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311节

  伍世钟身穿深蓝色的空军中将军服,恭敬的向陈敬云介绍着空军近期的发展!

  “在前期作战中,我空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的同时,也损失不小,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相继损失飞机约三十架,我空军增加了采购最新型号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后,除了补充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的损失外,也对第三联队的规模进行了扩编。经过近两个月的休整补充后,我空军目前拥有三个战斗机中队,装备D5A系列战斗机四十八架。拥有四个侦察中队,装备D4侦察机三十二架,D5侦察机三十二架,总数约六十二架侦察机。轰炸机中队三个,装备B3轰炸机四十八架。空军以前服役的D4B轰炸机由于损坏或坠毁等原已经全部退出现役。”伍世钟缓慢地说着。

  空军的情况和陆军不太一样,装备的更新速度实在太快,福州飞机制造厂那边都是一边研发一边生产,几乎十天半个月就对现有型号的飞机进行技术修改,比如D5A战斗机从1913年初开始生产到现在,已经是历尽了四个批次,而每一个批次都会修正一些存在的问题,所以说国民军里头装备的战斗机虽然那都是D5A战斗机,但是好几个批次的D5A战斗机都是不一样的。另外的轰炸机更是如此,D4B轰炸机尽管还有差不多十架完好的,但是鉴于D4B轰炸机的糟糕服役状态,所以伍世钟是毫不犹豫的把D4B轰炸机踢出了现役行业,要知道国民军空军一共才装备了三十余架的D4B轰炸机,其中二十余架都坠毁了,除了少数几架被击落外,剩下的全都是因为飞机自身的技术故障而坠毁,损失了不少宝贵的飞行员,这让伍世钟对D4B轰炸机是痛恨无比的,所以就是把剩余的D4B轰炸机给退役了,而今年春季才开始接受的B3轰炸机虽然是国民军中第一种专门以轰炸为目的设计出来的飞机,性能比D4B轰炸机强了一大截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福州飞机兵工厂不断地进行优化设计,一年下来B3轰炸机也是历尽了多个批次了。当然这些伍世钟没有必要对陈敬云讲,空军内部人员知道也就可以了。

  陈敬云自身对空军的规模也是知道的,现在国民军空军已经保有了一百五十架左右的飞机,这种机队规模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了,尽管中国内战中飞机出了极大的风头,也引起了各国军事家的注意,因此也陆续扩充了各自国家的机队规模,比如英国所拥有的飞机已经高达近百架,而德国和法国各自也有一百架左右。不过就飞机的性能来说,还是国民军所拥有的飞机更高一些,原因也很简单的,那就是国民军空军是有着实战的需求,飞机的设计是根据空军的要求来设计的,而现在其他国家的飞机大多是飞机制造厂自己设立了后,各国空军再采购,而且一般都是侦察机,在国民军空军把机枪也搬上了飞机之后,列国空军也是有样学样,但是他们暂时还没有获知国民军空军中是如何把机枪装到机头上去的,所以大多是还是停留在把机枪装到后座上,由专门的机枪手进行手动操控,简单说和国民军的第一代D4飞机改装而来的战斗机以及北洋军从外购的飞机中加装机枪的方式是一样的。

  空军的发展势头良好,尽管现在的飞机还极为原始,但是已经体现出了他的巨大价值,甚至陈敬云都已经幻想着,什么时候能够造出来能够携带重型炸弹或者鱼雷的飞机来了,真的弄出来的话,自己可就多了一个杀手锏。

  这年头的军舰上可没有什么防空炮和防空机枪,所以就算自己弄出来的鱼雷轰炸机飞的慢一些但是只要能够飞到军舰头上扔下鱼雷和炸弹,那么就算成功了。至于说以后各国军舰上密集布置了防空火力后该如何进行突防,那就是以后该考虑的问题了。陈敬云要的就是第一次空袭的突然性,在敌人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把空袭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来一次空袭珍珠港式的战争,一举奠定胜局。他可没有打算来第二次空袭,因为有了第一次空袭后,敌人就算再傻也知道往军舰上部署大量的防空火力,而军舰上一旦部署了密集的防空火力,在飞机的性能没有达到三十年代中期以前,想要突破战舰的防空火力并投弹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想到了这里,陈敬云觉得有必要再一次嘱咐伍世钟:“空军现在发展的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有一点希望空军方面着重注意!”

