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381节

  看这景象,听这声音陈敬云立即就是知道了这朦胧人影正在做着什么,当下他就是走了过去,然后直接扑到了床上。

  床上的伯爵夫人正闭着眼自己动作着,这猛然发现有个人扑到了床上来,受了惊吓的人立马就是要本能反应的发出尖叫声,好在陈敬云手快立马就是捂住了她的嘴,然后赶紧道:“不要喊,是我!”

  陈敬云说话后,那伯爵夫人扭头想要挣扎,但是片刻后就是停了下来不动了,见她不动了陈敬云才道:“不要喊,琳娜正在睡觉!”

  伯爵夫人连续点了好几次的头。

  这会陈敬云才是放开了她的嘴,但是双手却是开始了其他动作,他本来就是只穿了一条短裤,而伯爵夫人身上睡衣之前都被她自己解开了,这本来就是差不多赤露相对的情况了,所以不用几秒钟后陈敬云身上的那条短裤就是飞到了床下,那伯爵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要说什么的时候,泥泞的身下就是被挤了开来!

  “啊!”伯爵夫人自然是惊的想要喊,但是陈敬云却是一边动作一边道:“吵醒了琳娜就不好了!”

  伯爵夫人一听到这话就是没喊了,脑海里乱糟糟地浮现着诸多景象,想到了陈敬云的身份,想到了女儿琳娜发现今晚这事后的失望痛苦的场景,想到了以后女儿琳娜可能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慢慢地她手脚也不再挣扎,把头偏了过去后就是闭上了眼睛,黑夜里的泪珠滑下后无人能见。

  窗外的夏虫继续鸣叫,稀薄的月光透过纱帘,屋内的沉重喘息和压抑的嗯嗯声在房间里回响着,奏响了人类最原始的乐章。

  在卡拉钦斯克,同样是人类中最为激烈,最为壮烈的乐章由炮弹爆炸声和子弹射击声以及呐喊声正在上演。

  “他们的火炮不弱于我们,在没有得到军属炮兵支援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占据火力优势啊!”温济忠皱眉道。

  而一边的陈卫华也是阴沉着脸色道:“可军属炮兵要来到这里还要很长一段时间呢。”

  第十二军因为要进入俄国,所以配属了好几个独立炮兵团增强火力,包括了一个装备了二十四门105毫米和十二门75毫米野炮的独立野战炮兵团以及一个装备十八门155毫米榴弹炮的独立重型榴炮团。

  可是这两个炮兵团可是重型火力,那个重型榴炮团还在贝加尔湖附近呢,而那个独立野战炮兵团之前也是部署在新西伯利亚,之前为了运输两个步兵师增援都已经是挤占了大部分远东铁路的运力,所以那个野战炮兵团只能是留在后头了,这要运输抵达卡拉钦斯克的话少说也得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等得太久可不是一件好事情,虽然1812步兵营已近救了出来,但是鄂木斯克那边还有着高达四十万的俄罗斯临时政府国防军呢,他们的补给虽然还有一部分但要是继续拖延的话,他们的补给可无法维持太久。一旦俄罗斯国防军崩溃的话,李继民可没有指望着自己手下的几个师就能够挡住那总数已经超过五十万的苏军东进,一旦苏军东进的话,那么到时候整个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都会面临重大的威胁。

  出于种种考虑,国家军事委员会已经给了李继民下达了很明确的命令,那就是把那四十万的俄罗斯国防军给救出来。

  而要把俄罗斯国防军救出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卡拉钦斯克给重新夺回来,重新的打通后方到鄂木斯克的补给线,只要补给线打通了,那么有着稳定后勤补给的俄罗斯国防军面对几乎同等兵力的苏军进攻,哪怕是不能取胜但是也不会遭遇太大的威胁,顶多就是持续之前的僵持局面。

