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552节

  这个年代的中国相对于传统中国来说,显得极为西化,这一点和争论传统文化有用无用是没有关系的,一个国家打开了国门,并且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陈敬云统治下的中国虽然是独裁统治,但是却是个正儿八经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前和各国的贸易是极为频繁的。

  再者陈敬云身为一个后来人,很多现代生活习惯在但是的国内看来是异于传统的,至少他是不喜欢听京剧之类的所谓国粹,当然那些西方的歌剧他也不喜欢,虽然有些浅薄,但是他喜欢听的还是后世里的一些流行音乐,那些看似高尚的玩意还真不是他的喜好。不过这年头那些类似噪音一样的流星音乐显然是没有了,无奈之下偶尔听听纯粹的音乐会也是权当消遣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陈敬云偶尔会来听这个,其他权贵们或多或少也来,这慢慢就在共和国上层形成了这么一股风气。

  那些社会上流人士都把听音乐会当成了彰显身份的一种社交行为,这一点和西方国家有些类似,但是也有着极大不同的是,西方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歌剧或者白话剧之类的玩意却是没有得到追捧,你要在和一个社交沙龙上说自己上周刚去看了场莎翁的舞台剧,人家都得拿白眼来看你,然后露出蔑视的神情说我上周去听了某某音乐家的演奏会。

  此时的南京歌剧院音乐厅里,近千人的座位座无虚席,全都是穿着正装的男女呢,男的穿着正式的燕尾服,女的穿着西式的晚礼服或者昂贵的真丝旗袍,闷热的春夏之交里还得披着一件能把人热出病来的狐狸披肩。

  而在几个VIP席里,则是坐着一群平日里可望不可即的达官显贵,平时里出现一个就极为难得的共和国核心权贵今天里却是一下子就来了好几十个那么多,而且他们的眼神有意无意间也是看向了其中一个VIP包厢里,那里坐着一个同样需要他们仰望的人:陈敬云。

  陈敬云坐着,身边的是林琳和一对年龄较轻的儿女,四子陈华岩和三女陈渝,这两人年龄是都才十三四岁,是兄妹中年龄较小的了。

  陈华岩虽然年纪不算大,但是他是林韵所生,生长在陈敬云的家庭里头注定就不可能有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童年,这穿着正装的他看起来也像是个小大人了。不过一边的女儿陈渝却是叽叽喳喳不时拉着他说话,然后还会偶尔对着母亲林琳说一句或者对着陈敬云说两句,这神情可没有太多的拘谨。

  由于陈敬云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态度,导致了陈家的男生和女生性格反差比较大,陈敬云对男孩是属于比较严格的那种,时常板着脸,但是对于女儿却是极为疼爱,基本是要什么给什么,说话也是和和气气的。

  “那人唱的好难听,声音那么尖也不怕把嗓子喊破了!”陈渝嘀咕着,虽然压低了声音但还是让身边的几个人听见了。

  林琳故作生气板着脸:“别吵着,好好听!”

  旁边的哥哥陈华岩则是依旧坐的笔直,但是嘴角里却是依旧露出了一丝偷笑,还偷偷地对妹妹点了点头,示意他很赞同她的话,不过眼角见陈敬云的目光飘了过来,又立马回复了一脸正经的模样。

  陈敬云却是不以为意,反而还给女儿解释着:“你听这个的确是烦闷了些,等会有你喜欢的,现在乖乖的别乱动,他们都看着呢!”

  这种公开场合,形象很重要,对于陈敬云一家来说尤其如此,这种来听音乐会的场合如其是说来享受的,不如说是来做形象工程的,近段时间陈敬云为了给民众鼓气,好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路走到低可是频繁在公共场合露面。

  林琳却是依旧对陈渝板着脸,这不是她不喜欢这个女儿,而是她也知道今天的场合比较重要,不是在家里那会怎么闹都可以,她能够陪同陈敬云出席公共场合的机会可不多,平常时候陈敬云都是带着正牌夫人林韵出席的,不是林韵的时候其他时候也是带蔡凝出席,其他几个女人一般没有这种机会。

  今天陈敬云能够带她来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女儿的关系,陈渝闹腾着说想要来听这个音乐会,女孩子家,而且还是十三岁的小女娃对热闹还是很感兴趣的,陈敬云觉得既然带了陈渝来,那么也就顺势带了林琳过来。只不过今天这场合完全不像陈渝想象中那种热闹,反而是觉得无聊之极。

  当某个高音歌唱家结束了表演后,陈敬云面露笑容的送上了一如既往的掌声,掌声落下后转过头来对陈渝道:“等会登台的你肯定喜欢!”

