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35节
陆云逸回头望去,
只见肤色黝黑、体格壮硕的朱棣从屋内走出,脸上带着几分笑容与询问。
“拜见燕王殿下,今日都督府并无要事。”陆云逸拱了拱手,面露恭敬。
燕王点了点头:“走,带你见一个人。”
说完,朱棣便转身前行,背负着双手,
朝都督府衙房内走去,陆云逸紧随其后。
很快,在一间雅室内,
陆云逸见到了等候在此的几人。
朱棣笑着向陆云逸介绍:
“陆大人啊,这里面有些人你已经认识了。”
“认识一些。”陆云逸笑着道。
朱棣指着为首那名二十多岁、体态修长的军卒说:
“他叫朱能,燕山中护卫百户。”
朱能皮肤黝黑,带着些许干裂,
他朝着陆云逸恭敬一拜,神色有些激动:
“拜见陆大人。”
朱棣又为他介绍了周围的一些人。
分别是燕山左护卫百户刘靖、庄启元,都司郑彦、许云轩,
这五人都是北平都司此次前来应天考核之人。
对于他们,陆云逸都有些印象。
朱能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余四人也都在前五十名之内。
介绍完毕后,燕王引着陆云逸坐下,
“陆大人啊,眼前这些青年才俊,你觉得如何?”
陆云逸微微一笑:
“都是军中翘楚,日后多加锤炼,定可独当一面。”
“哦?”
朱棣眼睛一亮,这般评价在军伍中人里,算得上是极高。
“陆大人,可莫要因本王在此,就顾及了他们的颜面。”
几人也将目光投了过来,面露期待。
陆云逸笑着摆了摆手:
“燕王殿下,环境是最能改变人的因素。
他们身处北平,城墙之外便是异族草原人,时刻都有压力,
军中只要操练不松懈,对敌时勇往直前,成长便会迅速。
反之,若待在应天京城,
即便每日操练,但安静祥和的日子还是会腐蚀人心,
真到了战场上,差别立现。”
几人听到这话后,眼中都露出喜色,
这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
而朱棣听到此言后却陷入了沉思,
来到京城后,他也察觉到.
即便浦子口城中的精锐,
虽身披精良铠甲、操练也积极用功,
但相较于边陲之地,还是少了几分血性。
京中的军队像是按部就班、令行禁止的精密器具。
但在战场上真正能打硬仗的,是充满血性、敢打敢杀的军队。
“或许.这就是他建议迁都北平的一个原因。”
朱棣在心中默默想着,而后说起了别的事情:
“陆大人,今日请你来,是本王有一事想要请教。”
“不敢当,燕王殿下但说无妨。”
“本王想请教陆大人,这几人既然是北平军中的年轻翘楚,
本王应不应该让他们操持火器诸事。”
说完之后,朱棣脸色凝重了许多,继而说道:
“本王已决定在北平军中推行火器,
可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偏向于大炮还是偏向于火铳。
本王不妨说得再明白些,
本王地处北平,按理说应当使用大炮防守敌人进攻。
但本王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总觉得本王应当带领兵马直杀草原,
此时火炮太重,火枪便有了对敌之机。
只是这其中的权衡,本王一直把握不好。”
此话一出,朱能等人面露思索,在思考火炮与火枪的弊端及优势,
发现这二者几乎是一攻一守两个极端,似乎难以兼容。
但陆云逸看到了朱棣眼中的灼灼目光,
明白他并非在询问火器的抉择,
而是在问北平是守还是攻,也是在问他自己未来的方向。
是固守北平当一个安稳藩王,还是建功立业、勇击草原。
更是在问,日后的草原局势。
思虑片刻,陆云逸沉声道:
“燕王殿下,陛下将您等一众王爷安置在边陲重镇,
可不仅仅是固守城池那般简单。”
朱棣眼中精光毕露,
他知道眼前之人听懂了自己的问题。
反观旁边的一些青年才俊,个个面露迷茫,
这让朱棣心中没来由地生出一阵失望。
人比人,似乎就是不一样。
陆云逸继续说道:
“北方草原的敌人已绵延数千年,
纵使会一时衰弱,但养精蓄锐之后,
草原便又会强大起来,这是历史惯性,也是草原人的习性使然。
弱的时候就迁徙,一直往北、往西跑,
跑到中原朝廷无法触及之处,而后休养生息,
等强大了,再慢慢打回来。
北元亦是如此,
他们在捕鱼儿海战败之后,又往西跑,躲到草原深处蛰伏起来。
现在看似没有威胁,
但十年后、二十年后,草原又将人丁兴旺,继续威逼大明。
大明既然是新兴之国,那也应采用一些新办法,
携带火枪减少辎重,深入草原杀敌,这才是陛下期望看到的事。”
朱棣垂着头,脸色凝重到了极点,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
“本王明白了,多谢陆大人。”
说着,朱棣挥了挥手,看向站立的五人:
“你们先出去吧。”
五人领命而去。
待他们离开后,屋内彻底安静下来,朱棣率先开口:
“这几日本王听说你一直在研读大宁都司的文书?”
“回禀燕王殿下,正是,
下官可能年底就要随大军一同北上,前往大宁。”
朱棣点了点头:
“大宁是个棘手之地,虽然现在改了名,但那里依旧是关外。
大宁的安危关系着北平安危,你去了大宁,本王能省不少心啊。”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