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02节
尤其是皇宫之中尤为开阔,整个青石板地面都变得热气腾腾。
很快,郭镇带着他来到了皇宫墙角,
这里摆放着一整排的自行车,看起来尤为规整。
陆云逸见到这一幕,顿时瞪大眼睛,
宫中居然如此超前!
郭镇将一辆自行车推到陆云逸身前,笑着说道:
“陆大人,近日天气太热了,
从皇宫门口走到诸多大殿,往往大汗淋漓。
是太子殿下觉得朝臣以及我等护卫太过辛苦,
便安置了这自行车,供我们骑乘,
还说要我们感受一二,看看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陆云逸恍然的点了点头,
太子殿下从来都是如此,在大事上严酷,小事上和蔼。
但偏偏朝臣就吃这一套,觉得太子宅心仁厚。
“那你觉得呢,这自行车如何?”
郭镇推出了一辆自行车,挠了挠头:
“别的倒是还好,就是这车座太小了,穿着甲胄坐在上面,感觉有些怪异。”
陆云逸将其记下:“本官知道了。”
很快,二人骑着自行车朝着皇宫深处而去,
不多时就来到了一处让陆云逸眼熟的位置。
他眉头一挑,若是没有记错,
这座大殿后面,应当是安放试验田的地方。
而眼前,大殿所在之地已经被披坚执锐的军卒牢牢守护,
一丈一人,他们手持利器,腰背弓弩,看起来杀气凛然!
二人下了自行车,郭镇歉意一笑:
“大人,事关重大,我等还需要搜身!”
陆云逸点了点头,走上前去,张开肩膀。
郭镇一阵摸索后,挥了挥手,
护卫让开一道缝隙,陆云逸走了进去。
早就等候的太监将他领到了试验田所在。
来到这里,陆云逸被吓了一跳,实在是眼前的阵仗有些太过隆重。
一个明晃晃的观礼台搭建在一旁,
上首坐着陛下与郭宁妃,下首坐着太子殿下,
身旁还有一个身材瘦小的老者,
脑袋上还戴着一个斗笠,不知是谁。
再下方,是滞留京城的一众王爷,
大多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最后才是六部九卿与都督府的一众都督。
而在试验田上,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大棚子,将整个田地都笼罩在阴影中。
几名农政院的老者不像以往那般吊儿郎当,
转而都穿上了官袍,
一个个手拿锄头站在那里,神情肃穆。
不仅如此,整个试验田周围,也弥漫着严肃的氛围!
陆云逸被带到了观礼台前,他老实地躬身一拜:
“臣陆云逸拜见陛下、太子殿下、宁妃娘娘。”
朱元璋神情肃穆,轻轻点了点头:
“赐座。”
老太监搬来一个椅子,
放在了左都御史詹徽与左军都督耿忠中央。
陆云逸坐了下去,张望四周
周遭一行人要么是正一品,要么是从一品。
他一个从二品的小官坐在文官与武官中间,还真有些古怪。
不过,这等心思陆云逸很快就抛之脑后,
看向前方的试验田,转而有些激动。
若是不出意料,应当是要挖甘薯了!
果不其然,身穿绯袍的大太监手拿拂尘,上前一步:
“敬谢上天,赐我丰年;五谷丰登,仓廪充实;国泰民安,社稷繁荣。”
“敬告天地神灵,今岁首割,五谷盈畴!
此皆神明庇佑,风调雨顺所致。
首割之际,感天地造化,育此良谷。
祈愿此后收割顺利,粮秣丰足,以养万民,以兴邦国,皇恩浩荡,泽被苍生。”
“吉时已到——开始!”
第566章 天不宰人,人自救
随着一声“开始”。
站在试验田中的农政院官员将锄头高举头顶,面容神圣,而后重重落下!
锄头砍在泥地里的声音清脆悦耳,
带着泥土与精铁的摩擦声。
锄头镶嵌在泥土中,双手一拉,成片的泥土被带出。
泥土是湿润的深棕色,就能感受到其粘稠细密。
一下一下。
锄头一下下挥落,一下下刨起,
平整的土地顷刻间就变得沟壑纵横。
在几人的锄头下,一道道笔直凹槽出现。
他们的动作十分精准,
一锄头下去,会深入泥土,但不会砍伤藏在里面的甘薯。
直到湿润的泥土被带出来后,
才能看到有一些圆润、覆盖着泥土的圆滚滚事物。
已经有不止一个人站了起来,踮起脚尖,看着田地。
慢慢的,随着裸露在外的甘薯越来越多,站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
六部九卿们几乎都已经站了起来,
怔怔地看着前方土地。
圆滚滚的甘薯密密麻麻分布在沟槽两侧,
露出了一些暗红色的皮!
粗略看去,模样十分难看,坑坑洼洼,
甚至甘薯挤在一起,像是畸形产物。
可随着泥土挖开,原本松动的甘薯掉下,落到沟槽里。
众人才能看清它的真实模样。
两头狭窄,中间圆滚,覆盖着泥土,
看起来圆滚滚的,极为可爱。
上首,明皇朱元璋眼眸一挑,
他也慢慢站了起来,目光锐利,死死盯着前方试验田。
虽然早就知道这一次会收获颇丰。
但当泥土挖开,真正见到之后,
他还是压抑不住心中激动,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若天下遍地都种上了这等甘薯,
那一直困扰着他前半生的“饿”将再也不会出现。
整个大明子民日子就算过得不好,也不至于再饿死。
他很难想象,从饿殍遍地的故元,到如今洪武二十二年,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