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174节

  陈鳝想到这里,怅然呆呆的仰望天空。

  随即从口中吐出一颗深蓝色的拳头大小的明珠。

  一道水波划过,将其递到朱厚熜面前。

  “此乃避水九龙珠,相传是上古时期有人皇于东海斩恶龙,其精血荼毒万里,万灵凋敝,最后汇聚百万生灵精气和龙血凝结而成,可以使常人在水下自由活动,并且对于修炼水系神通有极大的增益——”

  陈鳝解释道。

  他身上的气息愈发的微弱。

  “如果你想要从海龙王手中夺回金陵城下之物的话,这东西绝对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朱厚熜拿起,刚想问问这玩意到底该怎么用,便见面前的金蟒突然在海中剧烈的翻滚,掀起阵阵波浪,仰头朝着朱厚熜尽最后的力气大喊道。

  “我自负有愧太祖圣望,请你将我的血肉骨骸烧尽,化为尘埃散入江中,永佑金陵,以偿还罪孽——”

  说完其便一头栽入水中,显然是彻底寄了。

  朱厚熜把玩着手中避水珠。

  这家伙毕竟之前当过人,下海之后作恶相较于其他海族之外还是比较少的。

  朱厚熜虽然肯定是要把他那些水里的龙子龙孙一个个全都找出来的扒皮抽筋,但是也不介意看在他给自己爆装备的情分下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帮他把骨灰撒到河里。

  身后,熊熊火焰燃烧巨龙的尸体,水中的精怪见此只能无奈的退去,朱厚熜把玩着手中这颗晶莹剔透的宝珠,神识探索后,竟然还从中找出了一套化龙秘术,显然是给海族修行所用。

  而这秘术力量的来源,则是一个朱厚熜此前在鲛人口中听过无数遍的名字。

  “大衮!”

  ……

  此时,金陵城中。

  紫禁城下方密室。

  明有两都,紫禁城自然也有两个,只不过因为靖难之役,建文帝纵火自焚,燕王声称皇帝不幸失踪,自己找了好多遍都没有找到,只能无奈先暂时暂待一阵大明天子,等哪天找到建文帝再把皇位还给自己亲爱的大侄子。

  金陵的禁宫长久无人居住,并且常流传有有建文魂魄显灵,叩首孝陵朝着太祖哭诉燕王谋逆的罪行的谣言……因此除了日常打理的宫人活动之外,显得异常冷清。

第198章 金陵禁宫

  昏暗的灯光中,令人感觉奇怪,深思却又毛骨悚然的是,眼前黑暗的地下密室中,明廷部署在此的六部九卿全部在此聚集。

  作为名义上作为北方朝廷地位相差无几的帝国第二套核心班子,他们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节齐聚在一起自然是要商量朝廷大事。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眼前之人全部身披黑袍,手捧烛火,不像那些朝廷册封保境安民的朝廷命官,倒像是被他们所通缉邪教教徒。

  “采石城北方来的军队已经和海族们交上手了——”

  听到最前方那个黑袍男子的话,原本正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的杨一清睁开了眼睛。

  虽然眼前笼罩在黑袍之中的身影让杨廷和无比熟悉,但从黑袍之下发出的声音却并不似人类,而是类似于某种昆虫鸣叫,尖锐刺耳。

  杨一清没有说话,他扫视着周围。

  昏暗的地宫乃是大明开国时期所建,那些从元庭手中夺来的能工巧匠花费了无数心力。

  方才在一个个掩人耳目的黑夜中,在禁宫之下开凿出这么一个庞大而隐秘的建筑群。

  虽然这地宫被朱元璋开辟出来是用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提供可能的庇护。

  但事实上,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它被证明当帝国都城被强敌所团团包围时,发挥的作用着实有限。

  并且随着朱棣攻破南京,并掳掠文武百官和皇帝仪仗向北而去,定都北方京城。

  南京城下的这套复杂的地下迷宫,就连明廷之后的北方历代天子也许都不曾知晓,如果他们并不热衷于研究那些随着朱棣一起,被迁到京城的那些洪武时期关于南京禁宫修建的秘密文件的话。

  虽然地宫异常的隐秘且黑暗,且因为濒临长江内部显得有些潮湿,但这并不影响这些按照相互之间的隐秘约定,秘密隐藏在南京的诡谲之物在此集会,商谈着关于如今城外正在爆发的那场大战,并试图找出该如何投注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明军大概率会撤出采石——这次那些海族的领主们可谓是倾巢而出——”

  人群中,有人在一片寂静中率先开口。

  杨一清闻声看去,虽然因为黑袍的遮挡他并没有看清说话那人的相貌,但凭借着惊人的直觉和对这些南京同僚们的熟悉,他还是认出了这人的身份。

  南京刑部尚书张晋。

  当然,这是眼前之人走出这座皇城之下的地下迷宫,每到太阳升起之时来到地面坐在大明公堂之上所要扮演的身份。

  这些生物无疑是最好的演员,它们与它们亲爱的宿主融为一体,相互进化,并最后相互融合,达成最终的完美统一。

  这并非夺舍或是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掠夺,那些宿主的灵魂与这些生物纠缠在一起,在相互补充中相互融合。

  这也是这个物种特有的进食和生存方式。

  它们是无数不同种类的完整生命的集合——

  在它们漫长的生命中,它们会在无数星辰之间扮演着数不清的物种,体会着它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谱写着它们自己——伟大族群的灵魂史诗。

  众即是我,我即是众!

