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465节

“他们我是没看着,倒是你啊,五十多岁的人了,怎么如此毛躁。”

“这是多大的事儿啊,老仆就恨着自己岁数大了,若不然也得提着刀跟少爷去杀人。”

“你啊,就踏踏实实的,十年都等了,还差这一时?”王言摆了摆手,吩咐了一些事,又写了几封信交给他,看着不得准信不想走的老管家,哈哈一笑:“最迟不过一年,去做事吧。”

“哎。”得了准话,王福生转头就走,干劲十足,他觉着还能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的。

知道了具体的情况,心中有了数,王言离开大宅子,久违的出去晃悠了一圈。

要说变化,当然是很大的。人更多了,更热闹了,人们脸上笑脸也更大了,孩子打闹的也更无忧无虑了。但其实也没什么变化,不过是产业又扩大了一些,加大了用工人数,这些都是由此带来的罢了。

现在的阳谷县在不算王家庄的情况下,差不多就相当于后来刚刚小康的乡镇。若是算上王家庄这种世界头把交椅的实业集团,那就该是类似于上海那种经济中心城市。

不过真说起来,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物价,反而还可算是全国最低,便是首都汴京都比不上。这是因为先前弄的那个大宗商品集散地,这里差不多是集中了山东、河北两地的大多数资源,而南方的货物过来,也是要在这里中转,借着这种便利,这里的东西基本上都不怎么贵。

阳谷县的用工薪资,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却也不少,因为王言定了最低标准,县衙坚决贯彻落实。哪怕是最低,这些人的工资,配合上不算高的消费,一个个活的也是非常滋润。老有所养,少有所学,中间的都有活干,好的三五天能吃顿肉,再不济的十天半月也能吃上。也没有人欺负,没有官员盘剥,算得神仙日子了。

王言无所事事的在王家庄、阳谷县晃悠了几天,无聊之下,突然想起水泊梁山的事。毕竟梁山人马都没了,现在这梁山不是无主了么。正好实在闲着,不如过去看看,就当旅游了。

想到就做,当即跟家里说了一声,带着几个长随直接骑马就去了郓城。

于郓城客栈休息一夜,翌日便一路打听着去了石碣村。

王大官人的富贵,是掩饰不住的,叫个逼人。虽然只是简单的一袭青衫,踩的靴子看着也不怎么样,但是腰间缀着的玉佩,骑乘的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更兼一身雍容气度。后边还带了四个壮汉手下,骑的马一看便是军中战马,穿着一样,都是利落的劲装打扮,腰间垮着弯刀,眼神中不时流转的精光露着凶狠的杀气,一看就是不好惹的。这样的配置,若是看不出是有钱人才怪了。

在石碣村众人好奇、警惕的目光中,王言轻快的跳下马,捋着马儿的大脑袋,摆手找过来一个老头子。

贵人相召,尽管内心害怕,但是也不敢躲,老头子颤颤巍巍的走到王言面前,拱手作揖:“小老儿见过大官人,不知大官人来我石碣村作甚?”

“想去那梁山上瞧一瞧,你们石碣村民打鱼为生,都能行船,想让你们出人带我们去梁山转一转。再于岸上找人照料我们的战马,这锭银子便是酬劳,劳烦老丈帮忙安排一番。”

说话间,大官人摆了摆手,后边的长随便从腰间的钱袋子中掏出一锭五两的小银子。一两银子一贯钱,而一贯钱是寻常人一个月的劳动所得,这五两银子不是小钱了,只是照顾照顾马,带着人去梁山转一转便可轻松得到。没办法,谁叫他是大宋首富呢,出手就得阔绰。

他不是冤大头,只是做善事罢了。毕竟这钱不少,一个成年人半年所得,可以解决家里的一些问题了。添置什么东西,买些药,再不济敞开了吃上几顿饱饭,都挺好。再说这点儿钱连九牛身上的一根毛都算不上,无所谓。

“大官人是找对了,我村中正是有许多人从那宋江头领,如今归家好好过日子,对梁山熟悉着呢。”拿了银子,掂量了份量,老头子露着豁牙子的大嘴笑的开心:“不过要说最熟悉的,还得是那阮家的小七,还有个活阎罗的诨号,他原是那水军头领,不过因为昏头穿了皇帝的龙袍,没能得着官做。那个黑丑的汉子就是,小老儿去找他来带着大官人前去。”

