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901节
“他们在背后耍阴招,让老子白白没了四万两银子,给个教训还要看俞通渊的脸色?”
“事情就这么定下,给俞启纶一个教训,
你亲自带人去做,隐秘一些,不要露出端倪。”
卫华知道眼前大人正在气头上,嘴唇嗫嚅两下,也没有说出什么反驳之言,而是发问:
“大人,教训到何种程度?”
“陆云逸上次断了他两条胳膊,这次断他两条腿,
让他好好在巢县待着,没事别来京城,晦气!”
“是,属下一定做好。”
第799章 铤而走险 君臣奏对
太子府前,陆云逸策马而至,
一眼便瞧见正在门前骑着自行车悠然溜达的朱允熥。
此时的朱允熥已年过十二,身形健壮,面色红润,
白皙的小脸上虽仍透着几分孩子的稚气,
但相较于前年、去年,已然成熟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开了窍。
朱允熥同样也看到了陆云逸。
其实,他第一眼留意到的是陆云逸胯下那匹高大威风的骏马,
相比之下,自己的自行车显得格外渺小。
然而,当他看清翻身下马之人后,
整个人瞬间明媚起来,眼睛愈发明亮,连忙挥手喊道:
“陆大人!”
紧接着,他迈动双腿,用力蹬着自行车朝陆云逸驶来。
灿烂的笑容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身后跟着一群太监,个个面露担忧,不停地喊着:
“殿下慢些!”
朱允熥自认为驾车技术十分娴熟,
在距离陆云逸几个身位时,猛地一捏刹车,车把用力一扭,整个皮质轱辘便在青石板路上摩擦起来,发出刺耳的声响,
最后稳稳地停在了陆云逸身前,仿佛在等待夸奖。
陆云逸自然不会扫兴,用力摸了摸朱允熥的小脑袋,笑着问道:
“殿下,车技这般好,是怎么练的?”
朱允熥得到夸奖,开心不已,小嘴一咧,露出参差不齐,还有几个空洞的嫩牙。
大概是察觉到笑着漏风,他连忙闭上嘴巴,
像是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被人发现了,脸色也有些涨红。
“哈哈哈哈,殿下,臣小时候换牙的时候,可是连饭都吃不了,
殿下还有几颗牙,已经很不错了。”
朱允熥十分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问道:
“陆大人,我的牙还能长出来吗?”
“当然。”
陆云逸咧开嘴给他看,露出白皙整齐的牙齿。
朱允熥这才放松了许多,学着大人的样子舒了口气。
这时,身后的太监也跟了上来,满脸堆笑地说道:
“见过陆大人,殿下对自己的牙齿十分关心,
可我们跟殿下说,殿下不信呀,生怕我们骗他。”
朱允熥轻哼一声,将脑袋扭了过去,看向陆云逸,问道:
“陆大人,自行车我已经会骑了,还有什么好玩的吗?”
“好玩的?”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看着他期盼的眼神,想了想说道,
“当然有,明日臣给您送来。”
“好!”
朱允熥一下子就笑了起来,伸出小拇指头,
“来,拉钩。”
“殿下,您都这么大了还要拉钩?”
话虽这么说,但陆云逸还是伸出了指头。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好了,不许反悔!”
朱允熥显然十分开心,说话的语调都飘忽了起来。
“当然不反悔,殿下您先玩,臣要拜见太子殿下。”
“去吧去吧,父亲在书房。”
告别了朱允熥,陆云逸在太监的引领下,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了太子朱标的书房前。
书房的门半掩着,透出一丝昏黄的烛光。
在这略显清冷的府邸中,这丝烛光显得格外温暖。
太监轻轻叩门,得到里面的应允后,便侧身让陆云逸进入。
书房内,朱标正坐在书桌后,面前堆满了奏疏。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疲惫。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看到是陆云逸,
脸上露出了一抹温和的笑容,但那笑容中却难掩憔悴。
“坐。”
朱标的声音略显沙哑,他放下手中的笔,示意陆云逸坐下。
陆云逸恭敬地行了一礼,没有立即坐下,而是沉声道:
“殿下,您日夜操劳,要多保重身体。”
朱标轻轻摆了摆手,苦笑道:
“朝中事务繁多,我身为太子,自当尽心尽力。今日前来,有什么要事?”
陆云逸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殿下,我听闻您准备在今年前往关中,绘制山川地形,考察民生?”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文书:
“确有此事,迁都之事宜早不宜迟,若不早做打算,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陆云逸眉头紧锁,继续躬身说道:
“还请殿下三思!”
“朝中风波未平,贸然离京,未免横生变数。”
朱标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他何尝不知此行危险,但迁都之事,岂能退缩?
朱标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陆云逸,试探着问道:
“你也不同意迁都?”
陆云逸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殿下,臣是北人,怎么会不同意迁都?臣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而且关中之地也非良地。”
朱标闻言,凝重的脸色稍稍舒缓了一些,挥了挥手说道:
“你先坐下,本宫的脖子一抬就疼痛万分。”
一旁的孙管事连忙抬了一把椅子放在下首。
陆云逸坐下后,立马开口说道:
“殿下,甘薯能否在关中存活还尚未可知,但甘薯已经在大宁种下,并且长势喜人。
如此看来,北平想来也可以种活甘薯。
殿下何必如此着急,可以再等一年,看看明年关中甘薯的长势,再做定夺也来得及。”
“你的担忧本宫记下了,但迁都之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若不趁着朝廷威望十足办成此事,以后还说不定有什么风波。”
朱标沉声道。
陆云逸见太子如此坚定,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殿下,臣并非要阻止您迁都,只是觉得此时并非最佳时机。
迁都之事,关乎大明未来,必须慎之又慎。
臣建议您,先暂缓此行,待朝中风波平息,再行迁都之事。”
朱标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
在书房内缓缓踱步,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