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洪荒之天帝纪年

洪荒之天帝纪年 第292节

孔丘道:“我虽写成了《周易》,但对于天地大道仍有迷惑之处,听闻洛邑守藏室中有一圣人,通达天地运化之道,博通古今之衰变,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何不前去请教?”

姬玄淼道:“我之学说将成,在此之前,和贤者论道,取长补短,实在妙不可言。孔兄所言圣人,可是李伯阳前辈?”

“不错,正是这位贤者。”

二人都是修为强大之辈,施展纵地金光之术,穿行于六合大阵之中,速度飞快,只需半日,就能抵达洛邑,所以也并不着急,一边走,一边谈论起这位贤者。

“这位前辈来历奇特,据说楚国有一年轻妇人,在河边玩耍,见水中飘来一枚里子,捡起来吃了,于是有了身孕。”

“只是这一怀就是八十一年,生下一个白头发的儿子,指着家里的李树说自己姓李,于是取名李伯阳。又因少年而老相,所以又称老聃。不过这位贤人聪慧无人能及,少年之时便穷天下至理,通达一切事物变化,后来做了大周守藏室官。”

姬玄淼叹道:“守藏室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名闻遐迩,声播海内,实乃我辈楷模。”

二人一路怀着景仰之心来到洛邑,以二人人族大学者的身份,就算学说得不到推崇,却也不会受到怠慢,更何况二人还是修为强大的仙人,想要见老聃并不难。

姬玄淼见老聃后语刑名法度,老聃笑曰:“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你之道,乃使民畏之,乃下道也!”

姬玄淼摇头道:“前辈之道,乃小政府,使民自治。我之道,乃大政府,以法治天下。你之道适合乱世之后的休养生息,而我之道适用于一切时期。”

姬玄淼的法家理念虽然和老聃的道家理念有所不同,却也有共通之处,对于以法治国,二人都认同,区别不过是法治程度、政斧对民间的影响。

他在这里得了不少启发,《玄子》一书,终于成就。

“我姬玄淼观百代之治,察乱世兴衰,今立法家学说,以法治民、以术御人、以势凌人,法术势并用,劳心而不劳力,治人而不治于人。此天子之学、帝王之术、富国强兵之策、混一天下之道也!”

此时老子五千言未出,儒家学统未立,诸子百家都在酝酿阶段,姬玄淼以法家开百家学说第一先河,得人道无边大运。

只听话音落,天地有感,这是推动人族文明变革的关键一步,无量功德降落,六成落在姬玄淼头上,修为直入大罗,眼看要破准圣关卡,被他一把将功德推到《玄子》之上,加上另四成功德,足有六成之多,使得这本巨著瞬间成就强大的功德灵宝。

命运长河中再起波澜,迷雾散去,一幕幕记忆片段浮现,想起自己的身份,自己转世的目的,姬玄淼神情怔楞,恍如隔世。

第三零一章 老聃化胡为佛,仲尼绝笔春秋

随着法家创立,人道璀璨的文明增添重要一笔,自此,贯穿整个人道长河,影响整个人族文明的学说现实。

其意义之大,流传之久,甚至超越了周易,超越了诸子百家任何学说,是人族三皇五帝之后,罕见的大功德之事,人道气运再次勃发,酝酿的无上造化更进一步,和姬玄淼之间产生了一种极神秘的联系。

老聃和孔丘也有些怔楞,老聃是没想到被姬玄淼抢了先,得了百家第一的机会。

而孔丘则压根不知道立一学说还能得无边功德,这不由让他正式创立儒家的心思更坚定了些。

而另外一些寻求机缘的大能同样如此,不过创立一家学说并不简单,这是仅次于立大教的行为,不但要有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还要符合自己的道,更要契合人道发展,对人族产生的作用越大,得到的功德也气运越多。

姬玄淼创立学说之后,被周天子请到王宫中请教法家之道,听后虽心向往之,但魄力不足,无变法之雄心和胆识,只能扼腕长叹。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道:“糠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始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令人一夜不能入睡。仁义给人的毒害令人糊涂,对人的祸乱没有能比仁义更为厉害的。”

“你要想让天下不丧失质朴,就该自然而然地行动,一切顺应自然规律,又何必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一样?”

