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261节
朝廷就几乎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
那时候的前朝余孽被抓了不少,四处抄家才稍稍缓了过来。
现在虽然不至于为粮食发愁,也有了饷银,但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局限,
在没有完备的机械设备之前,只能依靠人力开山辟石。
随着队伍进入江宁,
村落与官道连通的道路大多都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放眼望去,大概有七八条银白色的水泥路正在修建。
陆云逸知道,如果城外工坊生产水泥的速度能够再快一些,
同时动工的道路数量可能会再增加一倍。
陆云逸看向身旁同样在关注施工情况的岳父,轻声问道:
“岳父大人,朝廷对这些屯田卫的军卒,有没有什么后续的安置计划?”
沐英转过头,眼中有些诧异,明白他所问何事,摇了摇头:
“屯田卫虽存弊端,但就目前而言,带来的好处能让朝廷忽视这些弊端。
而且
屯田卫还远远不够。
云南打算在明后两年设立四个屯田卫,
主要负责景东的重建和荒地开垦工作。
至少在现阶段,屯田卫的军户越多,对大明越有利。”
“不过.”
沐英突然笑了起来,拉了拉马缰,靠近了一些:
“多亏了甘薯,原本朝廷计划明年在各地开设数十个屯田卫,现在只剩下云南的两个了。
到时候,如果甘薯种植得好,无论在哪里都不怕虫害,
那么屯田卫的开设也就不用那么急迫了。”
听到这里,陆云逸面露惊讶,忍不住问道:
“岳父大人,那些未开垦的荒地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这样荒着吧。”
陆云逸深知,开荒是世上最艰苦的事情,
不仅吃得差,干的活还多,每一分力气都是从骨髓里榨出来的。
他小时候曾亲眼见过,承担屯田职责的庆州右卫,
开垦十几亩荒地,用了一年时间,死了十几个人。
而大明未开垦的荒地简直数不胜数,就连朝廷文书都无法准确记载。
因为大明实际控制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打完麓川之后,整个西南地区都成了大明的势力范围,
漫山遍野的荒地等着开垦,可人力远远不够。
沐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道:
“朝中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迁移百姓到边疆,
朝廷会发放一些银子,并且给予免税,鼓励他们开垦荒地。
二是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俘虏补充到屯田卫中,
让他们去做开垦荒地、挖沟渠之类的苦差事。
最好活干完了,直接累死在田里做废料,还能省下一大笔粮食。
麓川的使团跟随大军来了,过几日就要商讨具体事宜,到时你也来参加,以作震慑。
而那些俘虏,思伦法不打算要了,
朝廷也不能白白养着他们,
准备将他们编入云贵的屯田卫。”
“不要了?”
陆云逸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瞪大了眼睛,
对思伦法的“慷慨”感到不可思议。
“岳父大人,这思伦法是不是脑子糊涂了?”
沐英摇了摇头说道:
“他精明着呢,麓川需要一个强大外敌,也需要大明这个对手。
如果我们把俘虏都放回去,岂不是正好彰显大明睦邻友好?
这样一来,思伦法的王位可就坐不稳了。”
听了这番解释,陆云逸恍然大悟。
一个强大的外敌不仅能缓解麓川国内的矛盾,
还能稳固思伦法的统治地位。
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大明需要麓川,
而是麓川离不开大明这个“对手”。
了解了朝廷对屯田卫的后续处置方案后,陆云逸开始暗自思索。
如果去到大宁,该如何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既然无法设立更多的屯田卫,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兀良哈三卫身上。
可是,怎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大明效力呢?
陆云逸一时没有头绪,急得一个劲地挠头。
天色越来越暗,他的举动引起了沐英的注意,
“你在想什么?”
“岳父大人,小婿在思考如何让兀良哈三卫心甘情愿地为大明做事。”
“做事?你打算做什么?”沐英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既然去了大宁,总不能无所作为,尸位素餐,那可对不起朝廷的重托。
小婿打算开垦荒地,发展大宁特色,
至少要让这片关外之地对大明朝廷多一些归属感。”
陆云逸这次没有压低声音,
前方马车中的朱标掀起帘幕,看了他一眼,眼中流露出赞赏。
沐英也被他的这番话震惊了,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年轻人就是有干劲!
兀良哈三卫是外族,不听话就杀,十抽一不行就五抽一,
等他们都怕了,自然就乖乖干活了。”
陆云逸对这种军候式的简单粗暴手段并不意外。
不远处的李景隆也回过头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云逸,这个法子很管用,
我爹说过,那些外族人不打是不会听话的。”
陆云逸抿了抿嘴,没有回应。
李文忠三次打到关外,北元朝廷三次停留的地方,都被他杀得血流成河。
尤其是洪武三年的应昌,
北元新朝廷的官员几乎被杀光,就连众多妃嫔也未能幸免。
陆云逸并不打算采用这种方法。
如果杀人能解决问题,他绝不会犹豫。
但在大宁,杀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无法改变山海关建立后,大宁地处关外、战略优先级较低的尴尬处境。
正当他绞尽脑汁思考对策时,前方传来几声惊呼。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在视线的尽头,官道上出现了一个黑点。
很快,这个黑点逐渐变大,
变得庞大而悠长,转眼间变成了一条土黄色的长龙。
伴随着如雷的马蹄声,这条长龙迅速向他们逼近!
陆云逸明显感觉到,周围一些皇庭禁军顿时紧张起来,手中的长枪紧握!
尤其是太子车辇附近的军卒,
已经拔出了长刀,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这让陆云逸暗暗点头,
太子的安保措施做得相当到位,皇庭禁军也十分尽职。
这时,随行的大太监已经确认了来人的身份,
高举令旗,大声高呼: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