是瑶池金母。

  五行之中,金主杀伐,而西王母最初能西戎族所供奉,便是因为祂的神力强大无比,堪称是诸神之中,杀伐第一。

  “主公请低头,凡人不可直视神威。”

  可来自无神世界的王景,却偏偏不信这个邪,因为他太好奇了,好奇秘史中那些所谓的神,祂们究竟是何等存在。

  轰~

  顶着心灵上的重压,王景豁然抬头,直视天上的巨脸,随后他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无数的信息化作无形的洪流,冲击着他的心灵,瞬间就让大脑进入到了超频过载的状态。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神……”

  王景心中顿时明悟,所谓的神,不过是思能的汇聚,无数人的所思所想,无穷的信息堆迭交错,最终与天地之力结合,成为了一种超越凡物,不死不灭的存在。

  因为神灵的本质是信息的汇聚,以天地为载体,游离在一个巨大的磁场之中,只要天地不灭,祂们自然也无法被毁灭。

  凡人无法直视神威,是因为凡人的意识太过渺小,贸然接触,只会遭到心灵上的巨大冲击,就算脑浆没被烧成浆糊,心灵也会为之失守,变成傻子或者疯子。

  可王景不同,他扛不住,可以让报身来扛。

  “给我收!”

  王景激活主管神念的报身,将方才观测所得全部封存在报身的数据库中,慢慢解析,反正人工智能又不会发疯。

  荀攸见自家主公直视神威却能安然无恙,感慨王景真是胆大妄为的同时,又心情振奋,这世上唯有非常之人,能成非常之事。

  自己的主公连神威都可直视,天资之高,怕是直追当初的霸王项羽,一时间竟是激动不已。

  而在此时,战场上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天地之间,无数先天辛金之炁与先天庚金之炁汇聚而来,以辛金为血肉,庚金为筋骨,渐渐凝聚成一个散发着金色圣光的巨人。

  待神威散尽之后,一个身高十丈的巨人屹立于大地之上,他浑身神光灿然,耀眼夺目至极,功力不足者,别说与之战斗了,甚至无法直视其金身。

  荀攸见之,神色亦是变得慎重无比:“主公,匈奴人中,有一脉曾为夏朝后裔,此祭天金人,实际上是以夏朝血祭之法制造出的鬼神图腾,仙秦帝朝时期的十二金人,便是参照此术,而后又结合了墨家、道家和阴阳家三家之力而炼制出的镇国法器。”

  于夫罗飞身而起,没入祭天金人头顶眉心之处。

  此刻的他,用出了最大的底牌,心中简直在滴血。

  数年前,南匈奴的上一任大祭司就曾做出预言,称继承魏武天命之人,将会以土德龙气称霸中原,而此举必大利南匈奴的金德龙气。

  再过百年,天命归胡,他的后人便有机会入主神州。

  而他手里的这具祭天金人,便可以留给后人,让他们不断通过战争和杀戮大肆祭祀,以血怨之力,强化祭天金人的威能。

  可如今好不容易积攒的血怨之力,却是不得不提前动用了。

  “王景,你该死!”

  于夫罗操纵祭天金人,抬手便是一道先天庚金神光轰击而来。

  幸得王景胯下名驹绝影跑得飞快,才躲过了这光芒绚烂而璀璨的一击。

  只见轰的一声巨响,原本他所待的地方,竟被凭空削去五尺厚的土地,形成了一个五丈宽的大坑。

  王景见了简直头皮发麻。

  南匈奴人不仅有高达,还特么的有激光炮?

  “渺小的虫豸,坏我族大业,留你不得!”

  于夫罗一击不中,心头更是震怒,整个人猛然跃起,随后一拳挥出,席卷风涛雷势轰然而至,要将王景碾成齑粉:“给我死!”

  王景当机立断,纵身一跃高高飞起,随即施展六翮乘风身法,御风而行,急退数十丈,避开这足以开山裂石的一击。

  绝影马不愧是名驹,颇具灵性,也是早早就脚底抹油跑得没了影。

  又是一拳击空,于夫罗怒不可遏,随后把目光看向北军阵地,发出狞笑:“王景,伱能逃,你的大军也能逃吗?”

  说完抬手一掌,再度施展先天庚金神光,一道灿烂如烈阳一般的金色耀芒,轰然扫向北军八营所在的阵线。

  轰轰轰~

  巨响冲天,烟尘弥漫,祭天金人只一击,就轰杀了数百兵卒,先天庚金神光照耀之处,尸骨无存,让人惊怖。

  如此损失,王景心头不由滴血,怒喝道:“于夫罗,你找死!”

  语罢绝世名锋纯钧剑铮然出鞘,一声响彻苍穹的猿啸之后,白猿剑煞亦是势凌九霄,横绝四海。

  “剑阵,开!”

  千余剑卫闻声无不高举手中长剑,他们皆习白猿剑术,早已将自身的精、气、神通过剑阵与王景合而为一。

  王景花费无数资源,又通过层层筛选,才终于练出了这一千白猿剑卫,勉强可与当年的越国越甲相比。

  不过当初的越王勾践,十年休养生息,才以越国举国之力练出了三千越甲,王景的一千剑卫与之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

  然千众一心,坚城可破。

  即便是面对祭天金人,王景亦非毫无反抗之力。

  随着剑阵一开,漫天剑气如雨而落,化作奔流的大河,狠狠地撞在了于夫罗的祭天金人身上。

  一阵叮叮当当的爆响过后,即便坚不可摧如祭天金人,表面也变得坑坑洼洼,剑痕密布。

  于夫罗怒声狂啸:“区区剑阵,也想杀我?做你的春秋大梦!”

