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114节

  但看着眼前明军气势之威武雄壮,如此一场大捷,对手又是传闻以象兵闻名天下的麓川思家,无疑证明了明军依然维持着他的朝贡霸权。

  就算是有所衰落,但距离整个体系完全崩溃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

  金克成心中相比于一旁单纯觉得我爹真强的亦把哈无疑要想的更多。

  朝鲜王国和日本岛隔海相望,而今日本国内局势动荡,自几十年前那场应仁之乱,足利幕府侥幸惨胜,但也无力再控制手下众多拥兵自重的藩将大名。

  战国大争之势已开,秩序不再。

  而且近日日本国内又传出有魔王降世的消息,妖星坠于京都,眼见天下大乱将起。

  朝鲜~是否能趁着日本动乱的机会,从中分一杯羹呢?

  并且,如果朝鲜国王能向大明证明如果支持自己进攻日本本土,不光能避开明太祖定下的三大不征之国的祖训,更能彻底杜绝为躲避日本国内的战乱,跑到大明和沿海豪商沆瀣一气的海盗倭人偷渡明国的通道。

  一旦得到明廷的支持,那我朝鲜征服日本的时间便指日可待了!

  金克成内心激动,但他的余光不免又瞥向了另一边日本听闻明廷增开朝贡贸易,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奔赴大明的日本使者们。

  光是自称能代表日本同大明进行朝贡贸易的就有三家之多细川,大内,斯波日本各大名都派了人来,其中还不包括因为此时正处于敌对势力的封锁之下,摇摇欲坠,根本无力向大明派出使者的足利幕府。

  虽然都从日本而来,但彼此之间非但没有抱团取暖,反而因为日本国内的兵戎相见,彼此一见面就红了眼睛,如果不是见明军气势恢弘,不敢造次,早就要提刀砍了彼此。

  日本这种情况却并不是个例。

  金克成将目光又移到了左侧的东南亚使团中。

  身着安南服饰的两拨人马同样是泾渭分明。

  控制着北方,迎奉傀儡皇帝黎昭宗的安南权臣莫登庸的使者。

  和在南方拥立黎榜的郑绥、阮敬等军阀的代表对峙,同样是一派剑拔弩张的景象。

  这次进京,都是想请求大明皇帝承认自己方才是安南正统。

  派出天兵,将这帮逆贼全都轰上天去。

  就在众人心怀鬼胎之际,远处,传来了礼部官员一声声传遍京城的高昂的嗓音。

  “天子架南郊!”

  “起!”

  随着午门城楼上的禁钟敲了三下,司礼监太监挥起铁鞭,重重砸向金水桥前的石砖上。

  早就等候在京城各处的礼部官员同时起身,引导着京中两万多名在职官员迎驾,山呼万岁。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代表听到京中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对视一眼,当即签发早就准备多时的调兵文书。

  大军随即开动,明军擂鼓,礼部奏乐,兵车轰鸣,铁甲撞击之声清脆明亮,响彻京城,

  皇城禁军们骑在马上,一头拽着铁锁,另一头则绑着一排排准备祭天的囚犯。

  将他们牵引着向南郊走去,准备迎接最后的宿命,

  此时午门正中央的大门打开,百官从东西侧门出。

  迎接皇帝出宫浩浩荡荡的御驾。

  内阁首辅和六部堂官被天子恩赐,与天子太后共同乘坐车架从正门出入的殊荣。

  皇帝浑身盛装,在那些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的大汉将军的簇拥下向两侧的百官将士及百姓示意。

  人们得以看见天子的面容,人们看见天子身披戎装,面容威严,其后车架上端坐的太后雍容华贵,人群再一次爆发出欢呼。

  京军十余万将士同样看见了这位随同他们一同征战西南的马上君主,这些刚刚从西南的尸山血海中存活得胜,并获得了金钱爵位官职等不同赏赐的兵将们顿时回应以更激烈的庆贺声。

  不知是谁先开始的,兵士们举起了手中的盾牌,用刀鞘有节奏的敲击着。

  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颂扬唐代明主平定天下的雅乐《秦王破阵乐》

  秦王乐本就是军乐,曲风混杂了龟兹胡人的语调,此时虽无唐代宫廷管弦丝竹之声,由数十万平定西南的将士们吟唱,伴随着战鼓和盾牌的敲击声,更显得浑厚雄壮。

  旋律雄壮威武,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

  伴随着军鼓盾击之声震天,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连外国朝贡的使臣见此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但负责迎驾的礼部尚书蓝章和身旁的兵部尚书王守仁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摇摇头,表示这不在计划中的一幕并不是自己安排的,自己也并不知情。

  但转头悄悄的看向了天子,好在天子扶车大笑,环顾四周喜悦非常,虽然兵士们唱功明显不过关,但天子还是被将士们一片单纯质朴的敬爱之心所打动。

  他手握那柄随他征战多时的秦王剑,将其高高的举过头顶,随着将士们一同歌唱起来。

  当今天子讨灭大同时喜得秦王剑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眼见天子回应了他们,士兵们歌唱声更为高昂,人们被歌声所感染,就连禁军,民众都加入了进来。

