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重生成蛇,在现实世界开创修妖法

重生成蛇,在现实世界开创修妖法 第124节

这些天的时间,叶秦已经逛了不少名刹古观,却是一无所获,没有在其中寻找到任何观想机缘,也没有发现任何特殊之处,更没有找到斑驳岁月片段。

最后无奈之下,叶秦甚至赶往了陵园、墓地,乃至一个较小的古墓遗址。

但奈何,依旧没有收获。

即便叶秦有修为加持,逛了这么久也有些累了。

“算算这些天去的道观还有寺庙,加在一起怕是有十几个了。雾都已经被我逛遍了。”

叶秦都要忍不住怀疑,到底是这些地方的问题,还是他自身的问题,以至于这十几个当中竟然没有一个特殊的。

难道他的运气真的有这么差?

还是说左慈墓地太稀有?

叶秦心中微微有些郁结,不过很快重振旗鼓,想当初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才终于悟道成功。

西游记里面师徒四人取得真经都要九九八十一难,他不过才花费这么点时间。

换算下来,这点碰壁根本算不了什么,叶秦从开始就明白,修道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注定要遇上许多坎坷。

若是真的如同喝水简单的话,那也不叫修炼了。

离开道观之后,叶秦再度赶往另外一

个比较出名的寺庙,沿途要路过条江河,由于远离市区,这里人烟并不多。

“希望这次能够有点眉目吧。”

带着期望,叶秦再次踏上了路程。

只见这里地势平坦开阔,能够看到江边两岸的风景,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江水拍打在石头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每当波澜汇聚的时候,好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水光粼粼,恍若流动的玻璃,倒映着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落在江面上,乍一看上去,好像银蛇在游动。

不得不说,这里的风景还真不错,叶秦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他从山中离开,一路逛过来,虽然没有什么收获,但是这沿途的风景,却让他原本有些急躁不安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

而在江边不远处,叶秦看到这附近还有个村落,看上去颇有历史感。

这里山峦拱翠,巨树遮天蔽日,附近还有江水,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倒是个不错的好地方。

距离村子的不远处,还有块石碑,原来是块村碑。

高两米多,宽半米的样子,上面刻有“待王庄”三字。

这村碑已经颇有年代,爬满了不少青苔,字迹看上去也有些模糊,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接受风霜的洗礼,处处可见岁月沧桑的痕迹。

叶秦莫名的就生出一股好奇之意,忍不住爬了过去,发现村碑上面还有不少字,介绍了关于村子的来历。

【春秋时期,这里是巴国与楚国的必争之地,后有一批百姓搬迁至此,为出国国君的守陵人,由此繁衍至今,故此得名‘待王’,喻义为等待楚王归来的意思。】

“看不出来村子竟然已经有如此历史,像是看见历史揭开了那么半页,好强的宿命感……”

叶秦看着村碑感慨,这明显是个古村遗址,流传了两千年。

他隐隐觉得不凡,只是那种感觉稍纵即逝,等到他再去探寻之际,瞬间无影无踪。

本来按照叶秦的规划,是要继续前行,可就在那片刻,他产生了想要在此地停留片刻的冲动。

“也许不一定是名刹古寺、墓地遗迹,说不定像这种历史遗址也会让我有所感悟。”

虽然那种感觉一晃而过,但是之前路过那么多古寺道观,叶秦都没有这种错觉,他隐隐觉得自己的机缘说不定就在此处。

“缘”这个东西妙不可言,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任何硬性规定,非得是名刹古寺才能够产生某种奇特的力量。

说不定在这里能够有特别的机缘。

这古村落是依据石碑建立而成,他的视线不由得落在了不远处,打算在这附近看看。

只一眼叶秦就看出了不凡之处,这片地方的风水很讲究。

风水两字可谓是非常有讲究的存在。

《易经.说卦》曾有记载,:“扰万物

者,莫急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从字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着大地而走,它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会产生生命还有生气,万物能够欣欣向荣生长,成为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村落里面有不少绿植,成为了叶秦天然的掩体,再加上时间尚早,街道上面行走的人并不多。

而且叶秦所在的位置偏低,众人的视线大部分都是平视,根本不会观察到旁边的角落里。

叶秦的鳞片本就是绿色,在加上这些宽大的叶片遮挡,除非是近距离仔细端详,否则的话真的很难发现其中蹊跷。

只见一座座穿斗青瓦房,夹杂在苍劲的大树之间,简朴适用,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等老房子,都是用石灰粉刷而成。

这些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老建筑,看得出来有部分翻新过,但是许多都还保留着原汁原味。

