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第187节
等下一轮轮到张静怡的时候,洪天骄到了,一路风尘仆仆,脸上全是尘土和汗水交织的一道道灰痕,看到出门迎接的李永生,差点没忍住眼中的泪水。
“永生,还以为你已经走了”。
李永生明白夏知清的能耐,这么几天就来了,一定是不眠不休的不停赶路。
“走,回家,先洗个澡解解乏,一会一起吃饭”。
几女也知道李永生和夏知清的关系了,吃过晚饭各自散去,夏知清也似乎明白几女的意思,搞得很不好意思。
“清儿,你先在我这里休息吧!我要陪小白修炼,等午夜时分再回来和你聊修炼和功夫的事”。
“永生,让小白歇息一晚,功夫和修炼的事不用你管,这院子里所有人都不用你管,霜姨虽然有身孕,指导她们修炼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丫头好容易来一次,陪着她吧!小白那里我说”。
又偷听,李永生龇牙咧嘴,没什么办法,还是得打禁制,看夏知清的样子她也听到了。
“好吧!霜姨,麻烦你了”。
“屁的麻烦,天天为了你个小混蛋有操不完的心”。
霜姨没动静了,李永生和夏知清大眼瞪小眼,沉默了片刻,李永生突然打出了三层禁制。
“好了,霜姨现在看不到了,清儿,很累了吧,先休息好不好”。
夏知清上前搂住了李永生。
“不好,永生,我好想你”。
那还休息个屁,李永生只能继续做牲口了,身不由己啊!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照顾到,说自作孽不可活也行,幸福的痛苦着。
红烛燃尽,夏知清沉沉的睡了,既然功夫不用自己管,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穿好衣服出门,腿脚都有些酸软,假山上,小白已经睡了,听见动静抬起头,知道是李永生,两只大眼睛无辜的来回扫动,不明白令生现在出来做什么。
“小白,修炼一会吧!知清睡下了”。
小白眼睛里有些鄙夷,自己还没长大,但不耽误它看不起李永生,牲口好像是骂人的话啊!李永生却乐此不疲。
修炼到了接近天亮,李永生突然停下了。
“呃!小白,有点累了,先到这里吧,天亮了再练”。
李永生闪身消失,小白瞪着大眼睛有些疑惑,不过听到李永生院子里的交谈声明白了,无聊,继续睡觉。
夏知清醒了,找不到李永生,迷迷糊糊的去院子里查看,不小心踢到了放冰块的铜盆子,引起了李永生的注意。
“知清,怎么不睡了”?
“你去哪里了啊?醒了找不到你,还以为是做了个梦”。
见夏知清裹着床单露出了雪白的美腿,李永生心头一片火热。
“走了,快进去,外面凉”。
夏知清白了李永生一眼,还能找更蹩脚的借口吗?
天亮了,小竹几人见李永生院子的门还是关着的,啐了一口各自离开,小白也有些无语,说好的白天继续呢?
夏知清连续赶路几天几夜,是真的累了,李永生当了几天的牲口,又整天陪着小白修炼,身体再强也遭不住,两人醒来的时候中午了。
“永生,丢死了,她们肯定来看过很多次”。
“有什么好丢的,人之常情么?”
吃过午饭,李永生还是犯困,好在天又阴起来了,四个美女若无其事的打起了麻将,李永生带着小白去了霜姨的院子。
“看看你那样子,不行就别招惹这么多”。
李永生无言以对,赶紧转移话题。
“霜姨,强叔走了五六天了,我想明天早上出发,能再和我说说具体的路线么”?
“永生,想好了么?我的意思是阿强和白露去了,或许他们能有什么收获,你在家当个二世祖也不是不可以”。
“霜姨,永生也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能躺在家里只让长辈去探险,明天就走”。
第366章 出发天元
霜姨像是有些不舍,李永生现在还太弱了,有个小白还不敢随意露出来,见李永生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
“西南方向有十万大山,最中央是迷雾森林,当你的感知力辨别不了方向的时候,迷雾森林就到了,好好利用你的三条小龙,不然可能会被腐蚀精神世界,那样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永生,一定多加小心,在进入天元大陆之前,可以把小白放在外面”。
霜姨摸了摸李永生的脑袋,她是真的把李永生看做自己孩子的,不然也不会为李永生扒拉这么多的女孩,虽然都是她们自愿的。
“永生,一定要小心,进入天元之后,就把自己当个傻子,没人会和傻子计较,别出风头,也别去打抱不平,定下心修炼,不行就投靠个势力,霜姨对那边知道的也不多,凡事多留个心眼,不要把任何人当成知己,有点成就后想办法回来,别深入太多,明白么”?
李永生心中感动,看着霜姨同样担忧。
“霜姨,真要是有强者来找麻烦,就说我们家的高手去了天元大陆,很快就会回来的,别冲动,谁也不知道会来什么样的高手”。
“好了,永生,霜姨知道分寸,家里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和他们好好告个别,明早霜姨就不送了,小白,出门在外不要调皮,去了天元大陆一定要低调,别给永生惹事”。
小白似乎也有些不舍,小脑袋靠着霜姨的腹部轻轻的摩挲,霜姨眼圈微红。
“好了,你们去吧!做好准备,永生,千万别露空间仓库”。
李永生回来准备好了一切,所有能用不能用的都装进了空间,自己的兑换系统还在,不知道去那边能不能用。
天黑了,小竹做好了晚饭,很丰盛,李永生怕爹娘看出什么,本来应该陪他们吃饭的,但不敢停留太久,打了个招呼说明天出发,回来陪着四美享受了最后的晚餐。
“都高兴一点,又不是一去不回了,说不定两三个月就回来了”。
“呸呸呸,说什么呢?永生哥,出门在外要自己做饭了,锅碗瓢盆都带了么”?
