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谍战日记

我的谍战日记 第635节

  “明白。”

  几分钟后,站机关会议室。

  几个处长端坐在会议桌两边,相互打听着会议的议题。

  崔方平拿着一页电报纸走了进来,问:

  “到齐了吧?”

  他走进来后,门立刻被门外的警卫关上了,会议室立马安静下来。

  “只有李副站长未到。”

  “李副站长为了党国殚精竭虑,既然病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崔方平笑了笑,走到中间的椅子前坐下来,说道:

  “刚收到的电报,总部张处长要在长安逗留一天,明天才到,提前通知我们不必接站。”

  话音一落,除了崔方平和电讯处长曹磊,其余参会者纷纷交头接耳。

  行动队长牛子道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如此一来,岂不是打乱了他和李慕林的所有布置?

  在一片议论声中,崔方平用手点了点会议桌:

  “肃静,我认为这是好事,张处长晚一天到,我们准备的时间就越充足嘛。”

  说着他看向行动队长牛子道,话锋一转:“牛队长,暗杀吉川贞佐的行动,一直是由你负责和红党那边联系,有什么进展吗?”

  这个计划还是前任站长在的时候定下来的,崔方平之所以愿意“萧规曹随”,自然存了其他心思。

  在他看来,要在沦陷区暗杀一名敌方少将,岂是那么轻易办到的。这可不是话本小说中,“在万人厮杀的乱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剑光如电,寒光乍现,瞬息之间,已取敌将首级”。杀敌八百,自损三千,与其军统“单枪匹马”,还不如联合红党一起行动,一来可以借此观察地下党的实力,二来让他们打头阵,借刀杀人,削弱对方的实力。

  然后,暗中盯着红党的动静,顺藤摸瓜找到地下党的藏身之地和隐藏身份,再以“强奸犯、杀人犯”的名义将他们逮捕,可谓一箭三雕。

  最后便是正大堂皇地将牛子道这位红党卧底逮捕,他不是和副站长李慕林来往密切吗?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只要将牛子道、李慕林这两个天敌拿下,以此树立威信,再借着陈长官的招牌,将其他人收入麾下,他这个站长才算站稳脚跟。

  对此,崔方平没来由地充满信心。

  被崔方平这么一问,牛子道立马站了起来,他皱着眉头说:

  “那边推荐了一个人选,我见过一面,此人不但枪法好,还胆略过人,是刺杀的不二人选,可他有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解除对自己的通缉令;第二,释放他被捕的妻子和哥哥;第三,发二十万元的奖金;第四,行动若有伤亡要给予抚恤。”

  “通缉令?”崔方平眉头一皱,“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吴凤翔。”

  此话一出,就有人“啪”拍响了桌子,众人循声望去,就见情报处长惠凯栋忿忿不平说:

  “原来是这家伙!”他冷哼一声,质问牛子道,“牛队长,这人是我从警备司令部稽查处花了好大功夫才要过来的人,你们行动队审了那么久都拿不下口供,上个月还让人将他保释出去了,不是说他不是红党吗?怎么现在又是红党的人了?”

  吴凤翔是郏县人,上过私塾,14岁学习中医,17岁弃医从武参加革命,参与郏县农民暴、动,行动失败后进入郏县师范学校就读。

  抗战爆发后,加入红党,在郏县、光山等地从事学运工作,主要是动员和护送青年学生去宝塔山。39年7月他从光山护送16名青年学生去宝塔山的途中,经过老家时,回家探望病重的母亲,被埋伏在家的稽查处侦缉队逮捕。

  “这你就要问岳站长了,是他下令放的人,我怎么知道!”牛子道同样争锋相对。

  “哼,岳站长这会怕是在军法执行部的监狱里面吧,你倒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好靠山。”惠凯栋冷笑一声,“你和红党联系这么密切,谁知道你在这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

  “你这话什么意思?”牛子道勃然大怒,死死瞪着他,“怀疑我?你要是能拿出我通红的证据,我立刻束手就擒,任你宰割,没证据就给我闭嘴。”

  “哼,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证据会有的。”

  “够了,都给我闭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内讧?”

