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222节

  来

第268章 对于流民

  “尚书谬赞了!”

  那王侍郎听闻此言,眉宇间显然也很是满意。

  丝毫没有因为彭泽早年和自己父亲的矛盾,而表现出任何的芥蒂之心。

  他立于船头,遥望远处金陵火光连天,炮声隆隆。

  竟然猝尔话锋一转。

  “今我大明兵卒之盛,古今未有,戎狄不敢言犯,今上有开边扩土之志,可为何朝中总有奸佞小人试图蛊惑圣上,予将士以污名——宁可予土与四夷,求一息之安寝,竟然借朝廷在南方征粮之事发难!如此奸佞,不可不除!”

  身旁这位与某位明朝初年的大明战神同名,名为王景隆的兵部侍郎说道。

  彭泽虽不赞同,但考虑到目前自己和其还算是同一阵营,却也只是皱了皱眉,并未开口反驳。

  哪怕自己和眼前之人的父亲在正德年间因为争夺兵部尚书之位闹过出一些不愉快。

  不过这些在现在的彭泽看来并不重要。

  对于这个很早便洞悉明廷整套运作规律的老狐狸而言。

  早年的仕途也好,中年的军旅也罢。

  不过都是他建功立业,便利家族聚财揽权的工具罢了。

  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也很清楚自己和自己家族,或者说是天下豪门在整个“天下”体系中的地位,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至于普通人,普通百姓,在他为之奋斗的宏伟大厦中,不过是注定要被充作地基的砂砾,用以支撑头顶巍峨的,象征着这个民族“绝对正义”的华丽帝阁。

  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一点。

  那便是天子对此的态度究竟如何。

  但经过这段时间在金陵的接触,彭泽隐隐约约的能够感受到。

  尽管现在朱厚熜的态度暧昧不清,以东征之事为朝廷要务搪塞了过去。

  并将上书暂时搁置,以安抚北臣心中的恐慌。

  毕竟如果真如那人所说,南方已经被连年的征战而几乎压榨殆尽。

  那么一旦南方的输送断绝,那么北方的财政随时都有崩溃的风险。

  现在正是圣主在世,英豪横道跨马,建功立业之时。

  南方对于帝国全境的输血决不能停止。

  帝国的统制派甚至已然在兵部秘密拟定了一份计划。

  如果今年冬天在浙江江苏等地,真的因为朝廷的过分征敛而爆发了饥荒,从而在南方引发了新一轮的农民起义。

  那么帝国驻守在金陵,清扫被击溃的鲛人残部的精锐部队将立刻在浙江豪绅——主要是以谢氏家族为首的乡绅集团的接应下进入东南各省,开始武力平叛。

  如果是以往,在这个有超凡力量存在的世界里,明廷还需要担心白莲教闻香会等邪教势力借着民变施展邪术起事,如果明廷反应不及,朝廷平叛的军队如果不能迅速平定起义,往往会蔓延数省,造成帝国官僚机器的进一步停转,帝国财政的进一步恶化。

  但如今,明廷势大,兵凶吏酷,天下豪强莫不俯首帖耳,以示臣服,而白莲教更是在明廷接连的清剿之下宛如过街老鼠一般,元气大伤。

  如此,民间的起义暴乱,无论规模多么庞大,只要不是一朝举国崩盘,明廷仰仗着强兵劲卒,奇人异术。

  大不了就像当初太宗皇帝镇压山东河北的起义那样。

  大军扫过,寸草不留。

  “凡从贼者皆杀,妻小由官府收没为奴。”

  虽然在洪武年间朱元璋不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百姓若是杀官造反,只诛杀首恶,不光不追究从犯的责任,更不会追究其家属的过失。

  但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则是“扒皮实草”,若是官吏和豪强勾结谋逆,则统统夷灭三族。

  但他的继任者显然就没有这样的菩萨心肠。

  从朱棣开始,对付天下各处的农民起义,明军的举动便丝毫没有洪武开明之风。

  举动愈发凶残。

  反而对于地方豪强的起义,开始采取安抚招降的政策。

  正好和洪武时期朱元璋执行的政策完全相反。

  之后的明廷秉持着穷人造反赶尽杀绝,豪强造反升官招揽的原则。

  明军对于如何处理农民起义可谓是有着优良的传统。

  “如今我大明楼船千艘,水兵数以万计,只要封锁大江,流民难道还能飞过江去不成?”

  听到王景隆的话,彭泽附和道。

  “到时候便是朝廷文武贤才建功立业之时了!”