王言愣了一下,顺着老头子的手指方向看过去,人群中的一个汉子映入眼前。他的双眼突出,脸上都是疙疸,腮上长着黄须,光着膀子的古铜色身体,有着一些斑点,不过肌肉线条顺滑,看着倒是十分精壮。总结下来,就是长相磕碜的精壮汉子。

不是他没记住,而是下意识的忽略了,毕竟是个小角色么。这阮小七就如老头子说的,因为穿了方腊的龙袍,原是要封盖天军都统制,被夺了官职贬为平民,在家孝敬老母亲呢。

“行,就他吧,老丈安排人照顾好我们的战马,可能要逛上两天才会回来。”

“好说好说。”老头子连连点头,随即转身招呼着阮小七到一边说话。

磨叽了一会儿之后,阮小七又找了两个人,走过来对着王言拱手道:“这位大官人,我家的船就在码头,咱们这就去梁山?”

“走吧。”

“哎,那几位跟我来。”阮小七当先走在前面,带着王言等人到了码头,上了船就晃晃悠悠的向着梁山的方向飘去。

“听那老仗说你原是梁山的水军头领?”

正在船头上掌控方向的阮小七闻声回头,看了眼笑呵呵坐在船上的大官人,转回了头嗡声道:“都是过去的事了。”

“宋江死了,知道吗?”看着回头的阮小七,王言笑呵呵的继续说:“不光是宋江,还有那个李逵也死了。吴用跟花容二人,在宋江坟前的树上上吊自尽,就在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宋江选的,说那里与梁山相像。”

他能看出来,阮小七是知道宋江已经死了的。想也正常,毕竟宋江死了都有小半年了,阮小七好歹是退役的草寇,虽不问江湖事,但一些消息总也能得到的,人家就在那个圈子。

“大官人到底是谁?与在下说这些做什么?”

王言摇头道:“也没什么,就是听说了此事,你又恰好是梁山有号的头领,无聊之下与你说说罢了。看你的样子,宋江的死你也不怎么关心?”

阮小七没有回话,一声不吭的划着船。他就是赚到带路的钱,可没有陪着聊天解闷的钱。他也不爱说原来的那些事,两个哥哥都没了,越说越难受。

呵呵一笑,王言也不在意,身体随着船上下起伏,饶有趣味的看着景色。

其实也没什么景色,因为他们现在所处的是一片芦苇丛,高高的,遮住了视线,什么都看不到。在出了河道,离开芦苇丛之后,才算是看到了水泊的真正面貌。

水面波光粼粼,远处是梁山的山群,算是一个湖中岛。山上从峦叠嶂,绿树成群,长势茂盛,看着还不错。

就这么,一路无言,划了有大半个时辰,这才从石碣村到了已经有些破败的梁山码头。

梁山破败是正常的,因为自从梁山招安之后,这里就没有人再占山为王了。事实上最近两年时间,整个山东,已经被禁军扫了一遍,严厉打击占山为王的草寇盗匪。吸收阳谷县先进经验,所有犯罪人员,全都轻判不外贬服刑,就在当地服劳役,往死了干活。所以梁山这个好地方,自然也没有后来者敢占据。

现在只是有些左近打鱼的人,会在这里休息一二。也有些人在这山上开几亩地,耕作过日子。梁山没了,大家都挺高兴的。

踩着石阶向山上走去,晃晃悠悠的到了梁山一景,断金亭。此亭于悬崖之畔,三面环临深谷绝涧。十二根石柱,撑起一个歇山卷棚式的屋顶,四檐上翘,脊兽栩栩如生,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于亭中远眺,山下的广大水泊,远处的无尽群山,尽收眼底,顿生豪迈之感。

大官人背着双手,看着天边风光。

晁盖是不是在这眺着远方,满足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宋江是不是也在这里远眺,看着汴京的方向,研究着如何弄死晁盖夺权,又如何招安谋富贵……

