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大巴黎除名后,我带英格兰夺冠!

大巴黎除名后,我带英格兰夺冠! 第50节

  之前的观赛笔记,更多是分析和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汲取和模仿。

  但现在,拥有了这个“空间织网者”的种子……他感觉自己拿到了一把钥匙。

  一把可以尝试去“创造”、去构建属于他自己战术构想蓝图的钥匙!

  他要分析的,不再是法兰克福做了什么、我们怎么应对不足,

  而是可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推演

  “如果是我在场上,我能看到哪些别人看不到的‘网’?我能如何引导球的流动,去编织属于霍芬海姆的进攻?”

  严渊保持了镇定,弯腰捡起掉在笔记本上的笔,他坐回沙发,继续写这一篇没完成的比赛总结。

  他需要时间,需要绝对的专注,把今晚这场失利的“养分”和他脑中刚刚获得的新技能结合起来。

  输球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但从失败中破茧而出的新能力,给了他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感。

  窗外,霍芬海姆的夜色深沉,队友还没回来,训练场上空无一人。

  但在严渊的宿舍里,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风暴正在掀起狂潮,这场“风暴”的风暴眼,就是严渊自己。

第49章 纳帅的考校和技能应用

  比赛第二天早上,纳格尔斯曼带着球队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球员们可以稍作休整,但严渊知道,属于他的“考试时间”到了。

  他没等多久,助理教练克拉默就找了过来:

  “严,头儿在办公室等你,带着你的笔记本。”

  严渊攥紧手里那本记满了战术思考的笔记本,深吸一口气,推开了纳格尔斯曼办公室的门。

  房间里有种刚结束长途旅行的轻微混乱感,纳帅本人有点用脑过度的样子,头发乱糟糟的。

  他正站在战术板前,听到门口的动静,锐利的目光立刻扫了过来。

  “来啦?坐。”纳格尔斯曼指指战术板前的椅子,单刀直入,

  “把你看法兰克福那场的想法都说出来,他们做了什么?我们哪里卡住了?你自己觉得,我们能怎么踢得更好?”

  没有寒暄,没有对输球的感慨,开门见山就是战术问答。

  严渊并不意外,这正是恩师习惯的风格。

  他摊开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在直播时的观察和分析。

  他先讲法兰克福开场的高位压迫陷阱如何切断了霍村后场出球线与边翼卫的联系,迫使中卫只能频繁开大脚,导致前场控球率惨淡。

  然后点出加西诺维奇在由守转攻时的关键枢纽作用,以及霍芬海姆中场对其限制不够到位的问题。

  接着是进攻端的停滞…

  还指出乌特被贴身死扛时,边路的支援和后排插上的时机过于迟缓和单一,没能有效利用对方高大中卫转身偏慢的弱点。

  他也提到了格纳布里那粒精彩的进球,这是少数几次通过精心设计的交叉跑动撕开了防线,可惜的是这样的配合,从整场看还是太少了。

  纳格尔斯曼全程听得非常专注,手指偶尔在桌面上敲击一下,偶尔会打断严渊,然后追问细节:

  “你观察到他们后卫线在高位压迫后的整体回收速度了吗?”

  “那个丢球前的区域保护,你觉得乌特的位置该在哪里更合理?”

  “如果换做是你,在对方那样站位的情况下,持球在中圈弧附近,你会优先考虑哪两个出球点?”

  问题一个接一个,犀利且精准。

  这个场景乍一看有点像大学生的毕业答辩一样。

  严渊精神高度集中,将自己那晚看比赛时通过“空间织网者”技能初体验获得的、超越普通观察的全局理解融入了回答。

  他描述的不是单个球员的动作,而是试图描绘出法兰克福球员移动形成的“线”与“网”是如何在他们身后制造出可利用的“洞”。

  “简单说的话…他们的整体移动像一张密度很高的网,试图把我们的人和小范围配合死死缠住…

  我们需要更多的三角传递和突然的斜向拉扯,尤其是边翼卫和中场内收或前插的时机要更同步、更大胆一点,去切割他们的网…”

  严渊最后尝试用这个自己刚刚内化的“网”的概念做总结。

  纳格尔斯曼沉默了十几秒,目光从战术板移到严渊脸上,再移回笔记上几行清晰标注的要点。

  然后,他嘴角微微向上扯了一下,虽然不是大笑,但熟悉纳格尔斯曼性格的人知道,

  这已经是极高的褒奖了。

  “相当不错,严。”他点头,手指点了点桌上的笔记本,

  “你的观察力依旧出色,思考的深度也够了,特别是你提到的这个‘网’的动态理解……很有意思,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

  他拿起桌上的笔,直接开始在严渊的笔记本上划动,

  “这里,关于对方的加西诺维奇,你注意到他枢纽作用很好,但有一点可以补充:他在转换瞬间的接球脚通常习惯用左脚,我们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