  陈渝撅起小嘴:“哦!”

  下一刻,舞台中走出来了一个穿着淡紫旗袍的年轻女子,和之前几个表演的几个歌唱家不同,之前的几个人绝大部分都是中年人了,而且男性居多。而眼前这个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人,不过这个女人在在场诸人的眼中却不是什么陌生人了,她就是周旋。

  周旋在当代中国的名声可是非常大的,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初期最为出名的电影演员以及歌手,她这个歌手和传统意义上的歌唱家没有什么联系,因为她所唱的绝大部分都是流行歌曲,而不管什么年代的上流社会,对所谓的流行歌曲都是没有什么好感的,这和好听与否没有太大关系,关系到他们所在意的所谓品味问题,他们宁愿去听听不懂的音乐,也不愿意去听那些通俗歌曲。

  按照通常情况来说,像周旋这样的演员哪怕是在上海名声再显也是没有资格登上南京大剧院的舞台的,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嘛。

  这个周旋除了歌唱外,实际她的本业还是出演电影,在三十年代后期出演了好几部极为卖座的电影,而且题材都是官方极为喜欢的正面题材,演出的角色都是正面角色,比如描述辛亥年福州起义的“黎明夜”中,她就是饰演了一个参加起义的年轻女学生,让她真正出名的还是1938年出演的电影“旅顺”,这部电影是属于正儿八经的官方宣传电影,连投资都是有着官方背景,故事大背景就是第一次中日战争期间,周旋饰演了一个和一个陆军上尉相恋的女孩子,讲述的内容虽然都是爱情为主,但是背后所展现的却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宣扬的东西可是华夏复兴、军人报效国家等等。

  这电影所演绎的是一个极度悲伤的爱情故事,但是悲伤爱情的背后展现的却是华夏复兴等东西,不但在普通民众引起了极大反响,更是得到了社会上流人士的肯定。

  当然了,她今天能够登上这个舞台,表面上的理由是她成了这个时代的官方正面宣传形象。而实际理由嘛,挺简单的那就是陈敬云的女儿陈渝喜欢或者崇拜她,嗯,说简单点就是追星了。

  陈渝一看到周旋上台,立马就是张大了嘴巴,小脸满是兴奋地站了起来:“她什么时候来的南京啊,她不是在上海吗。我知道她正在拍新电影呢!”

  林琳看着女儿的这副模样,没好气道:“看你这模样,女孩子家家的要矜持,别站起来,快坐下!”

  陈敬云微笑:“应该是今天才过来的,我昨天晚上才吩咐的呢!”

  这做了好事就得留名,这是陈敬云的理念,这特地派人把周旋请过来高歌一曲,不就是为了让这女儿开心一点嘛,要不然他也犯不着请个什么电影明星过来啊,他又不追星。

  说话的时候陈敬云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说自己是为了陈渝才把周旋请来的,但是陈渝那脑袋瓜子也是精明的,这一听陈敬云这么说,立马就是转过来笑嘻嘻的对陈敬云道:“爸爸你过来一点,我要奖励你!”

  陈敬云凑了过去,然后陈渝就是很不客气的再陈敬云脸上亲了一口:“爸爸满意不?”

  陈敬云乐的笑呵呵,连续点了两下头:“嗯!”

  看着这父女俩这模样,林琳又是白了陈渝一眼,不过这刚给了个白眼她自己就是先笑起来了。

  只有陈华岩在那边仿佛可怜巴巴的看着,整个人还是笔直了身子坐着,别说笑了,就连动一动都少。

  陈敬云这会道:“你也别太拘谨了,不用和往常一样,等会你妹妹要去后台,你跟着一起过去吧!”说到这里他又是加了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也喜欢这个周旋!”

  原本故作正经了一晚上的陈华岩这个时候也是通红了脸,少年的心思被这么说出来也是感到不好意思,不过想到等会能够和妹妹一起去后台看周旋,小心脏不由得又是很不争气的快速跳动起来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模样让陈敬云很享受,当陈华岩和陈渝两兄妹满脸兴奋地看着舞台上的周旋高歌的时候,他也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舞台上的周旋唱歌,不过在陈敬云看来,周旋唱歌其实真不咋地,远不如她演电影出色,这略微听了会就失去了兴趣,虽然眼睛还顶着舞台,耳朵也在听着音乐,但是脑子里已经是不知道又开始想着什么军国大事了。

  陈敬云这小小一家上的举动自然是引人注目的,那些人虽然不会明目张胆的看向陈敬云那里,但是偶尔瞄一眼还是会的,当他们看到陈渝的兴奋模样和陈敬云的笑声后,一些自认为了解陈敬云的达官显贵还以为陈敬云对台上的周旋有了什么兴趣呢,想着是不是用什么手段把周旋送到陈敬云床上去!