第125章 祭天完成

  车队缓缓穿过宣武门,前往南郊,随着车队前往南郊祭祀天地的百官军民越聚越多,此时恰巧唱到。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萧瑟之风吹过头顶,百官们听到此句,不由得想起年初在朝中爆发的那场征讨西南的争论。

  大家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文臣武将齐心协力,随同天子一同率领京城和各地的军队挺进西南蛮荒群山,解救西南受战争荼毒的民众。

  这场战争中,武人阵前效死,文官何尝不是如此,如若说以往的战争中兵部在背后调拨军资粮草支援前线。

  被称之为怯懦书生,然而这次征讨麓川之战,整个北方兵部几乎倾巢而出,抵达江西前线调拨军资,编练军队,新任兵部尚书王守仁更是率军亲临前线,屡破强敌。

  而如今,随着西南平定,随着天子和朝廷一纸诏令,无数年轻的儒生士子伐山开道,深入蛮荒,教化诸蛮,使之渐慕文明之风,心向华夏。

  又率当地百姓蛮夷,当众活埋掉当地祸害百姓的巫师邪道,捣毁以人肉为食的邪祀庙宇。

  使邪恶之风不玷污中国之民。

  如此,岂不有上古儒士君子之风?

  那些学儒只为求官敛财的伪君子,又有何面目混迹于我等之间?其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在蛮夷刀剑妖魔獠牙面前毫无原则,蝇营狗苟,苟且偷生,岂不贻笑大方,令人鄙夷。

  如今,君臣携手,文武齐心,上到文武精英,下到行伍走卒,无论尊卑贵贱同心效死,完成了大明自开国以来十代君王,能臣将相都没有完成的伟业。

  彻底的平定西南。

  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心境正在悄悄的发生转变。

  是的,我们完成了前人没有做到过的事情!

  过去人们能够做成的事情,我们如今一定也能做到!

  过去人们做不成的事情,我们今日未必不能做成!

  明朝百年积累下来的颓靡之风正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胜逐渐冲散。

  人们再一次开始憧憬——

  太平盛世,三代之治——是否能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建成呢?

  此时,听着耳旁激昂的乐曲,看着面前勇武奋发的将士百姓,眼眸中闪烁着亮光,神采飞扬的年轻士子。

  就连最古板的老人,此时都不由得小声的唱道。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南郊!南郊!

  将士百官齐声高唱!

  战马围绕着礼部早已布置完成的南郊祭坛来回奔驰。

  天子登上那座早就布置完善的祭天。

  按照规章参拜了大明十帝的牌位,又有儒家各代至圣先师,在朱厚熜的提议下,礼部不情不愿的在儒家先师,孔孟的周围摆放上了老子等曾为保存华夏衣冠传承做出众大贡献的历代名臣宿将的画像名册。

  朱厚熜登上了祭坛的最高处。

  祭坛庞大,由巨石堆砌而成,环环相扣,严丝合缝。

  占地数十亩,并且周围四方皆挖着四个深不见底的大坑。

  其间用沟渠连接,而输送的核心正是朱厚熜登上的这座巨石祭坛。

  没有像过去明代皇帝念诵的那么多昂长的诏书,祈求天地的庇佑。

  朱厚熜还没想好要跟京城之下的火德天命索取什么。

  而索取之后理应付出的代价,朱厚熜也并不愿意支付。

  他只想白嫖,可惜火德天命的记性非常之好,多次在午夜梦中提醒朱厚熜来南郊还债。

  朱厚熜眼神一扫早已待命多时的刑部主管,立刻,便有都察院右都御史李泉,刑部尚书张自宣,大理寺等三法司高官当即上前,朗声陈述思家狼子野心,率兽食人,对西南百姓犯下了多少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明廷为拯救黎庶,不惜劳师动众,天子亲率六军誓师讨伐,如今功成。

  特将思家子孙孽种及叛乱从党一同押赴京城,与南郊明正典刑,告慰祖宗天地,祈求天命保佑,大明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国祚永续!

  “祈求陛下开恩!赦免从贼适龄女子及孩童,赐予此次征战西南的军士!”

  百官恳请。

  朱厚熜自然准许,赦免部分老弱,彰显天子仁德,也是礼仪中的一部分。

  当众释放的众多俘虏在突如其来的赦免瞬间被喜悦所填满,叩首含泪谢恩,各自等待朝廷分配后,百官再次谏言。

  “剩余思家叛党,在西南犯下滔天罪行!人神公愤!请陛下下旨诛之!”

  闻言,朱厚熜点头。

  转身又问礼部官员。

  “占卜结果如何!”

  “大吉!”

  如此,朱厚熜闻言下令早已准备多时的禁军众人。

  “拿下!”

  天子的天语纶音被身旁的两名宿卫的禁军传了下来,接着是四人,六人,直到七百二十名禁军同时大喝“拿下!”

  声震屋瓦,众人无不动容。

首节 上一节 114/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只是在破案,怎么成仙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