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日记 第274节
这次算是将徐增恩在特务处布置下的耳目基本清理了。
张义看着下车的徐增恩,冷笑一声。
此人一米七二左右的身高,胖瘦适中,面白无须,前额宽阔,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笑的时候还有两个酒窝,斯文儒雅,一副大学教授的模样,很难想到这个美国卡耐基学院硕士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然是个特务头子。
司机毕恭毕敬地为他打开车门,在秘书的引导下走了过来,路过军统的人群,徐增恩鼻孔朝天,冷哼了一声。
“神气什么,还不是喝我们军统的洗脚水。”何志远压低声音冷哼一声,然后道:“局座来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身少将军服杀气腾腾的戴春风已经一脸严肃地从汽车上下来。
几天前,军统局正式在武昌平悦路办公点成立,今天戴春风第一次以副局长的头衔亲率军统局副科以上干部到行营晋见“尊敬的委员长”。
中统同样如此。
到了预定时间,双方在戴春风、徐增恩的带领下来到行营一个小广场上。
过了一会,一身戎装的常某人在侍从室主任、秘书、侍卫长的陪同下出现。
常某人接见的方式也别开生面,先拿着准备好的名册逐个点名,点到某人时,此人立刻出列、肃立、行注目礼。
军统这边是敬礼,中统这边就只能鞠躬了。
常某人点到某人先端详一番,然后按照名单上的情况问问年龄、籍贯、学历、经历之类,有印象的便在名册上做个记号或者画个圈。
“张义。”
张义出列,双腿一碰,“啪”地立正敬礼,一身军装笔挺地站在常某人面前。
他一脸严肃,心里想着“拙劣的马奎”的样子,虚伪又恭敬道:
“行动科副科长张义晋见尊敬的委员长。”
“好好好,张义,我见过你,虽然年轻,但很老成。”常某人看着张义,微微一笑。
“谢委座夸奖。”
“胳膊受伤了?怎么受伤的?”常某人继续慢条斯理地问,一口奉化腔,拉着长音。
“谢委座关心,这是在抓捕日谍的过程中不小心受的伤,并无大碍。”
“辛苦了。“
“委座过誉,职下的工作就是绝对服从命令,做好领袖的耳目和手足,防止敌谍汉奸活动,增强抗战力量。”张义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这个回答让常某人非常满意,他看了看张义,在名册了画了个圈,让他退下,然后对一旁侍立的戴春风说道:
“戴局长,你的部下说的很好,这是特务工作的要旨,你们一定要加强学习。”
“是。”戴春风敬礼,道:“学生代表大家接受领袖的训示,一定努力去干,不负所望。”
“好好好。”常某人连说几个好,看了一眼徐增恩:
“徐副局长,中统也一样。”
“是。”徐增恩嫉妒地瞥了一眼张义离去的背影,又瞄着一脸严肃,眼中分明带着不屑的戴春风,心中颇不是滋味,他们明明都是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为什么叫戴春风这个小瘪三局长,轮到自己就成了副局长?
妈的,以后有个做党部秘书长的局长压在自己头上,还如何开展工作。
这一刻他有点羡慕戴春风,他头上虽然同样有个做侍从室主任的局长压着,但明眼人都知道,贺主任不揽权,所以军统还是戴春风一手遮天。
正在他想着如何和局长争权时,就听常某人结束召见,清了清嗓子:“诸位。”
大家知道重头戏来了。
军统、中统虽然成立了,但两统之间为了争功邀宠,相互间的攻讦和争斗不会停止,反而会更加激烈。
常某人一方面有意让两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制约,便于居中控制,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两统由攻讦上升到火并,双方元气大伤,影响到抗战和对红党的斗争,势必要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果然,常某人一开口,现场瞬间安静,他看了一眼侍从室主任。
后者立刻走上前来,拿出一份文件宣读起来。
“军统、中统成立后,工作分工如下.中统仍然着重于党务、政治、经济,军统继续着重于军事、特务武装和行动。但中统越界在军队、军事学校、兵工厂、军需用品工厂中发展的线索和内线全部移交军统,军统在党、政、教育、经济、文化、一般民用工厂中发展的线索和内线全部移交中统”
“抗战期间执行军事第一的方针,正是我们军统势力扩张的大好时机,哼,如果老实按分工去做,岂不是作茧自缚,捆住了自己手脚?”
