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94节

  这就非常过分!

  但凭本事占的便宜,为什么要还呢?

  王景也懒得和这些人吵,直接向皇帝刘辩请命:“陛下,臣愿率大军,亲往河东平叛。”

  “你说什么?!”

  朝中文武大臣,无不惊呼出声。

  王景此举,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就连董卓,看向王景的目光都惊疑不定。

  原本河东白波军这个黑锅,董卓是不背也得背,甚至他都决定好了要派自己的女婿亲自前往征讨。

  可现在王景突然跳出来表示要替他背这个锅,董卓顿时就有点怀疑人生。

  王景自然不是在做什么好人好事,他直接狮子大开口,不仅要钱要粮,还要求开放武库,任由他选用里面的武器和装备。

  “不可!”

  “绝不能答应!”

  “这太过分了!”

  一听王景打武库的主意,司徒黄琬和太中大夫杨彪等朝臣顿时对王景群起而攻,纷纷表示反对。

  国家武库,那可是朝廷几百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是你北中郎将能够随便乱动的吗?

  可王景根本不理会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因为现在的洛阳,真正能一锤定音的话事人,其实只有袁隗。

  而袁隗隐于幕后,把董卓放在台面上当他的代言人,故而只要董卓点头,此事定然能成。

  所以王景也懒得废话,目光直接投向董卓,嘴角似笑非笑:“董司空,你怎么说?”

  看到王景这副表情董卓看就来气,他索性闭起双目,肥硕的脑袋开始迅速盘算起来。

  现在的他,完全不清楚王景的打算,但是河东的情况他是知道的,所谓的叛乱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谁去谁倒霉。

第67章 额滴,统统都似额滴【改】

  董卓现在的重点必然放在洛阳,因此河东那个烂摊子他是碰都不想碰一下,在他看来,与其自己派人去收拾残局,损耗力量,倒不如把麻烦丢给王景。

  再不济,也可以调虎离山,让王景无暇顾及洛阳,从而对他带来掣肘。

  因此见到王景主动请缨,董卓想也不想便点头答应:“可以。”

  “此事决计不可!”

  “没错,吾等不能答应!”

  一群朝臣哭天抢地的劝止,可无论是董卓还是王景,都不为所动。

  眼下的洛阳,袁隗隐于幕后,台面上就属他们两人最为兵强马壮,说话也最有分量,这一点连皇帝刘辩与太后何莲发话都不好使了,更遑论是其他的大臣。

  甚至可以说,只要作为辅政大臣的袁隗不开口反对,王景与董卓一起做出的决定,其他朝臣即便反对也是无用。

  董卓巴不得王景早日离开落日,因而此时对北军八营可谓是有求必应,直接叫来手下李傕:“稚然,你带北中郎将去府库领取战争所需的一应物资。”

  李傕闻言对董卓的话亦是心领神会:“得令。”

  王景扫了一眼董卓,也没多说什么,转身便跟在李傕身后一同离开大殿,径直朝武库的方向前进。

  这一次,李傕叫来了好几千人,说是帮忙搬运,实际上就是监视。

  董卓生怕王景直接把武库给搬个一干二净,所以不得不派出心腹手下全程盯梢,毕竟此时洛阳的武库已被他当成是自家的资产了。

  不过片刻功夫,浩浩荡荡一行人便抵达武库。

  此地处在永安宫以北,位于洛阳内城的东北角,与存放官粮的太仓相对。

  不仅驻扎着数百披坚执锐的甲士,还有严密到了极点的阵法守护,在真龙天子气的镇压之下,就算是绝顶高手,也休想悄无声息地闯入此地。

  王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衣角带风,昂首挺胸,仿佛身后的三千西凉兵全都是他的小弟,而董卓头号心腹大将李傕则是他的跟班,要多嚣张便有多嚣张。

  负责值守的武库令认出了王景,此时他还不知道朝堂上董卓已经与王景达成了某种默契,所以出面阻止说道:“北中郎将,此地乃武库禁地,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没走错,我来是要领装备的。”

  王景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让武库令有些吃不准,但职责所在,还是硬着头皮询问:“北中郎将,可有文书和凭证?”

  “凭证我没有,不过我有他。”

  王景笑着指了指李傕。

  李傕很不爽,黑着脸上前喝问武库令:“要什么凭证?这是司空的命令!难道你想抗命不成?”

  武库令不过是个秩六百石的小官,顿时被李傕的话给吓得面无人色:“属下不敢,里面请。”

  作为执金吾的属官,武库令在出任执金吾的丁原死后,其职权就一并被董卓给强取了,所以一听到是董卓亲自下令,值守武库的武库令与武库丞,哪里还敢阻拦。

  李傕不过稍加威逼,什么手续不手续的,武库令不敢再多问,立刻让人开启武库大门,客客气气的将王景和李傕请了进去。

  不多时,王凌亲自带着中垒营的新兵成群结队过来领取装备,抵达武库后,与李傕的部曲对峙。

  这紧张的气氛,看得武库令眼皮直跳,生怕双方在现场直接火并,杀个血流成河。

  一个多月前的外城西郭,双方就曾爆发过流血冲突,当时据说死了好几百人,若是这时候又旧事重演,后果不堪设想。

  进入武库的王景和李傕,看着眼前堆迭如山的甲兵,全都目瞪口呆。

  光是铁制的扎甲就有十万具。

  车用重弩八万具。

  弩矢和箭矢,都以百万计。

  不得不说,帝朝的官营作坊生产力十分惊人,几百年攒下的家底更是超乎想象,难怪黄巾之乱时

  而且王景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这些兵器铠甲都相对精良,基本都能正常使用。

  甚至东汉相较于西汉,官营作坊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了,却依旧能储备如此规模的兵甲和弓弩,这就是帝朝的底蕴所在。

  王景心中亦是心潮澎湃:“难怪后世诸国皆以弱灭,独汉以强亡。有这样的实力,若非朝廷对地方失去了掌控,导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天下何人敢反?”

