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谍战日记

我的谍战日记 第256节

  常某人的住所在东湖旁边,戴春风远远看到宋夫人坐在湖畔小亭喝茶纳凉,连忙走了过去。

  自长安事件后,戴春风在宋夫人心中的分量徒增,他在上海做阑尾炎、鼻瘤手术,不仅常某人多次派随从探望,宋夫人更是亲自前往医院慰问,并对院方嘱咐:“戴处长是只知国家,不为自己的人,这次住院,必须让他休息好,没有我的许可,不得擅准出院。”

  宋夫人本身比常某人更具亲和力,戴老板在她面前也觉得轻松自在,而且事情由宋转达,往往比直接找常某人效果好。

  “夫人好。”

  宋夫人见他满头大汗,问:“大中午的,什么事这么急?”

  戴春风却不提丁默村贪污之事,先从文件夹拿出笔记本,说道:“这件事情涉及到党国高官、元老、军队,卑职不敢擅专,一切由校长和夫人做主。”

  宋夫人翻了翻笔记本,也是脸色一变,“达令在睡觉,我去叫醒他,雨农你稍等。”

  说着快步走了进去。

  很快戴春风就被通传了进去。

  会客厅内,常某人一脸阴沉靠在沙发上,面前放着水杯和笔记本,而宋夫人坐在另一侧喝着咖啡。

  “雨农来了?”常某人点了点头,伸手按在笔记本上,问:“戴科长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戴春风沉默了几秒,语气冷峻:“这些人都是党国的蛀虫,该杀。”

  常某人按着笔记本的手紧了紧,随即又松开,叹气道:“我虽是校长,可有些事情这些人不处理是说不过去,可处理的重了,要是他们投靠了日本人,那才是国家之不幸”

  说着他喝了一口白开水,看向戴春风:“雨农,听说你在读史,应该知道官渡大战,曹孟德和袁本初大战,曹孟德手下都害怕失败,暗中写信给袁绍,后来曹操胜利后,怎么处理这事的?将所有书信全部烧毁以安群臣之心.我的意思你理解吗?”

  “校长,学生明白!”

  “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还是真理解了?”

  戴春风沉默了,张义能懂的道理他岂能不明白,先汇报笔记本的事,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常某人见他沉默,挥手让他坐下,语重心长道:“雨农,做事不能只盯着你特务处那一亩三分地,看问题要全面,要从大局考虑你在读史,我建议你多看看《曾文正公文集》,尤其是要多看看他的日记,重点是他读《中庸》时写的日记,很重要。”

  “文正先生一生的功夫都化在‘执两用中’上,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极端,走那个极端都会犯错误。唯有执两端用中间,才能尽可能避免错误,最接近正确。”

  戴春风并不不认可老头子推崇的中庸之道,不过还是恭敬道:“是,校长的字讳就叫‘中正’,学生明白了。”

  常某人欣慰地点了点头,问:“还有什么事吗?”

  戴春风连忙起身道:“还有一事,涉及到空军。”

  听到涉及空军,一直沉默的宋夫人也看了过来。

  36年,她就是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组建空军时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顾问都是一手操持。

  37年春,在常某人授权她掌控空军,宋立刻邀请了陈纳德来到中国当空军顾问,并组建了“飞虎队”,有了美国人背书站台,宋夫人很快就掌控了空军领导权,成了名义上的空军司令。

  戴春风立刻拿出两份计划书递了过去,等他们看完,立刻说道:“只要校长和夫人同意,特务处这边马上可以冒充日谍发送电报,诱敌深入。”

  常某人还在犹豫,宋夫人却是眼前一亮,立刻道:“达令?”

  “好,这件事情叫交给夫人做主,雨农的特务处全力做好配合工作。”

  “是。”戴春风立刻双脚并拢,敬了一礼,见两人不再说话,便缓缓退下。

  走出几步,他又返回来,面露犹豫。

  宋夫人心情正好,立刻问:“戴处长,还有什么事情吗?”