  “单靠我们是行不通的,不过和我们一起来的不是还有个特遣装甲团吗?这段时间都没见过他们出动,林勇非他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要看着我们伤亡惨重也不用他们的坦克给我们支援吗?”温济忠有些不满,他虽然不是什么坦克专家,但是对这个这两年才兴盛起来的他可也略有了解,知道这坦克可是支援步兵作战的利器。原本还指望着林勇非的特遣装甲团抵达后能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战略优势呢,但是没想到林勇非一开始就是拒绝了直接支援步兵作战的请求,而且还说装特遣装甲团的大批补给以及最为重要的油料准备的还不充分,所以短时间内无法发动大规模行动,特遣装甲团的人虽然少,但是这可是受李继民上将指挥的部队,陈卫华和温济忠也没有指挥他的命令,甚至在李继民之前的命令中,还是明确说了要第七师配合特遣装甲团的作战。

  而陈卫华和温济忠不知道的是,指挥特遣装甲团的甚至都不是李继民,李继民都只是一个传声筒而已,实际上特遣装甲团的行动由参谋部亲自指挥,参谋部总长沈纲,参谋部作战次长左玉刚,装甲司司长方大山在后方遥控指挥,特遣装甲团参战的目的除了反攻卡拉钦斯克之外,更重要的是试验装甲司提出的快速突击理论以及T6以及T7坦克的实战性能。

  因此中国装甲部队的第一次大规模参与实战受到了众多军方高层大佬的重视。

  而当特遣装甲团的大批辎重尤其是弹药以及油料补给运抵后,参谋部通过李继民向卡拉钦斯克前线部队下达了具体作战计划,而当陈卫华看到这份看起来近乎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时,当时就是愣了好半天:“他们还真敢想!”

第〇五四六章 坦克首战

  这年头坦克并不出现几年时间,各国对坦克的使用还停留在突破战壕、支援步兵作战上面,这一段不管是德国又或者是英法两国都是如此。但是中国的装甲部队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以混成装甲部队的模式独立作战为目标建立的。

  如此多年过来后,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演习,并且吸取了大量欧洲战场上的经验后,中国的装甲部队逐渐发展成熟,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的坦克发展上得到充分的了解,以第一代的T1、T2坦克,再到第二代的T3、T4、T5这三款坦克,然后再到最新研发并辅以的第三代T6、T7这两款坦克,中国的坦克研发和装备始终都是根据装甲司所提出的快速突击理论进行的。

  为此当其他国家的坦克都围绕着如何增厚装甲,朝着龟速厚甲的重型坦克发展时,中国最新服役并研发的T6式中型坦克和T7式重型坦克都是具备了高速度以及长身管火炮,相当于欧洲主流坦克而言,装甲就是薄弱得多。换句话说,现在欧洲坦克强调的是防护和火力,而中国坦克强调的火力和机动。而欧洲和中国坦克对于火力上的认识也是有所差别的,欧洲坦克,尤其是大行其道的重型坦克大多数都是多炮塔,以美军中装备了近千辆的马克8式坦克为例子,它就是经典的多炮塔,装备了多门的坦克炮和机枪。而这些火炮也是以短身管的榴弹炮为主。

  之前中国的坦克装备的也是短身管的榴弹炮,但是在T6式和T7式这两款坦克中却已经是采用了长身管的坦克炮,口径没有多大,但是这些长身管的坦克加农炮却是具备了优良的穿甲能力,如果遭遇敌军坦克时可以有效的击毁敌军坦克。

