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399节
最后。
七条连接车站的海底通道。
先后不一地被震裂成了数段残骸。
将仍然在里边穿行的数千辆地铁列车和大中型货车。
全部埋葬进了海底。
这个时候。
尽管经过快速水泥特别加固的7座出口车站。
仍然还能坚持。
但外界已经从偶尔出现,变成了日常的剧烈海底震动。
却让修复海底通道的代价。
提升了无数倍。
不再具有可行性。
从镇海市避难所抢救物资的行动,就此正式宣告终止。
苏武在这场行动中。
最终总计获得了约9200万吨普通物资,8000万立方米燃油,以及数十万吨的稀有资源。
基本把镇海市避难所掏空了大半。
虽然最后那里面。
仍然还有大约4000万吨普通资源,数千万居民日常所使用的大量轻工业产品,以及保证避难所运行的各种各样的基础设备,没有来得及运走。
但相比于收获,这些其实已经不太重要。
“暂时就让它们,沉睡在出口车站里边吧。”
“等未来科技升级到一定程度。”
“能够以低成本的代价,抵御住频繁的地震和超越音速的风暴以后。”
“再去接手那些没来得及运走的资源。”
有些惋惜的最后看了一眼,只剩下了7座出口车站的镇海市避难所。
苏武下达了让滞留在那7座车站内的机器人军团。
自行从海底返回的命令。
和人类不同。
机器人军团不需要任何维生设备。
有足够的能力,可以直接在水中活动。
只不过,在目前混乱的海底环境中。
这些机器人想要跨越100多公里的距离,成功踏上海岸线。
不损失一半以上的数量,基本不可能实现。
对于这些损失。
苏武早已有所准备,并没有太过心痛。
机器人们在过去几天里创造出来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它们本身价值的许多倍。
算是死而无憾。
而结束了对镇海市避难所的搬迁工作。
意味着苏武的势力范围的边缘。
转移到了以临海避难所为主的海岸线那里。
从此以后,除了仍然还在持续,但规模已经逐渐开始缩小的对海底其他避难所的搜救以外。
苏武的防御中心。
将可以彻底放到临海山区的那些临时仓库那里。
“临海山区,目前是以工厂,机器人,还有无法食用的普通资源为主。”
“不存在任何人类和食物。”
“对于紫晶体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因此也不会有多少防御压力。”
“留下大概10万台普通蜘蛛机器人,以及一辆先驱者级陆地驱逐舰坐镇,差不多就足够了。”
“剩下的武装力量。”
“可以全部跟着商队列车,还有剩下的2000多万没有来得及转移的镇海市人口。”
“只要在未来十几天内。”
“把这些人口也带到农家小院。”
“接手镇海市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
“下一阶段。”
“就该开始着手针对萧江行省的行动了。”
对于从宋鸿手中交易过来的萧江行省。
苏武报以极大的期待。
不只是它拥有两倍于镇海市的人口。
还有它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那座超过1000万储量的铜矿。
让苏武忍不住有想要亲自赶过去挖掘的冲动。
因为铜矿。
正是制作雪地运输车和陆地战舰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
只要拥有充沛的铜矿石供应。
苏武立刻就能再掀起一场大规模的生产活动。
将在接收镇海市的资源后。
本就跳跃式的增长到450支的商队列车。
继续再扩充到600支以上。
第312章 攀升的威胁
不过,不管再怎么迫切的希望。
时间依然在以不紧不慢的速度前进。
到了苏武目前这种势力规模。
很多行动和计划。
在严密的计算,以及海量的人力,物力和情报的支撑下。
精准的就如同预言一般。
不存在提前和超出预期的可能。
4月13日。
第3批人口转移开始。
伴随着新近生产的100支商队列车,也陆续加入转移的队伍。
绵延在宽江流域大地上的商队列车洪流。
一次性运载起了600万人。
这批几乎相当于一座末世前大型城市的人口。
在迁移中。
让沿途的冰川与冰原都变得热闹起来。
海量相关的照片,视频,甚至是各种各样的衍生创作,被发送到了网络上。
创造出了一种独属于末世环境下的特殊繁荣。
被冰雪覆盖的寂静平原上。
某支商队列车的车厢中。
一名年轻男性正拿着手机进行直播。
他将镜头对准车窗外。
用带着一些激动和新奇的声音,向网络另一边数百名的观众进行解说。
“再过几分钟。”
“我们就要进入前方那片冰雾中了。”
“根据我查询到的资料。”
“那片冰雾被命名为a027号低温寒流。”
“覆盖面积大约在140平方公里左右。”
“最狭窄处仅有3.2公里。”
“别看它规模不大,实际上已经前后存在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
“是整个东洲,目前已知存在时间最长,内部温度最低的寒流之一。”
“如果只是开着普通的改装越野车。”
“在闯进去后,基本就别想再活着出来。”
上一篇:升一级等于别人升十级,无敌了
下一篇:什么卡崩副本?我在正常玩游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