  只听祭天金人原地不动,仰天猛吸了一口气,天地间游离的辛金和庚金之炁便汇聚而来,修复着他身上的金色血肉。

  不过片刻,祭天金人已经完全恢复伤势,再次变回完整的状态,战力也没有丝毫的下滑,转眼间又对王景和北军发起了新一轮的猛攻。

  眼下的战局,胜负全系在于夫罗和王景身上,二人谁能胜出,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走向。

  “主公,吾等来助你!”

  眼见王景久战僵持,落入下风,张辽、徐晃和阎行等人,纷纷前来相助,挥舞着手中的长戟、巨斧和战矛,悍然杀向于夫罗。

  “一群废物,都给我去死!”

  祭天金人额头处,天眼大开,于夫罗居于其中,表情轻蔑,显然并未将眼前这三位汉人中的猛将放在眼里。

  不是张辽他们太弱,而是此时的于夫罗实在是太强大了。

  祭天金人作为匈奴人的镇国法器,威力自然不同凡响,若非张辽三人身上有着兵煞加持,怕是连于夫罗一招都接不住。

  情况如此危急,荀攸不知何时亦施展了儒门神通跬步千里来到了王景身侧,低声建议道:“主公,祭天金人以血怨为薪柴,薪不尽则火不灭,白猿剑阵虽然可以消耗其力,却不能奠定胜局。如今之计,唯有一锤定音,否则我军危矣。”

  任由于夫罗这么杀下去,就算最后王景等人能跑,北军八营怕是没几个活人了。

  一战就如此动摇根基,日后如何逐鹿中原?

  王景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公达有话不妨直言。”

  “属下有一计,可破此局!”

  随后荀攸便对王景说道:“想要迅速破坏祭天金人,唯有消灭其宿主。而与厉神签订契约之人是于夫罗,只要他一死,契约便会终止。”

  “便依公达之计行事!”

  王景对荀攸十分信赖,此刻亦是不容得他多想,当即任由荀攸施为。

  而荀攸也没让他失望,当即施展军争六势中的阴之军势,让王景得以隐匿无踪,避开于夫罗的神念侦测。

  “主公,于夫罗便在祭天金人头顶眉心的天眼之内,唯有霸王弓和烈羽箭可以破之,昔年霸王项羽,便是以此惊世箭术,灭杀仙秦帝朝十二金人中的半数。”

  “好!我必取于夫罗性命!”

  王景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他目光死死盯着祭天金人,想也不想就举起手中霸王弓,汇聚天地元炁,要射出烈羽神箭。

  而此时,张辽等人也豁出性命为王景创造机会,三人不停游斗牵制于夫罗的行动,不让他察觉到王景的计划。

  只见隐匿了身形的王景,在于夫罗视线不及之处,缓缓挽弓,搭箭,瞄准,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目光锁定的瞬间,只见他手指轻轻一松。

  嗡~

  颤动的弓弦震荡空气,离弦之箭去如流星。

  千丈之外,神羽烈箭划破长空,击碎了祭天金人的金色天眼,瞳仁应声破碎,而于夫罗也瞬间殒命箭下。

  神羽烈空,一箭毙敌!

  赤红色的箭光直接透体而出,带出大片模糊的血肉和内脏碎片,于夫罗当场毙命,死不瞑目。

  而巨大的祭天金人也随之消散,再次化作漫天的天地元炁,气化不见。

  “单于死了!”

  短暂的死寂之后,敌人全军哗然。

  他们的单于死了!

  虽然还不是名正言顺的南匈奴单于,但于夫罗毫无疑问是条大鱼,只是将他击杀,王景就奠定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局。

  “敌人军心已乱,随我掩杀!”

  王景收起霸王弓,拔剑出鞘,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北军士卒士气爆发,顿时一个个如下山的猛虎,狠狠扑向敌人。

  “杀!”

  从大战开始就一直养精蓄锐的屯骑营,此时此刻,精神饱满,拥有最为完整的战力,铁蹄踏出雷霆万钧之势,兵锋已然不可阻挡。

  而呼厨泉的手下见势不妙,当即劝说道:“大人,单于已经战死,敌人士气如虹,我们恐怕无法抵挡,请下令撤兵!”

  他们虽有两万多人,但是并无死战的觉悟,因此一遇到挫败,首先想到的就是逃跑。

  呼厨泉亲眼看到兄长王景的惊世一箭所射杀,哪里还敢逞强,当即带着人头也不回的向北逃窜。

  匈奴骑兵都是快马轻骑,撒开丫子逃跑,胡骑营还真的追之不及,只留下了对方两千多人。

  张辽浑身是血的来到王景面前,意气风发:“主公,阵斩两千,杀退强敌,此战可谓大胜!”

  然而王景并不满足:“虽是大胜,却非大获全胜,先灭了白波贼,南匈奴的账,我迟点再来和他们清算。”

第81章 封候拜将

  王景在击退了南匈奴的骑兵之后,并未选择继续追击,而是原地调转枪头对白波军发动猛攻,要彻底平定河东之乱。

首节 上一节 111/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