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97节

  就在战局为之僵持之时,王景亲自带领一千骑兵抵达战场,绕后从白波军杨奉所部的西北方向发动奇袭,切入战场的时机可谓是妙到毫巅,瞅准了对手无法防御的空隙。

  “铁骑,冲阵!”

  “杀啊!”

  铁蹄践踏大地,滚滚雷霆声震九霄,黑色的甲胄与冰冷的锋刃,化成一道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席卷而来。

  只是一次冲锋,王景就成功拦腰截断了敌人的前军和后军,随后还杀得围攻禹王城的白波军首尾难顾,士气崩溃。

  眼见敌人已经陷入慌乱和失序的状态,王景倒是不急着砍杀,反而通过驱逐战术,巧妙的引导着溃兵向着前来增援的叛军冲去,来了一招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

  杨奉所部贼军,基本上没受过任何军事训练,一旦陷入失序的状态,立刻就会被恐惧的本能所驱使。

  很快,在溃兵的冲击下,杨奉想要重振旗鼓的努力彻底宣告白费,此时的他,已然无力回天。

  而作为黄巾军出身的将领,杨奉他见机不妙立刻就准备脚底抹油,当场调转马头想要跑路,却不知他此时已然被王景给盯上了,毕竟在一群流民组成的军队中,穿着鲜亮的铠甲还骑马,实在是太过显眼了一些。

  只见王景策马飞驰,纯钧剑铮然出鞘,白猿剑煞灌注剑身,剑吟犹如凤鸣虎啸,声震长空。

  “杨奉,受死!”

  “公明快来救我!”

  杨奉绝望之际,连忙大声向徐晃呼救。

  而徐晃再使出一招汾川晚映,斧影犹如大江奔流,势若山洪倾泻,巨大的劲力爆发之下,成功砸退了阎行,让他得以回身救援主将杨奉。

  王景眼角余光瞥见一道黑色斧影来袭,当即转攻为守,回剑横斩。

  神羽剑经,神翼回翔!

  一剑斩出,光影两分,竟是如同凤凰回返,剑气残影化作两道光芒璀璨的羽翼,刹那间仿佛时空重迭。

  羽翼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万千剑影,倏然化为一剑。

  这一剑威力无匹,气势磅礴,又有丹羽圣炎之力加持,炎流漫卷而来,纵使徐晃豁尽全力出招,却仍是不敌。

  只听咔嚓一声,徐晃手里的斧头直接碎裂开来,被纯钧剑硬生生的削为两截,巨大的力量甚至将他整个人都斩飞数丈。

  “怎会如此!”

  徐晃此刻双臂发麻,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在他眼里,王景年纪与自己一般无二,就算打娘胎里开始修炼,也不可能有这种惊世修为,有这等浑厚根基!

  然而徐晃哪里知道,王景修炼的时间,至今也不过一年半载罢了。

  可与道家《三尸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梵门《三身术》本就另辟蹊径,一人练功更比三人强,而王景还对其进行过改良,昼夜不停的挂机练级,练一年怕是等于寻常的天才苦修十年。

  因此哪怕才二十岁出头,修为和根基就已然远超同龄之人。

  而王景的表情同样对徐晃感到惊讶,明明就是一个队率级别的叛军头目,居然这都没死?

  王景拽住缰绳,策马回身,看向徐晃:“能接我一剑而不死,倒也有几分能耐,来将可愿通报姓名?”

  而徐晃强撑着气血沸腾的身体,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目光凝重地看了一眼手里只剩下半截的斧头,随后才吞了吞口水:“草民徐晃,见过将军。”

  徐晃?

  如此猛将,居然从贼,当真是沧海遗珠,怀才不遇。

  王景此时简直喜出望外,自己不过是出门打个野而已,居然就遇上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亚夫’徐晃?

  出门捡到宝了啊这是!