  陈敬云刚说罢,伍世钟那边就是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的准备听了,而身边跟着的几个副官也是拿起了小本子和笔准备记下,陈敬云现在要说的可不是什么闲聊,而是对空军未来发展的指示。

  陈敬云停顿了会后才到:“空军现阶段依旧应该以侦察敌军情报为主,辅以轰炸、空运等热任务。这一阶段现在空军做得不错,应该保持下去!另外,我以前说过,空军方面依旧继续加强对新式飞机的研发,尽早的把能够携带鱼雷和重型炸弹的飞机研制出来。”说到这,陈敬云看了看伍世钟,然后道:“众所周知我国海防薄弱,而飞机具有速度快以及突然性的优势,如果能够携带可空投的鱼雷以及重型炸弹的话,那么是否能够对敌军的大型战舰造成重大打击呢?这一点我以前在福州飞机制造厂的时候也说过,不过空军方面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后应该适当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陈敬云说是要适当加强,而伍世钟的等人停在耳中已经是自觉地把这个事当成了头等大事。

  实际上陈敬云提出的鱼雷飞机的构思伍世钟以前也是有所听闻,只是当时空军的任务核心是为了陆军提供情报,偶尔进行轰炸,期间还冒险的进行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机空运任务。这些事情都让空军的将领们忙碌无比,所以很自然的也就忽视了陈敬云很注重的海上威胁,或者说是日本海军威胁。

  陈敬云以后是准备和日本人翻脸的,但是他没有公开说过了,甚至都没对亲密下属说过,而鉴于南京共和政府和日本方面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国民军上下也还没有短时间内和日本开战的想法,就连把日本海军当成最大敌人的国民军海军,萨镇冰那些人也不认为和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就爆发战争了。

  现在陈敬云旧话重提,伍世钟等空军的人也算是把鱼雷轰炸机的事情放在了心上,开始筹备组建一支对海轰炸机部队,并且向福州飞机制造厂提出了鱼雷轰炸机的设计任务,再这之前,伍世钟等人打算对B3轰炸机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装,反正B3轰炸机的载弹量也不算小,满载的话可达六百公斤的载弹量,不过满载的情况下航速也会严重的缩短,所以实际上国民军空军中的B3轰炸机在实战中就没有满载过,大多数是携带四枚一百公斤级的航弹或者是八枚五十公斤级别的航弹,载弹量基本保持在四百公斤以下。

  这种程度的载弹量虽然无法携带那些动则高达六百到八百公斤的鱼雷,但是却可以携带福州兵工厂最新研发的两百五十公斤的航弹。虽然这种航弹最开始是作为对敌军坚固工事进行打击而开发的,但是用来对付敌军的军舰也是问题不大,当然具体型号上可能需要进行修改,比如减小装药量从而加强穿甲能力,引信也要适当修改,但是总体来说问题不大。

第〇四三二章 海空之争

  所以伍世钟是准备着先用B3轰炸机简单的改装后,搭载两百五十公斤的航弹进行初步的训练,当然这只是训练,未来还是需要专门设计用于俯对海轰炸的轰炸机的。

  重型轰炸机的问题好解决,但是鱼雷机就不是那么好办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有的鱼雷都太重了,以国民军现在装备和即将引进的美制鱼雷为例子,这些鱼雷都是清一色的533毫米的重型鱼雷,也就是所谓的二十英寸重型鱼雷,这些重型鱼雷除了体型巨大外,而且重量大多超过了八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以上,就算是专门设计改装优化后,重量也很难降低到六百攻击以下。

