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476节

二德子再应声。

天子点了点头,给了亲属一点微不足道的关心后,思绪,便又回归了这无穷的国事之上……

……

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人,时代已经变了

自古至今,这片土地,是一个人情社会,不管在社会的哪个阶层,人情的往来,礼仪规矩,亦是必然且必须之事。

人情的往来,自然也就形成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利益脉络。

而这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往来,礼仪规矩,才铸就了这个文明的核心……即礼仪!

也正是因为礼仪的存在,才成就了这个民族长盛不衰的向心力。

华夷之辩,最根本,则在于礼。

但凡事有利自然也就有弊。

礼尚往来的人情体系,形成的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利益脉络,充斥着这个社会的每一处。

官场,自古以来,皆是母庸置疑的重灾区。

就如泉州税桉,只是顺藤摸瓜,就几乎将整个海疆,数省之地牵扯其中,靠的,显然正是利益往来的联系。

而武勋的反击,对地方田地农税的揭盖子,显然,也可轻轻松松的顺藤摸瓜。

前明时期留下的种种陋习,在大恒,依旧根深蒂固。

如所谓的科举师生关系,所谓的朋党乡党,礼尚往来转变的利益关系等等……

一切,也都可顺藤摸瓜。

在天子严令之下,三法司也只能硬着头皮督办,若仅仅是如此,自然少不得官官相护。

但有武勋在一旁死死的盯着,这无疑就很是难受了。

武转文,乃至民科武院,带来的,便是朝中各部相当数量的假文官。

很多事情,要欺上瞒下并不难,但要瞒过同僚,还是死死盯着自己的同僚,这可就不容易了。

查!

彻查!

正如三法司在海疆督办的走私之桉,不停的顺藤摸瓜,牵连更深层次的糜烂。

这一次次农税之桉,亦是如此,一次又一次的顺藤摸瓜,由下至上,一连串的田地税桉被牵扯而出!

短短几个月时间,下到从九品的小官,大到正三品的布政使……

这般糜烂如雪花一般传至中枢,面对如此,天子显然也被这掀出的龌龊给彻底震怒。

商,只是锦上添花,让国家更强盛的基础,商再怎么烂,也动摇不了国家的基础根本。

商再怎么糜烂,也不过是少一点商税,大环境的繁荣,依旧能够给大恒锦上添花。

就如那海疆的走私,虽说少了关税,但商业的行为,依旧会促进经济的繁荣,从而带动周边地域发展。

只要保持严苛的监督,控制糜烂在一定范围即可。

但农显然不一样,有关于农的任何一丝一毫之糜烂,哪怕只是一亩地,也很可能关乎一家一户百姓的身家性命。

让百姓活不下去,会是怎么样的场景,历朝历代,已然说得一清二楚。

有压迫,就必然会有反抗!

这是在动摇大恒的根基国运,天子必然不能容忍!

朝议之上,一番雷霆大怒,给本就沸腾的局势,再添上了一把火!

持续了大半年的风波,在抵达昭武六年下半年后,在天子的这一次雷霆大怒之下,俨然后劲十足。

一个个官员将领相继落马,三法司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审阅的桉情卷宗,俨然比大恒立国数年来审阅的桉情卷宗,都要多上数倍不止。

毕竟,在以往,一切风波,大都是天子亲自主导,天子,可从来不讲什么规则,锦衣卫拿人,审讯,处理。

整个过程,可与三法司没有丝毫关系。

而这一次,文也好,武也罢,被掀的盖子,却皆在三法司走着流程。

文武的制衡之下,倒是让这场风波,成了母庸置疑的反腐行动。

毕竟,在文武制衡监督的三法司走流程,没有母庸置疑的证据,那可就是漏洞,是小辫子,被逮住了,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如此之下,落马的文官也好,武将也罢,显然都是有罪之人。

文武的焦灼重心,也在于三法司。

但相比较文官,武勋的优势,显然更大。

毕竟,武勋能够制衡监督三法司,但文官,可监督不到军法司。

武勋们查到了,往三法司一递,监督之下,不想查也得查。

而文官们查到武勋糜烂,却只能转交军法司,成了军队的内部事情。

而大恒的军队,从前明时期起,就早已彻底与文官无关系,现如今虽随着秩序正常,文官与军队的关系,也仅仅只是限于后勤而已,对审查,监督,根本难有触及。

这一点,在如今这个局势之下,显然至关重要,对于文官而言,更是致命的缺陷。

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个缺陷,在这政治的斗争中,显然愈发明显。

步步紧逼,带来的,便是步步溃败,到最后,这场风波,俨然又快要演变对地主士绅的清洗。

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曾经的主导权,在于天子,文官士绅们只能被动承受。

而这一次,被圈定在朝堂三法司中,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武勋”借着职权的优势……逼着文官们自己拿刀子割自己的肉。

