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260节

  有的总是有失的!这已经是他中队里损失的第二架B3轰炸机了!

  不过他知道,哪怕是损失了一架轰炸机,今天的轰炸任务却是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地面上的那几千北洋军至少有半数都被笼罩进入了轰炸范围内,如此大规模的同时轰炸可比陆军火炮的持续性炮击效果大得多,主要是因为五十公斤的航弹远比陆军的75毫米火炮以及八十毫米迫击炮的威力爆炸威力大得多。

  机群爬高了后并没有停留,直接返航而去,机群的留空时间可是有限的,这奔波一百多公里加上轰炸的时间,等回到南京时所剩余的油料就不会很多了,为了避免油料不足,扔完炸弹就回去是唯一理智的方法。

  空军机群飞走了,而数公里之外的郭成东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烟尘目瞪口呆,半天后才道:“空军这帮小子也太狠了点,这才一会工夫呢就扔下了那么多炸弹!”

  旁边的副官也是惊叹于空中轰炸的威力道:“我看这一次轰炸至少也能报销小半的北洋军吧!”

  “直接炸死炸伤太多人应该是不会的,但是混乱肯定是有的,我看我们可以趁机出兵吗,说不定能捡个漏子!”旁边的520团团长如此说着。

  郭成东点点头道:“趁着他们被炸的晕头转向,我们就去捡些便宜,这样,520团里出一个营,然后配属一个迫击炮连,北上试探攻击,形势不好就立即回撤!”

  吴佩孚被炸的直骂娘,入目出到处都是爆炸后的火光和慧尘,而且不少人受伤或者阵亡,他身边也是碰巧落下了一颗航弹,他吴佩孚是命大没挨着,但是那里的五六个北洋军士兵却是被一股脑的报销了。

  正当吴佩孚查探损失,进行整队的时候,忽然又是传来几声爆炸声,很多北洋军士兵包括吴佩孚在内心里大惊:“难道那些国民军飞机又回来了?”

  不过仔细一听就发现,这不过是三五声爆炸声响而已,乃是炮击而不是空袭。发现不是空袭之外吴佩孚心神略定,当即命令部队进行反击作战。

  吴佩孚的部队虽然历尽一番轰炸,但是也只有中部约三分之一的部队被笼罩其中,其余部队还好好的呢,他的这支部队六千余人,刚才的一番轰炸虽然伤亡略大,但是也只是死伤了三四百人而已,损失并不大,真正造成的后果就是把部队给打乱了。

  吴佩孚抽调兵力进行反击后,520团下属的这个营也是见好就收,乘乱杀伤了百余人后就急速后退,然后逃回了蔡家岗,而第五混成旅的炮兵部队也对追击而来的北洋军进行了炮击,为前线步兵提供支援。

  下午时分,收拢好部队的吴佩孚已经是抵达蔡家岗前,然后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

  至此,仙踪地区、巢湖南部、巢湖北部蔡家岗,这三个方向的战事已经全面爆发,双方各自汇集了数万大军在这里拼杀,争取着安徽战事的第一场战役的胜利!

第〇三五八章 宣传处(上)

  时间进入八月十号开始,巢湖前线的战事进入白炽化,让皖南这片原本就炎热无比的大地更是充满了几分热火朝天的感觉,到处都充满了子弹划过空际发出的嘶嘶声,到处都充满了炮弹落地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这喧哗中,无数人失去了他们的生命!

