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昏君

大宋昏君 第473节


嫣然公主直接就来个绝的了,处于对蒙古兵间接的仇恨,他直接跪在了文德殿外。不带我去,要么将我打入冷宫,要么我就跪死在这文德殿外。

考虑到对朝廷的影响,又或者是对嫣然公主的宠爱,赵桓极不情愿的答应了嫣然公主随军出征。

可怜,大宋一朝,赵桓把御史们当成空气一般的存在。对于御史们弹劾皇帝的种种劣迹,赵桓总是微微一笑很倾城。爱谁谁,你骂你的,我做我的。至于青史留名?朕本昏君,怕个甚啊。

大理国,皇帝段誉。

没错,就是天龙八部里面那个段誉。不过,历史上的段誉可不会什么北冥神功六脉神剑之类的逆天武功。

段誉其实应该叫段正严,别名段和誉。不过很多人都叫他段誉,本书为向金老爷子致敬,便也叫他段誉好了。

段誉没有美人环抱,没有一飞冲天的逆天武功。但他本人确实是习武之人,武功还相当不错。虽然他在位时还算贤明,可大理国还是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

不过,大理历代皇帝都很谨慎。段誉修书数封,并且频繁派使者到汴京称臣纳贡。

赵桓是个有野心的皇帝,他灭了大金,接下来想干掉蒙古。然后再将吐蕃和大理并入大宋版图,可大理国皇帝段誉,频繁来信与宋修好。又是称臣又是纳贡,关键是人家还身体力行,不止是嘴上说说。在大宋与大理边境,段誉更是下令严禁与宋军摩擦,更是将大宋尊为上国。

这就尴尬了,赵桓现在是对蒙古开战。就算大理和吐蕃一样趁火打劫,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两面作战是作死行为,现在的吐蕃部就经常对大宋边关进行滋扰和抢劫,赵桓也只能进行安抚。因为吐蕃看得很清楚,你大宋再牛,现在的对手是蒙古。若是再和吐蕃作战,两线用兵,甚至加上高丽三线用兵,大宋就算赢了也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大理不同,人家不管你大宋强也好弱也罢,自始至终人家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我是小国,你是上国,我向你称臣。

如果大宋将来平静了蒙古和吐蕃,那也不好对大理国用兵。师出无名啊,赵桓想做昏君,可不愿意做一个遗臭万年的暴君。那只好留着大理国,任其继续了。

此刻的国君段誉在大理皇宫中却显得很不高兴,他阴沉着脸看着眼前的奏报:“这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

旁边的太监小六子慌忙躬身说道:“陛下,这奏报半月前就送过来了,可是国相高量成给压下来了,一直迟迟未曾上报。”

段誉大怒,一拍桌子:“哼!朕处处忍让,他高氏一族却步步紧逼。别以为朕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传旨下去,令各营将士不可妄动。没有朕的旨意,私自出兵者以谋反罪论处!”

段誉主政时期,勤政爱民,深知民间疾苦,这位皇帝可以说是难得的一位明君。可他在位时期高氏一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国相高广军其高氏族人手握重兵。朝中许多大臣也都向着高氏一族,有时候段誉被逼的处处制肘,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段誉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将相国高泰明的第八子高智昌流放,然后派人暗中杀死。可这也造成了高氏一族的反弹,其中高伊、高何曾经趁着段誉进寺上香之际企图暗杀。幸亏段誉本身武艺超群,将此二人擒获。为了安抚高氏一族,段誉最后还是没杀这俩人,并将他们特赦。

段誉的一步步退让并没有换来高氏一族的原谅,他们反而加紧步伐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大理国出现三十七个部族集体反叛,将高氏一族的重臣高明清杀死,可高氏一族依旧屹立不倒,在朝中还是一呼百应。

最后群臣竟然以高量成德才兼备为名,拥为国相,并赐号中国公。因群臣一致请命,有的更是跪在殿外跪求。段誉无奈之下,只好答应高量成为国相。

高量成当上国相以后,加倍的横行无忌。高氏一族虽然势大,毕竟一国之君还是段氏的,京城外还有许多将领忠于段氏,倒也不敢过分放肆,只是段誉与高氏一族一直暗中较劲。

靖康元年,段誉废去殿前侍卫统领高广军的职务,想培养自己的宫中势力。结果当年京城便发起大火,烧毁民居三千九百多家,有人说是高氏一族所为。

第一百零二章 密谋联合侵大宋

太监小六子有些踌躇,竟一时不敢回答。

“说!发生什么事了?”段誉看出不对,他满脸的愤怒。

小六子慌忙跪地:“陛下,高量成已经答应吐蕃的白兰部,与他们合兵侵宋。”

“什么!”段誉大吃一惊,侵宋,这么大的事高量成竟然不和自己商量,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段誉在大殿来回的走着,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高量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他眼里还没有朕这个皇帝!侵宋,亏他想得出来。大宋是什么,是一头狮子,是一头猛虎。而我们不过是一只狸猫罢了,高量成是不是疯了,他用什么去攻宋!他这是要害死我大理千千万万的百姓!”

