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日记 第130节
医生一边收拾工具,一边无奈地笑道:
“医生哪里会害你你要是信不过,可以去大医院嘛。”
“行,快开药吧。”张义皱眉挥挥手,看着他在药柜前忙活,假装掏钱,从椅子上起来,仔细打量这家小店。
店铺狭小,也没有什么设备,药柜的后边有道门帘,后面似乎还放着床。
他目光又从医生身上掠过,一米六左右的身高,头发花白,却没有一点老态,反倒是精神矍铄,身上透出一种难言的气质。
显然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身上很难见的,但医生嘛,平时注意饮食保养,养尊处优,看起来要比一般人年轻,这个很正常,但张义总觉得哪里不对。
他目光从此人肩膀、腰杆、有些外八字的脚上划过,眸光微动,不动声色地接过纸包的药,爽利地付了钱,又道:
“帮我倒杯水吧,现在就吃。”
医生没有说什么,从旁边找出一个杯子,打开暖和盛了水,递给张义。
“小心烫。”
“多谢多谢。”张义将水杯搁置在桌边,又顺势坐下,不动声色道:
“大夫您贵姓?听你口音是东北人?”
“老朽姓张。”医生叹了口气道:
“是东北人,嗨,这东北不是被小鬼子占了吗?我们都是跟着张少帅南下的。”
“哦,原来是这样,怎么没去长安?好多东北人都跟着少帅在西北,哪里有老乡照顾,日子也好过点嘛。”
“老朽就是个牙医,又不会治疗跌打损伤,去了也没有用
再说了,如今家里人死的死,散的散,就剩下老朽一个人了,找个地方养老也不错。”
“是啊,都是小鬼子造的孽,总有一天要将这些畜生赶出去。”张义气愤说着,胳膊不小心碰到了桌边的水杯。
“小心!”水杯掉下的一瞬间,医生下意识地迅速伸手接住了,似乎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他的手微一停顿,还是将水杯放回了原位。
“张医生好身手啊!”迎着张义惊讶的眼神,张医生假惺惺一笑:
“嗨,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学了几招防身的招数.见笑了,小哥不是这附近人吧?做什么工作的?”
“这身手可不常见啊。”张义感叹着,故作神秘:
“我?我是私家侦探.说白了,就是帮人抓小三,嘿嘿。”
“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很吃香啊。”医生眉眼一闪,仔细打量了张义几眼。
“混口饭吃,还是没有你们医生受人尊敬啊。”张义不动声色,继续闲扯。
这年头社会环境负责,私家侦探确实是一门吃香的职业,出入社会各个阶层,身份神秘。
张义知道他从事的是特工职业,有时候即便你伪装的再好,不说在人群中鹤立鸡群,但还是会让他的生活带有职业色彩。
如果不是长期培训模仿扮演,在与人交往的细节上不经意就会漏出特工的一些行为来,如果对方是一名精明的职业特工,说不定就能通过这些细微之处识破自己的身份。
但私家侦探这个职业的神秘性和特殊性其实和谍报有些类似,所以用这个职业掩饰刚好。
张医生假惺惺一笑,僵硬的身体瞬间松弛了下来,心底想着刚才他不应该反应那么快,听说张义是私家侦探,终于松了口气,装作好奇的样子问:
“今天也是抓捉小三?”
“不,今天是捉鬼。”张义开着玩笑,指了指诊所墙上一副仙风道骨的画像,问:
“这位是?刚说到捉鬼,你这里不会挂的是钟馗的画像吧?”
医生脸色一沉,气愤道:
“话可不能乱说.我店内挂的是行医人的祖师爷,孙思邈孙仙人。”
“抱歉,是在下不学无术。”张义歉意地拱拱手,假装思考,问道:
“孙思邈是不是三国时期给曹操看病那个?”
听到这个问题,医生明显一愣,皱眉道:
“不对,那是华佗,孙先生是.是唐朝人。”
“哦,对对对,唐朝人,我听说他还给唐玄宗看过病呢,李白还给他写过诗。”张义不动声色道。
“那是,孙先生人称药王,即便是皇帝,生病了也要找他。”医生卖弄道:
“孙先生就是长安人士,他的墓地就在陕西,真想有天能去祭拜一下。”
‘你怕是没有这个可能了’
张义心底冷笑一声,你一个医生信誓旦旦说自己挂着的是祖师爷,连祖师爷是那朝人都不知道,也好意思出来招摇撞骗?
‘看来你功课没有做足啊!’
孙思邈生于西魏,历经隋唐,仙逝于高宗李治年间,什么时候给唐玄宗看过病了。
此刻,不说有系统的提示,张义通过试探,已经确定这个所谓的牙医有问题,肯定是日本间谍假扮的,或许还是“飞天小组”的成员。
他不动声色地起身,道:“好了,我回去先吃药看看,要是有效果,我再来找你。”
“放心,老朽的药不说药到病除,肯定是有效果的。”医生满脸堆笑。
“但愿如此。”张义笑笑,走出几步,回头见他拿出就医记录在上面写写画画,挑眉道:“你不送送我?”