“白色的天鹅不用每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必每天用黑色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鵝的白都是出自本然,没有谁好谁坏之说。人世的一切都是自然发展,你又何必非要套上仁义的枷锁,去强行规范孰对孰错?这只是你理解的对错,不是普世共通的对错。”

孔子道:“天地间本无对错之说,但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有好有坏。我之道,便是上体天心,以仁道合于天道,将好坏分为对错,譬如阴阳,白多则黑少。吾以此引导人道发展,使万事万物偏向好的一面,而规避坏的一面。”

老聃叹道:“嗟乎,丘已得道矣!”

孔子从老聃处归来,三天不说话,姬玄淼问道:“你见到老聃,觉得其人如何?”

孔子道:“未见其人时,我觉得他应该像龙一样,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但等我见了他,才知道龙远不能形容他之万一,他是道之化身,天地奥秘的终极体现,我所见过的人中,没有谁能比他更合乎大道。”

姬玄淼道:“这是孔兄孤陋寡闻也,三界之大,圣贤之辈不知凡几,就说孔兄,来日成就比之老聃也不差,届时再回首今日,方晓道无止尽,曾经的自己,乃井底之蛙也!”

孔子默然半晌,嘿然道:“姬兄所言甚是,此刻的我,再看在鲁国的我,同样恍如隔世,来日方长,君子自强不息,当终日乾乾,以求大道。”

“好,孔兄此言大善!”姬玄淼道:“不知接下来,孔兄有何打算?”

孔子道:“我当继续周游列国,完善我之儒学,希望早日能和姬兄一样,成一家之言。”

姬玄淼道:“我欲传道讲学,宣扬法家思想,还是和孔兄一起吧,你我儒法并用,说不定更有奇效!”

于是二人辞别老聃,转而踏上前往卫国之途,孔子道:“老聃前辈已经学究天人,收藏室中书籍无不倒背如流,为何还要在此地呢?若是传道天下,岂不是人间幸事?”

姬玄淼笑笑,淡淡道:“老聃正在整理玄门理论,成就道家学说,使神秘高邈晦涩的教派学说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浅显易懂,却又道理高深的普世哲学。”

“这就和孔兄的《周易》,我之《玄子》一般,虽没有修炼秘法,但所含道理无所不包,尽是天地事物运转的规律,神仙凡人都可看得,都能领悟。”

“这是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统合整个玄门理论和气运,成为影响力更加广泛的道家统一教派。”

“此一举动,使玄门理念扎根于民间,不再局限于信徒之中,人人皆能领悟。小到可做人生指路明灯,大可做治国安民之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气运亦绵绵不绝。再结合更上一层的修炼成仙之法,玄门气运稳固,此后或有起落,但永无衰落之时。”

孔丘若有所思,他虽不语怪力乱神,但并不否认他们的存在,只是觉得君子直道而行,不必为此大惊小怪而已。

“这样一来,此后玄门三教亦可统称做道教,这无形间又合‘道’之一字,先天沾染几分气数。作为洪荒第一个建立的教派,玄门的确有这个资格。”

就在二人谈论老聃的时候,他也在整理自己的五千言。这是要合于人道,在人族扎根的东西,以人族的身份来进行,冥冥中自然不会有隔阂,使得道家理念真正的和人族文明融合,彼此吸收。

就算有朝一日道家学说衰落,但别的学说吸收了其理念,也算是另一种存在方式了,自然会分润气运,若反过来打击,说不得就会形成佛魔之间的关系。

时间倏忽而过百年,老聃以道家思想写成了《道德经》,转世人族的使命即将完成,于是辞了官职,骑牛往西而去。

大赤天中老子有感,对坐在面前听道的多宝道人道:“时机已经到了,佛家派了药师佛下界争夺人族造化,此时并无心思发展大乘佛法。关于大乘之法,我已经为你讲解清楚,届时你立大乘佛教,做一方教祖,岂不比现在的阶下囚要好?”

多宝道人面无表情的道:“师伯放心,弟子已经有所明悟。只是我若立大乘佛教,佛门圣人出手杀我,该当如何?”

老子淡淡道:“他们若出手打杀你,贫道就让老聃打杀了药师佛,让他彻底身死道消,既失去抢夺人族造化的机会,连青华大帝的野望也幻灭掉。”

多宝道人嘴角闪过一丝冷笑,这个师伯果然心狠手辣,面上慈眉善目,如邻家老爷爷,但做起事情来,却果断异常,刚灭掉截教不久,又开始布局坑害佛教了。

只是这对自己有利,既然注定要转世入佛教,反抗不了的话,就要积极接受,开始谋求最大的好处。

首节 上一节 29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召唤大佬

下一篇:天庭越狱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