  以巢湖合肥为中心,大批民众抛家弃业离开家园,在炮声隆隆向四面八方逃离战火的波及,在七月份国民军费劲了心思对渡江计划进行保密,而渡江之后的几天也是严格保密,尽量不让北洋军摸清楚国民军的动态来。然而自从八月四号国民军发起渡江作战后,至今已经将近十天的时间,国民军对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并且把芜湖方向作为主攻方向已经不是秘密,不但北洋军上下知道,就连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报纸以及其他消息渠道得知国民军和北洋军将会以合肥巢湖为主战场,进行一场生死大决战。

  国内前天地区的民众自然是可以嗑着瓜子,喝着清茶一边看报纸一边笑谈国内风云,谈论着到底是陈敬云这个后起之秀厉害还是袁世凯这个根基深厚的北洋大佬厉害一些,然而那些身处合肥和巢湖乃至安徽和江北其他地区的民众却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害怕双军交锋波及到他们家门口来。

  不管是北洋军还是国民军都不是什么好鸟,打起来可不会顾忌普通民众的所谓生命和财权安全。当时苏南战事时国民军大举进攻南京,而曹锟在南京顽抗时国民军可是对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造成军民死伤无数。后来国民军攻下南京后,江北的冯国璋用重炮隔江对南京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造成国民军一定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众多民众的死伤。

  所以苏南战事后,大批南京和江北地区的民众逃离家园,前往上海、杭州等人或者是北上,但是这些逃离的人主要集中在中上阶层,而位于社会低端的普通百姓则是不多的,对于他们来说,放弃家业去逃难和直接死亡战火中也没甚区别了。

  而国民军在这个月发起大规模渡江战役后,难民潮再一次爆发,尤其是作为交战主要地区的巢湖以及将来的合肥地区,巢湖的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在国民军正式进攻巢湖之前就已经逃离巢湖,而后来国民军的两个师正式进攻巢湖之际,巢湖的普通民众也纷纷逃离,然而这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巢湖的侧后就是被国民军第五混成旅占据,并且封锁了巢湖北部,不管是北洋军还是普通民众都不能通过了。

  而此时,第二军严令第九师和第八师加速进攻巢湖,前线的部队将领也顾不上什么普通民众死伤了,两个师的火炮力量对着巢湖进行大规模的炮击,并且在推行到巢湖城区时,由于王承斌把部队精锐兵力撤回城内,试图进行巷战而坚守,这种方式的确也给国民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也让国民军对城内有着北洋军驻扎的居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一时间军民伤亡无数。

  守备巢湖的王承斌所部到十四号为止死伤也不过五六千人,但是城内在两军交火下伤亡的普通民众人数已经超过了守军的伤亡人数。

  巢湖内的惨况自然是让其他地区的普通民众惊慌无比,大批民众开始逃离家园,一路上抛妻弃子的例子绝不在少数,而少数没能离开或者是不舍的离开家园的民众也是只能瑟瑟发抖的躲着,祈祷大军交锋不要波及到他们的家门口。

  陈敬云看着民政部汇报上来关于难民的报告,略微皱了皱眉后放下!战争的进行产生了诸多的难民是不可避免的,战争中大量民众死伤于炮火之下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陈敬云所能够做的就是,让民政部组织好相关力量,安排好那些战争难民的活路,另外还要安排好战区内民众的救治等善后工作。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宣传好,必须进行新闻监管,不该上报的就决不能上报,少数上报的也得把这一切的矛盾指向北洋军,绝不让国民军自己揽上身来!

  陈敬云在民政部的这份报告上简单的批示了几句:“已阅,转民政部、财政部协同处理难民善后事宜!”

  放下这个事后,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这种事情一个搞不好就很容易把国民军弄成全民公敌,这舆论引导工作是决不能放松的,当即他沉思了会后对外间道:“来人!”

  当即,外间就走进来了一个随行秘书,这人年约四十,在陈敬云眼里算是个陌生面孔,乃是昨天才从二等秘书中升任的一等秘书燕井邝,燕井邝接替的就是蔡诞的职位,历尽了前几天蔡诞亲自向陈敬云推荐其妹妹蔡凝的事情后,蔡凝虽然顺利的进入了秘书处任职三等秘书,但是隔天陈敬云就找了个由头把蔡诞调走,并且是直接调到了广州那边说是处理广州经济开发区的事情呢,但是只给了一个开发副区长的职位,和蔡诞的前任直接任职开发区区长相比可谓是贬低了。

  燕井邝走进来后,有些拘谨的走到陈敬云面前:“大帅!”