  而一些知道内情的人,比如不远处的燕井邝和范琳,则是各自心思不同,燕井邝心里暗叹:“总统对别人够狠,但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非常好的,要不然也不会专门把周旋叫过来,为的只是让女儿陈渝一笑而已!”

  旁边的范琳也是看了看台上的周旋,再看看不远处的陈敬云一家,然后低头沉思着,也不知道再想什么,但是似乎想着想着想到了什么高兴的事情,嘴角竟然是露出了一丝微笑,嘴角用着只有她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嘀咕着:“他和别人说的不一样嘛!”

第〇七七二章 筹集军费(上)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陈敬云的印象以及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首先是当代任何一个中国人,哪怕是躲在外国流亡的那些国民党余孽都无法否认陈敬云对华夏复兴所作出的觉出贡献,陈敬云当年提出的“华夏复兴”这四个字的口号也是被其他反对他的人所逐渐采用。而那些曾经或者依旧反对陈敬云的人都无法否定陈敬云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但是他们知道陈敬云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同样知道陈敬云的存在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对中国的毒害,只要陈敬云一天不死,中国民主就无从说起。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一点,那些玩政治的社会主流精英们一个个都是精明的人,他们并不像普通的士兵或者农民一样被洗干净了脑袋,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他们很清楚陈敬云现在所做的是什么,更加清楚陈敬云在1940年的时候为了继续连任第三届总统,而特别让国会出台了临时法案,声称如今世界局势紧张,中国人民需要陈敬云,华夏复兴需要陈敬云,所以批准陈敬云继续担任第三届总统。

  虽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号称民主灯塔的美国罗斯福身上,那人可是和陈敬云一样,已经执政了两届总统任期,目前和陈敬云一样是属于连续第三任任期。不过他比陈敬云严格上说起来少了一些,因为陈敬云同样还是中国第一任、第二任总统,后面又连续担任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总统,中间只缺席了第三届而已。

  这要说起独裁的时间和资格,陈敬云绝对是当代世界领导人的独一份,实际上如果把时间为往前推移的话,就会发现实际上自从1911年开始,陈敬云就已经是大权在握了,至今已经是三十余年时间,其他独裁者比如佛朗哥、斯大林、希特勒等人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此的陈敬云已经很难让人们相信,他不是一个独裁者了。

  实际上,陈敬云近些年在公开场合的谈话中已经避免了类似“民主”的词汇,并且把重点放在了华夏复兴这四个字上,试图用经济、工业、军事上的诸多成就来缓解民众对自己独裁的反对,现在嘛,还的加上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这些成就也是当代中国人所无法忽视的,尤其是社会中坚的那一代,也就是跟随者陈敬云一路走过来的那一代,这些三四十岁左右的人几乎亲眼见证了中国崛起的奇迹,而这种奇迹让他们兴奋,狂喜的时候也就选择性忘却了陈敬云独裁的本质。

  如果说这个中国哪一个群体是对陈敬云独裁最反感的话,那么肯定是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社会精英,这里头说的精英是指那种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有着国内大学或者国外留学学历的那种,军方中的中层将领、文官系统中的大量中低层公务员、经济体系中的中坚角色。这一群人是对陈敬云独裁最为清楚的,也是最为反感的。

  其他的群体中,年轻人嘛不用说了,年纪还轻的他们恨不得把陈敬云当成神来拜,不管是辛亥年还是建国初期又或者是三十年代甚至现在,其实陈敬云最为坚定的拥护者并不是某个阶层的社会群体,农民或者工商之类的,他最为坚定的拥护者是十三四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如果陈敬云需要,他完全可以在这个年代发起一场年轻人主导的文化小革命。

  谁没个年轻的时候,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总是热血的,在学校了被那些陈敬云的各种各样伟大事迹洗了脑后就变成陈敬云的坚定拥护者了,然后发誓为了陈敬云而读书……

  当时间逐渐过去,等他们不再年轻了步入中年的时候,那份热血就没有了,所思考的更多是利益得失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552/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