梁山是个好地方,若是现代中,如同现在这般保留下去,绝对是个大火的旅游景点。好像是因为金兵入侵,大宋掘了黄河,致使黄河改道,导致这里的水泊没了源头。这一次肯定是不会没,如果没有大的地质变动的话,毕竟人祸他能免,天灾他却挡不了。

看过了断金亭,在阮小七的带领下,到了梁山又一景,忠义堂。王言注意到,阮小七看着忠义堂牌匾的眼中,满是嘲讽,看来他什么都懂,这里原来叫聚义厅的……

宽大的堂中到处都是灰尘,角落、房梁都是蜘蛛辛苦劳动的果实,还算平整的地面上,散落着百多把椅子,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忠义堂中却没有丝毫暖意,反而还是有些阴森。再加上人深处安静、空旷的环境中,自然有的那一丝心颤,感觉还有些恐怖。如是恰巧听说了一些梁山人马在这造下的恐怖故事,定然是极害怕的。

怪不得山下都有人种地过日子了,山上的这些东西却任凭荒着,是不敢动,怕惹了鬼神。当然主要也是没到那个份上,还能凑合过,要不然鬼神也不多啥。

看着摇头感叹的王言,阮小七没忍住,又问出了声:“大官人,你到底是谁?为何对梁山这么感兴趣?”

“不是感兴趣,只是无聊之下消遣游玩而已。至于我是谁……”王言笑呵呵的指着风吹雨打脏兮兮的玻璃:“那是我造的。”

阮小七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抱了抱拳:“阮小七见过王将军。”

看他这样,王言就知道是他的风评起作用了,不禁摇头一笑:“觉得我是人人喊打喊杀的佞臣?”

“草民不敢,将军帮助梁山除了高俅那厮,我们兄弟都是记着的。”

“那是宋江耍滑,脱我下水。若不是本就跟高俅不对付,单凭这一点,当时你们梁山就该换头领了。”

“总是帮了我们的,若非将军出力,我们还不知道被那高俅害成什么样呢。还有林冲哥哥,他总算是大仇得报,死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后悔了?”

阮小七没说话,躲着眼睛看向别处。

没有嘴硬的说什么不悔,折腾了一场,到最后也没得到什么,还是一个打鱼为生的平民。两个哥哥都死了,三兄弟剩下他一人,老母亲没事儿就哭啼啼,如何不悔。

“走吧,带我再转转。”

阮小七应了一声,继续做一个不称职的导游,一言不发。

王言没有心思理会心情不佳的阮小七,他对阮小七的心路历程没什么兴趣。毕竟劫掠生辰纲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钱花的多爽啊,每天只管酒肉快活,赌钱也不担心还不上,就可着最大的来,刺激啊。

他知道,阮小七从头到尾都不同意招安,不过是后来被裹挟着不得不从。从来和宋江不是一条心,更不要说招安之后,杀了高俅麾下虞侯的那个何成,可是他的手下,硬是自刎而死,宋江假惺惺的抹眼泪,再说此前还有晁盖的死在那里。或许晁盖刚死的时候,他不知道,但是过了那么久,怎么也该研究明白了。

虽然没做太多伤天害理的事,但是有今天也是自己选的,享受过了,罪也遭了,没什么可说的。他也不差水军的人,阮小七这个撑着小破船,还没文化的水军头领,也没什么可用的,懒的搭理。

如此,晃晃悠悠的在梁山晃悠了一圈,这看看,那瞧瞧的,这才在晚上坐船回到石碣村,也没有理会阮小七,带着手下骑着马儿,颠颠哒哒的回家去……

第四四六章 大事将行

对西夏的战争终于结束,几个主要城市,被西军整整围了一个多月,一直快到了年底才算是不得不投。每个地方都有死忠的忠臣,每个地方都有不愿意放弃自己权利的顽抗分子,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很强大的实力,哪怕是王朝末世,他们也有掌控别人生死的权利。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各个城池中并不太平。有人杀妻、杀子,有人抢劫财富,有人要献城投降,有人阻止不让,城内发生了几次火拼。面对未知命运,人性总是展现的淋漓尽致,都是人间地狱。