  戴春风瞥着常某人的脸色,恭敬道:“学生奉校长之命照料红党张某人的起居,听说他有些怨言刚开始属下不解其意,直到收到这几份举报信,暗中让人查了查,发现丁默村贪墨证据确凿”

  说着递上举报信和账本。

  “这个丁默村是什么人?也太胆大包天了。”宋夫人看着举报信,气愤说道。

  “砰”常某人将水杯重重放下,他对张某人极其看重,此人是他对付红党的关键棋子,想不到这个丁默村竟然狗胆包天,敢贪污招待费用,本来就因为笔记本的事憋了一肚气,此刻再也压抑不住。

  他勃然大怒,骂道:“娘希匹,知人知面不知心,立夫举荐了一个蛀虫上来。”

  拄着文明棍踱了几步,常某人突然转身看着戴春风:

  “丁默村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必须严格查处即刻免去处长职务,将他管辖的特检处也划给军统,至于张某人,先给他一个军委会委员的身份,也交给你运用。”

  戴春风听到常这个决定,心中异常兴奋,但他怕老头子现在说的好好的,等自己走了,别人再进谗言,万一老头子反悔,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道是欲擒故纵,他立刻摇头,断然道:“报告校长,学生不能接受这个安排。”

  “为什么?”常某人惊愕地问。

  戴春风:“学生当军统的副局长已经有人说闲话了,现在再将张这样的红党重要人物交给我看管,恐怕很多人会不服气、反对.”

  原来是这样,常摆了摆手:“这是我的命令,你不必顾虑,谁有反对意见,让他来找我现在是你有没有决心将他运用好,只要有决心,事情就可以做好。”

  戴春风见老头子果然中计,心里得意不已,面上却丝毫不显露,严肃道:“启禀校长,只要校长信任,学生就一定能做好。”

  常点了点头,转身进了书房,很快,重新回到会客室,将一份写好的手令交给他。

  戴春风上前几步,双手接过手令,精神抖擞地说:“保证不辜负校长的信任。”

  常某人看着他,高深莫测地点了点头。

  回到特务处,戴老板的得意不再掩饰,他狡黠地笑了笑,没想到一套组合拳出去,连老头子都中计了,迎着毛齐五期待的眼神,点头道:

  “成了!现在连红党中的权威人物都来帮助我们工作,我们打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姓张的出逃,不仅是对宝塔山的致命打击,如果能利用他过去在红党的显赫地位和声望,对红党开展打进拉出的活动,哼,即便不能整垮他们,也可以分、裂他们。”

  他越想越兴奋,拍了拍毛齐五的肩膀道:“今晚别加班了,我们一起请他吃饭,齐五啊齐五,晚上你便可以看到在红党坐第三把交椅的人物。”

  戴老板要是知道对张出走之事,教员做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样轻描淡写的评价,不知道还会不会对张寄予厚望?

  当然了,有些事情从来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武汉烟草总行占据一幢三层小楼,经理是一个四十左右戴眼镜的男人。

  张义出示证件,简单寒暄了几句,便让猴子将从平贺源二身上扒来的衣服和一袋烟丝递了过去。

  经理拿过去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又皱着眉头从烟袋中捏了一撮儿烟丝闻了闻,道:

  “应该不是本地的烟草,具体是哪里的,我找个行家来看看。”

  他拿起电话拨了出去,很快办公室走进来一个头发斑白一瘸一拐的干瘪老头。

  老头嘴上叼着烟斗,吧唧吧唧抽着,看上起极为惬意。

  听到经理的吩咐,他面无表情地瞥了张义几人一眼,捻起烟丝嗅了嗅,然后磕了磕烟斗,清理了残渣,将烟丝压到烟斗中,点燃后吧唧吧唧吸几口,很肯定地说:

  “金黄烟丝,还带有梅子酸味,应该是混合了其他烟草,有点像日本的无嘴罐子香烟,劲头很冲,除了东北那些抽旱烟的老烟枪,很少有人抽这个烟。”

  说着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经理讪讪一笑:“老廖这个人自从腿瘸了,脾气就有点怪,不过他的鼻子确实很灵,哪种烟丝什么味道,成色如何,什么地方产的,他都如数家珍”

  他解释道:“金黄是本地香烟品牌,到处都有,不过现在武汉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大家还是喜欢抽老刀牌、三炮台、哈德门这些”

  有本事的人自然有点脾气,张义也不在意,问道:“无嘴罐子在什么地方有卖的?”