  中国所提出的这种快速突击理论到底有没有作用,说实话现在就连装甲司的司长方大山自己都是很难保证的。

  而现在,装甲部队的第一次实战就给予了他们检验装甲部队的实战效能以及快速突击理论是否有效的时候了。

  当命令下来后,特遣装甲团的指挥官林勇非少将和卡拉钦斯克战役的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温济忠少将以及副指挥第七师师长陈卫华少将三人进行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讨论,七月十二号,林勇非少将率领特遣装甲团向东南方向进军,中国的装甲部队编制和普通步兵的编制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步兵乃是骑兵和炮兵都是保持了标准的三三制,但是装甲部队却是由于采用混成模式,计划是以营为主要作战兵力,所以坦克营或者是摩步营都是采用了四连制甚至是五连制。比如装甲部队主力:中型坦克营下辖一个装甲指挥连,两个中型坦克连,一个轻型坦克连,每个营标准编制为三十六辆坦克以及部分装甲车和运输车辆等。而摩步营则是下辖三个装备普通轻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的摩步连,一个装备重机枪和八十毫米迫击炮以及反坦克炮的重型摩步连,还有一个装备四门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和四门75毫米步兵炮的摩步化炮兵连。这是五连制的大编制,其一个摩托化炮兵连的配属更是让区区一个摩托化步兵营就直接拥有了重火力的支援。

  这种火力标准就是放到二战期间那也是一流列强的水平!而正是因为这种密集的火力密度让组建装甲部队的成本高昂到让每年拥有足足五个亿军费的陆军都得心痛的滴血,要不然弄了好几年也不会到现在才弄出来一个第一装甲师和一个摩步师了。

  实际上现今中国装甲部队的火力密度是太过于超前的,成本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怪胎呢,这完全是受到了欧洲西线战争的严重影响,欧洲西线战争上的火力密度让每一个加入到军事观察团的中国将领们都是目瞪口呆,那些打了好几年内战的中国将领们见识到了欧洲战场上万炮齐发的壮观场面后,就是知道和欧洲列强部队比起来,自家在内战期间应以为傲的优势火力根本就不够人家看的。当这些将领们受了刺激回国后,除了一再要求增加大口径火炮数量外,装甲司在制定装甲部队编制的时候也是以欧洲西线的火力密度为参考,破天荒的在摩步营下都设立了炮兵连,以求将来在面对欧洲列强部队时保持火力密度。

  装甲部队的火力密度太大就直接导致了建军的成本直接翻倍,导致装甲部队的数量迟迟无法得到提高。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装甲部队的火力密度高了,那么前线带兵的将领也就越欢迎,也正是凭借着自身的火力优势,林勇非才敢带着特遣装甲团主攻往西南方向快速突进而去,要知道他手下的特遣装甲团除了一个坦克营和两个摩步营外,可是还有着一个摩托化炮兵营,装备了四门的105榴弹炮和八门的75毫米野炮。另外还有着大量的辅助部队,他的一个特遣装甲团的总兵力可是有着四千余人,装备了差不多四十辆的坦克以及数十辆装甲车以及众多的半履带式运输车辆和轮式卡车,整个团的行军全部依靠车辆,哪怕是前线作战也是可以依靠坦克和装甲车实施战场突击。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缩小化的装甲师,称之为装甲旅也不为过。

  林勇非带着装甲团在西西伯利亚的平原一路往西南方向奔袭而去,紧随他们后边的是由第七师骑兵营、第十八师骑兵营联合组成的第二梯队支援部队,这两支骑兵加起来有一千多人,在这场预定的作战计划中,是当成骑马的摩托化步兵来使用的,主要任务就是掩护保障前线突击的特遣装甲团的后勤补给线,随着特遣装甲团的不断深入,由汽车、半履带式运输车辆组成的后勤运输部队也是延绵上百公里以上,为前线的特遣装甲团提供油料和弹药的补给,为了配合特遣装甲团作战,正面的第七师和第十八师步兵部队也发起了大规模的正面进攻。

  特遣装甲团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奔袭超过上百公里后,越过伊尔特斯河后攻占苏军在鄂木斯克南部的塔佩克。

  根据空军第26侦察中队的侦察报告,已经可以确定塔佩克乃是苏军在南部方向的重要后勤补给基地,并且担负了卡拉钦斯克前线苏军的后勤供应。当初温济忠也想过要派出骑兵部队打掉塔佩克到卡拉钦斯克的这条运输线,但是苏军中在这个方向上有着一个骑兵师,以中国的两个步兵师下属的一千多骑兵根本无法面对那一整个骑兵师的打击,所以骚扰了数次后损失不小也就放弃了这一计划,这一次,他们是准备直接端掉塔佩克,彻底截断卡拉钦斯克苏军的补给线。