  崔方平见两人吵了起来,重重一拍桌子,让两人坐下,冷声说道,“关于这件事,牛队长之前和我汇报过,我是相信牛队长对党国的忠诚的,断不会和红党有什么瓜葛。”

  停顿了几秒,他揉着太阳穴说道:“事有轻重缓急,虽然这个吴凤翔提出的条件颇为苛刻,但只要能杀了吉川贞佐,一切都值得。

  牛队长,你和那边对接一下,就说他的条件我答应了,为表诚意,通缉令即刻撤销,他的妻子和哥哥也可以释放,至于奖金和抚恤金,等行动结束后再说.下一步你们是怎么计划的?”

  说到行动计划了,会议室的气氛才好了些。牛子道想了想说:

  “日寇在城内戒备森严,根本无法接近吉川贞佐一级的军官。不过红党这边的内线倒是提供了一个消息,他们得知吉川贞佐手下有个叫权沈斋的特务队长贪财好色,准备在此人身上打开缺口。”

  “具体计划呢?”

  “吴凤翔目前在小磨山拉了一支三五十人的游击队,初步计划是给他编造一份花名册,让他带去见权沈斋,诈称自己想投靠日军,只要吉川贞佐对此感兴趣,必然会召见吴凤翔,到时候便可以”

  “诈降?”崔方平挑了挑眉毛,问:“牛队长,你觉得计划多久可以初见成效?”

  “这个.”牛子道想了想说,“恐怕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双方都要经过试探.”

  “好吧。”崔方平叹了口气,思忖了一会说:“这样,会议结束后,你马上写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等明天张处长来了,供他参阅。”

  “是。”

  另一边,张义的汽车已经距离开封城不远了。

  “处座,前方一公里,就是敌人的哨卡了。”

  张义接过望远镜,只见一队黑衣特务,全幅武装,在城门口设置了路障,一排排的汽车停在路障前,接受着检查。

  路障两侧是高高垒起的沙袋,后面架着机关枪,形成了一个火力网。

  “换装。”

  话音刚落,猴子就将汽车开到了一处偏僻位置,打开了车上的大包小包。

  一部最新的美式电台,十几把各式手枪,一把德国Kar98K狙击步枪,几件日本宪兵和军官的制服,还有需要使用的各种证件,甚至是各种伪装精巧的窃听器和炸弹。

  当然,最触目心惊的还是三颗注入氰化钾的自杀纽扣。

  钱小三换上了一身沾染血迹的蓝色便服,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受伤被俘、一脸狰狞的军统特工。

  猴子则是换上了鬼子少尉的制服,充当副官。

  而张义郑重其事地从包袱最下面拿出了一个“人皮面具”。

  上古传说中,就有易容术的雏形,据说先民在祭祀、典礼等活动时,会以颜料涂抹面目、身体,或者戴面具。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

  有历史记载的,说唐代出现过人皮面具。唐武宗时期,皇帝服用了方士赵归真的丹药暴毙而亡后,朝廷下令通缉此人,而赵归真就是靠着人皮面具,才逃过一劫。但这一记载真实性难以考证。

  在国外,1915年,英国雕塑家制作面具帮毁容的军人恢复面容,可以视为现代意义上仿真面具的开端。

  而张义用的却是硅胶。

  几百年前,西班牙化学家将硅酸盐溶解后酸化制造出了硅胶。但一直到1915年前后,美国化学家发明了一种以硅酸钠为主要材料生产硅胶的方法,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于防毒面具,成为“芥子气”的吸附材料,硅胶才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张义也是耗了很大功夫才从山城找到了这玩意。用硅胶制作人皮面具,手法繁杂,涉及到取模、细节美化、固定、调配浇筑、调色等等,最后还是找了几位京剧演员,在他们的协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强制作出了一副。

  但因为没有真人脸部做倒模,仅有一张照片做参考,所以做出来的模具,怎么看都有些别扭。

  但此刻顾不上那么多,能混进去则好,混不进去只有杀出一条血路了。

  此刻张义将人皮面具戴上,又用化妆工具修饰后,穿上日军大佐的军服,双手交叉,行了一个标准的日式鞠躬礼:

  “钱桑,黑田君,大江庸吾有礼了,请多多指教!”

