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330节

  刘琨被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依旧梗着脖子不肯松口:“李大人息怒,属下怎敢欺瞒?

  新打造的军械有许多还未上漆编号,故而只发放了少数,想来是李大人没注意到……”

  “编!继续编!”

  李大彪气得拔刀出鞘,寒光闪闪的刀刃几乎要贴到刘琨脸上,“老子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来人,把他拖下去,给我狠狠打!看他说不说!”

  “且慢。”

  赵驹抬手按住李大彪的剑柄,目光落在刘琨紧绷的侧脸。

  此人眼底虽有慌乱,牙关却咬得死紧,显然是有所依仗或者是顾虑。

  “严刑拷打之下,难保他不会胡攀乱咬,反倒误了正事。”

  他转向亲兵吩咐道:“把刘琨带下去,单独关押在营房西角的空屋,派一队人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等刘琨被押走,李大彪才按捺住火气,抱拳道:“侯爷,这刘琨嘴硬得很,不给他点厉害尝尝,怕是不会说实话。”

  赵驹没接话,转身走到作坊角落,指尖拂过那堆未完工的铠甲。

  甲片边缘打磨得极为光滑,缝隙处嵌着的细铜钉排列均匀,连甲叶的弧度都透着精心计算的痕迹。

  这般精细,绝非市面上普通材料能打造出来。

  他沉吟片刻,对李大彪道:“带我去刘琨的书房看看。”

  李大彪一愣,下意识回道:“侯爷,刘琨的书房属下方才已经查看过了,书架上都是些兵书战策,桌案上只有几本账目,看着并无异常……”

  话说到一半,他对上赵驹平静的目光,莫名心里一虚。

  想起军营里的种种乱象,李大彪不由得红了脸,讪讪道:“是属下疏忽了,侯爷请随我来。”

  说着便率先往外走,脚步竟有些狼狈。

  出了刘琨这档子事,他作为扬州城卫所的指挥使,怕是难辞其咎。

  如今唯一的指望,便是能在后面查案中立下大功,好将功抵罪。

  不同于李大彪被圈禁的军帐,刘琨的书房设在东跨院正房。

  推门而入时,一股淡淡的墨香混杂着旧书的霉味扑面而来。

  陈设确实简单:靠窗摆着一张梨花木书案,案上堆着几本线装兵书,砚台里的墨汁早已干涸;

  北面靠墙立着三排书架,从上到下塞满了《孙子兵法》《武经总要》之类的典籍,连缝隙里都插着几本标注过的阵图;

  角落里放着一张旧藤椅,椅面磨得发亮,一看便知用了有些年头。

  李大彪跟在赵驹身后,见他目光扫过书架,忍不住解释:“属下方才来瞧时,就是这般模样。

  账册就搁在案头,翻了翻都是些粮草采买的流水,与军械半分不沾边。”

  赵驹没应声,缓步走到书案前。

  案上的狼毫笔搁在笔山上,笔尖微微发秃,像是常常用的样子。

  他伸手拿起最上面那本账册,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三月初五,购糙米二十石”“四月十二,添购箭羽百支”之类的条目,看起来确实没什么异常。

  “寻常军械打造,总得有铁料入库的记录吧?”

  赵驹将账册放回原处,指腹摩挲着书案边缘的木纹,“这些账上,半个字没提新作坊的事。”

  李大彪这才反应过来:“对啊!扩建作坊、赶造兵器,少说也得采买许多铁料,怎么可能一字不提?

  这账册分明是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

  赵驹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那排书架。

  书架上的书码得整整齐齐,连书脊朝向都分毫不差,可这书架似乎比寻常书架要厚上许多许多。

  “这里面怕是夹了东西。”

  赵驹指尖在书架上敲了敲,木质发出空洞的回响。

  他刚要让人拿刀劈开细看,忽然顿住动作,转头对身后的亲信道:“去,把赵小六叫来。”

  那亲信应声而去。

  李大彪在一旁看得纳闷:“侯爷,这赵小六是……?”

  “原是神机营的文书。”

  赵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武备志》大致翻了翻,语气平淡,“从前在京中时,专管查核军械账册,最擅长从字缝里找猫腻。

  他对纸张、墨迹、装订这些门道,比寻常人敏觉得多。”

  不多时,院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小六见过侯爷,见过李大人。”

  赵小六拱手行礼,目光飞快扫过屋内,见赵驹盯着书架,已然明白了几分,“侯爷可是要属下查这屋里的文书账册?”