召见结束,一回到军统局武昌平悦路临时办公点,戴春风立刻主持召开军统局会议。
“在座的都是原复兴社的老同学、特务处的老同志,我的老部下,我们要对校长负责保密。”
戴老板一开口就给会议定了基调,不知道常校长知道作何感想。
之所以说原复兴社,因为在月前结束的果党五届会议上,复兴社已经被解散了。
这个本是常某人之前为了复出而成立的小团体,逐渐尾大不掉,社员只知复兴社,不知果党,常某人不得不取缔。
而戴老板说的也是实话,他做了副局长,原复兴社下属特务处副处长,本应继承军统副局长的郑志远自然失之交臂,戴老板斟酌之后,在军统局特意增设了一个主任秘书的职位,相当于秘书长,属于幕僚长的官职。
郑副处长自然不愿屈就,采取软反抗的办法,声称自己有病不能来军统局工作,转身就跑到兼任的军令部二厅副厅长位置上干的热火朝天。
郑副厅长不来上班,戴春风又特设一个代理主任秘书的职位,由大特务张严佛担任,实际工作则由自己的心腹副代理主任秘书毛齐五主持。
复兴社裁撤了,唐横这位代表复兴社出任特务处书记长的“政委”,自然也没了立锥之地,在戴春风的推荐下出任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主管军事情报。
这又是戴老板的一石二鸟之计,既将唐横这位“帮闲”送了出去,他主管侍从室情报工作后,军统、中统的情报先要经过他这一步,唐横毕竟出身军统,只要稍微动点手脚,中统的情报就到不了常某人的面前,军统自然掌握先机。
剔除了郑、唐二人,在座的可以说都是戴老板的亲信。
“今天会议研究的中心问题,除了军统局的架构,便是进一步向CC系发起凌厉进攻。”
戴春风话音刚落,张严佛立刻接话:“局座,从抗战初期开始,大批流亡、失业青年逃亡大后方,学生训练的工作是三青团、CC系的职权,但我们应该先下手为强,这些青年男女学生,就像白纸一样,要染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我们不抓到手,必然为红党所用。”
情报科科长杨荣笑道:“这事需要老头子点头才行,不然不好办,不过我们上报校长时,不能提和CC系争锋的事,就说和红党争,而且要越夸张越好。”
老头子最怕的就是红党发展壮大,可以想见报告这样写上去,肯定会通过。
情报科长何志远思忖了一会,说道:“CC系既抓党,又抓教育,如果完全不让他们参与,二陈兄弟肯定要在老头子面前煽风点火,我看不如这样,将那些要花钱的事、例如要继续学习的、全家需要救济的,都推给CC系,剩下的我们拉入我们的培训班,这样对老头子和二陈都有交代。”
“哈哈哈。”众人哈哈大笑,这样做既糊弄了老头子,二陈兄弟也有苦难言。
张义冷眼旁观,可以想见,这样的命令一旦贯彻下去,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必然被绑上军统特训班的战车,如果是去抗日也就罢了,怕就怕成为两统斗争的牺牲品。
计划好了和CC系争夺青年学生的事,会议回到军统局的架构上。
戴春风对毛齐五点了点,后者一脸和煦地拿起一份文件宣读起来。
“书记室升格为秘书室,内设文书科和译电科。”
“秘书室以下,初设四处,预设八个处。”
“一处,军事情报处,由情报科升格,和以往不同,以后不按地区分工,而是按照业务分工,预设军事情报科、军运科、策反科、谍参科、国际科等,处长杨荣、副处长”
张义面无波澜,但心里却是一动,情报处下设谍参科,这不是侵夺了他行动科谍参股的职权吗?戴春风到底是何意图呢?
“二处,党政情报处,由党政科升格,下设党政科、侦防科、航检科、红党科、经济科处长何芝园、副处长经济科科长由邓保光先生担任。”
新成立的二处核心无疑是红党科,然而权利最大的却是经济科,此人还兼任军统经济研究室主任,可以直接指挥财政部缉私处(处长由戴春风兼任)、货运管理局,还以国家总动员经济检查组领导各地经济检查组,权利之大,令人侧目。
“三处,行动处。”
听到行动处,张义立刻放下思索,正襟危坐,凝神听了起来。
“行动处由原行动科升格而成,下设行动科、警稽科、司法科,主管行动工作,领导全国各地的行动总队、大队、队、组等组织。另外,行动处要负责指导军统特务团和委员长侍从室特别警卫组的训练任务。处长何志远、副处长张义。”
尘埃落定。
(小张升官了,求点月票,各位大佬有月票的砸死我!)
