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两界:我以武道问长生

两界:我以武道问长生 第136节

  透过半掀的珠帘望去,就见到两个身形娇小的小丫环,正互相抱着瑟瑟发抖。

  显然是害怕到了极处。

  李元康狞笑一声,也不说话,缓缓走到外间,呲着牙笑出声来……

  ……

  第二天日上三竿,县令李云修揉着酸软的老腰,从榻上爬起,正享用着小丫环的殷勤服侍。

  洗漱清爽之后,他被人扶着,来到日光下,斜躺到椅子上,准备好好补一补阳气。

  一个美艳娇小的婢女,嘴对嘴把玉参燕窝汤,含在嘴里,小口小口的渡入李县令的喉中,另一个婢女,则是细心的给老头子捏脚,活动血脉。

  今日难得的没有案子要审。

  县太爷的日常枯燥而又乏味……

  正当他想着是不是叫来几个小妾,开一桌马吊好好消磨这漫长日光。

  耳中就听得

  “老爷,公子又犯病了。”

  一个粗使丫环扑通跪倒在地,颤颤兢兢道。

  看她神色,显然畏惧得狠了,又不敢不报。

  “什么?”

  李县令勃然变色,声音高亢了八个度。

  端起装满滚烫参汁的大碗,被他端起,重重砸在丫环的头上。

  粗使丫环吭都没吭一声,一头栽倒,气息渐渐就没了。

  脑袋裂开一个巨大豁口,血水夹着汤水,潺潺而下。

  李县令却是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横着一双母狗眼,尖声叫道:“还不请大师,快请大师去看看,我儿千万不能有事。”

  很快,李县令就寻到客居府内的老僧广明和尚,带着一个光头戒疤的十一二岁小沙弥,急急赶到竹园。

  还没进门,就闻到阵阵血腥味。

  透过敞开的门户看过去,就见到,两个皮肤干枯,面色死灰的娇小躯体,光溜溜的躺在地上,没了声息。

  而李元康脸上黑气如雾,腾腾升起,嘴唇腥红,眼睛兀自血红。

  “痴儿,还不醒来,更待何时。”

  老僧一个大步上前,手捏印诀,轻喝一声,如雷声震耳。

  手掌轻轻按在李元康的头上,那黑气发出尖锐嚎叫声,变成一个狰狞头颅,只是叫出一声,就化为淡烟,被老和尚手中金光消磨掉。

  好一会,白须枯瘦老僧才收回手掌,看着再次恢复英俊温润的李元康笑道:“元康公子深具佛根,慈悲内蕴,些许小疾,无需放在心上。

  依老僧看,他不日就将彻底掌控心中恶念,恭喜县尊,贺喜县尊,有老僧教导,元康修成明王法身,超脱之日也将不远。”

  “当然,我这一脉不禁婚娶,就算成佛做祖,也不担心断了李家苗裔……”

  “如此甚好,多谢大师。”

  李县令笑得一脸橘子皮都舒展了开来。

  吩咐道:“再去买几个丫环,送到康儿房内,都不够用了,没长眼睛吗?”

  “是。”

  早就有随从,屁滚尿流般飞速出府,去往东城挑选清秀小女孩。

  ……

  求月票。

第116章 鸿门宴(求订阅)

  月圆之夜。

  浣花水阁。

  周平安持请柬再次进入楼子。

  就像是进入自己家中一般,熟门熟路的,直往后园走。

  沿途所见一些姑娘小厮,见着他一身淡青长袍,腰后挎刀,也没谁惧怕,反而笑嘻嘻的打着招呼。

  “平安郎,今日又来咱们浣花楼找青姐姐啊,那琴声听得久了,你也不厌,不如来奴家绣阁,交流一下剑舞呀。”

  “下次,下次。”

