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第167节

  实力强大,仅是其一。当初豹刀派徐烈风,君临青宁县,实力何其强大。顷刻间将三馆两派,压得尽皆低头。

  但徐烈风到不了这等权势。

  实力再强大,众人若铁了心与你做斗,你又能如何,尽数杀之?人终有力竭。内炁用尽,还能如此强硬?

  且阵法排列、弓枪盾矛…虽为凡兵,若组阵起来,却颇为不弱。

  真正折服于人的,是天生的气质。是对大势的把握,这天赋与生俱来,李仙率领黑河村抵御山匪、统筹一合庄抗击黄龙军。

  此刻的青宁县…亦是如此这般。顺其自然。他甚至不刻意去攻与心机。

  “诸位。”李仙再道:“曹运县令有一句话,却并未说错。青宁县确有贪腐现象,如今新任县尊,还未选定。我身为武尉,暂代县尊职责,也确想整一整这风气。”

  “这…”不少人的面色激变。

  “过往之事,我不深究。”李仙淡淡道:“但我希望,从今天以后,青宁县的天,应是更青一些,百姓民生,能更安定些。”

  青宁县地方势力,无不折服于他。他这时若同流合污,一起揽财,势必联系更为紧密,更能团结一心。

  但他此番言论,必然会损到家族势力、武馆帮派势力。但他却不在乎,万事随心,管他许多。

  “武尉大人一心为民,我等倾佩!”众人说道。心思各异,却无人敢违背。

  “好,诸位请饮酒赏乐罢。”李仙笑道。

  琴音袅袅,舞女婀娜。

  歌舞升平,酒肉纵意。

  李仙半场离席,行至街上。

  今夜微风正好,徐而不燥,只月有残缺,云层遮蔽。少了几分美感。

  李仙在街中闲游,双手枕在脑后。不知觉中,行到一片民房区。

  烛火冉冉,李仙好奇张望,观赏家家户户民生百景。

  有夫妻恩爱,有顽童不听管教,有书生借光苦读。李仙偶尔放松心情,倒也别有番滋味。

  “难得如此轻松,偶尔放下武学,漫无目的走走看看,也算不错。”

  李仙越走越深。

  他耳力敏锐,忽听到隐隐的喘息声。李仙算算时刻,正是夫妻同房时。

  李仙自顾自一笑,再不深入,折回武尉堂。

  ……

  ……

  “我击杀曹运,构陷曹奴一。此事骗骗寻常百姓还行,曹氏定然知道,幕后乃是我所为。”

  “不知他们会有何等动作。曹家势力庞大,非我所能比。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李仙将诸多琐事,尽数屏至脑后。

  拔剑出鞘,开始修习“残阳衰血剑”,此剑法会积蓄阳气,不得外泄。李仙为延缓副作用,都在夜间清凉时练习。

  “三阳开泰”“残阳破晓”“悬阳而立”“阳春白雪”……诸多剑招,依次施展而出。

  李仙不知练多少遍。却不觉厌倦,手中之剑如手臂延伸,挥洒如意,尽抒意蕴。

  习剑习意,习蕴习德。

  一套剑法,蕴含极多内容。能收获多少,全看个人体悟。李仙虽有天道酬勤,却绝非一味苦习努力。

  时常也会琢磨剑招妙用,如何练习,能更快取得成效。

  [熟练度+3]

  [熟练度+3]

  ……

  忽一刹那。

  李仙剑出龙鸣,残阳衰血剑臻至[圆满]!

  诸般感悟,涌上心头。剑中要义,全部烂熟于心。将一门武学习至“圆满”,从来是值得自豪之事。

  便是基础武学,修习圆满,亦是极为困难。

  至于“登峰造极”。

  这事强求不来,许多天资充沛的武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登峰造极,可越是追求,便越是不可得。

  李仙盘腿而坐,内炁疯狂滋长。势头强盛,刹那之间,炁湖已扩两丈有余。

  [残阳衰血剑]

  [熟练度:32/80000圆满]

  [描述:你昼休夜习,双剑合璧。终于将此剑法练至圆满无缺,剑招玄妙尽显。你悟的“阳元剑气”,练出“救命阳气”一缕。]

  阳元剑气,施展阴阳仙侣剑时,剑气如火,离体三丈,斩敌于马前。倘若双剑合璧,威力不止倍增!