  经理摇头道:“日本的香烟口味相对偏淡,常见的有神风牌、大陆牌、协和、若樱等,无嘴罐子口感香醇浓郁,但劲头太大,抽太快可能有点头晕.据说以前在日租界有卖的,不过租界被国府收回后,日本人都跑了,现在又到处抵制日货,不说有没有货,就是有估计也很难买到。”

  张义点了点头,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这个平贺源二为了掩饰自己抽的是无嘴罐子,特意将本地烟草“金黄”的烟丝和无嘴罐子混合了起来。

  那么只要找到售卖无嘴罐子的地方,就能找到平贺源二曾经的藏身点和活动区域,甚至是他背后的组织所在。

  从人的行为习惯分析,每个人都有他的安全舒适区,喜欢在熟悉的环境活动,除了感到安全和放松外,知道周围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状况,可以减少不确定带来的焦虑和恐惧。

  其次,在熟悉的地方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包括朋友、邻居和熟人,不说获取情报,和他们互动和联系能带来情感支持和归属感,能更好地潜伏。

  再者,是出于习惯和便利性,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就会形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例如那家饭店好吃,去哪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那里交通便捷.

  还有就是认知成本底,熟悉的环境无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和适应

  想通这点,张义立刻道:“回去。”

第249章 米店

  “张科长,小人来了。”

  在原日租界的一处茶楼等了很久,约好的人姗姗来迟。

  此人约莫五十多岁,浓眉大眼,脸型短而宽,一脸横肉,穿着一身松垮垮的警服,一手按着腰间的驳壳枪,一手捏着香烟屁股。

  要不是穿着警服,这幅尊容说是黑道大哥也有人信。

  他一开口,一股酒气扑面而来。

  “你喝酒了?”张义皱眉问。

  这人咧嘴一笑,满不在乎道:“昨晚喝的,昨天枪毙死刑犯。”

  张义点了点头,从刽子手到警局的行刑人员,都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只要枪毙了犯人,行刑的人都会找个地方喝酒,用烈酒洗刷身上的血腥之气,把自己灌醉,为的是忘掉那些被子弹击毙的死囚们的脸。

  当然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这些人当天都是不回家或者不直接回家,害怕将不干净的东西带回家里。

  “杨老爹,坐吧。”张义请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茶。

  “可不敢,长官叫我老杨就行。”老杨拱拱手,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说道。

  “那好,我就叫你老杨了。老杨,都说你是警局的百事通,今天请你来是想请教几个问题。”

  “什么百事通,不过是多活了几年,有点经历罢了。我十八岁,就顶替老爹进了警局,那个时候叫差役,98年日本人来了,他们有特高课、宪兵队,对我们中国人根本信不过,搞了什么警察厅,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又是民国接管.”

  98年指的是1898年,日本威迫满清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汉口协议》,在汉口成立了日租界。

  刚开始占地面积247亩地,后来又扩展到722亩地。

  地方虽小,但日本沿着长江边,修建了三菱码头、海军码头等设施,按照日本样式修建了各种街道,领事馆、军营、医院、学校、邮局各种设施完善。

  虽然国府现在接管了一切,但警局中留用的人身份各异,劣迹斑斑,并不能信任,张义之所以找老杨,只能说矮子里面挑高個。

  “无嘴罐子香烟知道吗?”

  “我想想。”老杨说着从兜里摸出一只银制的烟盒,取出一根烟,在烟盒上轻轻弹击了几下,点上后深深吸了几口,才说道:“好像有家叫大创的杂货铺有卖这种烟草。”

  “大创?听名字有点像日本风格。”

  “不错。”老杨点头,“老板叫郑利,原本是个混混,后来娶了个日本寡妇,摇身一变成了商人,这家伙就是个奸商,因为卖日本货,杂货铺被学生打砸,光复前,他跟着日本婆娘跑去上海了,后来不知怎么又回来了,现在重操旧业,店里面卖的是中国货,就是不知道私下里有没有干其他勾当”

  “郑利?”张义敲了敲桌子,思忖着问:“他的店铺在哪里?”

  “胜利街。”

  胜利街。

  大创杂货铺的大门紧闭着,敲了很久,“吱呀”一声探头出来一个身材肥胖、油光满面的男人,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着。

首节 上一节 256/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