  它们寿命无穷,有时候可能一生都沉浸在扮演角色的喜怒哀乐之中,直到扮演者死去七天后方才能明悟自己最初的真实的身份。

  有些入戏最深的,扮演着这颗星球上某些长生种的生物,有可能处在演员状态的时间比意识到自己个体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得多。

  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醒来。

  对于这些星际流浪者而言,这颗星球的水要比它们所见过的任任何一颗都要深得多。

  这点,从降落在这颗星球之后族群中再无任何一个生命可以从这颗星球逃离,重新回归宇宙流浪的状态便可以看出来。

  它们被困在了这里,在无知无觉之中。

  这位哪怕已经在踏入这座地宫的一刹那回忆起了所有的一切南京刑部尚书,此时却依旧不忘用他那标志性的,为世人所称赞的无论如何都冷静自如的腔调估算着此刻距离南京城不过百里的采石此刻正在爆发的激战。

  平日里,人们只以为这位刑部尚书熟读百家经卷,气度不凡,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上古君子的修养。

  但却并未看穿那人类表皮之下掩藏的那属于异种生命冷酷无情的本质。

  “反对!海龙王依然无法打破金陵的禁制,进入长江——我并不看好那些沿着明廷龙脉废墟沿江而上的那些海族领主们的命运。”

  张晋——黑袍之下的异种的话刚刚落下,对面便有另一人举起了手,表示并不认可这位刑部尚书对局势的判断。

  杨一清抬眼望去,又是一个老熟人。

  南京户部尚书周文异——

  这是他白天在地上南京官衙中的身份。

  “我的提议依然不变,拒绝海龙王进入南京,并在孝陵举行仪式,尝试启动南京城下残存的龙脉防备海龙王在被拒绝之后对南京城的进攻!”

  周文异说着,他环顾四周,所有人都在沉默。

  没有人敢在这个局势仍旧不明的情况下贸然支持这样破坏掉自靖难以来金陵一直维持的高度自决性,完全倒向明廷,和隔壁的海族彻底撕破脸面的决定。

  “斗宿星官说的很有道理,我支持七席的看法!”

  在一片寂静之中,杨一清举起了手。

  斗宿,二十八星宿之一,淮南子将二十八星宿分成九野,斗宿便是其中之一。

  而斗宿属北方水位,为獬,故又称斗木獬,又为北方玄武第一宿,共十个星官,93颗星。

  但显然,此时这些斗宿的名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思。

  并隐隐的暗示着眼前这些奇异生命体的出身。

  “我也支持第七席斗宿星官看法——”

  人群中又有人站了出来,正是女宿星官,这些仿照南宋官制,自称南京枢密院枢密使,并秘密组建的南方枢机议会第十席。

  这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

  纵然是黑袍蒙面,人们却依然能从她的动作中感受到一种女性特有,但在她的身上显得异常强烈的柔美之感,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并带着几分这个族群无一例外的冷酷之色。

第199章 彭泽

  “综合内库黄册从洪武三十一年到嘉靖元年共计一百二十年的真实数据来看,之前所作的关于明廷会在今后一百四十年到一百六十年之内加速衰落并灭亡的推论。

  显然已经在明廷北方中枢重新出现了能够降服天下豪强,驱逐邪祟的地上人神后被证明完全错误,新的数据显示,明廷这次内部的改革和对周边异族的征伐哪怕以兵败采石为结束,依然还能维持将近三百年的天命——”

  她环顾四周,身旁的这些枢机使听到这样的结果之后显然惊叹不已,顿时彼此之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显然,如果明廷还有近三百年的天命,那么他们作为寄生在明廷体系上的这些天外寄生者们,很多之前准备改头换面,对各方有资格争夺天命的势力进行投资的尝试都要有所放缓了。

  甚至为了避免触怒明廷,影响自己在大明境内的势力发展,他们还要主动断掉和关外某些势力的联系,以取悦明廷。

  “事情属实吗?”

  一道苍老的声音从杨一清左手旁第一位的黑袍枢机使的身上响起。

  这是个已经老的不能再老的老人。

  从兜帽隐约露出的头发银白发亮,裸露在袖袍之外的手臂干枯,宛如已经僵死了数百年的枯木。

  哪怕是声音,都是如此的沙哑,晦涩,低沉——如同钝刀锯木。

  杨一清同样将目光看向了这位女宿星官,关于明廷的气运,同样是他极为关心的问题。

  “千真万确——得到这个结果之后,我便命掌管黄册的官员反复测算了数遍,确认无误后才敢呈给首席。”

  女宿星官回答道。

  面对眼前这个亲眼见证过蒙古人的铁骑踏碎宋人王庭的千秋大梦的历史活化石,她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毕竟,她的这具身躯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连元末乱世的风霜都未经历过。

  更别提更加久远悲壮的崖山海战,凄惨却在蒙古铁蹄之下雄伟屹立的钓鱼城。

  “很好——”

  这位首席的回答依旧艰涩,但却意外的透露着一股欣喜。

  一个稳定的环境,无疑是更加有利于枢密院的发展壮大。

  “但如果明廷无法在采石挡住海族大军的话,一旦鲛人们完成仪式,那时通往南京之路将彻底无阻,如果我们现在倒向明廷,那么我们如何保证枢密院在金陵百年的辛勤积累不被这些鲛人们破坏呢?”

  张晋看着意动的众人,眼中隐晦的闪过了一抹焦急,继续提出异议。

  听到他的话,所有在场的枢密使此时都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明廷或许还有几百年的命数,但眼前的危机却也是实打实的,如果那些海族们发现自己等人站在了明廷的一方,显然是不会继续遵循从永乐时代开始互不侵扰的约定的。

首节 上一节 174/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只是在破案,怎么成仙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