  他又在另一处笔记旁补充道,

  “还有关于边路宽度缺失的问题,你提到福格特的困境是对的,不过我们需要平衡风险…他必须更靠近后防线…然后形成一个三角保护…”

  十几分钟过去,纳格尔斯曼毫无保留地在严渊的笔记本上添加了更多战术细节和应对策略的小tips。

  这不是单纯的指点,更像是师父在给悟性上佳的小徒弟开小灶。

  纳格尔斯曼把他十几年积累下的经验和洞见,用最朴素的方式灌进严渊的脑子。

  这莫名有一种菩提祖师给孙猴子开小灶的感觉。

  “好了,小子,”纳格尔斯曼放下笔,合上笔记本递给严渊,

  “你的考校通过了,现在可以去训练场了,下周对美因茨,我等着你表现。”最后一句话纳帅说的很平淡,就像在说一项理所当然的安排。

  严渊接过变得沉甸甸的笔记本,心也跟着沉实下来。

  他没有狂喜,也没有觉得惊讶,毕竟他已经是球队最近固定的主要轮换甚至常备首发之一。

  但教练亲口确认即将重返赛场,以及那份在考校中得到的认可与新的知识“加餐”,还是让他感到一种被信任的暖意和跃跃欲试的力量。

  他用力点头:“完全没问题,头儿,那我先去忙了。”

  接下来的日子,训练场成了严渊练习和实践新领悟的主战场。

  他投入了加倍的热情和专注。

  而那份新技能【空间织网者】在经过对阵法兰克福那场憋屈比赛的分析洗礼和教练考校后,似乎被彻底激活了。

  在日常的分组对抗和战术演练中,严渊眼中的球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

  曾经需要靠经验和快速思考才能在脑海中模糊勾勒出的队友与对手跑位网,现在几乎是实时动态地在他视野里铺展开来。

  那些无形的连线,比如队友之间的传球可能路线、对手防线移动时拉扯出的空间、以及双方攻守转换时暴露出的缝隙,

  在严渊眼中都变成了一种可视化的信息流。

  这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

  他的决策更快,更准了。

  在一次简短的半场攻防里,

  鲍曼手抛球给到阿米里,阿米里刚接球转身,准备寻找前方的出球点。

  几乎在同一瞬间,严渊已经动了起来!

  他的大脑瞬间完成了对整个比赛场景的阅读:左边后卫的位置被对方前锋稍微牵制住,中路两名队友似乎都被盯防着,但右路……

  对方左边卫站位稍稍内收,而队友乌特一个突然的假跑横向带开了贴身的中卫。

  同时,阿米里身前,一个不算大的空当正快速形成!

  严渊的身体比思绪更快!

  他甚至没有喊叫,只是用一个极快的折返跑从肋部斜插向那个空隙!

  阿米里本打算分给左路,但眼角余光捕捉到严渊鬼魅般的启动和精准指向空当的路线,

  没有丝毫犹豫,脚腕一抖,一记恰到好处的直塞精准送到了严渊前插的路线上!

  这个球传得太舒服了!

  严渊没停球,甚至不用调整步点,迎着来球顺势一趟,瞬间就突破了对方的第一道封锁线,直接面对中后卫!

  一次流畅到让人窒息的快攻雏形就这么简简单单打出来了。

  格纳布里忍不住拍了下大腿:“这球跑得太贼了!阿米里!严!你们俩提前沟通好了???”

  这样的默契场景在训练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严渊不再仅仅局限于完成自己小范围的传接配合,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扮演“连接点”和“路线规划者”的角色。

  他似乎在引导着球更高效、更致命地流动。

  有些传球线路,前锋乌特接到时都会有一丝意外:

  “嗯?严,你是蒙的吗?你怎么知道我这里空了?”

  “不是蒙的,你知道的,我是机器人,我的系统最近又更新了。”严渊用自己的那个“机器人”梗来回答,又逗乐了伙计们。

  主力的门将鲍曼在一次训练后,抹着汗对队长福格特说:

  “这小子最近是吃错药了还是升级了?以前他是快,是灵光一现,现在……感觉他看球场的角度跟装了雷达似的?”

  福格特也点头:“可不?球到他脚下处理得快了不少,传得也更刁钻了。”

  纳格尔斯曼站在场边,双手插在训练服口袋里,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他看到了严渊在对抗中更自信的出球,看到了他用一脚不经意的传递突然撕开了看似稳固的防守站位,看到了他对无球跑动的时机和线路把握得越发精准。

  那个关于“网”的比喻,似乎正被他这个爱徒在脚下一点点具象化。

  严渊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每一次启动、每一次触球、每一次抬头观察,那“空间织网者”的视野都在悄然运转。

  他不再是几场前仅凭系统技能和身体本能冲刺的他。

  他开始像一个真正的建筑师,试图在激烈的对抗中,用传球和跑动去构造出最有效率的进攻蓝图。

  训练结束后的复盘室里,严渊依旧积极。

首节 上一节 50/4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队友仨熊孩子,白月魁崩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