结果当然是大宋全盘接收西夏领土、人口,还有各种的牛羊马匹等等,算是小小的发了一波,抵过了之前打仗的损耗。

至于人口融合矛盾方面,西夏的地图看着是很大,但实际上人却没有多少,以前不过是三百万左右,现在经过战争,以及各种的内部火拼,最后活下来的人甚至二百万都不到。这些人,相比起人口以亿计数的大宋来说,没什么麻烦的。

赵佶采纳了王言的安置建议,原本的西夏人不分胡汉,全部留在原地,成年男丁筛选一番,够格的编入军队,不够格的劳役十年赎其与大宋兴兵之罪,妇女孩童还是按照原本那般放牧、种地。同时由大宋各地迁徙两百万人口填充,跟着西夏人一起种地放牧,同时兴建学社,适龄孩童一起进学。还有要出台一些政策,保障西夏人不会被大宋子民欺负的太狠。

欺负人,那是没办法避免的,更何况是因为国战被灭,成为大宋战利的西夏百姓。叫个人都有国家、民族自豪感,现在大宋够用,灭了一个国家,那当然与有荣焉,欺负西夏百姓是很正常的。不光是大宋百姓,就是西夏百姓,也天然的认为,自己战败了,就是没人权的下等人,被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闹大了可能当官的大老爷们也不会为他们做主,反而可能死的更快。

欺负人也是习惯性的,一开始可能是战胜国的自豪,到后来就变味了。长此以往,定然加重西夏人对宋人的怨念,从而开始怀念故国,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就会开始叛乱。前期可能很好平叛,但是打完了总要安抚,总要给西夏人一些渴求的利益。

如此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西夏人什么时候不满意了,那什么时候就造个反,来谋求他们想要的权益,叛乱由此频发。不用多久,西夏便成了羁縻的飞地,说不准什么时候再出个人物,未必不是下一个李元昊。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事的出现,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西夏人的权益就有其必要性。

不过因为战后已是隆冬,移民事项无法展开,只先送些粮食物资过去,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就好,所以朝堂上还有时间吵闹布置。

这一战的战后封赏,当然是吵闹的重中之重。这种灭国大功,肯定是要重赏的,而且还有相对应的军方抬头起势也要遏制,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而且还有王言这样一个首功之人,要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赵佶想要把王言抬起来,但是其他朝臣统一口径,抵死不从。这不是党争,这是保全谋身。朝堂上的人,是大宋最聪明的人,就没有傻子。从之前的几次事件中,所有人都知道了赵佶的变化,都感到了赵佶对他们的恶意。王言又是弄掉高俅、蔡京的主要推手,现在赵佶要抬王言的目的不言自明。

都是一个地方混的,更何况王言已经屹立十年不倒,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叫着王言佞臣,但是他们也知道王言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这些年过来,山东、河北两地被弄下来的人太多了。再加上其本身还能文能武,文能使地方安定繁荣,武能带兵灭国。这要是让他同朝为臣,给赵佶当着枪,他们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尽管赵佶想要一意孤行,但是文官的势力太大,他也不好使,害怕着呢。即便复北军和一部分西军将士已经回到了汴京,他也不敢同整个文官集团对抗。杀人没有用,反而还会惹的更大反弹。

所以这想法也就只能作罢,不过却也趁机做实了王言统领复北军这支大宋第一强军的领导权。除此之外,借着这一次的灭国大功,直接给他的散官阶升到了骠骑大将军,爵位更是干到了侯爵,另外还给加了个太尉的虚衔。反正这些都是没有用的,真的随便给,他的权力影响范围只有五万复北军。

朝堂上的事,王言懒的管,但是赵佶已经跟他暗示过,要办人,他想不掺合也没办法。索性就先弄几个地方大员的黑料,直接上折子参他们,朝堂上乌烟瘴气的便跟他没关系了。

现在给了他五万复北军的实际领导权,他当然不会客气。所以没理会朝堂上的事,又一次的开始补充复北军的人手。

这一次就不像之前从无到有那般难,因为在外面打了一年多之后,一起回来的有一万多人,还有之前送回去的,以及当作后盾的六千重骑兵,这就是两万多人。本来还有在军营中一直训练了几年,但是没有达到进入第一梯队标准的几千人,这就已经是三万左右了。

后进来的那些人,只要跟着之前的老兵们一起训练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影响。有老兵带领,言传身教,战斗力也不会差。