大宋时期,吐蕃诸部落互相征战杀伐。他们都在忙于内斗,与大宋几次交战都被打的惨败。如今的吐蕃分成各个部落,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以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这几个部落之间都素有间隙,往往一言不合就开打。

后来打的累了,他们终于发现内部矛盾还是在谈判桌上解决,打来打去的不划算。于是各个部落开始尝试着联合,其中以白兰部落的祖赞王子最为嚣张猖狂。

祖赞两条大麻花辫子甩在胸前,看起来倒像个莽夫一般,实则此人深藏不露。此时的祖赞正在砻江东岸的泊脱镇修整,这里是他的地盘。

“王子殿下,大理国国相高量成来了。”手下来报,这名手下进来并未行礼,而是如朋友相见一般的进来汇报。

吐蕃部族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规矩,祖赞只是说了声:“让他进来。”

手下屁都没放一个,直接转身走了出去。刚走不久,高量成便带着几名手下走了进来。

“大理高量成,见过祖赞王子殿下。”高量成倒是礼数周到,进来先躬身行礼。

祖赞王子摆了摆手:“坐吧,高相,非是我祖赞不信任你。你能代表你们的皇帝么,咱们干的事可不是件小事,你要知道,大宋这头猛虎的虎须可是不好捋啊。别到时候咱们偷鸡不成蚀把米,我白兰部可是吃过他们的亏。”

他说的是宋真宗时期的三都谷之战,据说当时六千宋军打败了三万吐蕃大军。更可怕的是宋军军仅仅阵亡六十七人,杀死吐蕃军近万余,可谓恐怖如斯。当时祖赞王子爷爷的爷爷就在这一战送了命。

高量成微微一笑:“王子不必担心,眼下大宋与蒙古激战正酣,哪有心思对付咱们。再说,咱们合兵攻打宋人的成都府,咱只是去抢一把,又不是占了他们的城邑。那大宋朝廷又不傻,他们西北有蒙古铁骑,东北有高丽虎视眈眈。那宋庭已经面临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若是再对吐蕃和大理开战,你觉得大宋有打赢的希望吗?”

高量成恐怕说的没错,赵桓还真不敢触碰吐蕃和大理。尽管吐蕃在边境一直打大宋边关百姓的草谷,赵桓也仅仅是将城外的百姓迁移至内城,并不与吐蕃正面冲突。

这已经有个蒙古和高丽了,赵桓御驾亲征西夏已经是举国之力。要是再加上吐蕃和大理再对大宋宣战,赵桓还真的是疲于应付。

他倒不是怕打不赢对方,就算四国同时开战,我大宋何惧。赵桓只是担心的是黎民百姓,真要走到那一步,大宋恐怕真的就是穷兵赎武了。

汉武帝能打,将匈奴打的闻风丧胆,可换来的代价是整个国家经济倒退。战争,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没人愿意开战。

到时候大宋百姓为了支持打仗,赋税繁重,百姓难以休养生息。而且一旦越线征税多了,就造成官逼民反。

祖赞想了想说道:“我不是担心这个,本王子可是听说你们的大理皇帝与宋人交好。恐怕他不会想对宋开战吧。”

高量成似笑非笑的说道:“这个就不用祖赞王子担心了,我是大理国相。我高家跺跺脚,皇宫都得地震。皇帝那里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就算陛下不同意,我们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本相带人攻打了成都府。等我们陛下去跟宋人解释,怕宋人也不会相信。”

祖赞点了点头:“好,高相。你可打听清楚了,成都府的宋军有多少人马?我们抢了成都府,宋人必定会反扑。所以咱们要尽早动手,抢他们个措手不及。”

“祖赞王子,咱们得约法三章,咱们两军联盟。一旦遇到宋军抵抗,无论是谁,都不可坐山观虎斗,都必须使以援手。”高量成说道。

他担心一旦自己的兵遇到宋军的包围或者自己落入下势,祖赞会带着他的人跑了。

祖赞说道:“这个自然,咱们既然是联盟,自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放心吧,咱们几时动手?”

高量成心中安慰了些:“我们派到成都府的探子回报,成都府不过三千宋军。咱们两拨军队可是过万人,说好了,拿下成都府财物平分。”

祖赞露出了贪婪的笑容:“这个好说,不过城破后女人先归我来挑。”
首节 上一节 473/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极品小军阀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