  其实苏军和中军以及俄军在这一场战役中的基本战略思想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打掉敌军的补给线,然后彻底击溃敌军主力部队。苏军攻占卡拉钦斯克是如此,中军想要攻占塔佩克同样如此,而谁胜谁败,那就得看谁能把对方的补给线切断的更久一些。

  就当林勇非率领着特遣装甲团朝着塔佩克直奔而去的时候,苏军虽然没有空中侦察,但是他们的骑兵侦察也不是摆设,很快就是察觉到了中军在南部的异动,当时他们还以为中军再一次派出部队来打击他们的补给线,所以迅速出动了骑兵部队前往阻截。

  当两支同样都有着高机动速度的部队以近乎九十度的夹角香遇到一起的时候,历史上第一次的骑兵和坦克对决就是开始了!

  平原之上,一方是冒着白烟的钢铁怪物,而另外一方则是强壮的高大骑兵,这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过多的准备,当双方的最后指挥官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苏军的五百余名骑兵已经朝着中军的一个坦克连共九辆坦克发起了冲锋!

  当骑兵叫嚷着乌拉开始朝着钢铁坦克冲锋的时候,其气势甚至把坦克内的那些坦克兵们吓得发傻,然后只能是死死的扣着机枪的扳机,然后坦克炮的炮口也是不断的发射出炮弹。

  炮弹和机枪子弹成片的撒出去后,让无数的骑兵去见了他们的马克思上帝,而就当骑兵们红着眼睛挥舞着马刀冲向了坦克身前,然后熟练的挥舞起马刀砍向坦克的时候,除了让手中的马刀和坦克之间碰出了耀眼的火花外,没有给坦克留下哪怕一丝的伤痕。

  骑兵们绝望了用刀拼命砍着,做着无用功的同时也被前后左右的中军机枪子弹扫射在地!

  夕阳逐渐西下,炮声和枪声也逐渐停下后,坦克周边倒下了无数的骑兵和马匹的尸体,此战,中方的无一人伤亡,而对他们发起冲锋的苏军六百余名骑兵死伤近半,剩下的在绝望中飞奔逃离!

第〇五四七章 鄂木斯克会战(上)

  苏军骑兵和中国的坦克部队爆发了第一场的对决,苏军骑兵原本是要凭借着兵力优势拦截中国坦克部队的,但是没想到开始第一仗就遭遇了惨败,虽然首场接触很戏剧性,之后苏军骑兵再也没有做出骑兵朝着坦克发起冲锋的事情来,而是变成了龙骑兵,上马机动下马步战,不过这支轻骑兵师的火力如何能够和特遣装甲团这支重装部队相比较,就算不计算那些坦克,单单是其他的火力都要胜过苏军的骑兵师。

  当中方的坦克带领着摩托营的步兵们在重火力的支援下冲击着苏军骑兵临时构筑的阵地时,苏军骑兵片刻时间都挡不住,最后苏军的将领也算是反应过来立即就是下令撤退,最后好说好歹凭借着骑兵不俗的机动能力撤离了战场。

  这一场特遣装甲团伤亡不足百人的战役给苏军骑兵造成了两千余人的伤亡,而且还缴获了大批战马和军械武器。

  胜利的消息传回南京时,沈纲等人笑容满面!而装甲司的方大山更是笑呵呵的道:“我就知道,当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结合起来的时候,天下没有任何部队能够阻挡他们进攻的步伐!”

  “等特遣装甲团把塔佩克拿下来的时候,就是证明我快速突击理论之时!”方大山满怀期待着。

  特遣装甲团取得了大胜,已经充分证明了混成装甲部队的可行性,当坦克和拥有快速机动能力以及部分装甲车辆的摩托化步兵结合起来的时候,使得其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而且战斗力远胜过其他兵种,不管是敌军的骑兵还是步兵部队都是无法阻挡这种钢铁洪流。
首节 上一节 381/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