“带了,就差把公府搬进去了,小竹,再去看爷爷让大黑带你去,我和大黑交待好了”。
小竹点头垂下了脑袋,眼圈微红,气氛又沉默了,李永生明白几人的心思,去了不一定回的来,有可能一去就是永别,或许再见面也是若干年后了,但自己只能义无反顾。
吃完饭,谁都没有走的意思,李永生传音给小白,今晚不修炼了,养足精神明天赶路,小竹先是受不了离别的气氛,红着脸投进了李永生的怀抱。
“永生哥,小竹会想你的,你也要想小竹好不好”?
张静怡几人别过脸去,同样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
李永生轻抚着小竹的脑袋,另一只手拍打着她的后背。
“小竹,永生哥会想你的,无论成与不成,永生哥都会想办法回来,如果不成,我们就普普通通的过日子好不好?”
小竹抬起头来哭花了脸,看着李永生认真的认真的点头,挣扎着离开了李永生的怀抱。
告别夜像是哭诉夜,李永生挨着抚慰,过了午夜才沉沉的睡去,五个人一张床有些挤了,谁也不舍的离开。
天还没亮,见小竹她们都睡得宁静,李永生悄悄地起床,招呼小白离开了公府,不敢等她们送别,不然又是一场大型哭剧。
霜姨坐在院子里,目送李永生和小白越走越远,心情很差,比阿强走的时候心情还不好,听见几个女孩醒了,正满院子找李永生,有些头疼。
“你们一起过来吧!今天开始,除了静怡练花露给的秘笈,其她人每天早上过来报道,永生出去闯了,再回来一定是你们仰望不到的高度,都努力些,别落得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李永生和小白已经出了平安乡的范围,小白似乎很兴奋,一直蹦蹦跳跳的赶路,李永生也被小白影响了,出趟门而已,又不是去西天取经,用得着这样悲秋伤怀么。
“是永生公爷么?老汉给你行礼了”。
天亮了,早起的老农看到李永生,再看看小白,哪能不知道是平安乡的公爷,李永生赶紧扶起老汉,扯了半天才告别离开。
“小白,去河南岸,加快速度”。
小白一个跳跃过了祥云河,李永生跟了上去,几十米的宽度,连点水都不需要,李永生在天上滑翔,很久才会落下来点一下树枝或者青草,小白成了白色的魅影,比李永生速度快的多,跑出去很远才会停下等待。
十万大山离自己有两千多里,李永生和小白跑跑停停,一直奔着正西南的方向,虽然在赶路,一日三餐很准时,给小白带了些青果子和黄瓜之类的蔬菜,自己备的很齐全,各种肉食蔬菜都有,天虽然热,但放在空间仓库里根本不担心放坏。
一白天的时间,不知道跑出去了多少里地,李永生也懒得打听,天黑了,停留在旷野中做饭,吃过饭搬出自己的小木屋。
“小白,明天晚上再修炼,这几天有些疲乏,今晚好好睡一觉。”
小白能说什么呢?反正它又不会说话,只能用无辜的眼睛看的李永生心生惭愧,这才恨恨的趴在李永生给自己准备的垫子上。
“誒?这里怎么有座木屋,老朱,是我眼花了吗?”
“我也眼花了,昨天晚上还没有啊?有鬼,快跑”。
李永生醒了,无奈的摇着头,离田间地头太近了,两个人一看就是附近的庄户,手里还拿着粪叉和镰刀,应该是晚上出来驱赶野猪的,不能待了,不然一会儿可能过了一群乡亲。
“小白,走了,连夜赶路吧”!
李永生走了半个多时辰,两个驱赶野猪的乡亲带着一大群人来了。
“老朱,老于,大半夜见了鬼了,鬼在哪里?”
老朱和老于目瞪口呆,就是这个地方啊!怎么就没有了呢?老朱用火把查看了一遍,青草被压实了,还有四个床脚的痕迹。
“你们快看这里,真的有人在这里住过,可能不是鬼,是仙人吧!不然谁大晚上带着屋子和床出来呢”。
第367章 旅途的风光
乡亲们在猜测神仙还是鬼怪的时候,李永生带着小白上了座小山,在树林里搞出屋子继续休息,还是太疲惫了,根本不想赶路。
天蒙蒙亮,李永生还在沉睡,突然被小白蹬醒了。
“干嘛啊小白,又不着急赶时间”。
小白安静的看着李永生,像是有些不满。
“想趁着太阳初升修炼一会”?
小白点头,转身出了屋子,李永生晃了下脑袋把床和木屋都收起来,盘膝坐在地上,面对初升的太阳,帮着小白引灵。
太阳渐渐升起,热度上来了,李永生抹了把汗站起来。
“走了,赶路了,跑起来还凉快些”。
不着急赶路,现在应该还在大乾国境内,李永生准备体验一下风土人情。
想什么来什么,刚到中午,一座小城映入眼帘,李永生停止飞翔,落地后沿着主路一步一步往小城走去,天气很热,道路上几乎没什么行人,城门敞开,连个盘查的都没有,城内和外面几乎同样安静,李永生用感知力扫了一圈,小城不大但人不少,基本都窝在家里避暑,城中心稍微繁华一些,有官署和客栈。
“快看那个人,带的是头小白鹿吧。”
“小白鹿,那不是永生公爷么,不会是永生公爷来了吧?”
李永生低着头默默的嘀咕。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怎么可能,小白鹿虽然稀罕,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永生公爷来做什么?吃杏菇炖乌鸡”?
“哈哈,那不至于,不过那小白鹿真好看,我去问问卖么”?
“你特么是个傻子,人家带着灵宠大摇大摆的出现,别说是你,就是县太爷也惹不起,别自己找死啊”!
上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下一篇:亮剑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