  而如此重的鱼雷以国民军现有的飞机肯定是无法携带的,而继续提高飞机的载重量有些困难,现在1914年初的世界航空发动机水平可远不如三四年以后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国民军空军的B3轰炸机为了获取六百公斤的满载载弹量可是用了两个发动机,采用双发的模式。而1917年以后的鱼雷机大多是单发鱼雷机,而且速度和航程等性能也远超过现在的B3轰炸机。

  既然短时间内无法大量的提升现有飞机的载弹量,那么伍世钟就是觉得要从鱼雷上入手了,那些八百公斤乃至以前公斤的重型鱼雷通通不要,然而对负责鱼雷制造的上海兵工厂提出了航空鱼雷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就一个:那就是把重量控制在六百公斤以下!

  上海兵工厂那边在通过两轮的军事援助计划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仿制生产美制鱼雷的能力,其中虽然免不了要从外国进口各种核心部件和设备,但是到底是能够达到了小规模量产鱼雷的能力,到时候的鱼雷产量除了满足旧有各型军舰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即将回国的那支高速巡洋舰舰队的鱼雷需求。

  而空军提出了航空鱼雷的设计要求后,上海兵工厂直接把现有的533毫米重型鱼雷缩小化,一开始是打算缩小到五百毫米,但是发现重量依旧超过了六百公斤,所以上海兵工厂的技术人员继续缩小航空鱼雷的尺寸,最后一路缩小到了十八寸,也就是457毫米后才让这个世界上第一款航空鱼雷出现,这款被命名为“1914式航空鱼雷”的其他设计基本全部是仿制进口的美制鱼雷,只是单纯的缩小尺寸和减少重量而已,一番修改后让这款航空鱼雷的重量只有五百公斤,重量比原本的533毫米重型鱼雷少了一大截,当然威力上也是相应的大幅度下降。

  不过好说好歹总算是弄出来了,也能够让现有的B3轰炸机挂上去了,于是乎有了航空鱼雷和重型的航空炸弹后,一支由B3轰炸机改装而来的海上轰炸中队也就正在慢慢成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陈敬云把海防的希望放到了空军身上,而空军部即将组建海上轰炸中队的消息传到了海军那边,也是引起了海军部诸多将领的反对,程璧光听闻这个消息后多次宣传,海上的敌人就应该交给海军去解决,这不管是海军用军舰还是用飞机!言外之意那就是海面的作战任务就应该一律归并海军,空军那边就别伸手伸的太长了!

  一开始还只是少数几个将领私底下说说,但是没几天工夫萨镇冰就是郑重的向陈敬云提交了一份组建海军航空部队的议案,声称海面上的空中情报和海上轰炸任务由空军负责的话,到时候将会造成空军以及海军之间的协调问题,鉴于此,海军部希望能够自主建立海上侦察以及海上轰炸的航空部队。

  虽然列举了一大堆理由,但是目的就一个,那就是要求空军方面把海上轰炸中队转交给海军,以后海军将自行组建航空部队配合舰队作战。

  不得不说这应该是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支正视航空力量的海军了,虽然一开始他的目的并不是看重了航空力量的反舰能力,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杜绝空军染指海军的作战任务而已。这是典型的军种之争。

  陈敬云也是有些拿捏不定,按照后世的经验来看,海军拥有海航部队是正常的,但是现今中国空军刚起步,能开飞机的基本都在国民军空军里头,海军那边如果硬要组建航空部队的话,少不得就要从空军那边拉人甚至分走众多军费,这恐怕也是空军那群人所不能容忍的。再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对航空毫无经验的海军去组建航空部队的话,要等成军恐怕就得好几年以后了!