  救命阳气,坚持不懈,日久所练就,一抹蕴含精纯生机之阳气,必要时刻,可保命护身。

  “上乘武学,果真非凡!”李仙欢喜不已。

第156章 前朝大虞,闲适半日

  翌日大早。

  初阳破晓,山间水雾飘悬入城。

  清晨凉爽。

  李仙伸个懒腰,极是舒畅。

  简单梳洗一番,束发戴冠,英姿勃发,相貌不俗。在街边买了两个肉包。

  馅肉香气扑鼻,汁水外溢。李仙就着茶水,将包子吃尽,简单裹腹后,精神充沛。

  武尉堂的差役,每日辰时起练,一日不曾懈怠。如今十余人均有内炁,其中张侯内炁最为雄浑。

  已积蓄十数缕。其次便是王五,他虽断臂,但李仙传他“独臂海天刀”刀法。此刀法为基础武学,乃一合庄中所得。

  欲练此功,需手臂残疾,先天伤残最佳,后天稍稍次之。天下奇功,说之不尽。

  堂内传来“呼”、“喝”之声。李仙昨夜剑法突破,由大成臻得圆满,距离登峰造极尚远。今日难得“偷闲”,暂且放下武学,指教众人习武。

  “手肘抬高半寸。”

  “腿后缩,提胯。”

  李仙游走众人中,言语简练,直指扼要。仅是微调姿势,却叫人武学大进,宛若新天地。

  李仙道:“你等继续练,不可偷懒。”将众人均指教一遍,便出了武尉堂。

  偷闲半日,街中闲游。

  青宁县虽偏僻,却有数十万人栖息。此世浩瀚,地大物博。哪怕民生艰难,但人口基数很大。

  南风街有家[秀才书铺]。

  阿弟李小凡时常光顾。铺主是一白发老人,老眼昏花,腰背佝偻。周边的顽童皆骂他酸秀才,却从未见他恼过。

  托这老人的福。两兄弟手头拮据时,阿弟也能借本书看。

  李仙闲逛到此,才想起这件往事,见书铺冷清,老秀才拄着拐杖,整理书架书物。轻轻一拍,烟雾缭绕,呛得他猛咳几声。

  李仙着手帮忙,和煦笑道:“老伯,最近可还好。”

  “你是阿仙啊。”老秀才一愣,眯着眼睛打量片刻,倒是有些印象。

  他将小凡喊为小凡弟,李仙喊成李仙,以做区别。

  “是啊。”李仙拿下高处书籍,拍去灰尘,整理齐整,再放归原处。随口问道,“老伯,您一把年纪,没想过休息么?”

  “我又不累,何须休息。”老秀才罢了罢手:“是了,你家小凡最近如何了。我可好久没见他来借书了。”

  “莫不是不读书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他去府城了。”李仙笑道:“他入了府院,还会继续读书的。”

  “啊!”老秀才惊呼一声,拍手道:“难得,难得。赤子之心,终有还报。愿他平平安安,顺顺遂遂,在文道进步勇猛。”

  “老伯。”李仙道:“我也想买些书看。”

  “哦?”老秀才说道:“那你是要四书五经,还是诗词歌赋,治国要论。”

  李仙对世俗道理,治国之论,全无半点兴趣。却喜欢地理图册,笛曲琴画,奇闻异事。天性使然。

  他将实情告之,让老伯帮忙选书。老秀才摇头轻笑:“小凡和我说过,他哥若是读书,不会比他差。”

  “小凡谦虚的。”李仙笑道:“小凡过目不忘,我可比不上。”

  “你错啦。”老秀才摇头说道:“融汇贯通,远比过目不忘重要。但我观你生性跳脱,志向不会在此。”

  “我猜你胸有天地,意存高远,但因时因人因地,诸多缘由,受困一地,不得脱身。只能通过书册图论解解乏闷,提前了解世间道理。”

  “既然如此,我推荐你一本…《张寒病》的杂书。”

  老秀才对铺内布局,已然万分熟悉。他拄着拐杖行至一处角落,朝书架一抽,取出本黄皮旧书。

  李仙说道:“张寒病?”

  “此人便是著书之人,他以姓名为书命名。”老秀才侃侃而谈,“他生长于前朝大虞。自幼身患寒病,手脚酸软无力。但生性喜湖爱山。”

  “十余岁开始,便离家出走,访湖爬山。途中见风景,见人情,见百态。各种奇遇异事,全记载此书中,你全当故事看便好。”

  “书中还有大虞风土人情,你若感兴趣,不妨买回去看看。”

  李仙闻言一喜。

  大武国祚千余载,旧朝之事隐于尘土。寻常百姓难闻之一二。李仙连大武都知之甚少,更别说前朝大虞。

  他甚是求知,更知道武人该多学,多看,多感悟。这等新奇之物,他极为喜欢。

  当即将《张寒病》买下。为帮衬老秀才,他又买下几本诗词经纶,让一合庄护院、武尉堂差役修习。

  离开书铺后,鬼使神差间,重回往日旧屋。

  屋中竟异常整洁,水缸蓄有水,破损的茅顶被补齐。

首节 上一节 167/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在天魔世界的摆烂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