  陈敬云抬头看了眼,看他有些拘谨当即道:“是第一天担任我的随行秘书吧?在我面前不用太拘谨,做好你自己的份内事就好!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不要问!”

  鉴于蔡诞的前例,陈敬云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这些随行秘书们,别又弄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燕井邝听罢后当即道:“大帅放心,卑职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帅效命,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不问!”

  陈敬云点头道:“嗯,去把陈彩找来,我有事找他!”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敬云沉默了会然后继续道:“对了,再让他把宣传处的负责人也带过来!”

  国民军体系中,负责新闻检查和宣传的部门并不是归属政务院,而是归属于军事调查局下属的宣传处,之所以会被划分到调查局这样的情报部门当中,也是巧合和当时国民军体系不完善的缘故。

  当初陈敬云设立军事调查局的时候,是没有设立宣传处这一机构的,但是也没有在都督府下属各部中设立相关的新闻检查机构,而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由于舆论控制的需求,陈敬云责令调查局进行舆论控制,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手段,正常手段就是收购报纸,主动宣传对国民军有利的新闻,并对报业进行整合。而非正常手段就是包括秘密逮捕反对国民军的编辑记者,甚至包括暗杀、封报馆等手段。各种手段齐出后调查局总算是控制了闽浙两省内的舆论动向,握住了两省的舆论向导,不过对于上海、广州这样的非国民军统治核心地区却是力有不逮,只能片面控制,更多的是依靠扩大国民军体系内报纸的影响力来排挤那些租界内的众多报纸。为了更好的进行舆论向导工作,调查局专门成立的宣传处,这个宣传处的级别可是和调查局的其他几个处地位相当的,比如主管国民军文职官员投敌以及腐败问题的一处、比如专门负责国民军军官投敌以及腐败问题的二处、还有专门负责敌对潜伏势力的三处、剩下的就是负责舆论引导的四处,也就是宣传处。

  把宣传机构放在情报部队下面自然是不太好的,陈敬云一直想要改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而他也是不想把舆论引导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政务院下属各部,那些官员们是很难做好舆论引导这件极有挑战性的工作。说它难不是因为这工作做起来真的有多难,而是因为一般人无法昧着良心做这些事情,所以的舆论引导可不是办办报纸,用笔杆子和别人对骂那么简单,这年头,暗杀,秘密逮捕同样属于舆论引导的一部分,除了调查局里的那群只知道陈敬云,漠视了其他人性的情报人员外,实在是很难找到合格的人选。

  但是一直放在调查局也不适合,调查局现在的权势已经够大了,不管是官员还是那些军官们看到陈彩就跟看到恶狗一样,再让调查局的权势膨胀下去,说不准就真让调查局成为国民军体系内第一权力部门了。

  不用多久,陈彩就是带着一个年约三十的人到了陈敬云跟前,宣传处的处长陈敬云是见过两次,只是这名字一下子想不起来,陈彩是何等角色,一见陈敬云如此神色就是知道自己这个天天忙着大事的少爷忘记了自己这个下属的名字,当即道:“这位是调查局四处的处长赵毕秋!”

  陈敬云这个时候才是面带微笑道:“哦,都坐!”

  陈敬云如此说了,陈彩和赵毕秋自然是不好违背什么,在沙发上沾了点边就做了下来,三人坐下后,茶水也是端了上来陈敬云小喝了口润了润嗓子后才道:“今天叫你们来呢,主要是要说说这个宣传处的事情!”