  大江庸吾便是新乡特务机关支部机关长。

  钱桑即是钱忠,被捕的军统特工。

  黑田君即是猴子伪装的日军副官——黑田三郎。

  钱小三猴子二人对照照片仔细观察了一会,都觉得扮相不错,难以骗过精明的吉川贞佐和大江庸吾的熟人,但混进城去应该不是问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发吧!”

  张义摆摆手,让猴子给钱小三戴上手铐,将他捆绑在车上,将枪支弹药电台摆放在明显的位置充当“战利品”,又取下汽车上的旗子,换上膏药旗,不加掩饰地驶上大路,向着城门进发。

第536章 血色樱花

  特务队长权沈斋正在执勤,突然,他看见一辆吉普车横冲直撞地开了过来。

  他眯起眼睛,待车辆临近时,定睛看去,见是一辆车牌号为2389的车,开车的是一个穿少尉军服的军官,车中间捆着一个血迹斑斑的狰狞男人,再旁边大马金刀坐着一个鬼子大佐。

  此人菜青色的瘦脸上长着一个又高又大的鹰钩鼻子和一双圆鼓鼓的鹞子眼,眸光凶恶,透着一股杀气,望之令人毛骨悚然。

  大江大佐?

  权沈斋一个恍惚,刚想上前看仔细些,就见吉普车猛地窜了过来,司机一个急刹车,汽车在灰土路上向前滑了好远才停稳,差一点儿撞到了一个手拿小红旗的特务身上。

  特务涨红了脸,还不待他说什么,就见开车的少尉摸出挎在腰间的王八盒子,怒气冲冲地吼道:

  “八嘎!”

  权沈斋连忙挥手让特务退开,一个箭步上前,目光在张义的脸上停留了几秒,才刷地一个敬礼:

  “大江大佐,欢迎您,您怎么来开封了?”

  张义没想到此人竟然认识“自己”,心里一凛,明白这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不过面上却毫无波澜,抬了抬眼皮,用日语问:

  “你是哪位?”

  权沈斋连忙拉过一个戴眼镜的胖翻译:“我是特工委员会的权沈斋啊,上次在吉川将军的招待宴上见过的,您忘了?”

  “见过?”张义咀嚼着这话,假装想起的样子,态度变得温和了许多,露出一丝笑容,说:

  “原来是权队长,好像有点印象。”

  说完,他又把权沈斋上下打量了一遍,微微欠身还了个礼:

  “权队长,既然是特务委员会的精英,希望你好好效忠大日本皇军,不负吉川将军的期望。”

  “嗨!”权沈斋自然是连连点头,他在心里暗想,这个人从架势和语气上一看,便是个十足的日本人,身形和脸型也和自己印象中的大江庸吾对得上,只是多年养成的猎狗似的嗅觉,让他不会放弃一丝疑点,大江庸吾的驻地在新乡,他怎么无故跑到开封来了?没听吉川贞佐说起啊?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问:“大佐您怎么来开封了?”

  “八嘎,需要向你汇报吗?”张义冷哼一声,一摸手枪,警惕地盯住他。

  权沈斋有些慌了,连连摆手:“不,卑职不是这个意思.”

  话未说完,就见张义哈哈大笑起来:“权队长,你们中国人胆子也太小了。”

  说着他得意洋洋地指着车上的“缴获”,炫耀似地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吗?”

  权沈斋捏了一把冷汗,讪讪道:“卑职愚钝,请大佐解惑。”

  “当然是缴获,它们都是我的战利品!”张义得意地扫了权沈斋一眼,从兜里掏出一盒“旭光”牌卷烟,扔给他一根。

首节 上一节 635/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