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113节

  听到这一声叫唤,朱元璋微微仰头,似是在不让眼中的泪落下。

  他抬手轻轻拍了拍沐英的肩膀,

  手掌虽不再如往昔那般有力,却依旧满是温暖。

  “岁月不饶人呐。”

  “爹还记得初见你时,你还是个孤苦伶仃的小娃,瘦得皮包骨头。

  爹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你才八岁,爹也才二十四岁。

  一眨眼,快四十年过去了,

  你我都老了,你娘也死去好久了.”

  苍凉的声音在整个武英殿内回荡。

  在场的所有太监以及宫女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头颅死死抵住地面,身体微微颤抖。

  大太监更是如此。

  他清晰地记得皇后逝去时,陛下那副凶煞模样。

  悲伤的气息开始弥漫,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沐英哽咽着说道:

  “若不是爹当年的收留,孩儿早就死了,哪有今日风光。

  这些年,孩儿日夜思念,想要回来一趟,只是边疆战事吃紧,难之又难。

  这次回来,就是要好好看看爹,也去看看娘。”

  朱元璋鼻子透红,干枯的手掌擦干眼泪,笑着开口:

  “看看咱们爷俩,一把年纪了还哭鼻子,若是让外人看了,岂不笑话?”

  他拉着沐英的手,走向殿内的座椅,两人并肩坐下。

  一旁的太子朱标也抹着眼泪,在一旁坐下,面露关切:

  “大哥,您可算回来了。

  父亲日思夜想,这几日连觉都睡不好,就是在等你回来。

  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最喜欢吃的豆豉,爹自己做了很多,这次回去你要都带着。”

  沐英也想到了小时候的往事,兄弟几人时常因为抢食而打架,不由得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朱元璋轻轻抓住沐英的手,声音带着欣慰,但眼中却藏着一丝落寞:

  “爹知道,你在边疆保家卫国,战功赫赫,是爹的骄傲,也是大明的功臣。”

  “只是这皇宫之中,虽有万千人相伴,

  但夜深人静时,还是会想起你们这些孩子啊。”

  沐英望着朱元璋,眼中满是关切:

  “孩儿不孝,未能常伴父亲左右。

  如今边疆局势已稳,孩儿恳请父亲,让孩儿留在京城,多陪陪您。”

  微风再次吹过武英殿,雕梁画栋间,悬挂的宫灯轻轻摇曳,洒下的光影在两人身上晃动。

  殿外,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发出几声清脆的啼鸣,却更衬得殿内气氛凝重。

  朱元璋眼中闪过浓浓的意动,但最后还是挣扎着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他:

  “边疆虽已安稳,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云南是西南最重要的地方,旁人去爹不放心,只能你去。

  你镇守最重要的云南,太子坐镇中枢,你那几个弟弟在北方重镇。

  有你们在,就算是爹不在了,大明朝也亡不了。”

  “父亲,莫要如此说。

  您虽然瘦了些,但定然长寿,莫要说什么在不在。

  此话孩儿听您念叨了不止千百遍,

  从四五十岁一直念叨到现在,您还不算完。”

  沐英脸上闪过浓浓的无奈,还有一丝不耐烦,连连摆手。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

  他看向朱标指向沐英:“看到没有,你们几个兄弟还是他胆子最大,竟敢嫌弃朕。

  当年老子打仗回来,想要跟他一个被窝,

  他居然嫌弃老子脚臭,缩到一旁,真是气杀我也。”

  “哈哈哈哈哈。”

  太子朱标也畅快地大笑起来。

  朱元璋缓缓起身,快走两步来到书桌前,从桌上拿过了一个锦盒,还有两封文书,递给沐英:

  “这是朕特意为你准备的。”

  沐英有些诧异地看着锦盒,感受着沉甸甸的分量。

  没有任何见外,当即就将它打开,可他很快就愣住了。

  只见里面是一层厚厚的黄土,大小不一,还掺杂着一些石子。

  “父亲,这?”

  朱元璋面露感慨,轻声道:

  “这是濠州定远的土,也是你家乡的土,前些日子朕特意命人去祖宅中取来。”

  有那么一刹那,沐英觉得手中锦盒沉重万分,似是有千斤重。

  “在旁人看来,咱们父子都是人中龙凤的显赫之人,但只有咱们自己知道,都是离开家乡的苦命人。

  朕与太子还好一些,离家近,

  你.就太远了。

  朕看过你寄来的折子,云南的山好水好,

  但就算再好,也比不过家乡的山水。

  朕不知道能给你什么,只能给你这么一些土,

  在云南,若是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

  莫忘根本,无论走多远,家乡与亲人永远是牵挂。

  在云南有什么事儿多与朕说说,若是有人欺负着咱们家文英,朕就杀他们的头!”

  “爹,莫要老是打打杀杀,杀头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呦?”朱元璋饶有兴趣地看着沐英:

  “以往不都是你一直嚷嚷着杀头,老子劝你安稳嘛?怎么今日还反过来了?”

  一旁的太子连忙低头憋笑,沉默不语。

  沐英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时候麓川不安稳,云南老有一些人给孩儿使绊子,那时候不杀不行。

  现在麓川已经解决了,再大肆杀人,找由头都难。”

  说到这儿,沐英十分烦躁地挥了挥手,凑近了一些:

  “爹,游鱼部的事您知道了吧。”

  “知道,朕看过你的奏折,也听九江说过。”朱元璋脸色凝重。

  “那些人到现在还没惩处完。”

  朱元璋有些诧异:“还没完?天罚以及宜良县的事,还有阿资叛乱,大可将他们都加进去嘛。”

  “加了,能加的孩儿都加进去了,可这段日子的烂事儿太多了。

  与麓川有所往来的人要惩处、阻挠鱼鳞黄册的人要惩处、阻拦清丈田亩的人要惩处,

  还有在战事期间,贪腐以及在背后掣肘的人要惩处

  您有所不知,孩儿从昆明离开时。

  宁正死抱着孩子不撒手,不让我走。”

  朱元璋撇了撇嘴:“这个宁正,之前时常给朕上折子,总是扬言要大开杀戒,现在真到了事儿头上,反而退缩了。”

  沐英心中五味杂陈,脸上闪过一丝复杂:

  “父亲,这并不怪他,实在是人太多了。

  若不是麓川战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我等也不敢在云南如此生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云南的事儿你们办得好,不仅打垮了麓川的主要精锐,还将思伦法都抓住了。

  你有所不知,消息传到京城后,整个应天都为之沸腾,都夸你会打仗。”

  沐英连连摇头:“父亲,其中有几场关键战事都是陆云逸所打,孩儿只是最后捡了个便宜。”

  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微微撇了撇手:

  “得了吧,少往那个小子身上推功劳,你这么推他也不会认。”

  朱元璋指了指沐英手中的两份文书:

  “看看吧,他现在是功多压身,朝堂上已经有人盯上他了。

  不过这小子谨言慎行,暂时还没被人抓到把柄。”

  沐英低头查看文书,开始来回翻阅。

  慢慢地,他的脸色变得古怪,眉头紧皱。

首节 上一节 1113/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