第〇三五九章 宣传处(下)

  燕井邝在外间的办公室坐着,时不时的看向不远处的陈敬云办公室大门,这是他第一天担任陈敬云的随行秘书,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他进入秘书处的时间可是最长的一批人了,当初秘书处还没有成立的时候,燕井邝就是跟在于世峰后头处理陈敬云的秘书事务了,后来陈敬云成立秘书处之后,他燕井邝也就成为了一个二等秘书,可是他和国民军内的大多数文职官员一样,升迁之路要难很多。国民军体系里,军官的升迁远比文职官员升职快,国民军在快速扩张当中,那些军官们随便立下一个功劳就能够快速升迁。然而文官的官场上,虽然国民军的地盘不断扩大,但是同样接受了众多官员加入,比如当初占据浙江时,国民军可是把浙江内的官场体系全盘接受了过来,而不是说再从福建大量派遣官员过去。

  某种程度上来说,民国时期的文官远比武将要安全,并仕途上走的要更远,只要不是当上了一省省长需要站队的那个阶层,一般来说不管头顶上换了什么人统治,他们都会保住位置。不想军队一旦败了,哪怕是没有战死或者被俘,但是投降过去后也不可能保住原来的位置。而文官则是要安全的多,还是以浙江为例子,虽然浙江已经成为国民军的统治核心地区,号称国民军的财政支柱了,但是浙江的省长依旧是蒋尊簋,而陈敬云也没有撤换他的意向,其他浙江内的大小官员除了部分因为和北洋以及革命党有所牵连的而被撤职外,其余的大多原地不动继续任职。这一点不但出现在浙江,广东东部,江西都是如此,中下层官员不管是前清时期还是军阀割据时期还是现在的大元帅府时期都是没有太多的变化。不过一些重要地区,比如南京,上海、杭州这三个城市,陈敬云可是来了个大换血,中高层官员全部换了个遍,比如上海市政府,原先乃是上海地区自己弄出来的,开始陈敬云并没有动,但是过了段时间后陈敬云就把原来的上海市政府全部改组,把上海改为直辖市,随后派遣了大量的中高层官员,而新任上海市长就是原财政部次长庄楠。

  早在陈敬云组建东南宣抚使府的时候,就已经公然把各地方的财政权力收拢到财政部所属,各省中的财政厅已经变成可有可无的部门,只能是主管少数地方财政事务,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让国民军财政体系内的第二号人物庄楠留在浙江无所事事,后来调回了财政部中任职次长。由于上海的重要性,陈敬云已经是期望这个中国第一大城市焕发出更澎湃的活力,带给自己更多的赋税收入,如此情况下,陈敬云才把庄楠这个干将派到上海。

  当时随同庄楠而去的还有大批从宣抚使各部门抽调的中层官员,这些人到达上海后重新组建了上海市政府。至于原来那个所谓选举出来的上海市政府以及那些什么议员之类的,一股脑的被陈敬云全部给解散了,那些所谓的市政府官员没了也就没了,而那个所谓的市议会也要求仿效福建省议会和浙江省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而上海、南京、杭州这几个大城市的例子是少数的,国民军所掌控并接受的其他地区中,原有官员还在继续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实际上陈敬云也找不到太多的合格官员来接替他们。实际上,陈敬云已经打算是开设干部学校,用来培养大量的基层干部,用来逐步替换那些老旧派的官员,而在这之前,陈敬云已经是准备试行公务员考试。自从辛亥后,现在的学子要想进入官场已经失去了公平途径,要当官就只能靠私人举荐,走路子,这可算是断了众多学子的晋身之路,这种情况在南方诸省中尤为严重。所以开设干部学校是一个方式,但是公务员考试则是更急需要实行的一个政策。

  只是陈敬云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却是遭到了众多人的批判,说是这个公务员考试重复了前清科举之路,而前清也都已经废除科举了,自己怎么能够走回老路子上去呢。由于阻力不小,陈敬云也不好执意大肆开办,只好是小范围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行,而招收的公务员也仅限于地方警察、普通行政人员上面。而不是和历史上的民国公务员考试一样,直接选官员当县长。

  国民军的文官体系中是复杂各种派系都有,有着所谓的福州派,也有着所谓的福建派,也有浙江派,也有留学派,本土派,总之这派系比起国民军军队系统里要繁杂的多,而燕井邝说起来,也算是所谓的福州派,也就是最早跟在陈敬云起事的那批文官,包括郑祖荫、安华林这些大元帅府的高级官员几乎都是外人口中的福州派。
首节 上一节 260/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