  “将军,贼首杨奉已被生擒,余部溃散。”

  杨奉终究还是没能跑掉,被几个小兵给抓了,直接五花大绑,押送到了王景面前。

  白波军自称起义,但是自身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因此王景对杨奉这个领头者没有任何好感,开口便是:“此人劫掠乡里,造孽无数,直接拉出去砍了,以告慰河东受害百姓的在天之灵。”

  随后阎行开始带人打扫战场,收降战俘,救治被掳掠和裹挟的百姓,同时让禹王城里的官兵赶紧出来洗地,主要工作还是掩埋尸体。

  虽然已是入冬的时节,可若是尸体不好好掩埋处理,依旧是非常容易在周围爆发瘟疫,造成河东军民的非战斗伤亡。

  大战之后必有大疫,此事不可不慎重处理。

  王景直接进驻城外杨奉原先的营寨,然后让人把五花大绑的徐晃给带到他的面前。

  虽然还不是名将,但徐晃却颇有武人的傲骨,即便是面对亲手打败他的王景,也仍旧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

  对此王景也并不怪罪,反而十分欣赏徐晃这种沉稳而又不乏勇毅的性格,因此大笑着吩咐左右:“来人,赶紧松绑!”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将军,安邑县令求见。”

  “让他滚,我眼下没空搭理他。”

  王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他此时的目光和注意全都落在了徐晃的身上,心中有种买彩票中奖的惊喜和愉悦。

  这可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被曹操称之为有‘周亚夫’之风的一流名将啊。

  如今看来,自己这一趟来河东还真是来对了,才刚抵达禹王城,就中了头彩,俘虏了徐晃这样一个有着大将之才的武将。

  徐晃和张辽在三国里,都是那种自己贼能打,还能统兵作战的猛将,实力绝非一般武将可以比拟,是汉末三国剧本中的顶级将星。

  在原本的三国历史里,徐晃能以贼寇出身,最后官拜右将军,谥号壮侯,由此可见他的个人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如此猛将,王景当然不可能错过。

  命人替徐晃松绑之后,王景又叫人为他在军中设下宴席,亲自进行招待:“坐吧,我们聊聊。”

  案几前,徐晃正襟危坐,也在偷偷打量着王景,有些摸不清王景的路数。

  而王景也没有搞什么弯弯绕绕的试探,而是直接就开门见山地对徐晃发出招揽:“公明你是聪明人,应该知晓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杨奉此人不过贼寇出身,胸无大志,而你身负豪杰之资,何必追谁这样的庸碌之主,从而埋没了自己呢?不如入我麾下,独领一军,日后功名利禄,亦是可期。”

  这话说的直白,徐晃曾经做过河东郡的郡吏,深知帝朝官场的规矩,以他的出身,想要找到一个赏识他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若非如此,徐晃也不至于跟着杨奉一起造反了,无非是普通百姓想要在炎汉帝朝出人头地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是他这种能够自悟武学招式的绝顶天才,也是一样。

  修行资源被世家和豪族所垄断,伱别说是出身平民阶层了,哪怕是祖上曾经阔过的寒门,也照样难以登顶。

  徐晃现在的修为就进入了瓶颈期,想要更进一步,没有足够多的天材地宝那就只能苦熬时间。

  如今得了王景这位贵人的赏识,倒是不缺修行的资源,修为和实力不说是一日千里,至少突飞猛进是完全没问题的。

  “将军这是要招揽我?”

  “公明沉稳坚毅,有大将之材,吾自然想要招揽你。而你也唯有入我麾下,才有统兵的机会,日后扬威于沙场,岂不美哉?”

  徐晃本是小吏出身,追随杨奉反叛也是迫不得已,如今得王景礼遇,又有机会一展所长,立刻拜服:“晃,拜见主公。”

  “哈哈哈,公明快快请起!”

  王景将徐晃扶起来:“我先任命你为屯骑司马,公明你熟悉河东地形,可为我统领投降的白波军士兵,招募当地向导,为大军带路。只要你能立下大功,我事后必会上表为你请功,公明意下如何?”

  见王景言辞恳切,而且不嫌弃自己流贼出身,徐晃大受感动,连忙抱拳参拜,目光映泪:“晃不过败军之将,却得主公如此礼遇,唯有效死以报。”

  在炎汉帝朝,一个人的出身和家世往往决定了你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

  比如刘备,穷到去卖草鞋,可就因为他姓刘,是中山靖王之后,身体里流淌着着皇室血脉,因此武力高过他的关羽和张飞,都得认他做大哥,甚至拜他为主公。

  否则这两位超级猛男,一个能打,一个既能打又有钱,为何甘心屈居于刘大耳朵之下,为他打生打死?

