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256节

  心里头有着心事的蔡诞也不想做其他的了,想着这事得趁热打铁先把蔡凝弄进秘书处再说,当即他就是走出了办公室,然后找于世峰去了。

  于世峰这会也是忙碌着处理各种公务,身为陈敬云的秘书处处长,他的事情实际上比陈敬云还要多还要忙,这会见蔡诞走了进来后浓眉一皱,现在不是回报公务的时间这个蔡诞来这里显然又是为了昨天的那件事了。

  果然,蔡诞进来后就是说:“处长,方才卑职斗胆向大帅提了家妹!”

  于世峰一听略微皱眉道:“哦,大帅怎么说?”

  蔡诞道:“大帅说秘书处的事是您管着,让我来找您!”

  于世峰一听沉思了起来,大帅让他来找我?那大帅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让自己代替他推迟还是说已经答应了这个蔡诞,以大帅的性格,对于这些求官的人大多是没什么好脸色的,应该是会推迟才是,但是看这个蔡诞脸上挂着笑容,难道说大帅已经答应了他?

  于世峰一下猜不准,当即道:“哦,这么说来大帅已经答应了!”

  蔡诞微笑不语!

  而蔡诞这个反应更是让于世峰认为蔡诞已经取得了陈敬云的许可,于世峰也是觉得,不过是个女子罢了,尽管以前没有前例但是只是担任三等秘书只是处理一些普通的文书工作,连给陈敬云端茶倒水都轮不到他们去做,这让一个女子来做的话也不怕什么。

  当即就是道:“这样的话,明天你就带你妹妹过来吧!”

  “多谢处长!”蔡诞当即面带笑容说着,然后又道:“等下了班,我在明月楼设宴款待秘书处的同僚,还请处长务必赏光!”

  于世峰也不抬头,直接道:“今夜我还有些公务要忙,你不去和你们闹腾了!”

  蔡诞以为是于世峰在推辞,当即也不敢继续说什么就退了出去,不过于世峰还真没骗他,今晚他的确是有事要办。

  临近傍晚,秘书处里除了少数几个值守的秘书外,大多都已经下班而这些人也都是被蔡诞邀请去了赴宴,而于世峰此时也是离开了办公室,此时正待在陈敬云的办公室里头恭敬的坐在沙发上等着,此时的于世峰一脸恭敬,那里还有面对蔡诞时的盛气凌人的气势。

  等华灯初上,办公室里的电灯已经亮起来的时候,陈敬云终于是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站了起来,此时于世峰也是连忙站了起来并且端上了一杯茶:“大帅,刚忙完先喝杯茶休息休息吧!”

  陈敬云接过后直接一口喝掉:“不了,现在就过去吧!”

  于世峰听罢后当即就是拿过了陈敬云的外套,然后递给了陈敬云,陈敬云穿上外套后直接出门而去,而于世峰就是跟在后头,平日里跟在陈敬云后头的随行秘书却是没有跟着,今天的场合,那些普通秘书是没有资格跟着的,哪怕是和蔡诞一样的随行秘书。

  而如此场合除了一些私人会面外,也只有陈敬云去参谋部听取战报的时候才会出现!参谋部里乃是军事重地,而陈敬云亲自参加的军事会议级别那么高,那些随行秘书根本就不够资格跟在身边么,也就只能让于世峰亲自跟着了。

  参谋部就设立在大元帅府旁的东部,而大元帅府旁的西部就是政务院下属各部的办公地点。而大元帅府内虽然建筑众多,规模不小,但是陈敬云可没有打算把政府部门也设立在自己所住的大元帅府里头,以前的那种拥挤模式他是不太喜欢的,在福州的时候,东南宣抚使府里可是极为拥挤的,几乎数百人在那里办公,如果加上陈敬云的卫队的话,那么至少也是近千人的规模集中在那么小小的一块地方里,这让陈敬云极为不满。所以搬到南京后,他住进了原两江总督府后,就在旁边设立政务院和统帅部,而这些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早在年初就开始兴建,政务院的乃是一栋占地不比大元帅府小的建筑群,总有十余栋三层小楼,而统帅部的大楼则是少一些,总数才五栋大楼,但是每一栋都要高一些乃是五层建筑,刚好给参谋部,后勤部,装备部,海军部,空军部分。这些建筑全都是钢筋水泥建筑,水电设施齐全,可谓是现在南京内最大的现代建筑群了。当然了,以国民军紧张的财长情况,装修就不可能太奢华了,至于什么进口水晶灯,镀金扶手,大理石地板这些是不可能有的了,只是普通的水泥建筑而已。

