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277节
眼前这个年轻人脸皮够厚,歪门邪道说起来也振振有词。
李景隆连忙将这句话记录下来,
打算将其写进《李氏兵书》中,作为开篇之语。
坐在最上首的魏国公徐辉祖轻咳一声,看向麓川使臣,郑重说道:
“两位使臣,今日是双方第一次会面,
朝廷上下的要求我们已经传达。
至于你们是否同意,有无异议,
还请两位回去仔细商议。
明日,户部杨大人、都察院詹大人、工部秦大人将与你们进一步商讨。
若有需要与都督府商讨的事宜,也可前来。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这会议堂中,我们都奉陪到底。”
说完,徐辉祖缓缓站起身,拿起手中文书,朝着大门走去。
众人陆陆续续站起身,缓缓离开。
然而,刀补瓦与恭坝光却坐在原地,一动不动,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愁容。
战场上失利,在谈判桌上自然举步维艰。
门外,陆云逸正走着,李景隆连忙跑了过来,兴奋地压低声音喊道:
“云逸啊,你说得太好了。
最开始提到小国的那段话,出自哪本书?我回去也得好好看看。”
“《韩非子亡徵第十五》。”
李景隆暗暗记下,又问道:
“那后面那句话呢?”
“随口说的,大明身为天朝上国,自然不能随意行事,
但用来震慑一些周边小国,还是可行的。”
对此,李景隆深表赞同,连连点头:
“云逸,你说得对,这些小国向来不安分,
仗着咱们大明刚刚立国,注重颜面,便整日想着占便宜。”
陆云逸思索片刻,一边走一边说:
“此事不必担忧,小国占些小便宜,不过是一时之利,
而咱们却能获得长久之利。
一旦开展商贸往来,若是他们不听话,就断绝与他们的互市。
倘若现在朝廷不买暹罗的甘蔗,
暹罗国主恐怕都要跪着爬到京城来请罪。”
说到这儿,李景隆突然想起一事:
“对了,云逸,那个把红糖变成白糖的法子,有消息了吗?
都过去这么久了。”
提及此事,陆云逸也有些疑惑,摇了摇头:
“目前还没有消息,工坊那边也没有送来信件。”
“会不会是法子有问题?”
李景隆不禁生出一丝惋惜,
倘若能轻松制成白糖,那可就财源广进了。
“法子.我也不确定是否可行,总之先静静等待吧。
能成功最好,即便不成也无妨。”
陆云逸耸了耸肩,随后问道,
“你缺钱了?”
李景隆眼中闪过一丝忧愁:
“是缺了些,但还没到卖地那般窘迫。”
“你想做什么?”陆云逸疑惑地问道。
李景隆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拉着陆云逸走到角落,小声说道:
“朝廷打算将自行车与三轮车的生产把控在手中,
但两款手推车,朝廷有意放开,允许民间生产。
我准备凑些钱,开设几家工坊。”
第556章 赔钱赚吆喝,上门求人
“凑钱?”
陆云逸猛地顿住脚步,呆愣地看着李景隆。
“怎么了?”
李景隆被他盯得心里发毛,底气不足地挠了挠头。
“要开多少工坊,居然还得凑钱?”陆云逸追问道。
“一个行省至少得开一家吧,这样就有十五家了。
有些地方若要开设工坊,还会遭到一些势力抵制,
到时候还得花些银子去疏通关系。
对了,还有乌斯藏都司和朵干都司,
别的地方都开了,这两个地方总不能落下,如此算来就是十七家。
一家工坊按一万两银子来算,这就将近十七万两,
再加上疏通门道的钱,说不定得二十万两才能拿下。”
“开工坊要这么多钱?”陆云逸心中一惊。
以他来看,一个工坊最多一千两银子就足够了,
小一点的工坊百两银子便能运转,
怎么算来算去要花一万两?该不会是被人坑了吧。
李景隆无奈地叹了口气:
“说不定还得更多,宫中的意思是,
开设的工坊要加装流水线,雇足够多的人。
三轮车和手推车的出现,会对力夫造成冲击,
由此产生的一些损失,需要工坊来弥补,只能多招些人。
我找人核算过,开办工坊本身倒不难,
一千七百两银子就能搞定,
但后续五年的工钱,可能得上万两。”
这么一解释,陆云逸明白了:
“一家一万两,是包含五年的花费?”
李景隆点了点头:
“我怕麻烦,索性一次性拿出五年的钱。
反正这事儿也不图赚钱,就当是为朝堂开辟商路了。”
“合着是赔本赚吆喝啊。”
“是这个道理,这东西不能赚钱,
要是赚钱那些地方权贵还不得一窝蜂地涌上来。
到时候满大街都是推车,
力夫们十有七八都要失业,那可就得出大乱子了。”
听完李景隆的解释,陆云逸领会了朝廷的意图。
是让这些勋贵主动贴钱,占据价格洼地,
从而让地方权贵望而却步,让他们知道这是个不赚钱的生意,别轻易掺和进来。
由此朝廷便以这种赔钱的方法控制了市场,
既保证了新物件的发行,也能最大程度保护力夫。
不过,陆云逸想到一个问题:
“现在局势这么紧张,要是有人故意出钱捣乱该怎么办?
别说一万两,就算是十万两,
只要能让地方乱起来,在某些人眼里都是值得的。”
李景隆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朝廷也考虑过这种情况,但目前还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我觉得陛下说不定正盼着他们跳出来呢。”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