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111节

  “再者,陛下是否心忧北方鞑靼凭借残元天命侵扰大明边界的问题呢?陛下如果不愿意求助火德天命的话,我的主上倒是有一个解决方法,能帮陛下解决北方的残元天命,至少能让它百年之内都无力再进犯大明——”

  面前的书生自信满满的,朱厚熜来了些兴趣。

  但还是摇头。

  “思伦光作为叛乱贼首,要被拉到南郊明正典刑,不能给你们,但你们可以换一个人选。”

  “那思伦光的长子思伦泽如何——”

  “其六子罪大恶极,我已通令刑部,择日问斩。”

  朱厚熜再度摇头,但考虑到对方所提出的条件确实很有吸引力。

  补充说道。

  “不过他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小孙子孙女,其因祖先失德,无辜被牵连,倒是可以多给伱几个。”

  说是未成年,实际上最大的那个刚学会在地上爬。

  而书生显然的也是了解思伦家的情况。

  但本想找个祭祀侍奉天命,结果却给自己找了个爹,书生自然是极不甘心。

  问道。

  “真的不能再通融通融了吗?”

  朱厚熜摇头,表示这就是最后的条件了,爱要不要。

  “那就当我上辈子作为读书人,为天下百姓做些好事了……就这样吧……”

  他摇头叹道。

  朱厚熜不置可否。

  “陛下可知元以金命入主中原,为何最后亡国时随其流亡漠北的却是木德天命吗?”

  面前的书生缓缓说道。

  “愿闻其详。”

  见朱厚熜在纸上写好文书,命锦衣卫传旨将思家三岁以下孩童全部赦免,送入附近农户家抚养,书生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陛下可知元廷两都之役!”

  “哦?”

  朱厚熜若有所思。

  “难不成是如汉庭故事,元廷内部天命相争?”

  两都之战指的是是1328年(元致和元年、天历元年)大都(今明朝首都)的元武宗一系与上都(蒙古旧都)的泰定帝两系势力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内战。

  最后结果是大都方面最终取得了胜利,经过良乡潭州两场大战,草原势力几乎被中原势力屠杀殆尽,泰定帝的太子阿剌吉八也最终也如某燕王亲爱的大侄子一样不知所终。

  “正是如此——”

  书生笑道。

  “后来阿剌吉八携金德天命向西逃难,投靠了拔都的后继者们,在金帐汗国内定居了下来……几十年前,金帐汗国四分五裂,金德天命不知所踪——”

  “不过,我主倒是有确切的情报,证明了金德天命落入了曾经蒙古帝国下辖的藩属国的手中。”

  “其名,似乎是叫罗斯,还是叫罗刹,抑或是莫斯科大公国,因为路途太远,翻译问题,却也无法确定——”

  “只不过当初大战,金德天命被击碎,碎片遗落各地。”

  “任何天命都渴望自身的完整,而金德天命也不例外,若是有机会,任何天命都不会放弃补全自身的机会——”

  “你的意思是……”

  朱厚熜眼眸闪烁。

  “恰巧我主知道其中一块碎片的下落,陛下若能取得,大可以施驱虎吞狼之计,蒙古人统治罗斯数百年,两者早已结下血海深仇,而蒙古人手中木德主体和罗斯人手中金德主体亦是世仇,二者若能确定对方的位置和状况,哪怕相隔万里,其间必有大战——”

  书生侃侃而谈,朱厚熜默然不语。

  这个世界的天命,对人类目前局势的了解恐怕早就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祂们绝不会因为人类自身的弱小,而吝啬利用人类彼此之间的仇恨和欲望去达成祂们自己的目的。

  “很好的提议,这笔买卖很值得。”

  朱厚熜点头。

  将手中那纸赦免交给了面前的书生。

  “最后一个问题,回答你便可以离开自行西去。”

  “陛下请讲。”

  “你的主人不也是木德天命的一块残片,为何要如此算计蒙古人手中的木德天命主体呢?”

  朱厚熜好奇的问道,而书生完成任务后显然心情很好,脸上也带着几分笑意,答道。

  “就算人类社会中,亲兄弟为了父母留下的祖业家财也不惜相互之间大打出手,更何况天命碎片之间为了争夺主导权呢?更是你死我活!谁不想收集所有的权能,成为真真正正的无上天命呢?”