第266章 K计划
张义的第一感觉就是累。
开了一天的会议,然后又参加了晚上的庆功宴,总算结束了戴老板嘴中“团结的胜利的大会”。
习惯性地回到了自己办公室,心里竟然有一丝夜宴之后的空虚和困惑,他正思忖着戴老板为何将谍参股的职权调整到情报处时,何志远带着秘书登门了。
“何处长还不休息?”
“哎,人年纪大了,睡不着觉,路过办公室,看你办公室灯亮着,顺便过来坐坐。”何志远打着哈欠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亦趋亦步跟在身后的秘书对着张义谄媚一笑,连忙跑去泡茶了。
“怎么会呢?何处长经验丰富,处事沉稳,如今机构刚做调整,还要带着我们前进呢。”
张义不知道何志远什么来意,随口恭维了一句。
接着抽烟喝茶,闲扯了一会,跑了一趟厕所,眼看一杯茶很快没有颜色,老毕登还没有进入主题,于是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茶叶拆开,说:
“我这儿有一盒茶叶,据说相当不错,请何处长鉴赏一下。”
何志远接过,先不看包装,而是捻起几片茶叶在鼻子下面嗅了嗅,再放进嘴巴里嚼了嚼,赞赏说道:
“果然是好茶,这是龙井里最好的狮峰,而且是雨前茶。老弟神通广大嘛,现在连我都喝不到这样极品的茶叶了,快说说,哪里来的?”
张义将茶叶交给何志远的秘书处理,说道:“前几天王新亨王站长托人从香江捎过来的,我一直都没有喝,今天处长来,我才舍得拿出来。”
“呵呵,这个老王,老同事了,给你稍茶,都不给我稍,看来对我这个曾经的上级不满意啊,哈哈,我也只能跟着你沾沾光了。”
“处长说笑了,王站长肯定知道您不会缺茶,说不定还有更好的珍藏茶叶呢,自己舍不得拿出来,反而打我的秋风。”
“哈哈哈,看来我今天是来对了。”何志远得意一笑,又感叹道:
“这样就很好嘛,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有时就是这样频繁走动和闲聊中产生的,没有足够的交流,何来充分了解和理解?”
“何处长说的是,看来我以后要多多找你汇报工作才是,也顺便薅点好茶啊!”
两人说着话,茶已经泡开了,碗盖一揭开,一缕清香顷刻间扑面而来。
何志远轻轻端起盖碗,举到唇鼻之间,微闭双目,屏气凝神,让水汽顺着鼻息缓缓沁入,等香气进入肺腑,这才轻轻嘬了一口。
让茶汁从齿缝间一缕缕吮吸进口腔,在舌尖口腔好好回味一番,然后才依依不舍地通过咽喉奔向肠胃。
喝这一口茶,过程这么复杂,搞得有些夸张,却表达出了某种极尽享受的愉悦。
“看处座喝茶,真是一种人生享受。”他的秘书又轻飘飘送上一个马屁。
张义余光睥了这厮一眼,笑道:“我喝茶就为了提神,多如牛饮,有时候根本分不清茶的好坏,有道是宝剑配英雄,好茶送行人,这茶何处长要是觉得好,一会带回去慢慢喝。”
何志远喝了好茶,又听到秘书的恭维,只觉得神清气爽,他得意一笑,砸吧着嘴: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不衰,自有它的一番道理,这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茶道。茶道的关键,是要识茶、懂茶,知道如何辨别茶叶的好坏优劣,否则就失去了品茶的趣味,也没了文化的含义。”
“茶道文化博大精深,光有好茶还不行,你要有好水,还要有好壶,有了这些还要掌握好火候,总之学问大着呢。”何志远感叹着,话锋一转,看着张义问:
“张副处长怎么看局里如今的架构?”
张义心说终于进入正题了,假装思忖了一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