  另外,这件事情也不是简单的海航部队归属那边更好的问题,而是已经涉及到了空军和海军的经费争夺乃至作战任务重叠的问题,而一旦涉及到军种之争的时候,就连陈敬云这个国民军老大也是不得不准备手下那些将领们的意见。

  比如当初陈敬云想要给海军拨付额外的造舰经费的时候,可就是遭遇到了陆军大批将领的反对,虽然以陈敬云的威望也可以强行压下来,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情,长久以往很容易把军种之间的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这种事情可不是陈敬云希望看到的。

  所以说,不管是和稀泥也好,讲大道理也好,陈敬云都是希望调节三大军种之间的矛盾。不过说来也好笑,这军种之间的矛盾也是陈敬云默认的,不但军种之争,甚至陆军内的诸多派系陆续出现也是陈敬云的默认允许的。如果三军之间全都一条心,陆军全部将领都没有派系吗,个个都称兄道弟的话,估计陈敬云天天都得睡不着觉了。

  手下们都铁板一块是任何领导都不愿意看见的。

  这一次的海上航空部队引起了海军和空军的争夺,不但萨镇冰亲自上阵要求在海军中设立海军航空部队,而空军那边伍世钟也是顾不上对萨镇冰这些老将领前辈的尊重了,口上说着飞机是我空军的,飞行员是我空军的,地勤人员还是我空军的,凭什么就让你们海军给抢了去啊!

  面对海军和空军的矛盾,加上陈敬云也是知道把海面上的空中作战任务交给海军的确要好一些,不管有没有今天这个事情,海军那边始终是要建立海航部队的,今天只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仔细考虑了后,陈敬云做出了折中的方案,批准了海军组建海航航空部队的计划,并要求空军中下属的海上轰炸中队包括飞机和飞行员以及相关地勤和技术人员全都拨付海军方面。而为了补充空军方面的损失,陈敬云则是把1914年的海军军费中抽调一部分出来给空军,空军的军费本来就少,有了这一次额外军费的话,不但能够补充被抽调走的那个中队,而且还能够再新建一个轰炸中队,并且有望在今年内把国民军空军的三个联队做到全部满编制。

  此外,陈敬云还答应了空军方面在1914年的军费分配中,对空军追加一部分军费,专门用于人员培训上面,用于补充损失的飞行员和地勤等技术人员。

  但是也要求空军下属的南京空军学院要接受来之于海军的学员,毕竟海军航空部队初创,让他们自己再新建一个航空学校短时间内是不用指望了,只能是先借组空军的力量。

  陈敬云做出了折中的解决方案后,空军方面虽然依旧不满,但是也是只好服从了。而海军则是捡了个大便宜,虽然说1914年的军费预算里头少了一部分军费,但是这部分军费对于即将拥有一支高速巡洋舰队,十余艘新式军舰的海军来说,损失可以直接忽略不计了。为了养那支高速巡洋舰队,陈敬云可是在1914年的财政预算中对海军大幅度提高军费预算的。

  而对于海军来说,这除了斩断了空军插手海上事务之外,也获得了组建航空部队的机会,这就让海军以后可以直接抛开空军而自己进行海面上的空中侦察和海上轰炸等作战任务了,这让海军的部分海军将领感到了新一轮的机遇。

  陈敬云已经多次强调过利用飞机进行反舰的可行性,虽然之前没有有过类似例子,但是海军的一些将领在看到了空军的飞机在陆地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后,也是对海军航空部队寄予厚望,希望飞机能够为舰队提供更有效率的侦察甚至是反舰能力。

  中国海军现在实力薄弱,哪怕是今年从美国订购的军舰回国后也依旧是一直弱小舰队,实力在日本海军面前根本就不够看。正所谓穷则思变,那些海军将领们再自大也没指望过能够和日本海军进行正面对抗,利用坚船利炮和日本的庞大舰队硬拼,正面来不行那就来阴的。所以这才有了高速巡洋舰队,这才有了发展沿海鱼雷艇的计划,而现在的海军航空部队也是程璧光等人的一个路子,当然现在的他们还不知道以后飞机竟然能够给那些坚船利炮造成如此重大的打击,现在程璧光等海军将领对飞机的作用还停留在让飞机执行侦察任务之上,至于海上轰炸任务程璧光等人虽然抱有希望,但是并没有说把赌注都压在了上面。

