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788节

  “朕没有变,是你们变了!!”

  “自起兵以来,朕披荆斩棘,扫荡群雄,

  立国后夙夜匪懈,与民更始,

  定大明律以正纲纪,欲使天下万民皆知礼义廉耻,使官吏皆守清正廉洁!

  尔等身为勋贵,受国厚恩,不思报效,反生异心,私通叛逆,

  此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安敢言朕变矣?”

  此话一出,整个奉天殿中的百余名宫女太监,猛地跪了下来,

  就连朱标都低了下头.

  梅义脸色依旧平静,立在殿下,静静地看着上首:

  “陛下,臣等父辈昔日随陛下征战四方,出生入死,本以为可享太平富贵。

  然陛下登基后,严刑峻法,苛察臣下,动辄得咎。

  臣等虽居高位,却如履薄冰,

  稍有不慎,便有灭族之祸,臣等心中岂能无怨?”

  梅义声音平缓,继续开口:

  “陛下,打天下的不只有您,还有我的父亲,还有许许多多的父辈。

  您做了皇帝,我等成了勋贵,

  这天下是您的,也是我们的,怎么能以大明律束之?

  如此我等岂不是与屁民一般无二?

  陛下,是您在过河拆桥,是您变了。”

  朱元璋怒极反笑:

  “好个心中岂能无怨!朕起兵是为了太平盛世。

  大明律条条皆为天下万民计,

  尔等身为勋贵,不思以身作则,反而违法乱纪,视律法如无物,朕岂能容之?”

  “再者,朕.与百姓共天下,非与士大夫共天下!”朱元璋的声音掷地有声。

  梅义猛地抬起头直视上首,眼眶充满血丝,声嘶力竭:

  “独夫!!”

  朱元璋忽然平静了下来,轻轻挥了挥手,

  梅义被带了下去,一同离去的,还有百余名太监宫女,

  偌大的奉天殿内只剩下父子二人。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疲惫,空洞的声音滚滚而来:

  “天下人都说朕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可朕不杀这些兄弟功臣,他们也会离朕而去,各从其志,终难久聚,此乃人心。”

  朱标站在下首,沉默不语,只是嘴唇紧抿。

  朱元璋的眸子一点点变得锐利:

  “说朕过河拆桥,那朕就拆给他们看看,传令蓝玉、汤和,动手吧。”

  朱标眸光也同样变得锐利,躬身一拜:

  “是,父皇。”

第753章 京城雷动 真有叛军

  临近傍晚,阳光如熔炉一般倾泻而下,

  将整个应天城沐浴在一片金色阳光之中。

  秦淮河上波光粼粼,微风轻拂而过,带着金光闪闪

  每当此时,都是秦淮河开始热闹的时候,

  也是整个秦淮河商贾最为开心振奋之时。

  城中的诸多公子哥都会乘坐着马车摇摇晃晃驶出应天城,准备开始一夜的消遣。

  但,今日的秦淮河冷冷清清,

  莫说是成群结队的公子,甚至就连零零散散的散客都没有多少。

  不少掌柜走出商铺,

  有些茫然地看着眼前一切,看着那条空空荡荡的道路,满脑袋疑惑。

  醉仙楼的掌柜方翰恒同样站在门口翘首以盼,眼中闪烁着疑惑。

  这时,身旁有人发问:

  “方掌柜,您的消息最为灵通,是出了什么事吗?”

  方翰恒循声看去,是不远处青楼的掌柜,与他有几分交情,

  他便没有隐瞒,轻轻摇了摇头:

  “不知啊,有不少贵客订了今日的桌子,

  怎么天都要黑了,一个个都不见来呢?”

  “是啊,城中一些公子让我给他们留几个好姑娘,

  说是今日来吃酒,

  钱都给了,现在城门要关了,也不见人.”

  青楼掌柜满脑袋疑惑。

  同样的情绪在整个秦淮河畔蔓延,

  船上画舫没有灯红酒绿,而是静静地飘荡在水中。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城中的紧张气氛。

  此时的应天城,四方城门处站满了身穿银甲的禁军,

  他们戴着面甲,手持长枪,

  将城门附近的街道堵得满满当当,在城门上都架上了足够多的军械。

  不少笑呵呵的公子们来到这里,

  见到这个阵仗,脸色猛地大变,

  头也不回地就往回跑,生怕被牵连。

  皇城洪武门,武定侯郭英身穿甲胄,

  手持长刀,静静站立,

  身后有着三千禁军等候,一股威势开始弥漫。

  太子府,大将军蓝玉身骑战马,

  带着亲信军卒将整条街道占得满满当当,

  他目光锐利,扫视经过此地的每一个人。

  而在应天府衙、应天商行、各个王府门前,

  同样有着精锐军卒守候,

  他们并没有顾忌百姓,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

  消息飞速蔓延,让许多身份尊贵、知道其中一二之人脸色大变,

  出事了,出大事了!

  浦子口城中,永定侯张铨大马金刀地坐在中军大帐,

  几十名披坚执锐的军卒头戴面甲,手持长刀,静静屹立,

  整个军帐中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张铨静静地看着桌前的四封文书,

  手指不停揉搓,心神有些不平静。

  等到天色彻底漆黑,军帐外出现了一阵急促脚步声,

  张铨第一时间将目光投了过去,

  一名红衣太监领着几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道圣旨。

  他脸色肃穆,看向上首的张铨,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永定侯爷,接旨吧。”

  张铨脸色微变,很快就恢复平静,默默站起身走到太监身前。

  太监并没有宣读圣旨,而是将圣旨直接递了过来:

  “侯爷,陛下吩咐了,但有反抗,杀无赦。”

  张铨目光锐利如鹰,重重点了点头:

  “本侯知晓。”

  “咱家告退。”

  大太监点了点头,快步离去,

  绯红色的官袍在昏暗中变成了血色,一股不同寻常的凝重弥漫。

  等太监走后,张铨快步回到上首,

  拿起桌上四封文书,

首节 上一节 1788/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