  朱厚熜点头,面前的书生深深的朝着朱厚熜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望陛下善待万民,开中兴之盛世,虽有盟约在前,但我与主上终有回来的一日……”

  我等待着——

  所谓互不侵犯只是目前彼此之间都对对方无可奈何的妥协罢了。

  无论是这思家背后的木德天命收集到了足够的残片,恢复实力。

  还是朱厚熜修为大进,可与天命争锋。

  彼此之间都还要再有一战。

  朱厚熜起身,拿起手中刚刚几个土司呈上来的关于沐王遗孤的奏报。

  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两名在帐外等候的锦衣卫听到帐内的响动,在朱厚熜面前单膝下跪。

  “让土司派人将所谓的沐王遗孤统统送往京城,由京中勋贵文武辨别真假。”

  毕竟朱厚熜又没真见过沐王遗孤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万一认错岂不尴尬。

  这时候,一位合格的君王就要懂得把难题抛给手下的文武大臣们。

  你们选对了,是我领导有方。

  做错了,那是君父日理万机,受了底下奸佞小人蒙骗。

  “令蒋定和众将选良辰吉日,班师回朝,回京告祭祖庙。”

  听到朱厚熜话,底下的两名锦衣卫对视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喜悦。

  毕竟,相比于鸟不拉屎的西南群山,还是繁华的京城更适宜人类居住。

  不过,关于留下部分军队和禁兵在西南继续征剿残余妖魔的事情在军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如果真的抽到了自己,那也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了。

第121章 后宫

  嘉靖元年,九月,大军还朝。

  这场征讨西南之战以明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明廷此次参战的将士各有封赏。

  作为首功之一,在北线屡破思家叛军的王守仁,朱厚熜亲自下旨,加封其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并继续兼掌兵部、太子太傅,加位少师、特进光禄大夫。

  而南线跟着朱厚熜首战湘西的蒋定更是直接活着被加封为上柱国,虽然只是一介凡人,但朱厚熜有意扶植其团结京中勋贵和武将势力。

  为下一步朱厚熜整顿明廷军备做铺垫。

  其余诸将,该赏赐爵位的赏赐爵位,升官的升官,恩荫子孙的恩荫子孙。

  而除了武将们升官发财喜气洋洋,京中的六部官员们这段时间同样是忙得不可开交。

  首先是兵部和吏部,关于此次进入西南作战的各地部队将领的赏赐,功劳分配,官职升迁等问题,一向不对付的两个部门此时联起手来和权力在朱厚熜继位后迅速膨胀的五军都督府吵得不可开交。

  毕竟这场兵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都督都是亲自上阵,亲临前线,下面的人哪怕是怯懦之辈为了头顶的乌纱官位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领导往前冲。

  得胜之后自然都认为自己舍生忘死劳苦功高,彼此之间因为争功而相互嘴炮更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只要别动武就行。

  礼部则是忙着筹备月末的祭天活动,这次祭祀从月初皇帝车驾刚回京城,宫内便有旨意,其后更是接连数次催促礼部快些筹备。

  而内阁对于自上一次正德十六年,祭天之时先皇当众吐血之后,京中传出的明失天命的妄言更是异常重视,命大理寺严查谣言出处,并下诏全城搜捕造谣者,一律依法重判。

  对于这次新皇开元以来首次祭天,为了能洗刷上一次祭天失败所留在众人心中的阴霾,更是无比关注。

  内阁首辅梁储更是多次直接召现任礼部尚书蓝章入文渊阁与内阁诸人详细商议祭天细节,内阁阁员中,前任礼部尚书袁宗皋和正德时期礼部尚书毛澄更是直接驻扎礼部,直接参与审核礼部对于祭天流程的制定规划。

  而除了内阁,朝野上下,包括御史台,翰林院学子,大小京官,甚至正德朝退休在家赋闲的老人,在这大胜之日,更是摩拳擦掌,纷纷上书谏言,所有人都振奋起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朝野上下如此重视,礼部自然不敢怠慢。

  每一个流程都要反复核查,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礼仪规范,查有所据。

  剩下的工部受礼部指派,召集工匠搭建祭坛,户部则是忙着清查西南的户口,并往西南安置流民,清查西南无主之地,以便来年征税。

  最后的刑部天天都在忙着给思伦家这十几万俘虏定罪,清点财产后派专人抄没,刑部的大堂自从大军回京每日都是灯火通明,上下堂官每天通宵达旦审讯犯人,并向各地发出刑部签文和海捕文书,要各地官府捉拿叛贼同党,送京赴审。

  相比于六部痛并快乐着的繁忙。

  难得回京有个清闲时间的朱厚熜正陪着自己怀胎已经九个多月,快要临盆开盲盒的爱妃们每天吃喝玩乐。

  当然,是朱厚熜负责吃喝玩,孕妇们在一旁鼓掌当气氛组傻乐。

  “哇!陛下好棒!臣妾好喜欢!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御花园里,朱厚熜身旁的宫娥们看着朱厚熜饮酒作对,一双眼睛都乐的睁不开,笑得花枝乱颤,鼓掌赞叹道。

  “不了不了!今日就先到这里,我还是先去看看德妃她们几人有没有按时休息养胎。”

  自己上辈子认为古诗文这种东西是封建糟粕,不值一提。

  现在终于吃到了没文化的亏。

首节 上一节 111/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只是在破案,怎么成仙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