  “嗯。”

  赵驹指了指书案和书架,“仔细看看,有没有哪里藏着东西,或是做过手脚的痕迹。”

  赵小六应了声,走上前仔细端详,指尖在书架第三层的木板接缝处轻轻摩挲。

  进门时见到这书架他便留了心,寻常书架的木纹衔接不会如此刻意。

  此刻摸到一处木纹衔接格外紧密的地方,他忽然停住动作,叫人取来一柄寸许长的铁刀。

  刀刃贴着木纹缝隙往里探,只听“咔”的一声轻响,竟真的撬开一块尺许宽的活动底板。

  底板后的暗格里,整整齐齐码着几本蓝布封皮的账册,边角磨得发亮,显是常被翻阅的样子。

  赵驹接过账本,入手微沉,封面上没有任何标记,只是边角已经有些磨损。

  他翻开账本,目光触及上面的字迹时,瞳孔骤然收缩。

  账本上的记录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笔一划都写得极为清晰,只是内容却让赵驹的心沉到了谷底。

  三月初五入库赤铁矿三万六千斤、生铁八千四百斤——这哪里是寻常卫所该有的进料量?

  更别提后面跟着的“斩马刀三百柄、长枪头五百支”,这分明是武装一整支精锐的规模!

  他手指微微发紧,捏得账本边缘微微凹陷,目光飞速扫过后续记录:

  四月十二,精铁八千斤,玄铁二百斤……出货柳叶刀二百柄,雁翎甲一百五十副!

  “一百五十副雁翎甲?!”

  赵驹眼皮猛地一跳。

  大景朝军律,私藏铠甲者以谋逆论处,更何况是成批制造?

  这一百五十副甲胄若流出去,足以装备一支冲锋陷阵的死士!

  再往下翻——五月廿三,精铁五百斤,熟铁两万斤……三棱箭簇两万枚,陌刀二百柄!

  “陌刀?!”

  陌刀乃唐时重器,大景朝虽偶有仿制,却因锻造繁复极少配备,此刀专克骑兵,一刀下去人马俱碎,非寻常匪类所能驾驭。

  谁会需要这种杀器?

  赵驹莫名地想到破锋军骑兵营的那五千骑兵,心中只觉得古怪不已。

  这该不会是冲着他来的吧?

第372章 求饶

  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

  赵驹当机立断,对着身旁的李大彪沉声吩咐道:“刚才那些瞧见地下埋着炭灰的兵卒,还有工坊里的工匠,你即刻前去,给他们下一道封口令。

  此事绝不可泄露分毫,严禁任何人将今日之事透露出去半个字,若有违抗,一律以军法处置!”

  此事牵联甚广,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李大彪此刻已经没有了丝毫迟疑。

  他连忙拱手应道:“侯爷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说罢,便匆匆转身离去。

  待脚步声渐渐远去,书房内恢复了片刻的宁静。

  赵驹对身旁的亲信低声说道:“你们速去盐院衙门,请林大人单独过来一趟,切记,莫要声张。”

  亲信们领命而去,脚步匆匆却又悄无声息。

  等亲信们尽数离去,书房内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只剩下赵驹一人。

  他重新拿起那本从暗格中找出的账册,指尖缓缓划过上面一条条记录,眉头紧锁,神色愈发凝重。

  根据这账目上的情况来看,光是扬州城卫所从年初开始向外提供的武器、铠甲,数量就已足够数千人全副武装。

  如此庞大的军械数量,绝非寻常之事。

  更让赵驹感到不安的是,这仅仅是扬州城这一个卫所的情况,就已经如此紧急,那其他地方呢?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他的指尖猛地顿在某月“玄铁二百斤”那一行记录上,指腹下的纸页因用力而微微发皱。

  玄铁,那可是锻造利器的精材,珍贵无比。

  寻常卫所一年也未必能分到百斤,可扬州卫所一次便入库二百斤,还堂而皇之地记录在这秘账里。

  这背后的势力,究竟动用了多少资源?

  寻常世家,即便家财万贯,连数十斤玄铁都难寻其踪,可这账目上一来就是二百斤。

  甚至这还只是一个月的,且就这般悄无声息地运到了军营里。

  这背后怕是早已打通了铁矿开采、冶炼加工、运输流通整条链路,形成了一个严密且庞大的利益网络。

  若只是单单扬州一地有此情况倒还好说,可若江南诸卫都藏着这般猫腻……赵驹不敢再往下想。

  他缓缓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卫所训练场上空盘旋的几只飞鸟,思绪纷飞。

  上千副甲胄、近万件兵刃,这等规模的军械,足以颠覆一方军政,引发一场巨大的动荡。

  整个江南地区,能有这般实力的,除了那江南甄家,赵驹实在是想不出还有哪家。

  看来,这江南甄家早就有了不轨之心,只是不知道现在具体情况已经到了哪一步了?

首节 上一节 330/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