  现在程璧光等海军将领所关注的乃是飞机的侦察能力,只不过飞机的侦察能力也是有着局限性的,以现今的飞机不过四五百公里的航程来看,只能在沿海活动,根本就没有办法为远海舰队提供情报了。

  不得不说,陈敬云是远远低估了海军那群人的想象力,海军那边刚成立了海军航空司,刚从空军那边接受了三五架飞机后,海军航空司的人就是提出了一个远远超出了陈敬云想象之外的计划《试验飞机在船只上起降的可行性》!

  刚接受飞机的海军一认识到飞机无法为远海舰队提供各种支援的时候,立马就是冒出了把飞机带到远海去的想法,并且立马就是提出了试验飞机在船只上起降的可行性,在他们看来,飞机既然能够在陆地上区区一百多米就飞起来,那么海军如果能够提供一艘有着超过一百多米长甲板的船只的话,那么飞机也是应该能够从船只上起飞的,并且举出了美国在前几年的一架飞机在改装后的装甲巡洋舰上起降的例子。

  而这种方案一经提出后,立马是得到了第一舰队总司令程璧光少将的大力支持,在陈敬云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海军的那群人已经是准备研究着进行飞机上舰计划了。不但提出了利用现有飞机上船的方案,甚至还提出了一种可直接在海面上起降的飞机,也就是水上飞机方案。

  而陈敬云听闻这个消息后,差点把下巴都惊掉了,他保证,他从来都要求过海军进行航空母舰乃至水上飞机母舰的相关性研究!他还想着等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等定型后,加上海军有了一支巡洋舰队之后,自己就开始试验航空母舰,最好是能够在各国海军建成航空母舰之前把航空母舰给弄出来。可是他没有想到啊,自己还没有主动提呢,那群海军将领的人竟然就已经开始筹备着把飞机弄上军舰上去了,这让他极为惊讶。

  于是乎在陈敬云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国民军海军就已经展开了对航空母舰的研究了!而陈敬云还不知道的是各国海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对飞机上舰进行了研究,美国更是在1911年就成功的完成了飞机在军舰上起降的实验,并在随后几年里提出了正式的航空母舰计划,而到了一战之中,包括英国、日本和美国都已经对航空母舰进行设计,很快英国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就会在1917年服役,航空母舰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陈敬云这个后来者看重并知道他的重要作用的。

  只是现在的海军将领们大多把飞机还当成了侦察用途,并没有想到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后俯冲轰炸机投入使用后,让航空母舰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对高速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而哪怕是侦察力量,这也足以让各国海军将领为之重视了,这里面不但有着各国列强的将领,中国这支极为弱小的海军里的将领们同样看到了飞机的侦察作用!

第〇四三三章 海军的野望

  中国海军在还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甚至在订购自美国的十二艘军舰还没有回国的时候,那些海军将领们已经开始展望美好的未来了,萨镇冰和程璧光等一大群海军将领已经是多次筹划着各种各样的海军发展计划,甚至对陈敬云提出了在未来数年内采购战列舰的计划,而且一说就是要采购两艘之多,而这种事情陈敬云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去批准的,因为很简单,没有钱,英德军备竞赛的时候,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价格也不断攀升,现在一艘的战列舰价格普遍已经是上升到了两百五十万英镑以上。比如英国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价格高达两百五十万英镑,而同时期的战列巡洋舰更为昂贵,同样正在建造的由狮级战列巡洋舰大改而来的虎号战列巡洋舰价格高达两百五十九万英镑。同时期德国批准的最新式的战列舰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也要两百五十八万英镑。
首节 上一节 311/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