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70节

  守关的河东兵,大多都是徐晃亲自训练出来的,加上同乡的身份,以及徐晃的人品,他们都对徐晃十分拥戴。

  现在听到居然有人敢直呼自家将军的名讳,立刻就怒了。

  而伍琼根本没把这些个大头兵放在眼里,开始满脸傲气地自报身份:“我乃越骑校尉伍琼,今负皇命而来,尔等还不快快通报?若是误了大事,你们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伍琼的语气傲慢至极,可守关的士兵还是被“皇命”这两个字给吓到了,赶紧去通报徐晃:“将军,门外有人求见,他自称伍琼。”

  “伍琼?”

  自升任扬武将军之后,徐晃便比以前更为沉稳了,听闻“伍琼”二字,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认识对方。

  眼下虎牢关外各路诸侯不肯退兵,徐晃哪有心思去管别的事情,想着既然和对方没有交集,那索性还是不见为妙,省得被主公误会。

  因此徐晃很是干脆的摇了摇头:“不见。”

  “可是他自称是陛下的人,这次来找将军,是有要事商议。”

  “陛下的人?”

  徐晃心中叹气,但这一次,他的语气变得更加坚决:“既然是陛下的人,那我就更不能见了。”

  “啊?”

  前来报信的亲兵傻眼了。

  徐晃却没有解释太多,反而吩咐说道:“把人轰走就是,以后谁若是自称陛下派来的人,我一律不见。”

  “是,将军。”

  亲兵虽然不解,但依旧选择了照做。

  城门外,正等得不耐烦的伍琼,看到前去通报的人回来,立刻趾高气扬地叫嚷道:“想必你家将军已经知晓我的身份了吧?还不快请我入内?耽搁了陛下的大事,你们担待得起吗?”

  守城官兵本就对目中无人的伍琼非常不满,此时得到徐晃赶人的命令,更是没给伍琼好脸色看:“你请回吧,将军已经说了,他不会见你的。”

  “伱说什么!不见?”

  伍琼先是一惊,随即大怒:“无礼之徒,尔等可曾告知他我的身份!”

  “呵呵,管你是什么?我家将军已经放话,日后任何自称是陛下派来的人,他一律不见,就算你是天王老子,来了这里,该滚蛋照样得滚蛋。”

  “你们找死!”

  被一群小兵如此鄙视和嘲讽,伍琼哪里忍得了,当即想要拔刀砍人。

  “想动手?也不知道是谁想找死。”

  守城的队率是一员年轻小将,提枪指着伍琼,冷嘲热讽道:“不怕死的你就拔刀,赌赌看我们敢不敢在这里杀了你。”

  “杀!”

  几十名河东兵随即站了出来,当着伍琼的面摆开阵型,将车队团团包围。

  城墙上,还有弓箭手弯弓搭箭,随时准备射击。

  被弓箭手居高临下地瞄准了脑袋,仿佛感受到了死亡的降临,刀刚拔出一半的伍琼,就已经一阵心惊肉跳,冷汗从额头上狂涌而出。

  他知道,眼前这群丘八是真的敢动手的,而自己真要被杀了,估计死也是白死。更何况他也没有要为此而献上自家性命的打算。

  毕竟再宏伟的大业,自己只有活着才能享受到胜利的果实,死了那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因此伍琼怂了,他不敢继续拔刀,只敢嘴巴上硬气地喝问了一句:“尔等无礼至极,竟敢藐视陛下,难不成是想要造反吗!”

  却不料引来城头一片哄笑。

  “哈,造反这种事,我们以前又不是没干过。”

  “呵,祁侯对我们有再造之恩,为他卖命,就算造反又如何!”

  徐晃手下的这群河东兵,大部分都是之前跟着郭大造反的叛军降卒,伍琼居然拿“造反”来吓唬他们,简直搞笑。

  造反而已,又不是第一次了!

  在这些河东兵看来,跟着王景造反,明显比跟着郭大有前途多了,他们还巴不得呢。

  可伍琼却笑不出来,他现在有的只是满腔怒火,目光愤恨地破口大骂:“乱臣贼子,一群乱臣贼子,此事我必会禀报陛下,治尔等死罪!”

  伍琼骂骂咧咧地走了,他拿徐晃和这些桀骜不驯的河东兵完全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回去找刘协打小报告。

  三天后,虎牢关以东,酸枣县联军大营。

  袁绍接到了郑泰好不容易走水路送出的密信,脸色变得极为阴沉,冷声说道:“诸位,徐晃拒绝放行,看来吾等只能强攻了。”

  “冥顽不灵,打他娘的!”

  “对,此等乱臣贼子,当杀!”

  “不仅要杀,还要满门抄斩!”