  至于大元帅府内,只有秘书处和侍从武官室这两个机构了,这一个是陈敬云的私人秘书机构,而另外一个则是安保机构,除了这两个机构外,再无其他部门。

  由于大元帅府内以前是两江总督府,众多建筑就是为了给众多官员办公用了,只是用来住人的话显得略多,所以搬到南京之前陈敬云就已经派人对大元帅府进行改建,由于是陈敬云私人出资,所以改建的时候略显奢华,一些老旧厢房全都被拆了,除了剩下小部分的小楼外,陈敬云又建了几栋西式小楼,大元帅府南区靠前地区兴建了一栋三层小楼,作为自己的办公室所在,同时也是秘书处的办公地和侍从武官室的办公所在。

  如此一来,偌大的大元帅府就显得开阔起来了,不会和以前一样那么拥挤。

  出了大元帅府办公楼后,陈敬云和于世峰等人直接去了大元帅府东部的统帅部,并且直接进入到了参谋部的大楼当中,此时会议室里,已经集中了不少将领,他们都在等着陈敬云呢。

  陈敬云一进去,也不浪费时间直接道:“人都到齐了就开始吧!”

第〇三五二章 王麒

  参谋部的巨大会议室中,陈敬云坐在主位上,身前的长形圆桌两侧和往常的数次联合参谋部军事会议一样,坐着不少的国民军将领,这些将领中有着参谋部的部分重要将领,比如袁方、陈仪这两个人,实际上他们几乎会出席每一场重大的军事会议,日常向陈敬云回报军情也是由他们两人之一去回报。虽然说他们两人一个是参谋部总长,一个是作战司司长区别极大,参谋部内除了他们二人外还有参谋部次长、战略司司长,教育司、交通司,通信司等司长,但是参谋部内的实际工作却是以作战司为主,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战司的司长陈仪才是参谋部的二把手,而参谋部次长是个很尴尬的位置,以前袁方到参谋部次长的时候就是上有冯勤,下了沈纲、梁训勤等司长,根本就是什么事都插不了手,只能呆在办公室里对着天花板发呆,这个不但是参谋部如此,就连装备部,后勤部,海军部和空军部都是如此,次长一职都是比较尴尬的,这个权势和北洋陆军部次长一职是无法比较的。

  如果不是冯勤突然病重亡故的话,当时正值苏南战事紧要关头陈敬云不敢把得力将领从前线调回来的话,他袁方也不可能顺利的继任参谋总长一职。

  袁方当了参谋部总长后,尽管参谋部次长一职依旧尴尬,沈纲、林肇民这些手握实权一军之长是看不上的,乃至那些师长比如梁训勤这样的人都是不愿意去当这个参谋部次长浪费大好年华的,但是参谋部次长一职好歹也是参谋部内的高级职位,配发的军衔可是中将和少将,在众多苦熬资历想要升为将官的上校而言乃是香馍馍了。毕竟那些实权师长、司长这些职位比较重要的轮不到什么,而次要一些的还不如这个参谋部次长呢,万一要是和袁方一样走了大运气以后被直接提升起来的话,那也是一个晋升之道。

  所以还是有很多人瞄着这个参谋部次长的。

  在国民军的现今体系里,要升为将官的途径是极少的,因为国民军现在实行的乃是一直一职,并不是年限资历够了就能够升迁,实际上就算有了资历可以升迁国民军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足够的资历,因为国民军才成立几年而已。靠时间傲资历那是绝对无法出头的,说不准几年后当年的同僚同学都当上将官了,而自己还只是一个校官而已。鉴于此,国民军的那些上校们要升迁为将官,那就要爬到实际职位才可以,比如各师的师长,各混成旅的旅长,各军的参谋长,这些职位都是野战部队中为数不多的少将职位,以国民军现在的规模而言,一共也不过二十二个野战部队的少将职位。