  听着耳旁这位名为彭泽,被天子亲命为兵部尚书的彭泽的话。

  王景隆自然清楚他的底细。

  此人虽为文官,但却是靠着平定国内的农民起义发迹。

  虽然因为私通哈密之事被迫主动告老还乡,但靠着这样的功绩,更是在正德嘉靖两朝两次被朝廷复用,出任尚书郎。

  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前,又怎能不让人看到此心中躁动难平,想要模仿呢?

  至于可能的起义,流民,饥荒,百姓的死活……

  这和那些侍奉鬼神,家族悠远到真的可以往前追溯千年的世家豪门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似是而非的世界,封建宗法与秦律专制,因为有那些超凡存在存在的缘故,甚至要比朱厚熜过去生活过的那个世界还要残酷的多。

  左思笔下讽刺魏晋门阀的那句“世胄蹑高位,英俊俱下僚”绝无任何夸张的元素。

  但两个世界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一切的代价永远都将由最弱者承担。

  战争,饥荒,疫病……

  世家豪门可以凭借着血脉中世代相传的异术轻易渡过那些对于普通人而言宛如倾覆之灾的劫难。

  然后轻易的踩着万千尸骨冤魂,继续攀登权威,索取天下民财。

  这种畸形的高压体制下,竟能诞生科举制度这种摒弃异术的影响,遍布帝国各个阶层的取士方式。

  也许这是历史的正义。

  亦或者是那些真正拥有力量者的怜悯。

  哪怕邪魔肆虐,人竞相食,这片土地仍有正义存在。

  那些攀登高位者仍未忘记他们并非是野兽,伟大的文明之火捧在他们手中。

  他们肩负着拯救这个民族的使命,不让人类沦为那些可憎之物的口粮,也绝不让那些邪神通过他们在人类中的眷属们彻底掌控这个国家,阻绝文明前进的道路。

  但距离彻底将诸多邪神妖祟从这片土地上驱逐,朱厚熜注定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第269章 金陵大战(先别定)

  第269章 金陵大战9(先别定)

  但听到彭泽的话,王佐立于船头之上,俯瞰着面前滚滚烟尘。

  他心中满是雀跃,并抽出了腰间的宝剑。

  身为帝国阁臣之子,相比于那些懵懂的乡间愚夫愚妇们,他自然更清楚如今的明廷正经历着一场怎样的变革。

  而他们身处的时代,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将是如何的恢弘壮丽,令后人心驰神往。

  四方之中,今日战后,便仅剩北方的蒙古未定。

  但就连坐拥四海的鲛人都被驱逐,已经失去完整天命眷顾的蒙古人又岂会是明廷的对手。

  而天子的野心绝不只是守住太祖留下的既定边界线。

  既然四方已定,那么下一步,便是对外开始新一轮的军事扩张。

  也即是“教化四夷,大开蛮荒”“复汉唐之伟业”。

  想到这里,王景隆再也无法压抑他们内心的憧憬。

  他紧盯着不远处那些在水中拼命遨游,试图顺着江水游入海中逃生的鲛人们。

  随着他的目光所向,身后举着黄蓝色大旗的旗官们挥舞手中的旗帜。

  身后宛若长龙一般的舰队在看到旗手发来的信号之后迅速督促划桨的力士们提高了速度。

  船头的撞角如同巨兽的獠牙,船舷两侧的火炮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

  甲板上军士们来回穿梭。

  多是精通水性的吴越猛士。

  此时战舰数百,小船数千,水手们奋起船桨,裸露的后背上满是汗水,在阳光下剔透晶莹。

  望见舟师已至,两岸的炮击逐渐停止。

  但鲛人还未体会劫后余生的喜悦。

  便看见面巨舰之上扔下几根绳索,上面悬挂着诸多明军水兵。

  其不着甲胄,多是手持弓弩长矛,向着水中的鲛人射击刺杀。

  甲板之上,明军火铳手不断的朝着火铳中填装散弹,不断的朝着水中的鲛人开铳射击,以掩护船身两侧的吴越猛士。

  并且围绕着巨舰周围,还有无数的明军小艇正顺流而下,护卫在舰队周边,阻击鲛人。

  其主要任务是在舰队两侧洒下布满了铁刺利刃的巨网和铁链,以防止鲛人们潜入水下破坏舰船。

  虽然明军的楼船底部为了应对海战,而特意采用了洪武年间郑和船队的技术,在船身周围包裹上一层铁皮。

  尽管鲛人也不能一直潜伏在水下,待的太久也有被淹死的风险。

  但到底属于海族,水性非人类可比。

  若是数百鲛人舍命来攻,纵然是千人大舰也有被凿沉的风险。

首节 上一节 222/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只是在破案,怎么成仙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