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叶秦爬行在其中,看着周围古老的建筑,仿佛再次穿越了时光。

这里植被茂盛,虽然百年古树很少,但是盘根错节,形成一道天然巨伞庇护着古村各个角落,甚至有些爬上虎,还爬满了屋子整个外围。

阳光透过叶片间的缝隙投落下来,给这些建筑更是镀上了层不太真实的色彩,像是有层朦胧的光晕。

因为周围都是植被,即便是夏天这里也清凉不已,从未有过炎热。

和繁华大都市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先前的龙源村也有所不同。

龙源村地处偏僻,少有外人至,村民们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也能够自给自足,有种原始自然的生态美感。

但是这个古村给叶秦的感觉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太多,最后看尽人世间沧桑,回归本质。

村子面积不小,比的上一些小镇了,生活在里面的人自给自足,甚至在这附近还有个小学,设施还算齐全。

叶秦逛完一圈之后,选择了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整个村子的范围。

周围青山延绵不绝,左右两侧都环绕着山峰,形成了天然的护卫,而在中间部分地势比较宽敞,且被江水环抱,形成了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

从风水的角度出发,石碑是严格遵循“枕山、环水、画屏”的风水原则发展起来的。

而且它处于山脉和江水的汇聚之处,从北逶迤的山脉为石碑风水的“来龙”。

护送龙脉的江水从三秦大地奔涌不息,自南向北,又从北面连绵不绝的青山中奔腾而出,好似长龙一泻万里。

山水汇聚一堂,呈众星拱月之势,烘托出此地的上乘风水。

而江水偎城抱镇、经镇三面,在山脚下,围成一个“U”形的环带,就是俗称的“椅子型”风水。

不仅地理位置绝佳,整个古村

的风水布局也是十分讲究,和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所提倡的“天地合一”的观点一致。

古人始终讲究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而仔细查看古村的建筑,无论是房屋还是道路,都能够看得出风水痕迹,受到古人堪舆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如果一个地方风水地势再好,但是内部条件不行的话,也会影响到外部。

而在石碑这里,内外风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以至于此地人杰地灵,吸引了不少文人晚年来此定居。

从古村的历史上来看,

百年来生气环绕,生生不息。

周围江水反哺古村,同样古村的人文气息也会产生一股独特的力量,回馈到这江水当中。

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互惠互利,和谐共存。

有人居住的地方,和没有人居住的地方,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叶秦对此感知颇深,何况他现在已经凝结成丹,对于天地之炁感知的更为明显。

同气相求,同类相应。

顺则为利,逆则为害。

《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不能说有人存在就是坏处,诚然人类的某些行为轨迹,的确会破坏环境,但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反之也是能够造福环境的。

这个观点需要区分条件辩证看待,不能一竿子就打死一船人。

不管是龙源村还是叶秦如今所处的古村,居住在此地的人,并没有过多干预当地环境,滥砍滥伐,反而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这里的人类借助石碑还有附近的地势发展起来,同样他们自身产生的生气,通过风水的转化,也源源不断反哺江水当中。

悠久的文化底蕴,还有独一无二的风水造就了石碑独特的历史,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屹立在江水边。

而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沿江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人住宅和江边有些距离。

所以叶秦只要藏好自己的身形,接着周围植被的遮掩,倒是不容易被人发现。

再次来到石碑处,这次叶秦的心境已然有所不同,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浓浓古韵。

石碑正好对照着江水,看不尽的天空低垂,远山苍翠。

叶秦的视线也跟着落向了远方,江水时静时动,安静时如同一条闪烁发光的带子,环绕在山脚之下。

动则崩腾呼啸,好似猛虎下山,又如同万瀑悬空,一泻万里,洒下无数点点银花,溅落在旁边的岩壁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宛若颗颗分明的珍珠。

江水滋养了这方土地,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不断反哺回馈。

生生不息的人气环绕在其中,人自古就有万物灵长之说,能够形成一定特殊的磁场还有能量,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叶秦迄今为止已经观想了不少,但是蕴含人气的并不多。

前的上清观,因为偏远荒废,里面虽然居住了两个道士,但归根究底,人气已经消散的差不多。

眼前的江水滔滔不绝,奔流不息,既有原始天然的美感,其中又夹杂着几分人气,很是特别的感觉。

大概是和附近的古村和谐相处的缘故,给叶秦一种前所未有的特别,他已经想好要观想什么了,就是眼前的江水。

这条江乃是长江重要支流之一,先前就说过这里风水地势绝佳。

江水滔滔不断,看上去一望无际。

首节 上一节 124/1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开局融合超神魔卡,对手心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