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小军阀

小军阀 第68节

  起义者在大批大批的死去,但他们无所畏惧,依旧前赴后继的保卫着这座城市!

  那些已经死去的起义者们永远也都不会知道,一个叫王恒岳的军官已经尽量为他们争取到了自己可能争取到的一切,最可怕的炮击并没有发生。

  如果炮队到达,那么整座乐山将会变成人间地狱,所有的起义者、无辜的百姓、坚守着军火库的“自己人”,都会淹没在隆隆的炮声之中。

  也许是对王恒岳并不十分放心,也许是为了奖励王恒岳,刘宏逵并没有让第一队参与到进攻之中,而只是让他们严加戒备,防止乱党逃脱。

  从这一点上来说,王恒岳还是感激刘宏逵的。

  自己的手上并不想沾上起义者的鲜血……

  第一队的弟兄们有些遗憾,乱党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这样手到擒来的功劳,可惜自己无法赶上了。

  王恒岳无法告诉自己的兄弟,这样的功劳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要的好……

  ……

  乐山。

  子弹在空中呼啸着,火光在城里四处弥漫。

  十几个起义者被一大群的清军围到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中。他们当中的一个新军中的起义士兵,不停的用手里的枪射击着。

  他必须得阻挡住敌人的靠近,在屋子里除了自己,是十多个只有大刀和梭镖的起义者。

  清军的火力实在太猛了,起义士兵几次想要帮着同伴打开一条血路,但每次都被清军给压了回去。

  忽然,屋子里的枪声停了,起义者焦急的朝那看去。

  “没子弹了。”起义士兵绝望的摇了摇头。

  “狗日的,那今天就都死在这里吧!”一条大汉大笑着站了起来,手里紧紧的握着一把大刀:

  “兄弟伙,没活路了,是汉子的,一齐杀出去啊,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冲!”

  大汉第一个冲了出去,但随即外面就响起了密集的射击声,大汉朝前冲了两步,满身都是弹孔的倒下了。

  “兄弟伙,冲出去啊,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屋子里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冲了出去,明知道外面就是死亡,明知道冲出去绝无生路,他们还是义无返顾的冲了出去!

  不为别的,只为轰轰烈烈的活着,然后轰轰烈烈的死去!

  他们中的许多人之前都是一群普通人:搬运工、卖菜的……他们不懂得什么革命,只晓得这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只晓得龙头大爷下了命令了,只晓得活不下去就得反了,只晓得造反失败那就一定会死的。

  仅此而已!

  于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死去了,方才还活蹦乱跳的这些人,只瞬间便都倒在了血泊之中。起义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同伴们在自己的面前死去。

  眼泪,从他的眼眶中流了出来。

  为什么要死那么多人?为什么他们没有援军?

  从起义一开始,他们就一直在奋战着,他们以为自己能够成功,但却还是失败了。

  不想死,这个士兵他一点都不想死。

  活着多好?可以看到蓝蓝的天,可以看到白白的云,可以吃到一听到名字就让人流口水棒棒鸡……可惜很快,这一切就都再也没有了……

  手里只剩下一枝没有子弹的枪,士兵朝外面看了一眼,他看到敌人正在小心翼翼的朝这里接近。

  士兵叹了口气,抹了下眼泪,然后拔出了刺刀。

  可是才一拔出刺刀,他的眼泪就又哗啦啦的流了下来。他手哆嗦着把刺刀对准心口,可却怎么也都下不了手。

  真的下不了手,自杀需要的勇气远比任何时候都多。

  他在心里骂自己是个懦夫,可不管怎么再骂,就是没有勇气下手。

  他朝周围看了看,看到了那扇门。他走了过去,关好了门,然后站到门后,把刺刀尖对准了自己的心口,把另一头顶在了门上。

  走了,再过一会就能够离开这个人世了。

  他只想问一句,为什么之前的每一次起义都一次接着一次的失败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所畏惧的牺牲,却换不来哪怕一次的胜利?

  可惜,他再也无法知道答案了。

  门被用力的踢了开来,然后那把刺刀深深的扎进了他的心口……

  士兵软软的倒下了,他借助着敌人的手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壮举!

  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多大了,在起义者眼中,他是一个烈士,但清军眼里,他是一个乱党。

  就和那些纷纷死去的同志一样,再过几年,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他们会被所有人遗忘。

  胜利,永远都不属于死者。

  也没有几个人会记得,胜利是用一次次的失败换来的,成功是用无视仁人志士的鲜血换来的。

  胜利,只属于那些最后还活着的人!

  顶多,在许多年后,会在这里立上一块碑,上面写着乐山起义多少多少烈士墓。甚至连他们的名义,后人也都懒得去追问。

  顶多,在起义纪念日会到碑前去祭奠一下,然后一转身,便又不记得这里长眠着许多许多为了胜利而献出生命的人。

  顶多,在胜利的时候,某个胜利的领导人,会面带沉痛的用几秒钟的时间,用简短的话来说在这曾经发生过一次起义,然后,胜利者们会面带笑容的大声欢呼终于取得胜利了。

  仅此而已,仅仅如此而已!
首节 上一节 68/1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锦衣为王

下一篇:国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