问题的核心,俨然是……文官,在文官的主场,却无力主导,甚至被他们一向看不起的武人逼迫着,连反抗都无力反抗。

其原因为何,已然很是清楚。

那就是,在文官的主场,充斥着大量武勋势力的“假文官”,大大的压迫着传统文官士绅大恒的生存空间。

且如今选材教育体系都未曾确定,文官士绅们的新鲜血液,要么被排斥在大恒秩序之外,要么,就成为了非正统出来的文官。

厚厚的隔阂,导致根本无法与传统文官形成合力,捍卫大恒秩序之中他们这些传统文人士人的生存空间。

换而言之,问题的核心,就一点,即……选材教育体系不确定,没有一个源源不断培养文官选拔文官的体系,给文官补充着新鲜血液,大恒的文武之势,文官,就永远会被武勋压制。

他们之前之所以能与武勋抗衡,那也只是因为……天子对武勋的打压。

而非他们自己想像中的那般,是天子扶持着武勋打压他们文官士绅……

在大恒建立,以武立国,改朝换代之后,前明的那个政治环境便随之演变,文贵武贱,已经快要成为历史!

在这昭武六年,持续了整整一年的风波之中,不少文官,已经不由自主的认识到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时代早已经变了,他们却还沉浸在以往的清贵荣光之中,哪怕察觉到了变化,却也不愿接受。

可事实,并不被他们主导,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大恒,只要大恒的文人士人。

他们死守着所谓的清贵荣光,纵使能坚守一时,也守不住一世。

大恒,终究不是大明。

昭武帝,也不是前明那些深宫天子。

冥顽不灵,终究会被淘汰……

……

第六百五十章 妥协

“哈哈哈……”

昭武六年末,风雪呼啸,却也掩盖不了乾清宫中天子的畅意笑声。

殿中,天子所执,为一摞厚厚的卷宗,皆为锦衣卫在昭武六年下旬,于天下大江南北搜罗的情报消息。

而这个情报的源头,则是南北士林。

事实上,如今的士林,较之汉唐,已经是一个很是虚幻的名词。

汉唐门阀世家林立,一个个世家名士,一个个世家建立的名满天下之书院,便为士林的根基所在。

一个名士,一句话,可影响天下,一个书院,培养之士人,可造就三国之鼎立。

这便是门阀世家的力量。

而随着科举推行,知识的进一步下沉普及,门阀世家的土壤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随着一届届科举带来的愈发庞大的读书人群体。

而这些人,以官场,书院等等利益脉络,构铸成了当今的士林。

苦读数十年圣贤书,不管是功成名就也好,还是蹉跎岁月也罢,但显然,圣贤书的思想,必然是根深蒂固。

若说一朝改朝换代,便将这根深蒂固的思想改变,而且还掺和进了士人们想来不屑的武学还有奇淫技巧!

哪怕天子借用儒家法理来进行背书,来进行伪装,但……不管如何,是涉及了整个天下的精英群体,牵扯数百万读书人,人心如何,哪里能掌控得了。

有愿意接受的,早已在大恒各个学院官学进行研读新学。

也有不愿接受的,少部分的卫道士,亦或者气节不屈之人,视大恒如妖魔,带动着绝大部分读书人。

天子也没有丝毫办法,毕竟,他再怎么清洗,也不可能将所有抗拒的士人屠戮干净,更不可能去亲手打断读书人的气节。

天子选择的,是拉拢极少部分愿意合作之人,慢慢影响抗拒的人,再改变整个天下。

但这无疑太慢太慢,这个过程,在绝大多数人的抵制之下,也会有极大的变数。

从督学教育于顺天府试点,但现如今,也还在京城周边,好几年时间,虽看似进展顺利,但实际上,就连朝堂之上,对这教育改革颇有微词者,也不在少数。

更别说整个天下的文官,以及还不知道多少士林中的读书人了。

这也就是教育及选材改革的最大阻力所在。

而这一卷情报,则清晰记载着这一年京城及天下各地的舆论风向。

在以往,鼓吹朝廷教育改制的,几乎都是锦衣卫文宣司,和被天子用刀子架着的孔家,而随着这一年对文官士绅的步步紧逼,京城,天下,也慢慢的出现了其他的舆论风向。

这一点,在内阁上奏将新学列为科举考核内容,定制并正式公告天下后,亦是最为明显。

显而易见,面对这几乎是又一次对文官士绅的打击,有人开始妥协了。

天子笑得很是畅快,但眸中之冷色,却依旧根深蒂固。

首节 上一节 476/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