医生皱着眉,犹豫着起身,敷衍道:“您慢走。”
将张义送到门口,他便准备回去了。
却听张义突然说道:“桥豆麻袋。”
医生脚步一滞,身体僵硬了瞬间,佯装没有听到,快步向店内走去,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暴露了,而这个找他看牙的人绝对不是侦探那么简单。
“逃。”一瞬间,医生已经做出了决定。
但张义显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快步上前,向此人后领抓取。
听到动静,医生猝然回头,脸上和煦的笑意再也不见,阴郁地脸上杀机毕露。
倏地,从他袖口滑出一把2号手术刀,直取张义咽喉。
张义皱眉闪过,一把扯住此人手腕,锁住他的虎口,狠狠一拽,在他弯腰的瞬间,一脚踩在他的腿上。
“咔嚓“一声,医生颓然倒地,脸上青筋爆跳,冷汗淋漓。
张义却不给他起身的机会,狠狠一记手刀砍在他后脑上,在他昏厥的同时,从胸前后背扯过他的两只手,上下一扣,用手铐铐起来,立刻检查了他的口腔。
此人虽然是个“牙医“,牙齿相对整洁,但还是有蛀牙,不管够不够得上带毒的条件,张义都不敢大意,扯过一块抹布塞上。
然后又仔细检查此人的衣领和袖口。
扯开他的白大褂,内里穿着一件白色汗襟,张义摸了摸领口,终于在靠近下巴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夹层。
他用匕首小心割下来,扔到垃圾篓里面,这才悠悠出门给猴子和钱小三打个手势。
两人慌乱地赶过来,看到躺在地上的老医生,面面相觑,“股长这是?”
“本来要看牙的,结果捉了一个鬼。
鬼画张皮往身上一批就能装一辈子人吗?是人是鬼,总会露出马脚的。”张义淡淡装了个逼。
“股长心细如发,明察秋毫。”两人嘴上恭维着,心里在想肯定是戴修章传递的情报,不然股长就是再厉害,也梦不到这里有日本间谍吧?
警察讲证据,特务讲怀疑,知道答案去找过程和一无所知去找答案能一样吗?
“股长,这个日本间谍潜伏在这里干什么?您既然发现了他,为什么不顺藤摸瓜”
张义心知肚明,但该演的戏还是要演,蹙眉道:
“这厮潜伏在这里,肯定是为了监视什么人,先搜查吧.顺便找出这片的户籍资料,看看有什么重要人物。”
“是。”
……
第143章 招供
“在他的诊所除了望远镜、照相机,并没有搜到其他间谍工具,但我们对附近的居民户籍做了初步筛查,怀疑他的监视对象应该是黎忍涛少将。”
特务处行动科,张义正给副科长王新亨汇报工作。
“黎忍涛?”王新亨挑了挑眉,讶然道:
“这可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年轻将领。”
“科长认识此人?”
“32岁的少将想不认识都难他29岁就已经是陆军少将了。”王新亨感叹一声,娓娓道来。
黎忍涛是云南人,家境富裕,从小聪明好学,16岁考上了华清大学。
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但看到国家日益衰落,军阀混战,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于是果断弃笔从戎,学习军事。
他先是公费进入和西点军校齐名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后又辗转去了德国,在德国陆军参谋大学选学了当时特别冷门的化学兵专业。
当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去并不久,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作战中,毒气战已经出现,且威力巨大,虽然后来签订的“日内瓦公约”中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然而效果有限。
战争就是摧毁和掠夺,谁会把一纸条文放在眼里。
正是有感于毒气战的可怕,黎忍涛认为中国必须了解化学武器,而且日本一直在秘密研制毒气弹等化学武器,所以中国也应该有。
学成归国之后,黎忍涛在金陵军政部任职中校参谋,而他一贯养成的勤奋和灵活,迅速引起了军政部长何敬之的注意,后者主动请黎忍涛吃饭拉拢他。
然而两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尤其是何某人对日本人卑躬屈膝的态度,更是让黎忍涛不齿。
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侵略中国,得知消息的黎忍涛立刻向何某人上书,请求组建化学兵、特种兵兵种,积极应对日军威胁。
然而等来的却是何某人的一通训斥,认为他太年轻了,根本不能从整体上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这年头,一般提的问题不会解决,但提问题的人,一定会被解决。
何某人对黎忍涛的一再请求不厌其烦,迅速让他靠边站。
但作为一个强硬派,黎忍涛显然不会这么屈从,他立刻联系了几个和他一起留学德国的同学,又找到一些在军政部任职的正派同事,通过明争暗斗,终于在33底才让何某人不得不同意组建陆军化学兵部队。
但一个师的建制最后生生变成了一个团,而且对外不能称化学部队。
何某人给出的原因是不能刺激中日关系,于是对外宣称陆军大学学兵大队,由黎忍涛任大队长兼教官。
不管上级怎么看,黎忍涛却是认真负责,完全是按照备战来训练的,所有学员除了进行补兵训练外,还要学习化学兵器、化学药剂、化学战术等。
在他的严格管理下,训练效果明显,在京杭道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演中,战斗一开始,数百化学兵戴上防毒面目,潜伏对方阵地,释放了瓦斯弹和烟雾弹,没有准备的对手混乱一片,瞬间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