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第542节
【有这些无人机,墨西哥和阿美莉卡边境政策就再也没法限制我们,如果全体出动,一次就可以运送两吨,除了毒品,我们还可以运送别的东西。】
【先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是他们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他们!】
将这几条消息发出去,斯坦利就一直盯着屏幕,等待德米特里的回应。
但德米特里一直没有回消息。
就在斯坦利以为德米特里已经准备放弃时,他手机响了,手机上闪烁的号码,是他控股公司财务的电话。
电话接通,财务甜美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
“老板,刚刚收到了一笔450万美元的转账,这笔钱要打给谁?”
“我待会发个账号给你!”
“好的!”
挂掉财务的电话,斯坦利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放肆,到最后,直接咧开嘴猖狂的笑了起来。
在猖狂的笑声中,他双手放上键盘,给德米特里发去消息。
【先生,资金已经收到!请静候佳音!】
…………
葫芦市,船舶重工集团总部,谭川的办公室。
高海推开房门,将他人肉携带的资料送到谭川面前办公桌上,又将资料分成两份,双手按着这两份资料,神情激动地说道:
“左边这份,是小米重工按照目录,整理出的,他们能够突破的技术名单。”
“右边这份,是他们搞不了的!”
“谭总你看一下,有什么要说的,你说,我记,然后一起带回去!”
两份资料厚度差不多,目光在这两份资料上停留片刻,谭川选择先看没法突破的资料。
伸手拿过一份,一眼就看到了封皮上的文字。
【鄙人不擅武器】
游龙一般的文字,偏偏写这么几个不着调的字,谭川摇摇头,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
将拿到手的文件翻看完,随手放到一边,又拿起另外一份。
同样的标注,这一次,谭川没有继续忍着,而是直接笑出声来:“这家伙还真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发现没法突破的技术上都是这几个标注,后面那几份文件,谭川就没有继续看。
将几份不能突破的文件放到一边,他拿起小米重工可以突破的那些资料,看清楚封皮上的标注,他笑得更大声了。
“可惜了,这小子不是我的学生,如果是我的学生,整个研究团队还能活跃一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每个人都皱着个大眉头,就好像别人欠他几百万一样。”
资料看完,谭川拿起桌上电话,给团队的几个分项负责人拨去电话,让他们来办公室一趟。
几个负责人动作很快,20分钟不到,就汇聚到办公室。
看到高海,几人还热情的打招呼。
打完招呼,他们的目光就齐刷刷落向谭川。
前两天谭川出去了一趟,回来就告诉他们,航母制造工作会加快进度,而且会有一个非常强力的团队加入。
可过去了几天,没看到那个团队的人,甚至连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他们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谭川听错了。
现在又突然把他们叫过来,说不定就是想公布那些消息。
在这几个人好奇,探究,疑惑的目光里,谭川双手将面前的资料往前一推:
“前几天和你们说的那个消息,现在确定了!”
“这些资料,是那个研究团队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整理好的,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你们几个把这些资料看一下,然后下去整理一下相关研究的前期资料。”
“然后把资料和人员打包,交给我们的高海高代表,他会带着相关资料和相关人员,去那个兄弟单位驻扎,都看一下资料。”
几句话,说的刚到的几个负责人面面相觑。
他们想过各种可能,却唯独没想过是这种可能。
他们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团队,能够半路加入这样的项目,并且半路要走别人的研究资料。
带着这样的疑问,最靠近高海的那个负责人扭头,向高海问道:
“高代表,这个团队真的是来帮忙的吗?”
“确定不是帮倒忙吗?”
他问出问题,旁边人也连声附和:“高代表,从航母外壳运到华夏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推进项目。”
“那么多年过去,我们好不容易才看到一点曙光,好不容易才熬到黎明前的黑暗。”
“这突然加个团队进来,我们该不会又得回到深夜吧?”
突然的问题,让高海有些错愕,他看向谭川,想从对方脸上看出此刻心里的所想,可偏偏谭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他没法看懂谭川心里在想什么。
抿着唇思考片刻后,他发出一声叹息:
“的确,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我们的确就是处于黎明前那最后的一抹黑暗。”
“只要度过黑暗,那我们看到的就是光明。”
“可问题在于,没人知道黎明到底什么时候到来,也没人知道,这黑暗中有多少变数。”
“我们现在,要尽量避免这种变数!”