  除了野战部队就是统帅部内的各部了,而以陆军将领而言,升迁的渠道自然也就是参谋部和后勤部以及装备部了,但是实际上后勤部和装备部两大部门中,绝大多数将领都是技术性军官,极少有步科、骑科、炮科三大科的人都能够担任司长这样的职位,大多数都是通信,后勤科等专业军官升迁而已,所以说留给三大科军官的升迁路子是极窄的。这三大部加起来的少将职位包括各部次长以及各司司长在内,大约也能够提供将近二十个职位,但是适合野战军官,也就是非技术性职位只有半数多点,大概也就是十二三个这样。

  这两大部分加起来大约能够提供三十多个少将职位,而等着升迁的上校级别的有多少呢,至少也是上百人眼里盯着呢,并且随着国民军的规模扩大,各类机构越来越充实校官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少将职位并不是全部都可以拿出来让上校们升迁,总的有人让出了位置才能让后来人坐上去,而要让这些少将们腾出位置来,陈敬云就的创造更多的少将位置,或者更多的中将位置,而为了避免二十万不到的军队里出现几百上千的将军,陈敬云不可能无节制的大肆晋升将官,毕竟给一个团长就晋升为少将的事情他还做不出来。

  少将的位置如此紧缺,那么不管是虚职还是实权位置都足以让那些上校们为止争夺,升上无实权无所谓,关键是得把军衔提上来,以后有了军衔再谋取同等军衔的职位,比如那些旅长,师长以及作战司,谋略司司长这些职位。

  对于手下将领们的竞争陈敬云是保持赞同态度的,想要往上爬的人才能够让陈敬云为止看重,那些整天一副清心寡欲心态,摆着世人皆俗的面貌的人不是陈敬云想要的,属下是需要有野心的,没有野心的人大多也是无能之人,因为他哪怕是个天才但是不去做那么他也就和一个庸才无甚区别。当然了这种野心是需求保持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了自己的默许范围要叛乱犯上作乱,陈敬云不介意送他们一粒子弹。

  然而尽管手下们争着要上位,但是陈敬云却是没有把这个尴尬职位直接让那些刚升上来的人担任,而是换了个人,此人就是王麒。王麒乃是中国留学陆士第二期步科毕业生,回国后历任福建守备学堂教习,第十镇正参谋官兼任第十九协统领。陈敬云在福州发动福州起义后,几乎把第十镇的所有高级军官全都一股脑的抓住了,包括了第十镇统制孙道仁,正参谋官兼任第十九协统领王麒,军事参议官岳开先。甚至还有那个第三十九标的统带胡桂高先是躲了两天,后来还是被找了出来并主动投降。当时第十镇的众多高级军官中,除了陈敬云、林肇民联合发动起义外,其他的基本都被俘虏。

  当时由于权势不稳,陈敬云连林肇民,萧奇斌,林文英等人都极力压制,更别说那些被俘的高级军官了,后来陈敬云的则是陆续给那些愿意暂时屈身国民军的这些高级清军将领授了少将军衔,挂名高级军事顾问,实际上一直被软禁着。

  这也就形成了国民军将官中的另外一个群体,那就是所谓的军事顾问,全都是少将或者中将,而来源除了前清新军高级将领外,都是这两年被国民军所击败而投降的敌军将领,包括龙济光的部队,包括浙军,赣军、苏军、当然还有去年投下的那个第八师旅长少将。这些人投降后不管愿不愿意,全都带上了军事顾问的名头。而这个过程中,有部分人是愿意真正的投入国民军当中,为陈敬云效力,如此的话陈敬云也会看情况把他们调任一些实际职位,继续带兵或者去担任作战司司长这些重要职位自然是不可能的了,顶多是一些次要不太重要的职位而已。

  而王麒自从辛亥后就是经历着这样的一条路,一开始是被关了一两个月,然后他主动说愿意投诚国民军,然后就是挂上了军事顾问,虽然没关着了,但是依旧被软禁,又是过了两个月后他被派到了福州军校担任教官,做回了他刚回国时的教习,而他也是有能力的,教习工作做的极好,而且有何蒋方震拉上了关系,后来在蒋方震的举荐下升任了福州军校教务处处长。