  对于炎汉帝朝的实力,王景此刻才算是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不过想想却也觉得正常,毕竟是东汉朝廷两百多年的积蓄,数量有这么多并不稀奇。只是王景心中暗暗叹息,这里的强弓劲弩,宝甲兵戈,怕是不久之后就全都要明珠蒙尘了。

  袁绍与袁术会亲自拉开乱世的序幕,届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武库里的这些东西,估计要全都便宜了董卓。

  王景顿时心中发狠,就算自己今日不取,武库力度兵甲和强弩也会便宜了西凉军。

  与其让董卓这种人占了朝廷的便宜,还不如自己来呢。

  所以王景这会儿那可是一点也不客气,直接大手一挥:“铁甲我要一万副,选质量最好的那一批,全部带走!”

  “弓我要两万张,弩我要三万具,弩矢箭矢,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

  “对了,还有盾牌和刀,也给我装车拉走!”

  王景一声令下,王凌就带着人进来搬东西。

  武库令连忙跳出来阻止:“北中郎将,不可如此啊!武库军备关乎国家安危,岂能如此取用无度?还请将军三思!”

  说这话的时候,他人都快哭了。

  伱北中郎将王景一个人就要拿走这么多,其他人的日子还怎么过?

  同样是平叛,鲍鸿当初去豫州镇压黄巾军,拿的东西连眼下五分之一都不到,你北中郎将一开口就是一万铁甲?

  你怎么不去抢!

  然而都这会儿了,王景哪里还会顾忌什么以后,因此直接一把推开武库令,措辞亦是严厉:“如今河东军情如火,非常时期当然要用非常手段,难道你想让叛军打过黄河,冲击京师,惊动陛下和太后吗?你究竟是何居心!”

  被王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武库令人都被骂傻了。

  董卓和袁隗可以不把皇帝跟太后当回事儿,可他一个小小的武库令哪里扛得起这样的黑锅?

  因而武库令当场就选择了认怂,不过出于尽忠职守的缘故,还是小声地与王景争辩了一句:“那也用不了这么多啊?若是下官没有记错,眼下北军八营,总共也没有招募到一万士卒吧?”

  北军八营,是按照一营七百人的编制组建的。

  因此王景名正言顺能够掌控的军队,其实也就五六千人。

  不过王景自然不可能老老实实地每个营只招七百人,眼下北军八营,总兵力都已经突破到九千以上了,在洛阳本地招募了大量新兵,然后以老带新的进行训练。

  其中每个月七百人的主力战兵,其余的后勤则另外计算。

  但即便如此,兵力也绝对凑不足一万。、

  武库令正是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哼,兵力不够我难道不可以额外征召吗?难不成你打算让我的新兵赤手空拳踏上战场?万一他们因为武备不足而吃了败仗,导致白波军渡过黄河,直逼洛阳,这个责任你背得起吗?”

  王景一句句诘问,问得武库令哑口无言。

  然后他索性也放弃劝阻了,爱咋整咋整吧,反正满朝文武都阻止不了的事情,自己一个六百石的小官,又能怎么办呢?

  没了反对的声音,王景立刻让王凌带人进去大拿特拿:“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东西全都给我装车,待会儿都要运走!”

  王景站在武库门口,意犹未尽的又往里面凝望了几眼,吓得武库令当场就把大门关上,还封得严严实实的。

  朝廷的家底再怎么雄厚,也经不起这么祸祸啊。

  这件事就连站在一旁的李傕都看得眼皮直跳,直撮牙花子,王景这个北中郎将,脸皮真尼玛是比城墙还厚啊!

  用厚颜无耻来形容他,那都算是谦虚的。

  要不是人手实在不够,马车牛车不够多,李傕毫不怀疑王景会交融把整个武库都给搬空,连毛都不会留下一根。

  至于王景,则是根本不理会李傕的表情有多难看,眼下有便宜可占,那当然是往死里薅董卓羊毛。

  因为王景知道,董卓为了让他“滚蛋”,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

  而在东西全部运走之后,王景也终于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难得露出一副笑脸对李傕说道:“承蒙款待了,后会有期。”

  谁特么要跟你后会有期啊!

  如果可以,老子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你啊!

  李傕握紧拳头,却又不敢刺激王景,只能心中咒骂两句,然后像是送瘟神一样目送王景大笑离去。

  洛阳郊外,西园校场。

  自从上次在洛阳大市与西凉军火并过后,王景便带着北军八营整体撤出了皇宫,开始长期进驻这座曾经的灵帝行宫。

首节 上一节 94/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