当然这些事都有明确的章程,也不用他从头到尾的盯着,他转头忙活起了准备许久的大事。

打下了西夏,大宋领土的边防线被拉的更长。同辽国的接壤范围更大不算,还要防备回鹘。虽然西夏的地利并不富裕,几百万人口在这么大的地方生活,一整就是几十里无人烟,但是大宋并不想放弃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所以那么长的边防线,他们还是全部都调兵防守。

为了防守,整个边军大调动。打了胜仗的西军有一半继续在那边驻防辽国,另一半调回到河北地区,而战斗力差的北军则是有一半被到原本的西夏与回鹘交界吃灰。这个布置,简单明了,就是为了首富幽云十六州,将辽国和鲁智深的势力赶出长城,敢出榆关外。这是在吸收了西夏的战利,休养生息个几年之后的又一目标。

这个事不光是赵佶惦记,朝臣也都惦记着呢。自从儿皇帝石敬瑭割了幽云十六州已有百年之多,若能在他们这一朝收复,定然名留青史,千古流芳。没人能抵挡这样的诱惑,都要考虑身后名的。

几十万大军,上千公里的调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攻打析津府的鲁智深所部,突然摆开阵势南下,同大宋北军对峙起来。

在此之前,早在宣和四年的开年之时,王言这些年暗戳戳培养的兵马就已经开始了调动。各地的庄子早都收到了指令,要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当然知道消息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毕竟黄巾起义在前,这种消息的保密级别当然很高。只是到了各区域负责人那里,他们会先让管辖的那些庄子做好一些准备,临到了时间,才会告诉他们实情。

辽东的那些兵力,更是早都偃旗息鼓,不再与辽、金开战,明面上是经商发展,暗地里,却是抽调了两万人,乘船从登州登陆,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通过商队慢慢的送到了汴京内外。作为人口百万,人流量极大的超级大城市,万把人的流入,连点儿水花都掀不起。

武松那边也已经准备好了,最近正以扫匪的名义,在京东西路的各个府城转悠。还有其他城市中的商行,也都有收到通知。

十多年的时间,当然各方面准备都十分想尽。事实上以现在的实力,又是在内部造反,不是从外部强攻,即便现在这个时候因为消息扩散,导致走漏风声,也没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打一仗罢了。现在这个时候,地方禁军要进京勤王,已经来不及了。

在这些准备都完成之后,鲁智深那里开始试探进攻,给驻防的北军施加压力。赵佶下旨催促王言进京,因为这是他信得过的,有战略还能打的,想要听一听王言的意见。

送了传旨的太监出去休息,王言慢悠悠的背着手往院子里走:“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吧?”

身边的老管家点头道:“放心吧,东家,自得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五日之后,五月初一,我们安插在北军中的人便会与鲁智深配合,将其余人等拿下。而后便按照东家先前吩咐好的,开始整军抚民,北伐析津府。”

作为亲信,老管家的儿子王明安,不是平白调往沧州的。治理地方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文武官员的拉拢渗透,为的就是不能因为他这边在国内造反,耽误了北边的军国大事。可以就近掌控边境地区的军队、民生,不耽误国防。

至于西军那边,虽然也有他的人,但是他却没有动。因为除了这一次赵佶为了安全调回汴京一部分,剩下的都在外面国防呢,即便想要回京勤王也是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来说,他变更政权的速度很快,而边军是要靠中央调拨物资的,这就先天的卡着他们。若是有人趁机生事,想要自立为王,或者是打回来,抢掠沿途百姓,那么他的脑袋一定会被砍下来,没有造事的机会。

王言点了点头:“那就好,福叔,辛苦你一下,先掌控山东大局。等事情平定之后,再进京吧。”

“东家说笑了,都是老仆该做的,眼看咱们老王家就要光宗耀祖了,哪里有什么辛不辛苦啊,都是为自家做事。东家只管放心,这些地方咱们就数山东掌控最深,如有宵小作乱,保管他干活干到死。等到再见,就该叫东家皇上了啊……”

哈哈一笑,预备皇帝选手王言同志拍了拍老管家的肩膀:“好了,去做事吧。”

首节 上一节 465/6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捉诡二十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