  而期间国民军的滂湃发展外人能够看到,身为国民军一员他更清楚国民军的潜力,野战部队里没有待过他不知道,但是单从福州军校里就能够看出整个国民军的水平了,作为国民军中唯一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福州军校从在大量的资本投入下,规模扩展迅速,各类的教学设置齐全,而师资力量中前期主要依靠日本教官,日本教官陆续回国后,则是以国民军自身教官占了半数,其余的有小半部分是美国教官,还有小半部分则是聘请的各国退役军官。每个月都在大规模的招生。

  福州军校为了能够快速的培养出大量的基层军官,采取的一个月招一次学生,并且是面对全国进行招生,对于距离过远并囊中羞涩的学生只要寄来相关的推荐信,那么福州军校就给寄去船票或者火车票,一旦入学后所有费用全免,并且开始领取相关生活津贴,三月期毕业后,直接补充进入国民军各部队中。之所以一个月招一次,主要是为了能够快速而源源不断地向国民军提供大量军官。而半年期的高级版,主要是面对校官进修所用,讲学的主要是国民军内的现役高级将领,主要是讲授战略层面的指挥艺术,不过由于国民军的任务紧张正值战争期间,所有有空来进修的很少,到现在一共也才开了两个班,每个班不过十余人而已。

  福州军校每个月给国民军补充着大量的基层军官,而这种情况是王麒所深知的,知道国民军潜力的他早已经是想要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积极奔走在国民军中几个和他较好的将领中间,比如蒋方震。

  后来参谋部次长职位空缺之后,才让陈敬云把他给提起来任职参谋部次长。陈敬云对于王麒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虽然说王麒在第十镇的时候地位比他高,但是今非昔比他可不用担心王麒还会对他的权势造成什么影响,而王麒也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人,担任这个参谋部次长是绰绰有余的。而王麒担任参谋部次长之后一直很本分,尽量避免出位招惹袁方以及参谋部下设的那几个司长们,久而久之就成为人们眼中的透明人。

  但是今天这样的场合,他还是会到场的,只是和往常一样,没有多少他发言的余地而已。

  王麒心里头瞎想的时候,陈仪已经一缺一拐地走到对面的巨幅地图中,然后用着手中的指挥棒说着:“大帅,诸位长官,诸位同僚,请看这里!”

第〇三五三章 计划变故

  “首先是苏南地区,两天前位于扬州的北洋军第五师所属派出一小股部队试图偷偷渡江查探我军虚实,被我军岸防部队所阻,随即在海军的配合下全歼这一股数十人!”陈仪说道这里的时候,坐在萨镇冰身边的程璧光面含微笑,原因很简单,配合海军全歼这一小股北洋军的船只就是他第一舰队下属的海容号。

  陈仪继续说着:“湖南地区,我第四军之第十师已经和第一混成旅合兵攻下株洲,这一部已经行军之耒阳地区。原先防守株洲的敌军已经退却到衡阳,而根据前线汇报的情报,北洋军极有可能已经在衡阳部署重兵试图坚守,初步查探敌军中有北洋军第四师第七旅一部和湖南省陆军第三师、第二师的番号。前线已经联系衡阳西部地区的桂军部队,一起围攻衡阳内的湖南省敌军部队。

  此外,滇军和桂军各一部先后抵达邵阳,但是从前线传来的消息说这两部发生了相当的冲突,具体情况尚不明,不过现在已经平息,这两部中已经分兵继续东进。

  而在长沙方向,我军第二混成旅已经抵达湘潭附近和敌军发生激战,然长沙湘潭地区集中了扬善德第四师的主力部队,兵力我军有着极大劣势,第四军方面已经派出一团前往增援,不过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陈仪说到这里停顿了会:“以上为我军各次要战线的简单回报,具体详情各位长官以及同僚可以翻看作战司的每日战事简报。下面,我解说我军之渡江作战计划实施情况!”
首节 上一节 256/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