  关东诸侯,群情激奋,摆出了一副随时准备甩开膀子硬上的架势。

  一个个叫得比谁都狠,但轮到具体分派任务的时候,又开始推诿起来,显然谁都不想去打头阵。

  毕竟眼前的,可是雄关虎牢,城墙上修有大量的机关弩阵,还有阵法防护。他们又不是项羽,能以一己之力打破关墙。、

  若真要强行发起攻城作战,无论胜败自己的部下都必然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既然如此,不如让别人先上好了。

  人人都是如此鸡贼,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只等着别人出头,自己坐享其成。

  袁绍无奈,只得以盟主身份,强行摊派任务:“吾等按比例出兵,凑够两万人,五日后开战,就这样吧。”

  花了好几天时间,总算是东拼西凑之下凑齐了两万人。

  袁绍亲自统兵,坐镇中军,指挥本次攻城作战。

  只听见虎牢关外,战鼓喧天,喊杀声如同山呼海啸一般,席卷而来。

  两万大军,排成二十个巨大的千人方阵,开始沿着黄河,徐徐逼近。

  咚~咚~咚~

  昂扬的战鼓,激励着联军一方的士气。

  此时的十八路诸侯联军,明显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眼前派出的这两万人,顶多不过算是前锋罢了。

  黑压压的人潮,让大地为之震颤。

  旌旗漫卷,仿佛遮蔽了天空。

  虎牢关的城墙上,守军士兵顿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压力,他们还是第一次参与这种规模的两军对垒。

  别看郭大在河东举起叛旗的时候,麾下号称有十万众,实际上这十万人里面,仅有十分之一的人是能上战场的,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凑数而已。

  可眼下诸侯联军光是先锋就有实打实的两万人,他们身披甲胄,手持长戟、长矛和长剑等帝朝的制式兵器,甚至还配备了攻城器械。

  如此严阵以待,队列有序,单单是气势上就不是他们郭大麾下的流民军队所能比拟的。

  “将军,吾等该如何应对?”

  守城兵力只有八千,甚至不足眼前敌人的一半,如今联军来势汹汹,八千河东新兵顿时有些骚动,恐慌的情绪在悄然弥漫。

  徐晃有名将之姿,自然看出了手底下的新兵战力其实并不差,就是未经血战,缺乏士气和信心。

  “出城,列阵!”

  徐晃深知死守是守不住虎牢关的,守城除了依靠地利,军心和士气也十分重要。

  在洛阳,河东兵属于外军,对京师没有认同感,要他们为别人卖命,根本不可能。

  因此想要激励军心,唯有出城一战,先打出威风,然后才有死守的资本。

  “将军三思啊,敌军势大,我军岂能轻易出城野战?”

  “是啊,不如据城而守,等待后援。”

  几位前来追随徐晃的同族之人也纷纷出来劝止,并不希望冒险出城。

  然而徐晃却心知肚明,根本不会有什么援军。

  洛阳的南边,要直面孙坚和袁术的威胁,敌人一旦渡过伊河,就会无险可守。因此洛阳随时都有可能遭受进攻,不抽调虎牢关的兵力去支援就算好的了,又怎么可能派来援兵?

  因此想要守住虎牢关,只能靠自己!

  没有援军的事情,徐晃自然不会说出口,他只是当着全体将士的面,振臂高吼:“诸侯联军虽多,可他们各怀鬼胎,众心不齐!联军兵力看似雄厚,实则内部混乱,不堪一击。而我军上下一心,必可一战而破之。”

  徐晃乃河东大营的主将,在新兵中素有威望,因此他的话,立刻就鼓舞了全军士气。

  “杀出去!”

  “让这些杂牌军知道吾等河东精锐的厉害!”

  就这样,徐晃领着四千人,出城列阵。

  而在数里之外,联军的兵阵中,袁绍也远远看见了虎牢关的异动,顿时发出轻蔑的笑声:“王元旭识人不明啊,竟派如此蠢辈镇守雄关,如此之虎牢,破之又有何难?”

  身边一群诸侯顿时人人哄笑,更有人趁机大拍袁绍马屁:“盟主所言极是,有地利天险而不用,此将真是愚蠢透顶。”

  “这不正好吗?灭了这支部队,再破虎牢,岂非易如反掌?哈哈哈,真是天助我等!”

  袁绍难以按捺住躁动的情绪,渴望一场大胜的心情也更加迫切,随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想要尽快接敌。

  虽说兵贵神速,但很多时候,快并非一定就是好事,就比如联军眼下的情况,便快出了事情。

第126章 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

  要知道,袁绍带出来的这两万先锋可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基本上谈不上配合与默契,内部成员来自各州各郡,人员结构复杂的程度就算是韩信来了也得头秃,光是军令传递和指挥调度,就得考虑方言不同和协同配合等乱七八糟的问题。

  这样的军队,不经过训练与整合,是很难发挥出战力的,说不定还会因为指挥系统的混乱而彼此互相干扰,达到一加一小于二的糟糕结果。

  因此原本慢一点行军的话,两万先锋还能勉强维持阵型,现在骤然下令加速,立刻就引发了全军的进攻节奏大乱。

  队伍中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走得快,联军各部之间,居然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其中以冀州牧韩馥手下大将潘凤跑得最快:“都给老子跑起来,此战我要拿下首功!”

  潘凤自认为勇冠全军,所以看到徐晃居然敢出城列阵,他当真是喜出望外,立即就催促麾下士卒向前冲杀,生怕友军跑来跟他抢功劳。

  此刻的战场上,潘凤所部完全变成了一条脱缰的野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地朝着徐晃一路狂奔而去。

  “敌方前军与中军脱节,大好机会就在眼前!”

  战机稍纵即逝,徐晃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的战斧,振臂向天,发出一道震天的怒吼:“儿郎们,随我杀敌!”

  主将如此豪勇,士气瞬间暴涨,兵煞直冲云霄,化作虎虎生威之气象,当真是勇不可当。

首节 上一节 170/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