“所以才会引入这个团队!”
“我高海以我的名义……”
“我谭川以我的性命作为担保,这个团队加入,会让黎明到来得更快!”
第388章 信号干扰!
谭川的声音铿锵有力,直接盖过了高海的声音,在这声音落下后很久,高海才浑身僵硬地转过身体,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死死盯着说话的谭川。
被高海和其他几个负责人盯着,谭川先看了一下自己身上,确认自己身上没有东西,他这才翻着白眼问道:“看什么看?没看过我们这些老逼登发誓是吧?”
“没见过!”高海很认真的摇头,摇完脑袋,他又赶紧绕到谭川身边,弯着腰对谭川说道:
“主要是没必要,这种事,我们来承担责任更好。”
说话时,他还抬头挺胸,准备用手拍胸膛。
然而就在他用手拍胸膛之前,谭川平静地对他翻了一个白眼:“你算哪棵葱?”
问完问题,谭川又用目光从头到脚打量高海,最后嫌弃地摇摇头:“你还没鲁省的葱高!”
“可惜了!”
两句话,高海所有的话语都被堵在喉咙里,也将他准备说的那些话打得烟消云散,他脑子里只剩下一句话,还没有鲁省的葱高!
没有葱高!
骂人不是这么骂的!
眼看高海被自己的语言打击到,谭川又转过身,目光又落向那几个负责人:
“我刚才说的那些不是在说笑,前几天的消息也不是捕风捉影,现在,去把资料准备好,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然后和高海高代表一起出发。”
和几个负责人说完话,谭川又回头看向高海:
“别想了,鲁省有记录的大葱高度是两米,咱俩都不如葱!”
“和他们去做好交接。”
把几个人赶出自己办公室,谭川转身走向左手边的墙壁,墙壁上,挂着一幅进度表。
表格很大,占据了整个墙壁。
横向,是时间。
竖向,是各个工序的名字。
在这一横一竖交错的表格里,有红色和黑色两种颜色的字体,黑色是已经完成的进度,红色,是延迟的进度。
红色和黑色交错,各自参半。
盯着这个计划表看了很久,谭川拿起旁边的红色记号笔,抬手就在这个巨大的表格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叉。
画完红叉,将记号笔往桌上一丢,他拿起桌上的望远镜,转身走向窗户。
在他窗户对面,大约四五百米的海边码头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浑身锈迹斑斑的船只。
用望远镜看过去,还能看到一些人在上面穿梭,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着急。
看了几分钟,谭川放下望远镜,拿起一旁挂着的安全帽,又穿上反光背心,走出办公室,从隔壁办公室摇了几个人,带着这几个人一起,向着远处的大船走去。
上了船,一直走在谭川身后的人绕过谭川,站在他前面,拿着图纸介绍道:
“其他区域的主体结构已经调整完毕,包括你前两天吩咐的动力舱调整,现在工人正在做细部结构处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艘船的上层甲板以及机库。”
“如果用我们一开始的想法,这两个东西加起来,保守1.5万吨,不保守一点至少2万吨。”
“拿到数据我们就可以确认需不需要进一步改造,如果不需要改造,那我们就可以把内部结构调整好,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完,等候相关材料进场。”
没有覆盖甲板的航母,一眼看过去,感觉就像是很多没有盖板的房子一样,而机库的位置空荡荡的,缺了一大坨。
在下方,是这艘船原本的骨架结构。
苏联在轻工业上是一坨,但是在重工业上,他们依旧能保持斯拉夫人特有的严谨。
盯着那一大块空缺看了好久,谭川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催一下……”
随口说出几个字,他又想起在现场的那帮研究员正在被他打包,准备送往小米重工。
想到这里,他无奈地叹一口气:“走吧,回去!”
资料对接的工作很无聊,但又不得不细心,高海站在如林一般的资料柜面前,站在前方的资料员交接一份资料,他就记录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