  周平安拱了拱手,尴尬却不失温和的婉拒。

  两声鼓点传来。

  一袭红裙垂出窗外,左边绣阁又有一人,半遮面容,能看到那惊人柔软的身段。

  有佳人轻笑:“琴萧合奏,总有尽时,倒是奴家这鼓点,有待改进之处,想向周公子请教一番。”

  这一位,自然是梨花姑娘了。

  浣花楼四大花魁,纤纤的腰,梨花的鼓,秋香的剑舞,青女的琴……

  本来,这几人各自名声大振一段时间,如今正轮到青女当红。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技艺,常常欣赏的话,就会有些套。

  正如天底下的男人。

  别人家的老婆,总比自家的好,无论自家老婆是如何的天香国色。

  无他。

  “新奇”二字,足以解释一切。

  就算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吃腻了,有时也免不了想要吃一点青菜萝卜。

  因此,如纤纤、梨花、秋香几位,就算遇冷,也不怎么担忧。

  但是,周平安一首“卜算子”,唱响青羊,传播四方之后,青女的身价,立即暴涨百倍。

  与她们立刻拉开了档次。

  就像是歌曲被注入了灵魂。

  也像是品牌有了故事。

  就算再怎么腻歪,冲着那首足以传唱百年的美词,也要去捧一捧场,沾点雅气。

  古往今来,大江南北,莫不如此。

  一个人,一件事,若是附加了其他的文化价值,显然就再不相同。

  这怎么能忍。

  再怎么样,也得求来一首诗词啊。

  否则,以后自己还有立足之地?

  “是邀请我观舞赏鼓吗?是想着我写一首诗词呢。”

  对于姑娘们的热情,周平安并不会高估自身的魅力,也不觉得自己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再世潘安。

  若是太平年节,又心无挂碍的话,他倒是无可无不可,欣赏一下其他艺术也未尝不可。

  但现如今这种风雨欲来的当口,自己又是来办正事的,佳人心意,也就只能辜负。

  “改日再来品一品梨花姑娘的大鼓……”

  周平安一路前行,潇洒飘逸,主打一个谁也不得罪。

  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这里,他对于这些推动人类进步,教授新奇知识的“老师们”,都是很敬重。

  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解决社会争端,消除内心戾气,功莫大焉。

  想到这里,周平安把心里乱七八糟的思绪一扫而空。

  水阁到了。

  早就有几个斯文禽兽,笑意吟吟的站起来迎接。

  “周兄,等你多时了,你不来,酒宴也少了几分雅趣。”

  “是啊,没想到周兄还是文武双全,近日来,伱那些过往经历,真是满城传说,如雷贯耳,失敬,失敬。”

  “这次小妹之事,若非周兄援手,我张家恐怕就要栽一个大大的跟头,来来来,咱们喝上三杯,小弟先干为敬。”

  张元昊满脸喜气。

  张家这次,与合欢派弟子对上,竟然未落下风,甚至,还在此次行动之中,把合欢派弟子和黑山匪二当家的头颅带回城中,悬首示众。

  可以说,不但没有损及名声,反而家声大振。

  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当然是周平安。

  这一点,不但他心里有数,其他几位大户公子哥儿,也是知道得很清楚。

  因此,这次聚会,比起他日谈诗论词,就显得更是热络了几分。

  谁不想,与这么一个大高手搞好关系?

  指不定,哪日遇到张家这种尴尬的事情,也能求一求周平安,请他出手。

  眼见着天下日趋混乱,烟尘四起,只要不是太过迟钝的人,心里面总是有着丝丝隐忧。

  就算是这些不务正业的公子们,也免不了感染到那种朝不保夕的气氛。

  多多少少,想要为自家家族尽上一分力。

  “咦,今日怎未见到元康兄,平日聚会之时,他可是从来不会晚到……”

  锦袍玉带,玉面敷粉的赵家赵孟白突然惊奇问道。

  话说李元康,在周平安出现之前,就是这些人之中的领头羊,文才武功,也是最好。

  而且,此人性格淳厚温和,与谁都能倾谈一番。

首节 上一节 136/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