  总不能因为是图刘备他年龄大吧?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关羽和张飞两人都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呢!

  张飞写得一手好字,可惜家世背景跟大将军何进一样,都只是屠户而已。

  何进有个千娇百媚的妹妹能嫁给皇帝,张飞可没有,所以再有钱,也只能选择资助刘备,他自己单干是绝对没戏的。

  因而王景此刻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直接就让徐晃心甘情愿的想要追随他,向往着日后能够干出一番名留青史的大事业。

  得名将来投,王景也是乐不可支,当即将徐晃扶起,爽朗大笑:“我得公明襄助,真是如虎添翼也!”

  徐晃本身就是名将,而且还是河东人士,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定然十分熟悉,有他带路,还怕剿灭不了区区的白波军?

  王景已经开始琢磨着要把还很年轻的徐晃朝着先锋战将的方向培养了,毕竟徐晃最为擅长的战术便是长驱直入。

  出身河东的徐晃,和在雁门常年与异族作战的张辽一样,都是精通骑术,并且擅长骑兵战术战法的骑兵将领。

  三国历史上的徐晃,就非常擅长捕捉战机,奇袭作战,堪称用兵如神,官渡之战时就曾率领骑兵劫过袁绍军的粮道,对于长途奔袭可谓是驾轻就熟。

  击败杨奉之后,王景所率北军正式进驻河东安邑县,首战就决胜于禹王城下,斩首两千,全军士气高涨。

  然而对于北军的到来,河东当地百姓却是带着明显的防备和不信任。

  阎行见了疑惑不解:“主公,为何此地的百姓像是防贼一样防着咱们?难不成他们不知道咱们是官军吗?”

  徐晃长叹一声,对阎行解释了个中缘由:“数月之前,西凉兵曾肆虐河东,此地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深受其害,所以才普遍对官军没有好感。大家之所以跟着白波军一起造反,实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他不知道我们是来拯救他们的吗?”

  阎行性格粗犷,只觉得非常不爽,自己明明是来救百姓于水火的,却偏偏因为董卓的缘故,现在被河东郡的百姓给当成是坏人来看待了。

  王景甚至想要从根子上解决河东的叛乱,杀人是下下策,属于治标不治本的馊主意。毕竟这里人口百万,民风彪悍,得杀到猴年马月?

  而想要治本,归根结底还是得从安抚人心这上面下功夫。

  略作思索后,王景便吩咐了一句:“传令下去,从今日起,给我严肃军纪,北军八营乃是王者之师,冻死不拆屋,而死不掳掠,我们北军乃是百姓的北军,对待父老乡亲必须做到秋毫无犯,违者以军法处置!”

  “属下遵命!”

  北军在创立之初就军纪严明,真正麻烦的是刚刚招降的白波军降卒。

  想要这些人守规矩,光靠嘴皮子是没用的,必须得让他们见见血。

  而这份重任,王景便交给了徐晃,让他严肃军纪,同时借助他河东郡本地人的身份,缓和北军与河东百姓的紧张关系。

  不得不说,徐晃做事很有章法,对于王景的命令更是严格贯彻实施,不打丝毫折扣的完美执行。

  一连两个旬日,在徐晃抡起斧子砍杀了二十来个个犯事的降卒之后,其他的人也终于明白王景的军令是玩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随着二十几个倒霉蛋的人头落地,投降的白波军贼众再也没人敢顶风作案,一时间全军肃然。

  眼看着秋末已尽,隆冬时节就要到来。

  徐晃是本地人,知道十一月份的河东会下大雪,因此向王景进言:“主公,腊月将至,到时候黄河千里冰封,天降大雪,恐怕不利于士卒行军作战,继续进兵之事,可否要暂缓,以待来年开春?”

  王景摇头:“非我不体恤士卒,实在是形势不由人,必须尽快处理河东乱局,然后回军洛阳,否则天下必将大乱。”

  虽然离开洛阳是为了让董卓废立皇帝,可王景并不打算放弃洛阳的百万人口和东汉朝廷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惊天财富。

  因此王景不能在河东久留,必须随时准备回师洛阳,处理掉董卓这个想要谋反的权臣。

  可冬季出兵,而且还是在黄河以北的苦寒之地,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首节 上一节 97/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